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推动两岸文化融合的建议(全文2971字)

※背景情况※
  习主席说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中医药文化长久以来都是全球华人共同的语言,是维系两岸中华儿女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2016年台湾地区政局突变,民进党上台后,蔡英文当局极力淡化中国传统文化,并设立很多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条款,如从事中药贩卖业务需通过考试,但台湾地区政府不培训、不考试、不发照,导致中药房急剧消失,每年锐减200至300家。据统计,1993年全台有15000家中药行,如今只剩下8000家左右。如此下去中药行势必消逝,中医药文化将会消失。因此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召开座谈会,交流两岸中医药文化现状以及探讨未来中医药发展趋势等途径,增进两岸同胞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认同,从而建立一致的文化导向,有助于两岸文化融合统一,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上海承担着两岸关系发展的引领作用,尤其是与台北的“双城论坛”更成为两岸官方机制化交流合作的典范。随着中医药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两岸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交流与合作领域。上海也应积极打造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前沿平台。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学府,校内拥有优质的学科建设、8家附属医院、丰富的人才储备及中医药文化资源,目前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并多次派员赴台湾中医药高等院校、医院(长庚医院、慈济医院)等进行交流。如何善尽上海优势加强两岸民众对中医中药的了解和相互理解,增进台湾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为两岸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并不断扩宽两岸中医界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呢?中医药文化交流的深入进行,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助于提升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未来两岸的相互理解也将进一步加深,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
※问题及分析※
  沪台两岸中医药交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1、沪台中医药交流合作层面不广,处于两岸民间学会小规模小范围的水平,使交流合作影响力不大。媒体上关于沪台中医药交流合作报道不是太多,无法引起民众的关注及认识。
  2、沪台中医药产业合作缺乏深度。由于受限于两岸的中医药规定,两地在中医药的医疗保健、养生旅游等产业方面交流不够,需要在政策法规上进行变革。
  3、沪台两地中医药人才交流发展较为缓慢。由于受两岸中医药人才的学历互认、专业资质互认问题的影响,目前台湾承认大陆111所高校名单中,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还不在承认范围之内,导致来上海学习中医药、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台生、台胞数量总体有限。
  4、两岸中药材质量标准与检验规范尚未统一,两岸在中药材检测点不同。大陆较重视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检测;而台湾则更重视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