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合集23篇(全文31077字)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23篇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用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我们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连日来,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11月2日周一夜学,在全镇干部大会上,由白龙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楼鹏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婺城区副区长、白龙桥镇党委书记江少华对全会精神做了进一步解读,并要求全镇干部提高站位,全面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全方位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江书记从白龙桥镇工作实际和发展目标出发,对全镇干部提出新期盼,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听完江书记解读和自身浅学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后,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听:听党话,跟党走。此次全会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那就是有***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立足新时代,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干部,我们最贴近群众百姓,前方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身边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艰巨任务。只有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紧紧围绕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品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潮中有所作为,扎实完成基层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要学:学原篇、悟原文。全会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10方面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到二〇三五年要实现的9方面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方面主要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12方面具体举措五大块内容,科学擘画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全会的每一块内容,每一句表述,都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社会焦点、百姓期盼抒写的,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学习永无止境,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带头学原篇、悟原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吃透全会精神,学出心得感悟,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白龙桥发展、为婺城图强的正确思路和有效举措,用扎实的工作将全会要求落实落细,抓出实效。
    三是要干:勇斗争,干为先。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大爆发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向世界、向国人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斗争精神。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发扬我国的斗争精神,勇于斗争,敢于争先,干字当头,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必胜信念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把政策传达到每一名群众耳边,把温暖送入每一位百姓心中,把百姓的事当成家里的事来办,用心、用情干事业,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热潮才刚刚开始,今后我还要不断抽出时间,加强学习,深刻领悟,做到历久弥新 ,百读不厌。

坚持党的领导 凝聚奋进伟力
李睿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充分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做不到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攻坚克难守方向的支柱。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不知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越是爬坡过坎,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擘画蓝图续征程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唯有通过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明确把握并有序推进新的战略目标,充分适应并沉着应对新的战略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能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十四五”规划编制后要做足“三篇文章”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篇布局。“十四五”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风向标,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明灯。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我们将如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人民至上,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同心圆”。***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画好人民的最大同心圆,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一是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二是要坚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推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完善民主决策反馈机制,让决策真正为民所谋、为民所享。三是要扎实推进民生政策落地见效。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民主法治、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政策,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改革、创新、发展”的“铁三角”。***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架构,继续做好改革、创新、发展的“加减乘除”。一是要做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十四五”规划是新发展格局的起点,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让新产业代替落后产业,让新业态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做好创新发展的“乘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除法”。要在科技创新上要下“真”功夫,在体制改革上要下“狠”功夫,以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
    党旗引领,搭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水立方”。***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要形成各方合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国一盘棋,劲儿往一处使,健全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凝心聚力,开拓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做足这“三篇文章”,绘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宏伟“蓝图”,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架构”,搭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厦”,让“中国号”这艘巨轮破浪前行,吹响新时代的号角。
    

“十四五”拍了拍选调生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十四五”蓝图即将展开,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科学描绘未来发展蓝图,事关每个中国人的福祉,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们也要积极跟紧时代步伐,编制好个人的“‘十四五’规划”。
    找准定位,规划好身份。“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选调生只是多了一重党员干部身份的普通人,是民族复兴路上的行人,切不可高高在上、俯视群众。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我们扮演的是“先锋军”,手里拿的是“冲锋号”,心里装的是“群众情”。因此,选调生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不“唱反调”,不“发牢骚”,让共产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选调生要当好“服务生”,思想和行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扶志”同“扶智”相结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选调生要扛起发展大旗,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矢志不渝,规划好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个“萌新”,刚接触工作的前几个月难免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常常会陷入本领恐慌的状态,产生迷茫感、焦虑感。这时候我们可以及时向前辈请教做好工作的秘诀,为自己定下每一步的目标,跑好基层工作的“马拉松”。另外,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技能天赋”点满,多去浏览共产党员网、组织人事报上的党建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最新动态,磨练自己的文笔。此外,我们要练就一双“鹰眼”,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勤实践,完成“小目标”的同时,奔赴下一个“小红旗”。
    善始善终,规划好未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在未来,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莫测,只有牢牢把握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势,才能锚定好发展方向、找到发展之路。慎终如始,我们要规划好基层的“取经之路”。首先,抛去选调生,我们还扮演着子女的角色,未来还会有父母、配偶的位置,在我们“白加黑”“5+2”夜以继日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有“竹石”精神,不随波逐流,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齐。最后,要把“小规划”融入到国家的“大规划”之中,并与其他人的规划梦想一道汇聚成璀璨的星河,共同努力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擘画“发展蓝图” 续写“秋天故事

    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这个秋天,注定是不寻常的,我们将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擘画新的“发展蓝图”;这个故事,注定是伟大的,我们将昂首迈入下一个五年规划,续写新的“中国奇迹”。
    知史才能论今
    镜头回转,70年风雨兼程,五年规划(计划)留下了十三个坚实的脚印。从“一五”到“五五”,我们奠定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从“六五”到“九五”,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从“十五”到“十三五”,我们将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71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五年规划能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制定五年规划,是我们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硬任务。
    明时才能论事
    拉长镜头,展望新时代华章,犹需五年规划提步拉弦。从国内形势看,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开篇怎么布局,第一步如何落脚,尤为重要;从国内矛盾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矛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都需要一个科学具体的指导;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想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离不开一个科学具体的指导;从国际需求看,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疫情下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需要中国智慧,需要中国方案。
    知行才能振兴
    “知者行之始也,行者知之成也”,以“不怕事”的精气神,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地开花。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有一点就是“事上练”,意思就是在事情上磨练自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把困难当成炼金石,迎难而上,磨好杀敌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星星之火”的气势,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结出硕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为我国发展贡献力量不是一个人的“特权”,而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这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回望过去,我们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慰,展望未来,我们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复兴号”已经起航,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必将奏响时代最强音!
    

基层党员干部的“十四五”规划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编制好个人的“十四五”规划。
    强化理论学习。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新形势、新阶段,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强化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高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党章党纪党规,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牢记“人民至上”的理念,涵养“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练就过硬本领。在基层,新矛盾、新问题每天层出不穷,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练就过硬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切实掌握政策落地落实的各项工作方法及流程,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运用新理论、新政策、新方法做实做细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赢得群众的尊重、支持与拥护。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深入调查研究,在基层实践中,结合读书学习、求教于民、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创新思维。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新”出现66次,“改革”出现17次,基层社会发展面将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创新思维。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冲破观念束缚,避免用老眼光看世界、老思维想问题、老办法干工作,要把握基层工作的新要求和复杂性,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基层党员干部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于探索前人未走过的道路,于险峰中寻无限风光,于变局中开崭新篇章,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基层工作在新形势、新阶段再上新台阶。
    基层党员干部要将个人规划融入到“十四五”规划之中,奋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基层工作要有点“心”“意”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议关于中国未来发展航向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更清晰地描绘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作为基层干部,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为工作添点“心”“意”,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基层工作要怀有敬畏之“心”,铭记纪律旨“意”。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基层工作错综复杂,但纪律是所有工作共同的底线和原则。基层干部应明确纪律的重要性,知悉纪律不仅是对干部们的约束,更是让干部保持纯洁本性和为公初心的有力保障。基层干部应主动遵守纪律,“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主动筑牢纪律防线,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政策原则、规章制度、法纪程序,对于纪律要常怀敬畏之“心”。基层干部应始终坚持纪律,在实践中将“不敢腐不想腐”的意识自觉转化为“拒绝腐、反对腐”的工作本能,切实把握眼中的界限、脑中的红线、心中的底线,做到“慎微、慎言、慎独、慎行”。
    基层工作要怀有同理之“心”,体会百姓心“意”。“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作为服务百姓的第一线,应该深入接触群众,体会百姓心意,将“为百姓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工作使命,将“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将“知民意,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对于群众的难处,基层干部要怀揣同理心,设身处地地思考,感同身受地作为,只有这样,干部才能真正走入群众的内心,用真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当基层干部在与群众交流中丧失同理心,在群众工作中忽略百姓意愿,那基层干部将会如断了根的树,再无生机。
    基层工作要怀有进取之“心”,秉持开拓锐“意”。基层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乏重复性,基层干部容易感到乏味,变得日渐麻木,从而丧失拼搏奋斗的进取之心。如此,基层干部不仅变得得过且过,使得工作缺少新意,甚至减少了自己未来成长的可能性。身处基层之中,基层干部必须保有创新者和拼搏者的锐气,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积极作为,进取有为,以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式进行思考,成为基层工作的有力实施者,基层政策的有力执行者,基层生活的有力革新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只有这样,基层工作者才能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干部,拓宽自己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发展将迈入新的阶段,基层干部也应开始自己新的征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进道路上,记得带上这点“心”“意”!

开局“十四五” 奋战在乡村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聚焦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是稳固社会发展势头、提高国家发展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提振精神、一鼓作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党建引领促振兴,凝心聚力日月换新天。***总书记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国家高速发展、人民日益幸福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冲锋在前、埋头苦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奔向幸福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共产党员能吃苦、敢冲锋、轻名利、重口碑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劳的汗水浇灌美丽乡村之花。
    产业带动推振兴,生生不息天地显盎然。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对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和人员缺乏、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深有感触。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据地区环境特点和发展水平,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产业不失为摆脱束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之道。产业的形成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优质人才,人才的聚集推动技术革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如此循环往复、绵绵不绝,才能使农民更加富足,乡村更加有活力。发展特色产业,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要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与区位特点,寻找稳定的、可持续的产业,充分利用产业效应,带动乡村发展。
    科教文卫固振兴,软硬兼备乡村添内涵。“加快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总书记在多个专家座谈会上为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领域“十四五”发展锚定方向。我们谈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群众的精神“富”起来。经济上的富足助力改变乡村的外在风貌,科教文卫事业的兴盛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丰富乡村的内涵。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薄弱,要立足长远、戒骄戒躁、稳中求进,牢牢牵住科教文卫工作的“牛鼻子”,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为乡村发展接续动力,抓住农村发展的未来。
    

谋篇“十四五” 风景这边独好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十三五”计划已经进入尾声,如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而“十四五”的巨轮正待扬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节点,我们正意气风发地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这又将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艰难与成就同在的五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组织工作也将有一个新气象、新起点。
    看前景,建功立业宜时。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出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稳定、创新、进步”依然是十四五期间的“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结合组织工作特点,从稳定大局出发,在工作模式、工作内容上有所创新,找到党员干部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通过人才优势带动发展优势。因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支功能健全、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基础,而组织工作又是培养优秀干部人才的重要载体。厘清其中的关系,能够让我们心明眼亮探索“十四五”的工作前景。党组织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优越的环境,而我们也要把握住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作出新的贡献。
    思远景,功成不必在我。作为组织工作者,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无论我们能走多远,能站多高,都不能忘记昨天的艰辛与苦难,无论何时这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肯回顾才能更客观地审视未来远景,才能承担起组织“吹号人”的角色。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境界,肯干事、能付出、不计较,始终不忘初心,即使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也要摆正心态,做能者而不争,做优者而不妒,在工作上保持一颗进取心,在名利上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生活中保持一颗淡泊心,兢兢业业将组织工作落到实处,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十四五”的到来。
    绘胜景,功成必定有我。我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更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空间,在全新的事业环境下,组织工作者要有切实做好党员干部选拔、教育、培训工作,要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将组织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好望角”和流动站,为党组织输送更多新鲜血液。我们要发挥新时期的“红烛精神”和“人梯精神”,为更多青年干部铺路。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眼界和胸怀,这样才能确保人才质量,让更多有胆略、有作为、有担当的青年干部各就其位。组织工作如同一支画笔,描绘出未来发展的一片胜景,而我们就“隐身”在这幅图景中,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党交上一份自豪的答卷。
    奋楫恰当时,风正好扬帆。“十四五”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整装以待!前景大好、远景无量、胜景在望,万般景致皆有来处——勤勤恳恳做事,齐齐整整为人,心怀坦荡、谨思慎行,展望未来才会“风景这边独好”!
    

让斗争精神成为干部“标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党员干部要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循斗争之道,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斗争中行稳致远。
    不畏艰难,玉汝于成,培育斗争精神。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在创新能力、农业基础、城乡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弱项和短板,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改革之路任务艰巨。党员干部必须做好斗争的思想准备,培育斗争精神。加强对党章党规等内容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涵养自己的斗争意识。积极参加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活动,从先进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做到“根正苗红”。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鉴别力,紧扣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针对会上指出的现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深刻分析,结合自身的职责和工作,把吃透上情和研究下情有机衔接,研究应对办法,敢于同问题作斗争,化机遇为挑战。
    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增强斗争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斗争,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针对不熟悉的行业领域,通过查阅书籍、求助专家、网上搜索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在工作中多问“为什么”、勤思“怎么做”,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提高技术本领,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要自觉踏出舒适区,主动到复杂艰苦的地方磨砺自己,冲到项目建设现场、基层治理前沿,“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实践中摔打锤炼自己,以实践为师,将知识内化为实际斗争经验。将斗争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上,聚焦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的城乡收入、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等与人民群众攸关的重点工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向群众耐心细致做解释,并及时形成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时限,确保一抓到底、解决到位,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科学考核,锤炼作风,厚植斗争氛围。斗争精神并非与时俱来,还需要靠高质量的考核进行引导。提高党员干部的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必须优化完善考核体系。将斗争本领纳入考核体系重点内容,既考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也考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还要看他们工作的态度、干事的方法,确保考核内容科学严谨。通过座谈交流、明察暗访等形式,多到工作一线进行察调研,把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分析评价的主要依据,多渠道考核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既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又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斗争、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培育干事创业的风气,激励全体党员干部顽强斗争,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向新征程迈进。

收官冲刺“十三五” 奠基“新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作为重要议题,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已近岁末,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将走过2020,迎来2021,这意味着“十三五”规划已到了收官冲刺关键时刻,“十四五”规划蓝图即将开局。如期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局打好基础,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干部群众接力奔跑,加劲冲刺,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啃下硬骨头,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奋勇夺取新胜利;以2020年目标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助推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十三五”是我们经受前所未有考验,面对世所罕见挑战的五年: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隐患显著增多,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保护主义不断引发贸易摩擦,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区域分化态势明显。“十三五”也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势如破竹,决战脱贫、建设小康取得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新时代中国发展征程上写就了又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特别是2020年,全国上下坚定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领航定向,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形势影响,迎难而上、拼搏竞进,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取得了稳中向好、令人振奋的发展成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距离岁末仅有两月时间,时间珍贵、任务紧迫、形势逼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还需再努力加把劲,任务要再明确,重点要再突出,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增强“赶考交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冲刺四季度,全力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任务收官战。要立足当前,紧盯短板弱项,综合施策、精准攻坚;着眼长远,精心谋划,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筚路蓝缕,斩棘前行。2020年是大考之年、大战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我们要切实增强全面收官的使命感,增强尽锐出战的责任感,增强全力冲刺的紧迫感,切实把责任担当起来,不能有丝毫马虎、丝毫懈怠,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全面整改、全面落实中来,向着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冲刺,让“十三五”规划描绘的蓝图全面变为美好现实,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书写下一段精彩的中国故事。

提升工作品质当“尽量统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干部的工作品质决定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广大干部提升工作品质所应当遵循的科学方法论。
    尽力而为,是坚定人民至上的不懈追求。干部,干字当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片坦途、一帆风顺。“人民至上”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攻克一件件难题来抓落实。在工作中,会不时听到一些人在向领导交差时说“我的水平就这样了”尔尔,以此为自己“努力过”而开脱。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伪尽力,一种假担当,用假装“尽力”来掩盖不作为。其实,许多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只要坚持下来,寻求一些帮助,发挥团队力量,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时不时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主动跳出舒适区,成为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尽力中不懈奋斗,把劳动注入“人民至上”的行动之中,那它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具有珍贵价值的信念。
    量力而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价值尺度。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蚍蜉撼树”是脱离实际、自不量力的体现,不仅办不成事,还会坏事。实事求是伴随着党的近百年成长历程,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看得清楚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才有“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正是因为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全面掌握,才得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伟大判断。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掌握大量的公共资源,“看菜吃饭”应成为一项基本技能,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要强化党性教育,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发力点用在人民群众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要发扬调查研究好传统,“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才能知道有多少“力”,如何把“力”发挥出最大效能。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矛盾螺旋上升的辩证统一。在尽力时注意量力,在量力中发挥全力,伟大事业才有质量、有保障。如果尽力却横冲直撞、风风火火,讲究轰动效应,容易激化矛盾,事业就不稳定。如果量力却担心受怕、唯唯诺诺,事事请示,大事小事开会研讨,害怕失误,事业就推进得慢,矛盾容易由小拖大、大事拖炸。要强化尽力的本领,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出真知,在火热的基层一线熔炉里炼就真金。要涵养量力的心境,牢固底线思维,慎独、慎微、慎思、慎行。要学会把握尽力和量力的平衡,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在蹄疾步稳的状态下推进伟大事业。

与民同执一支笔 做好时代“答卷人”

    “问计于民和顶层设计相统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一以贯之。
    “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十四五”时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伟大征程呼唤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携手画好“同心圆”,共同谱写时代新篇章。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智慧“蓄力”。规划建议文件起草过程中,***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相继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六场“问计会”,同时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以听取各方面代表意见和建议。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如此“开门问计”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问计于民是衡量党员干部对人民是否有赤子情怀的一把标尺,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强调什么、推进什么,要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确保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符合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
    永葆为民价值追求,把人民利益“置顶”。回望5年精彩画卷,无论是“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便民、“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准脱贫,还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位”的抗疫“答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总书记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当好群众贴心人,把民生实事办好,把群众烦心事解决好,以人民生活得改善、真正得实惠、权益得保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初心如昨续写实干,为人民奋斗“代言”。“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待发,五中全会一头接续即将挥就的百年史诗,一头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征程在“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之下压力增大、挑战增多,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念和发展理念,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怨最盼最愁的“急难险重”,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在育先机、开新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初心如昨,续写实干,争当新时代的为民奋斗者。
    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笃定实干姿态,付诸为民之行,一步一个脚印,与民同执一支笔,做好时代“答卷人”。
    

在“三定”上下实功 齐心共绘新蓝图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发展定了目标、提出了举措,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如何按照中央“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科学规划、精准制定地方各级各单位的“十四五”规划,对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贯彻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擘画好十四五美好蓝图,笔者认为要在把好三个“定”位上下实功。
    要在“定标”上下实功。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全会再次强调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长计划、远规划非常明确。对此,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建议内容和要求,做好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要注重定好目标,既不能“贪大求洋”,不切合实际,又不能缩手缩脚,思想保守;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长远。要做到标准定得科学准确就要切实用好民声民智,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开建言献策门路,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建议;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要在“定向”上下实功。方向是行进的定位。谋篇布局“十四五”,就要做好“靶向定位”:要把准思想“方向”,就是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准发展“领向”,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前提。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让党的引领更加鲜明坚强;要把准服务“导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融入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落实中,着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新时代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要在“定法”上下实功。良好的办法是成功的关键。如何确保“十四五”期间勇闯新征途,再创新辉煌,办法措施路径至关重要。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市场经济体制、三农、区域协调、文化、生态、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国家安全、强军等12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力、重点突破。具体到基层如何对照落实,需要认真动脑、认真思考。各地在执行规划中既要因“地”制宜,做好“内循环”,强化“自主发展”,又要因“域”制宜,做好“外循环”,实行“抱团发展”;既要找准两个“五年”任务的衔接点、联系处,又要有新的起跳点、发力处;既要打好十三五的“收官战”,又要做好十四五的“开局战”,让“十四五”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创造性,让落实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
    

在“新提法”中感悟中国发展的“奋进力量”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会议发表了6000余字的公报,透露了丰富的信息。“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要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了,中等收入群体要显著扩大了。我国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了……公报中的许多新提法,充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在发展的新征程中一往无前,持之以恒,永不懈怠的奋进。
    中国奋进有底气。底气是从内在里发出的力量,是一个人的立身成长之气,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之气。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自于中国共产党99年来以鲜血和汗水、担当和实干、智慧和魄力不断铸就的一个又一个让人民为之坚定、让国家为之自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辉煌。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带来的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蓬勃发展,所创造的比任何历史时期都巨大的物质财富、都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底气来自于中国人民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来自于无论在任何时候,14亿中国人民都能迸发出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磅礴力量。
    中国奋进有志气。有志者事竟成。71年来,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一路信心满满。不管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不管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如何艰巨繁重,我们都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发展目标前行。这是因为我们有志气。这志气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朝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方向去拼搏,不断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去实现中华民族更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志气是中国人民在历经磨难后,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的那些苦难,对今天来之不易生活的全心珍惜和全力坚守,对未来发展的憧憬期盼。一次次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气,无论再大的风浪、再大的挑战,都打不乱中国发展的节奏,都阻挡不了中国人追梦的脚步。
    中国奋进有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又正处在重要关口,我们更要敢于“亮剑”,拿出开拓进取的勇气去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抢抓机遇,要更加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亮出大勇和大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继续发扬刀刃向内的精神和勇气,不断推进自我革新,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奋进的路上始终成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先锋,不断鼓舞和带领中国人民去接力耕耘、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大会吹响了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号角,通过了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中,党的领导居于顶梁柱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制度的根本优势。只有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方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些重要理论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统一关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要求我们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治理好近14亿人的大国、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领导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更是一个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努力践行的实践课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2

    越是重要历史节点,越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刚刚闭幕的中共辽宁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辽宁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责任分工方案》,明确提出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我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乎辽宁当下、决定辽宁未来,是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历史使命感,通过深入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懂弄通是做实的前提,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深刻领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辽宁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着力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要按照省委要求,做好学习传达,抓好教育培训,组织专题学习,抓好舆论宣传,深入解读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形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认真学习,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学懂弄通,方能凝聚共识,全省上下思想才会更统一、步调才会更一致、行动才会更有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定会在辽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3

    10月2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公布。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总体目标。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认真研读,从中体会我们党执政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及自信从容。
    初心不改永为民。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建党之初,一路走来,历经风雨,从未变色,从未变味、从未变动。红色政权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公报提出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总书记每到一处都要瞻仰革命先烈,就是向全党传递这个信号;公报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中,有四个与党的建设有关,***总书记强调,不能搞功过相抵,说明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没有变味的,变味的做法就要受到惩罚;这次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党成立和执政以来,历经了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重重考验,初心依旧。
    着眼百年担使命。百年梦想,代代接力。我们党提出的纲领是伟大的,是坚持了全球观、人类观、人民观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两个百年梦想的伟大目标。说明了我们党敢于有梦、敢于追梦、敢于亮梦、敢于成梦。因为有人民的情怀,因为有历史的情怀,所以我们敢于有梦;因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世界需要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所以,我们必须追梦;因为人类是一个共同体,人民是需要教育引导才能更加明晰方向,搜易我们必须亮梦;因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党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有实现伟大梦想的实力和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能够成梦。此次提出“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目的就是再次表明,我们党担当百年使命的自觉和责任。
    自我革新更自信。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从来都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于法律。习总书记强调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十九大提出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其中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居首。目的就是告诫全党,时刻不忘自身使命,不忘加强自身修养。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共产党是负责任的大党,不但要搞好中国人民的事情,还要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推动人类名义共同体的构建,说明了我们党的自信。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4

    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当中,旨在让政府更好承担重大职责,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之所以“迫切”、之所以“必然”,是因为与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政府机构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一些领域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等。
    为破解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此次全会又以坚持和完善制度建设来巩固已有改革成果,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精准把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执政能力。
    用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以人民为中心是鲜明指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保障人民权益、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的体制机制。同时,把社会能够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用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优化结构优化职责是问题关键。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既要实现“物理重组”,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更要通过人员融合、业务融合和职能优化,促使各个层面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加强宏观事务管理,地方在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区事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也惟有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好,我们才能构建起符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政府治理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党员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5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如何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了。总结历史经验、回应现实需要、面向未来使命,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如何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鲜明体现了历史发展新要求,体现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这20个月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守初心坚定决心、以使命担当鼓舞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新的辉煌,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实在在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心声,都充分证明,大国治理离不开坚强核心,大国发展需要新思想引领。更进一步分析,这些重大进展和成就,既是“中国之治”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之制”的生动注解。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关乎民族存亡的历史性课题。沿着近百年党的奋斗史、70年共和国的发展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奋进新时代”的时间之轴,我们充分看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坚持好、巩固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好、发展好。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还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取得辉煌成就,仍然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发挥制度优势,彰显政治优势,在新长征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村党员“细胞”。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组织化”成果。在产业扶贫上,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地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就业扶贫上,加强劳动力培训、提升就业本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其获一技之长、促就业与增收,实现“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牵头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确保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避免抓发展与抓环境治理“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引导群众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好乡村绿化、美化、整洁化工作。
    
    
    
    生活品质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改善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担任总书记后,***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
    
    
    
    学深悟透 抓紧抓实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