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权价值内涵(全文2157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权价值内涵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shu记指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壮举。这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贯穿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之中,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融为一体的发展中,促进人民各项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更好实现。  回顾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从“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自1978年至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8.2岁提高到77.3岁,人均国民总收入从200美元增加到10410美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从63.9%降低到28.2%,城乡差距不到3%,人类发展指数从0.410上升到0.752,人民普遍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医疗、社保、基层民主选举体系,确立了更加完善的人民民主、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框架,更加系统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和公民监督等机制,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夯实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权进步史,也是一部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权保障。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时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同年,全国人大通过现行宪法,在结构上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调整到“总纲”之后、“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在根本大法中把基本权利摆放在了更为显要的位置。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目标作出更详尽的阐述,1991年,中国发布首部人权白皮书,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1997年,中国提前完成人均国民生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