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全文16767字)

    
202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9日在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韩立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迈出新的步伐。
    “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0亿元、可比价增长8%,增幅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位居东部地区GDP过万亿元城市和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亿元、增长7.5%,税占比86.9%,增速列全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3.6万亿元和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17%。
    “进”的势头持续保持。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增长较快,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75家、增长47.3%,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85家、比上年翻一番,PCT专利申请量增长97%。技术合同成交额596.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28%,均居全省首位。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0条,跻身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第五位、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二位。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设立。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提升。
    “好”的福祉不断增进。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32.5万人,登记失业率1.78%。大力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拆除取缔违规占用岸线项目84个,退出长江干流生产岸线18公里,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增造林6200亩。入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2个省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7个省控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六稳”政策措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稳调并举,实施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普惠性奖补等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组织方式,开展外贸稳增长“破冰”“破零”行动,推动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出台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地标行动计划,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集成电路收入增长40%,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1%。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8%,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机构6家。南京国家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国家农创园签约项目108个,休闲农业实现综合收入85亿元。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加大。“招商突破年”首战告捷,实际利用内资2567亿元、外资41亿美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55个,投资额达1.69万亿元。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智能制造大会等搭建了合作平台。508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技改投资占比达63%以上。内外需求协调拉动。商圈消费引领工程深入实施,养老、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快发展,秦淮、江宁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壮大外贸新业态,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2%,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列全国第一。服务企业精准有效。全面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357亿元、降费72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2.2万户,累计140万户。设立民营企业纾困与发展基金,发挥转贷互助基金作用。新增上市公司7家,总数达117家。
    (二)打好政策“组合拳”,创新名城效应加速释放。推动落实“一号文件”,制定实施33个配套细则,全方位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实施厚植“科创企业森林计划”,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87家。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新增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02家,累计孵化引进科技企业3000多家。成功举办“南京创新周”,深入开展“生根出访”,启动“百校对接计划”,累计4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宁建设高端研发机构、32家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9.13万人,其中硕博人数为上年的两倍。创新载体加快突破。探索高新园区“1+N”管理体制,南京高新区在省级评价中进至第二位。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成功发布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设立并实体运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计划全面启动。61.6万平方米城市“硅巷”建成运营。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建立顶尖科研人才双聘、人才薪酬评价等机制,完善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市级科技创新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29支天使子基金,发放科技贷款230亿元。599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38.6亿元,增长81.4%。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功能品质加快提升。落实落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成立领导推进小组,制定南京实施方案,加快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格局进一步拓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多规合一”深入实施。加快江北新主城建设,54个教育、医疗项目同步推进,“三横两纵”快速路网初步形成。编制完成紫东地区近期发展纲要。支持六合、高淳加快高质量发展,开发区对口合作等机制得到落实。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宁淮铁路开工建设,4条高速公路、6条过江通道、9条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打通断头路、治理交通拥堵深入开展。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主城10个片区、93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580个片区雨污分流建设,新建299公里绿道、新改建16处游园绿地。一体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4个村庄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区域联动进一步强化。推进南京都市圈、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启动共建宁淮特别合作区和宁滁、宁马跨界一体化示范区,促成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创圈创新平台。
    (四)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年度297项重点改革任务,迅速展开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1+9”制度创新,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迸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实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倒逼133家警示类、276家落后整治类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制定落实“一企一策”方案,关停化工生产企业8家。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宁满意”品牌,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创新“一件事”改革,推出关联事项“一次办”场景300个。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前列,江宁集成改革形成特色。江北新区和江宁区入选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自贸区建设快速起步。南京片区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4518家,跨境金融、区域环评能评、信用承诺审批等特色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奠基,华为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园落户。开放功能得到新提升。禄口机场新开通4条国际客运航线,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58万人次。国家级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省级验收。
    (五)坚持标本兼治,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进一步综合施策,着力突破难点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南京长江经济带“2+2+17+1”问题整改,完成1811家“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落实治气40条攻坚措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6%。深入实施水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91条河道治理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获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认可。全市完成造林3.2万亩。建设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智慧感知平台,开展入江排口排查整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拉网式排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稳控重点民营企业资金链风险。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精准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坚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加大“三保障”力度,对12万困难群众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减免,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部脱贫摘帽。对口帮扶、支援和合作成效明显。
    (六)提升制度化保障水平,改善民生更具实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抓好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培育自主创业3.9万人,带动就业19.8万人。率先在省内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市低保标准增至每月900元。完成棚户区改造393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90万平方米、竣工263万平方米。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教育现代化水平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学前教育新增学位1.5万个,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94.8%,小学“弹性离校”参与学生同比翻番,新开办高中5所。新建18个紧密型医联体,成为全国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城市。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4个、助餐点120个,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住宅式”墓地清理整治,提升殡葬设施供给。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成功举办篮球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域推进全要素网格化治理,新增2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基层治理“两赋两强”“掌上云社区”以及矛盾不上交等经验形成示范效应。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入选十大国内最有安全感城市。建成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深刻汲取响水“3·21”事故教训,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督导边督边改和省安全生产巡查问题清单整改要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同时,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龄、妇女、青少年、科普、仲裁、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推进营商环境、招商突破、“放管服”改革和民生实事“找差距、抓落实”系列活动,实现主题教育与推动发展两促进、两提升。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优化职责体系、厘清职责边界,提高整体运转效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拓展行政立法领域,制订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规则,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任务。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基层减负年”各项部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促进了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时光如隙,争以分秒。2019年正是***总书记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的五周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烈的答卷意识担当作为,“强富美高”的美好蓝图正在南京铺展出动人的现实图景!这五年,我们牢记总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的谆谆嘱托,聚力建设创新名城,厚植“经济强”的动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千亿台阶,人均GDP达2.4万美元;这五年,我们牢记总书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的谆谆嘱托,聚力建设幸福都市,提升“百姓富”的内涵品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万元,年均增长9%;这五年,我们牢记总书记“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谆谆嘱托,聚力建设美丽古都,彰显“环境美”的独特魅力,PM2.5平均浓度从74微克/立方米降至40微克/立方米,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这五年,我们牢记总书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支撑”的谆谆嘱托,聚力建设文明城市,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文学之都。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表示衷心感谢!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持南京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只有保持“问题一定有”的警醒、“症结是什么”的执着,才能不断增添前行动力。对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的新导向,我们必须直面:产业结构偏重等累积性矛盾,规上工业企业不足、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高等现实差距,部分企业和园区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弱项,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城市首位度仍需持续增强等问题。对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群众新需求,我们必须正视: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环境改善、学前教育、医疗资源布局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待的差距,还有群众日常出行不便、甚至还在危房中生活等问题。对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我们必须认清:维护城市安全的理念和方法还不相适应,基层治理能力仍有提升空间,还需要更好地把握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着力破解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部门“信息孤岛”等问题。对照强化正风肃纪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基层负担仍然较重的积弊,个别公职人员法治观念、规范意识淡薄的问题,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仍需加强,改进作风仍然在路上,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毫不回避、扛起责任,认真予以解决。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上,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客观认识风险和挑战,又充分把握挑战中蕴含的机遇。特别是要看到,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南京打开发展新空间。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在“危”与“机”的转换中增强信心、争取领先,在“时”与“势”的把握中借梯登高、乘势而上,在“稳”与“进”的开拓中增创优势、赢得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齐头并进。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八抓八提升”等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提升“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水平,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省调控目标以内。约束性指标主要是: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国家战略,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奋力争先,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力。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善和强化“六稳”措施,确保经济实现量的较快增长、质的稳步提升。扭住重大项目“牛鼻子”,集中精力推进368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当年有效投入达2400亿元。猛攻项目转化达产,工业增加值增长6.5%,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以“新服务”推动消费升级,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品牌连锁经济,打造高档次商圈和新零售示范企业,争创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特色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共建轨道上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