关于经济管理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全文6289字)

关于经济管理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参加经济领域专门人才牛津培训体会
  6月2日至22日,国家外专局组织的经济领域专门人才公共政策项目培训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来自国家部委、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中央企业的2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以“经济管理:政府与市场”为主题,组织大学教授、专家学者、议员、政府官员,围绕英国政治社会制度、预算与公共管理、欧盟与欧元区发展、金融发展与监管、技术创新等专题举办了24场讲座,并拜访和实地考察了伯明翰市政厅、威尔士议会、汇丰银行总部、牛津大学科技园。英国人崇尚和平、秩序和契约精神,讲求理解、包容和良好的公共管理,其经济取向及其施政纲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和矛盾凸现期叠加阶段,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教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厘清职责边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英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二战以前,英国长期奉行自由市场政策。在战后重建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经济上信奉自由市场理念,大刀阔斧推行私有化改革,强调减少干预和监管。政治上却是“凯恩斯主义”,试图建立国家主义化的强势政府。上世纪末,布莱尔政府提出走“第三条道路”,重新审视和平衡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英国中央集权色彩浓厚,突出表现为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例高达90%,同时,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财务控制。如,2011-2012年度,英格兰1210亿英镑的总预算中,完全由地方政府掌控的议会税只有190亿英镑,占15.7%;工商税收240亿英镑,占19.8%;中央政府转移支付780亿英镑,占64.5%。在预算支出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支出规模、使用方向、审计监督等,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和专门的制度安排。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英国的实践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府与市场都不可或缺,关键是把握好两者的平衡,促进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产能过剩、创新驱动、资源环境约束等等,追根溯源都与市场化改革不足紧密相关。李克强总理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其核心是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关键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强化社会管理,加快形成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合力,完善和保护市场机制,激发市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的内生动力。
  (二)清晰界定政府间支出责任。经过100多年的演化,英国的行政层级中,中央和地方、郡和市的职责划分非常清晰,钱从哪里来、事由谁来办、怎样监督、如何问责,都已形成一整套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我国行政层级多,管理职责嵌套交叉,成本高、效率低。从发展方向上讲,必须合理界定和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延伸预算编制周期,兼顾中长期财政计划。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尊重和保护市场机制,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人员技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外包等措施,降低行政成本。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三)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负债。英国的地方政府也举借债务,但管理非常严格,不允许地方出现预算赤字,甚至像苏格兰、威尔士等高度自治地区,都没有赋予自行举债的权利。我国与英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领域建设不可避免,但要能够做到增长与民生兼顾,更要切实加强管理,特别是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和融资结构、成本控制的风险管控。要疏堵结合,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规模,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将各类债务全面纳入政府资产负债表;遵循审慎举债原则,加强地方负债额度管理,确保与地方偿付能力相适应;对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严格问责体系,准确界定和有效化解潜在风险。
  (四)以市场多样化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上世纪80年代,英国对北岩银行等很多合作性金融机构进行了股份化改造,2008年北岩银行暴露出挤兑风险,由于信息披露不准确,救助不及时,措施不得当,导致被国有化,处置成本大,波及面广,系统性风险后果严重。实践证明单一的金融结构加剧了英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多样化的市场选择,则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有必要也有条件在所有制成份、金融供给结构、投融资平台、就业领域、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多样化探索,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抵御风险冲击能力。
  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欧洲经济持续衰退,复苏乏力。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本届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及欧盟应对危机、推进经济转型的一些做法。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大国经济必须有强大的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作支撑。反思金融危机,英国提出金融业与制造业平衡发展,发起“制造在大不列颠”(Make?It?In?Great?Britain)活动,设立“伊莉莎白女王工程师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时,明确制造业回归旨在让英国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占取有利地位,鼓励设计和创意、航天、海洋、高科技工程和低碳产业等高技术行业发展。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远非制造业强国,产能过剩尤其突出;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尚不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金融风险累积。随着周边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我国传统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同时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需要清醒认识这一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改造提升传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