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之父是谁,美国文学之父是谁马克吐温!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连续下三四天的雨,遇见熟人总能听到“老是下雨,烦死了”,“下雨没事可干,真无聊”(我最近很少遇到人…),这让我突然想到钱钟书的《围城》和毛姆的《面纱》里的婚姻故事。

这阶段,我写文字不喜欢讲故事,所以今天也不讲故事。

人往往是有了丰富的经历,再读书中的一些故事,才更能深刻地感同身受或者,去深刻地引发思考。

曾经做财务代理,虽说很单纯的职业,但能遇见太多太多的人与事,经过自己手上的企业或者擦过面的企业,大小也几千家。各种事各种人,我只是不喜欢活在过去,学会遗忘和学会思考一样重要。常有朋友善意提醒,写作要在生活中去经历。性格的原因吧(只能找这个借口最合适),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一心多用不是我擅长的,所以选择经历之后再来潜心读书写文字。当然,只要生活着,就是在经历着,哪怕蜗居在山上。

我又想到了狄金森。这不,丰富的联想也是一种经历呢。

先说前面一个联想的感悟吧!

许多婚姻生活,久了,怪日子平淡无趣、烦闷无聊。不过是让日子充当罪魁祸首,无论美满与烦闷,日子还是日子,说到底是人的无聊,一切生活都是靠人过的。在一个没有“无聊”二字的人的世界里,又何来无聊的日子?与其浪费时间指责生活,不如努力改变自己。“我”变了,生活的趣味必定随之改变,“思考的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工具。简单地说,大脑是人的工具,要学会善用。

再来说让我激动的狄金森。以前读她的诗,觉得美,仅仅在于她的诗。前不久在《世界名诗鉴赏大词典》里读到她的简介: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

让我感兴趣的是“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恍惚给自己成天无所事事地看书找个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安慰。人往往就是这样,孤独中有了同行者,即使在虚幻的世界的,也让这份梦想与热爱有了更加心安理得的走下去的动力。

借着,在前几天看《博尔赫斯谈话录》,她被不停地提起。有一种幸运的快乐,就是当你想要做某件事时,发现一路上的遇见都指引着你去完成它。

搜索她的诗集,《孤独是迷人的》书名就让人心醉了,一首一首地读下去,如同独自徜徉在一条风景优美的小径,让人沉醉的不是风景,而是那份全然的、纯粹的孤独。

向内看,向内写作,“我”就是我最大的宝藏。接下来,我要忘记所有书籍,去读她。

“到处盛行着一种无礼的匆忙,倘若 23 岁的青年人还没有“做好准备”,还不知道“主要问题”-从事什么职业?-的答案,便好像会耽误什么似的。-请允许我说,一种更高类 的人不喜欢“职业”,正是因为他懂得召唤自己……他拥有时间,他支配时间,他完全不去考虑“做好准备”的问题–在高级文化的意义上,一个人 30岁时还是一个起跑者、一个孩子。”(尼采《偶像的黄昏》)

我想我更深刻理解尼采说的“灵魂的宁静”。

此刻的世界,只有丝丝雨声,小目偶尔的叫声和我的键盘的呼吸声-悦耳畅快的呼吸声!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人必不可做的事唯有生与死!其他,都是用来丰富和精彩这个过程,无论担当与责任还是热爱与梦想所做事业、生活、亦或最深的执着……感动着、热爱着,热爱一切,因为“存在”和“感知其他的存在”而热爱着、感动着!

美国文学之父是谁,美国文学之父是谁马克吐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