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7位专家谈应急管理(全文2593字)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7位专家谈应急管理
编者按
  2019年11月2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后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7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如何发挥应急管理的制度特色和优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交流了学习体会。

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专家们一致认为,有效机制设计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应抓住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重点,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宋劲松说,应急预案是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龙头抓手,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预案体系存在的“上下一般粗”、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2013年国家发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了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明确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重点,对解决应急预案“上下一般粗”和缺乏针对性问题起到了很好作用。但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应急预案体系需进一步优化。其中,美国国家响应计划不仅提供了全面协调响应的机制,而且规定了15项紧急支援功能。另一方面,在2018年机构改革之前,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多头管理,不能基于能力来编制应急预案,使得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机构改革后,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得到整合,有条件基于救援力量的能力来编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操作性。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案例教研室主任钟开斌提出,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应抓住四个重点,一是进一步理顺机构之间的权责,减少应急管理“模糊地带”,提升议事协调机构权威,建议将议事协调机构整合为应急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应急部门),由党委、政府、军队、武警等方面负责人组成。二是优化中央与地方权责分工。按照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求,强化地方应急管理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主体作用。三是建立专业化全国应急指挥体系。搭建跨灾种、跨区域、全流程、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四是研究出台应急管理职业的激励保障政策。努力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体制基础。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理论教研室主任李明指出,有效机制设计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应急管理机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化体系,需要从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去完善。事前要完善预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5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