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恩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5040字)

2020年恩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8日在恩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恩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兵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市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市委“1+1+5”工作举措,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机遇,开拓进取,奋发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6.9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4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9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157.53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增长9.2%;外贸进出口总额38.3亿元,增长4.2%。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镇级经济平稳发展,恩平工业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
    一、积极应对困难局面,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一)安商暖企措施有力。去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制造业处于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投资增长乏力,消费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坚决落实上级“六稳”①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及企业,实行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信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逐步提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2.8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900多万元,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14.03亿元,增长9.6%。完成工业投资51.03亿元,增长0.7%。完成技改投资30.1亿元,增长15.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恩平工业园首次独立考核获评省级五星园区。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总产值达8亿元,增长60%。金铭机械、新裕华重工两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大槐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成集聚区基本完成预征地。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30亩,完成“三旧”改造273亩。
    (三)现代农业优化发展。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沙湖镇被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牛江镇成功创建“富硒小镇”,被评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恩平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7个。恩平大米、恩平濑粉、恩平凤山鸡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恩平濑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恩平大米入选粤字号首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1家。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7万亩。完成垦造水田1067亩、拆旧复垦330亩。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海洋督查整改任务全面办结。市肉联厂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投入1.8亿元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江洲、塘洲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展3宗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建成碧道10.9公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获优秀等次。
    (四)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连续4年荣获“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圣堂镇歇马举人村成功创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水塘村被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泉林黄金小镇荣获“中国酒店业最佳特色文旅小镇”称号。温泉生态乡村游线路列入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乡村旅游驿站1个、旅游厕所7座。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成功举办温泉欢乐节、簕菜文化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79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08亿元,分别增长12.01%和20.03%。商贸消费活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7家。金融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4.29亿元,增长25.5%,比前些年大幅增长;存贷比45.4%。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
    二、积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全省首个高速文商旅综合体沈海高速大槐服务区正式启用,被评为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高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开、开春高速建设和沈海高速开阳段改扩建稳步推进。高铁客运站场路、君堂大桥、杨金线、平沙线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四好农村路”42.5公里,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农村公路11公里,改建危桥3座。新汽车客运站动工建设。建成非现场执法系统执法点4个。
    (二)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措施,成功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举办投资推介会,引进各类项目39个,总投资8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9个,总投资38.1亿元。成功引进佳源帝都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0个,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立项备案项目509个,计划总投资90.1亿元。大槐集聚区基本完成招商,新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23.15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2个,占比75%;高新企业8个,占比50%。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全年共计动工(投产)项目29个。4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20.6%。新动工项目22个,当年招商当年动工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14个。落实增资扩产项目36个,总投资7.4亿元,增长12.4%。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稳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梳理政务服务事项7502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承诺制试点项目27个、“容缺审批”试点项目79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新登记市场主体5922户,新增注册资本20.5亿元。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77家。
    (四)创业创新卓有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成立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恩平分中心。广东道氏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为60%。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1家、科技孵化器1个。园区梧桐岛众创空间被认定为江门市众创空间。通裕电声科创园动工建设。人才引进培育有突破,新增高技能人才31人,新引进博士1人、硕士19人。发放人才专项资金315万元。专利申请量1135件。质量强市工作扎实推进,良西镇获“四薯之乡”集体商标。建成5G基站11座。
    三、积极统筹区域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一)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市、镇两级总体规划全覆盖。完成荣誉市民大道、沿江东路等一批道路升级改造。市民关注的飞马大桥全面施工,西门大桥基本具备动工条件。积极应对飞马大桥、锦电双桥封闭施工期间的交通拥堵状况,搭建临时便桥,优化行车方案,交通保持顺畅。开展城市架空管线综合整治,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42.5公里。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治理,拆除违章建筑6.5万平方米。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86个,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17支,创建江门特色文明镇2个、文明村7条。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窗口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二)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我市代表江门市参加省乡村振兴现场考核,为江门市取得粤西片区第一的好成绩。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比武”,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机制,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示范村、3条精品线路建设初见成效。沙湖镇高园村、大槐镇下岭村被评为江门宜居村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江门地区率先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长效机制,122个村委会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农村公厕888座,基本实现按需一村一厕所。饮水安全有力保障,解决18.7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8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有效处理率和村庄保洁率达100%。圩镇建设深入推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三)环保攻坚铁腕推进。全面办结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完成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66项任务。建立环保“红黑榜”、河长制“红黑榜”制度,完成255家“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完成15条陶瓷生产线“煤改气”改造。开展“清废除患”②专项行动,建成固体废物消纳场,华新水泥协同处置环保项目获批运营。大力整治城市洒漏及扬尘,PM2.5指标有效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1.3%,在江门四市三区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潭江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污水管网改造2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345个。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00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五清”专项行动成效明显,重点河流水质改善,义兴断面地表水监测稳定达标。坚决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淘汰、升级,关停落后产能企业2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家。森林城市魅力绽放,完成生态林扩面3.2万亩,打造绿美古树乡村3条,建成村(社区)公园20个,森林覆盖率53.46%。横陂镇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牛江镇被评为省森林小镇。大田镇入选“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沙湖镇龙门村被评为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
    四、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全年民生支出29.2亿元,增长23.7%。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解决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精准扶贫任务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6%。培养“粤菜师傅”289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标准、孤儿供养人均月标准、残疾人补贴等全面提标。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清算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80%以上。筹集善款1938万元。市社会福利院被评为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义工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推进基础教育普惠和优质发展,落实幼儿园、中小学、职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牛江、君堂、圣堂、那吉4个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实现镇(街)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成第十轮中小学校长、教师聘任工作。逐步开展小学“校内午托”服务。设立市教师发展中心。办好中小学思政课。高考成绩稳中向好,理科考生成绩跃居江门市前列。恩平一中被评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冯如纪念中学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卫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中医药工作荣获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良西镇成为江门西部台开恩三市第一个国家卫生镇。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新院、市人民医院妇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新院加快建设。新(改)建村卫生站80间。有效防控登革热、禽流感等疫情。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工作,市融媒体中心投入运营,市新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顺利,新增镇级自助图书馆8家,开展文化主题活动560多场。恩平濑粉和恩平烧饼制作技艺成功申报江门市级非遗名录。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牛江镇成功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三)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深化平安恩平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打掉涉黑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集团2个,涉恶团伙15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位居江门前列。深入开展“飓风”专项行动和全民禁毒工程,实现刑事立案数下降、打击处理数上升的目标。东成镇综治中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成效评估获省最好等次,沙湖镇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统筹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溺水等工作,完成国省道安全隐患治理、平安村口建设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自然灾害、火灾事故、森林防灭火领域人员“零伤亡”。大田、横陂两个应急庇护场所建成投入使用。沙湖关村、大槐沙栏村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通过省考评。
    与此同时,全面完成征兵任务,完成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对台、工青妇、工商联、侨务、外事、残联、科协、档案、地方志、人防、海防、气象、关工委、老促会、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积极推进职能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一)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落实《中共恩平市政府党组关于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151项整改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效。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防火墙”。全面落实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二)法治建设稳步前进。坚持依法行政,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学法一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1.46%。深化“七五”普法,全市所有村(社区)均达到省法治创建标准。方寿林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评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市供电局被评为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大槐镇公益创投项目被省确定为第三批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示范项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件、政协提案42件,满意率100%。推进政府信息公开,12345政府服务热线、恩平发布、恩平政务等政务平台高效运行。
    (三)执行落实更加有力。完善镇级和市直机关绩效考核方案,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政务”建设提速,党政督查系统上线运行。推动基层减负,压减督查考核事项。加强督查的斗争性,提倡“马上就办”,推动工作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和37项时间倒逼事项基本完成。
    (四)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厉查处“四风”问题,“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6%。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投融资改革,有效开展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监察审计力度,建立完善内审制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大力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恩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产业龙头项目引进未能有效突破,新落户大项目偏少;制造业投资不旺,影响有效投资增长和企业产能及时释放;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较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二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农村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破解。三是环保形势不容乐观。部分河流水质未能稳定达标,部分镇村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效率不高,城区排污管网建设等历史欠账较多,工地扬尘管理、固体废物监管不到位,企业环保主体意识不强,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四是民生工作存在短板。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