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单位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合集(全文84239字)

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
工作思路
目 录
信访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2
发改委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1
卫健委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21
教育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28

自然资源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36
自然资源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48
退役军人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62
统计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73
人社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79
水务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90
法院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99
检察院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09
组织部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20
宣传部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34
工会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50
妇联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57
团委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72

信访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信访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落实责任、集中攻坚、固化机制、夯实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实现了进京到省越级访、到非接待场所访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27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阶段性及重要敏感节点期间信访工作。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接访包案,先后推动解决老旧单散小区供水等一大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市信访联席会议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职能作用,先后28次召开全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形势、协调推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市联席会议召集人每年都带头深入县区

督查督办,重要时间节点坐镇北京现场指挥,强力推动责任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三访一包”制度,高位推动问题解决。共接访18542人次、包案4072件,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分别达到92.1%和94.3%。严肃追责问责,对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造成影响及排名末位的,加大问责力度,警诫约谈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2人次、县级领导9人次,约谈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27人次、县级领导48人次,另有175名科级及以下干部被追责。
    2、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是持续集中攻坚。先后组织开展中巡省巡集中交办、省“两个一千”、民生类和农业农村类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四级矛盾化解攻坚战、“治重化积”等积案化解行动,不解决问题不撒手。全市12486件重大疑难案件有理和部有理访化解率达95.3%。二是落实首办责任。进一步压实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环节及工作人员的首办责任,积极推行“1420”工作机制(即:1天转交、4天受理、20天办结),受理办理时限缩至20天左右,较2017年相比提速3倍。目前,全市初信初访事项化解率达93.6%。三是严格督查督办。采取发提醒函、全市通报、实地督查、会商调度、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共下发督办单、稳控单、交办函19413个,
召开协调会790次,通报104个。每年由市信访局班子成员带

队深入县区精准督查,问题直接交县(市)区联席会议召集人签字确认,并持续跟踪、压茬督办,直至案结事了。2017年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52837件,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达95.25%,与2016年相比上升38.6%。
    3、严控进京到省越级访。一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每年都建立约4000人左右的重点群体、重点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逐人落实稳控责任。二是动态信息及时预警。每天4次不间断推送购票信息,市联办第一时间落实到属事属地责任单位逐人核查稳控,及时果断处理。今年以来已累计推送预警信息9294条,涉及重点人
员3980人次,均有效被稳控在当地。三是联防联动联控。充分发挥驻京驻省信访工作组作用,加大在京及周边、省会清理和劝返力度,坚决将人员控制在外围。认真做好劝返人员交接工作,做到日日清、零滞留。重要时间节点,筑牢了“五道防线”,打造了“能堵、能控、能防”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联动机制。信访、公安、属事、属地密切配合,采取人防、技防、物防等手段,将人员有效劝阻在进京前。
    4、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制定出台《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信访工作首办责任制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网上信访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了制度保障。二是积极推进访调对接。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进接待场所机制,协调市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律师进驻市来访接待中心。目前,全市63名人民调解员和204名律师常驻市、
县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开展工作,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622件。三是与市纪委监委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先后向市委巡察组提供生态环境、社保、医保、粮食系统的信访问题和党员干部涉访举报线索3004件,并将信访工作纳入全市政治生态考核。四是坚持“双向规范”。加强了对工作人员行政行为和信访活动中信访人行为的双向规范。市联席办狠抓基础业务,先后对138个基层单位存在的信访事项办理不及时、不规范,群众诉求解决不到位等问题,在每月通报中及时指出,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坚持依法治访,共处置违法行为2360人次,教育训诫1259人
次,行政拘留909人次,刑事拘留183人,判刑55人,维护了正常信访秩序。五是首创网上信访代理。2020年创新开展以“三个三”工作机制为载体的网上信访代理工作(设立三级代理机构,选配三级代理员,实现矛盾三级化解),全市4148个代理机构,9180名代理员活跃在第一线,形成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网上代理帮办,信访联席会议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

全市共代理网上信访事项4145件,全部在基层得到化解。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领导重视,高位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信访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信访工作;市级领导51次对信访工作做出批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到市来
访接待大厅接访2次、包保疑难案件10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疑
难信访问题。市、县两级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共2367件,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达90%以上。
2、合力攻坚,狠抓问题解决。截止9月末,网投、来信、
来访三个渠道到期应办结信访事项9846件,全部办结。其中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92%。6月以来,市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深入到各个县(市)区督导、检查,推动信访重点工作;市联席办成立5个督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信访矛盾突出的乡镇(街道)进行实地督查,推动乡镇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接待重访信访人,通过座谈、抽查、回访,推动各渠道受理到期应办结10761件信访事项中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达到96.16%;中联办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共下交我市信访事项1399件,已全部按省要求上报化解并通过审核,审核通过率100%。落实部门和地方责任解决当前信访突出问题,下交我市“十大领域”信访事项2476件,已全部

上报化解;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回头看”下交21件信访事项,已全部解决化解。
    3、健全机制,不断夯实基础。一是深入推动网上信访代理。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环节流程。全市先后开展集中培训3次,加强与基层网格化管理的融合,共受理网上信访代理事项2028件,占网投初件的39.7%,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全部在基层得到解决。二是推行乡镇(街道)建立联席会议和“三访一包”机制。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和标准。目前,全市16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街
道)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包案1535件,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86.3%。三是积极开展初次信访事项办理质量评审工作。制定下发《初次信访事项办理质量评审办法》和《初次信访事项办理规范》,受理的1829件初次信访事项,有理和部分有理访化解率93.6%。四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市访调委参加信访接待63件,律师参加接待56件次。
    4、双向规范,全力维护秩序。坚持“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期间,实现了省提出的“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进京到省越级访件次、人次均持续下降。依法治访,对进京到省非接待场所及越级访人员,依法处置511人次。市委先后对8个县(市)、

4个区、2个市直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及包案县级领导进行了约谈和警戒约谈。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性因素
    一是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部分县级领导包案“只挂帅不出征”,“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信访工作责任没有真正压实。乡镇(街道)联席会议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基层矛盾上行的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
    二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退役军人、退休乡村教师、两清教师、90年代大中专毕业生、投融资利益受损、象屿假种子案等重点群体网上网下串联、预警信息不断。城乡建设、政法、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村农业等重点领域信访问题相对集中。
    三是基础业务仍需加强。县(市)区信访机构人员、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流动较大,基础业务不够熟练,工作质效有待提升。信访事项办理不规范问题还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整改提高。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1、重点工作。一是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通过健全源头预防、领导干部“三访一包”、信访事项网上受理办理、集中解决信访突出问题长效机制,提升办理质量和效率,推动群众诉求一次性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合法权益。二是提高防范

化解社会风险能力。加强信访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健全信息报送及应急处置机制,提升信访工作应急处置效能,最大限度将人员吸附在当地,减少矛盾上行,确保“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完善源头化解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持续提升来访接待业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四是提升信访工作能力水平。加强信访干部业务能力建设,转变信访干部工作作风,完善各项制度机制,提升信访工作公信力。五是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信访工作质量目标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过程程序化。
    2、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工作在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下进行,各责任科(室)要根据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细化分工责任,将任务和压力传导到处室每个岗位和每一个人,做到目标明、任务清、责任实。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将贯彻落实工作与日常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将重点工作任务目标纳入全年信访工作要点和目标考核范围,逐年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成立督导检查组,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形成专项督查

通报,切实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全局上下齐心合力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对督查过程中,发现思想上不重视、完成工作不力的,及时提醒,以责任压力倒逼工作推进落实。
[来自 头条号:如来写作网(如来写作网),QQ3231169,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发改委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近年来,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坚持抓规划定方向、抓项目促发展、抓争取增活力的工作思路,在宏观经济调控、重大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政策规划拟定实施等方面聚焦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有益成效。下面,按照调研工作相关要求,将我委五年来的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以及未来五年工作的努力方向汇报如下。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一)保持经济稳定恢复态势
    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充分发挥好去年应对疫情期间组建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专班作用,年初将全年经济发展指标细化分解到部门、县区、产业和重大项目,设定量化目标、落实主体责任。按月调度到具体行业、具体企业和具体基层单位,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从发改委承担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看,全

市GDP增速自2016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在6%以上,尤其是2020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GDP在全省率先由负转正,全年实现同比增长3.5%,位列全省第一。今年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3.7亿元,增长7.4%,全年预计增长6%,年度平均增幅为5.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内增速均超过5%,连续3年位列考评单元前三,三季度增速达到7.4%,预计全年增速超过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保持与GDP同步增长态势,近三年增速均处于考评单元前三,截至9月份达到25798元,同比增长9%,预计今年全年增长7%,年度平均增幅为6%。
(二)统筹做好对上资金政策争取
    争取资金方面,我市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额度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3年争取资金额度在3亿元以上。“十三五”以
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4个,争取资金21.61亿元。
2021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7个,获得支持资金3.95亿
元,根据中央投资政策,储备2022年中央预算内项目110个,
总投资136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4.7亿元。积极与省
发改委密切沟通,与相关委办局谋划2022年专项债项目,目前
已入储备库具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项目81个,总投
资32亿元,债券需求额度21.9亿元。

    争取政策方面,全力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4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基础司两次到我市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会同中科院地理所等科研院所多次到我市开展深入调研,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9月上旬,我委组织部分县区和重点企业到丽水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调研学习。目前我委已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申报方案。
(三)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省“百大项目”方面。自2019年推进省“百大项目”以来,我委积极谋划推动省百大项目落地投产,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三。2019-2020年累计推进省“百大项目”57个,其中重点产业项目36个,2019年实际完成投资69.39亿元,2020年实际完成投资133.04亿元,两年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25项目个已竣工投产或部分投入运营。今年我市有18个项目列入省“百
大项目”推进计划,总投资64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亿
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1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个。截至9月份,18个项目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为100%,完成投资90.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81%。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方面。立足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聚焦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将有限的财政资

金用在刀刃上,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项目谋划筛选和组织推进服务。2017-2020年,全市新建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共计1257个,年度计划投资累计472.95亿元,完成投
资433.84亿元,其中市本级项目111个,年度计划投资累计144.8亿元,完成投资94.13亿元。2021年计划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245个,年度计划投资63.1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41.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5.8%。谋划实施中心城区开发住宅小区给水管网配套等第一批政府投资项目14个,年度计划
投资10.13亿元。目前投资计划已下达,正在指导项目单位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四)全力强化要素保障
    煤炭保供方面。推动引导市场主体建设了国际煤炭进口储备基地一期,达到100万吨静态储煤能力,实现储煤吞吐量230
万吨。今年,我委继续推动基地二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28亿
元,建设300万吨储煤场、5000平方米封闭煤炭仓储库以及7500
平方米国际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静态储煤能力将达到400万吨。
    天然气保供方面。配合完善省“气化”实施方案,项目建成后既可以满足途经县区生产生活用气需求,又将与现有市区内使用的庆齐线大庆气形成“双气源”“双保险”供气模式。

加快推动2万水立方LNG应急储气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政府三天储气、城燃企业5%储气任务。
    电力供应方面。围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抓好直供电政策落实。2020年全市直供电量达到30.7亿度,为企业节约电费1.3亿元。2021年继续引导我市更多的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全年实现合同交易电量24.5亿度以上,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1亿元。
(五)坚定不移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启动富拉尔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享受国家东北振兴专项支持,成功争取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2020年,我市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成功将新能源基地等6个项目纳入《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我委继续抓好振兴工作,起草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和《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贯彻落实《东北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推动跨省生态经济合作区创建工作,争取今年建立三市一盟合作推进机制。向省发改委提出了《关于实施“哈大齐绥”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六)持续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新能源环保产业方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以来,我委已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项目280个,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98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产业倍增。2021
年,我委重点推进新能源环保产业项目43个,年度投资46.2亿元。竞争优势加速集聚,2018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2019年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城市,2020年,富裕、泰来、克山3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通过国家批准。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围绕建设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编制完成《优化能源结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能源项目100个,预计总投资650亿元以上。
    数字经济产业方面。作为“十四五”时期新纳入的重点产业,我委正加快编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好顶层设计。同时抢抓国家发展数字产业政策机遇,高质量谋划招引项目,总投资16.6亿元的工业
互联网核心数据中心项目于今年3月30日正式签约落地,目前已完成能评指标审批和数据通道协议、合作协议起草等相关前期工作。
(七)抓好抓实“开门办民生”改革

    2020年由我委牵头会同相关市直有关部门开展“开门办民生”改革,下发了“开门办民生”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建立了“每月调度、季度督查、年底考核、定期公开”的推进机制,两年来累计征集民生建议18725条,主要涉及11个部门,按照“把具有普遍性、共性的问题和从个性问题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提炼出来”的原则,共确定民生事项60项。2020年确定的29项民生事项按照计划已全部完成;2021年,我委将“开门办民生”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机结合,按既有工作制度扎实推进31项民生事项,目前已有16项完成预期目标,事项完成率达到52%。
(八)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
    建立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方面。前期,我委已建立了以《纲要》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21个专项规划和45
个子规划为支撑,由16个县(市)区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目前,“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由市政府印发实施,21个专项规划均已定稿,并完成了衔接审查,其中农业农村发展、优化能源结构高质量发展等12个专项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正在履行程序陆续出台。
建立有效的规划落实机制方面。今年年初,我委已会同政

府研究室将《纲要》中提出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分年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同时,会同市委督考办共同研究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推进落实机制》,将《纲要》细化分解为350项重点工作任务,逐项落实责任部门,纳入考评体系。
二、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委将聚焦发改主责主业,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样板、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重点项目和资金争取等方面靶向发力,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
    紧紧围绕2020年9月***总shu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以及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减排、全局与重点,通过优化调整全市能源结构,开辟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组织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规划(2021-2025年)》,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稳煤、引气、增核、利用新能源”,形成传统能源改造提升与新能源深度开发互补,

加快编制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规划》,建成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25年,
可再生能源新增建设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到2030年打造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二)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牢固树立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生态利用可持续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态产品标准化、资源利用可循环化、生态产品营销精准化、生态产品价值高端化,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领域,建立科学有效的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领域,形成示范全国的价值实现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和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着力培育一批优势区域生态公用品牌和特色生态产品品牌,打造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黑土粮仓”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三)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样板
    锚定省委规划建议和省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全国样板”目标,继续实施“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速打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能源四个“千字号”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优势重构,推动装备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以先进技术引领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绿色化、多元化发展。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水平,做好争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准备工作。
(四)不断壮大数字赋能的重点产业规模
    抢抓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出台数字产业招商政策,培育数字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新的应用场景,生成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商贸、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数字项目。
(五)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
    围绕国家鼓励扶持的关键领域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认真研究中央投资导向,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明确项目资金争取重点,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储备,扎实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上争取工作,同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处室沟通对接,争取政策倾斜。

卫健委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近五年来,市卫健委紧紧抓住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健康扶贫的主线,全力推进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斐然成绩,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部分工作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省卫健委给予充分肯定。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亮点
“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资产增长68%。千人口床位8.6
张,超出省规划2.6张。我市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市第一院南院和市中医医院南院建成投入使用。市第一医院南院成为东北地区最现代化医院之一,购置世界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进一步奠定我市东北地区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通过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全市的疾控系统、血站、120急救中心建设得到质的提升。市疾控中心移动P2实验室投入使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预约诊疗,部分大

型医院实现了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和检验结果推送。制定340
种临床路径,建立了19个医共体、6个医联体,创建了46个名医工作室。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推进了市场化运作,引入检验检查、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第三方服务,吸引投资3.63亿元。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科学研判,沉着指挥,有效协调各参战部门共同发力,为全市抗击疫情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果断妥善处置了我市14起聚集性疫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超前谋划,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毫不松懈抓早抓紧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织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初,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两个区发生输入性疫情,按照“十个第一时间”要求,指挥有力、组织有序、落实到位,迅速打赢了疫情防控的狙击战和歼灭战。针对疫情防控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到位,不断总结、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强化精准有效落实措施,改进常态化防控工作。持续坚持“外防输

入、人物同防”原则,有效防范国内外疫情输入风险。
    2.持续深入推进医改。以市第一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试点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院长、副院长。院长、副院长聘期为3年,实行目标年薪制。医联体内院长互派持续推进,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3所三级医院共选派9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医联体内二级医院院长、副院长。10所二级综合医院院长赴医联体上级医院挂职锻炼。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均任命了总会计师,31所公立医院均规范设置运营助理员和价格协管员。
    3.加快推进9县(市)医共体建设。省、市卫健委已四次赴县区指导,体验走现场会流程,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全力筹备预计10月在克东县举办全省医共体现场会,全面展示“数字医共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一类保障二类管理、七部六中心建设等典型经验,督促9县(市)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
    4.持续推动医联体建设。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各区已制定并积极落实城市医联体推进工作计划和措施。选树市第一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三个医联体典型,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纳入医联体管理,所有三级甲等医院都牵头建立医联体。
5.全力推进预约诊疗,预约诊疗率达到80%以上。已完成

《2021年持续推进“看病不求人”行动方案》的制定,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强化预约挂号、预约诊疗、预约检查检验等。在政府网站和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公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预约诊疗方式。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达85%。
    6.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慢病、传染病、地方病等进行监测,预防控制重大疾病。16个县区均已完成碘监测调查,调查结果录入系统中;第3季度流感、新冠肺炎、手足口病监测任务按时开展,无病毒性其它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报告。
    7.建成全市统一的院前急救平台。建立三方通话机制,推进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网络医院服务患者数增加30%。已完成院前急救平台项目招标和工程建设招标及签约工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完善市第一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和依安县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确定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三医院4家单位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8.进一步完善第一医院南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功能。市卫健委划拨了移动CT一台、呼吸机20余套等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基地救治能力,为建立平战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应急预案》,随时做好疫情救治准备工作。

    9.推动中医药在基层普及应用。全市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9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提供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性因素
    城市公立医院负债率较高,达到89.76%,较国家标准(48%)差距较大,制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利于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待遇有待提高。承担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县区级疾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和能力不高。中医队伍数量不多,层次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仍较低,资金投入不足。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1.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健康行动。开展以“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做好重点寄生虫病及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2.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生育服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

设,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
    3.发展老年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加强老年人预防保健,加强老年人疾病诊治,加强老年人康复和护理服务,加强长期照护服务,加强安宁疗护服务。
    4.完善人口家庭政策。实施好全面三孩政策,加强人口家庭政务服务管理。加强人口监测。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
    5.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质量水平。加强临床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医防融合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发展。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筑牢村级服务网底,配齐配强基层机构人才队伍。
    6.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覆盖全民、全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7.强化综合监督执法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综合监督执法,建立依法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治理模式。加强食品安全监,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络体系建设。
    8.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动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
    9.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和快速处置,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配机制。切实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卫生应急专业培训和综合演练,提升卫生应急规范化救援和处置能力。
    10.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总体设计和我省的整体规划,有步骤地合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加快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国家-省-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本市的健康数据有效汇聚与共享。

教育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亮点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标志:
    1、教育普及化程度明显提高。2021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公办园幼儿占比分别达90.4%、90.7%、50.1%,比2016年提高15.1个、42.9个、11.3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99.8%、99.9%,比2016年提高0.8个、9.9个百分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率稳定在100%,比2016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比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比2016年提高20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1.3年,比2016年提高0.4年。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实现了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累计投入341.49亿元,新改
扩建校舍141万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3万台套。义务教育基

本均衡县由2016年的3个县区增加到2019年的16个县(市)区,100%县(市)区通过国检验收,正向优质均衡县迈进。在2020年全省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测评中我市综合排名第
一,在2021年全国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区域教育发展论
坛上我市2次作典型发言。
    3、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市承担国家和省8个试点市创建任务,是全省最多的地市。作为全省唯一的“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市”“省市共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全省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和“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市”“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城市”“全省中考改革试点市”“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监测指标试点市”“全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市”,先行先试,建模打样,各项改革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4、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2021年全市职业学校新增电子商务、日用陶瓷、健康养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16个与十二大重点产业对接的专业,建成省级高寒带现代生态
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现代护理养老综合实训基地等5个区域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有10个省级优质专业(群),2所国家示范校和6所省优质校,6个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7个国家

和省职成教育示范县,分别占全省的1/4、1/3、和1/3。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并跻身全省十个示范性职教集团行列。5所高职院校和28所中职学校面向社会累计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
15万多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0万人次以上,为地方现代农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5、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坚持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学生家长满意度达95%。发挥7个名校长联盟、7个名校长工作坊、258个名师工作室、22大学科教研指导中心,名校长讲学堂、名师宣讲堂作用,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6.5万名,师能大幅提升。深化“县管校聘”改革,
完善编制岗位统筹和补充机制,全市中小学招聘教师6599名,
共统筹编制1679个,统筹职称岗位336个,校际间交流校长105
人,交流教师574人。健全教师考核奖惩机制,有6名教师因
师德师风取消评优晋职资格,有64名教师考核排名靠后校际交流,有67名教师考核末位调出教育系统。2次在全省介绍经验,省委《调查研究》刊发我市“县管校聘”改革做法。
    6、率先干成多件大事和实事。在全省率先开展“五零”承诺,健全了就近入学、阳光分班、科学排座、公开评优、公平选干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上学不求人,并在全省教育大会上介绍经验。率先开展小学课后看护,看护率达98.4%,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破解了家长接送孩子难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家长、社会普遍反映“孩子懂事了,文明了,有礼貌了”。《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率先在4所直属高中开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建立覆盖全体学校,成立百人家庭教育讲师团,“家长学校八课时”累计培训家长16万人次。探索家长委员会临时党支部建设,家校社共育,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
    7、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实现全市中小学校互联网宽100M以上覆盖全体学校,多媒体教室设备配备覆盖全体班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学生。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全市426所中小学、2.6万名教师、30.1万名中小学生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满意度97.54%;积极推动数字资源建设。2017年以来有34532人次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48465节,获省、部级优课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8年以来创客类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获省一等奖15个。2019年中职组包揽省一二等奖。近两年来,全市共226人获电脑制作省级奖项,全省第一。
    8、教育满意度和影响力攀升。先后承办了全国职业教育、全省中小学党建暨德育工作现场会、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研讨交

流会等20余个现场会,在全国和全省教育会议上介绍经验30多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课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赛事等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考核地市教育工作,我市连年排名靠前。在全省党风政风和全市公述民评中,市教育局连年获第一名。《光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我市教育改革经验。创建国家、省艺体特色学校132
所。我市体育赛事成绩喜人,获得全国冠军5次,全国冰球锦标赛我市初中组、小学组夺冠。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认可,省级师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均稳居全省前两名。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21年,全市教育认真实施质量提升、文明礼仪、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教育惠民“六大行动”,着力抓好30件大事实事。在教育惠民上,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确定了“一减、两治、四补”七件实事。学生家长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90%的小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作业,不带书面作业回家。446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初审合规82所,自行注销54所,取缔黑班黑校123所,公布黑名单100所,教育生态明显好转。全市中小学校开学第一天同上一节党课,领导班子走流程、破解上放学交通拥堵难题得到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和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在质量提升上,聚焦“五

维十环”,让教师课上讲透,学生当堂学会,学生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双随机抽测满意度达92.3%,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全市中小学“自主、互助、探究”学习型课堂实施面达9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在立德树人上,坚持小切口、大教育理念,继续从学校、家庭、社会礼仪抓起,组织开展了文明我先行、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了“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以教师文明带动学生文明。文明礼仪教育成为中小学立德树人的品牌,《学习强国》予以报道。在队伍建设上,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激发了学校活力。选聘教师1725名,做到了“退补大体
相当”。开办了名校长讲学堂5期,名师宣讲堂4期,举办名
校长工作坊月例会、名校长联盟经验分享10余次,培训校长2000
名,教师1万名以上,师能进一步提升。在改革创新上,“双减”改革纳入市委重点改革事项,市委深改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听取汇报,扎实开展十个专项治理行动,“双减”改革由教育部门行为上升为党委意识、政府行为。统筹推进大校区制改革,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区一体化学区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提高城市人口吸附能力打下了基础。在服务发展上,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省市共建省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制定了《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任务书》,预

计每年可获得专项资金3000万元。通过三年创建,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样板。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性因素
    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教育发展还不平衡,16个县(市)区只达到了基本均衡县标准,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异较大。二是教育质量与人们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还不紧密。三是校长和教师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四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还不紧密,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十五个计划”。即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基础教育公平+优质+特色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工程、教育服务东北振兴工程、市民终身学习推进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工程、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工程、“互联网+教育”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工程、对外交流合作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民族教育加快发展计划、中职学校达标建设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产教深度融合推进计划、示范职教集团建设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高

等院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应用型本科高校“双特”计划、高校科技服务创新行动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校长培训计划。
    实施五项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市教育工委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二是政策保障。出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三是经费保障。落实国家和省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切实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四是目标保障。要把“十四五”规划实施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和对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指导、评估。五是宣传保障。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宣传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省、市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自然资源局近五年工作
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现将市自然资源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重点工作谋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五年工作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市自然资源局多项重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自然资源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管理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以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引领,不断完善自然调查登记、用途管制等基本制度,体制机制“四梁八柱”基本建成,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已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大棚房”问题已全部整治清零,落实耕地保护措施更为严格,

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开启了崭新篇章。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土地和矿产供需平衡,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逐步集聚。5年来,始终把保障全市经济稳增长用地用矿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顺利落地。共收储地块135宗、675.9
公顷,存储备用地40宗、454.24公顷,库存土地成本23.04亿
元。年供应土地及出让金收入总体平稳,共供应土地623宗、
1518.9公顷,土地出让金实际入库63.8亿元,其中出让489宗、
685公顷,划拨134宗、832.9公顷。市场化出让矿业权16宗,
出让收益343.56万元。
    (三)坚持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基础资源要素供给主动有效。5年来,农转征共计2679.06公顷。累计争取省级批次指标2019.58公顷,截至目前供应1862.18公顷,综合供地率92.2%。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加快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市本级连续3年超额完成省厅规定的“双
降”任务,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98.45公顷,处置闲置土地167.3
公顷,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
    (四)坚持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突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地位更加稳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

格局,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十三五”期末,全市耕地总面积
278.3万公顷,同比增加3.5万公顷,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到了206.8万公顷,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5年内全市立项补充耕地项目52个,新增耕地3153.2公顷。异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11.4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一体化修复工程,投资6.3亿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7.83万亩。投入资金1599万元,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初见成效,生态安全得到保障。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问题深入整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建设项目规划审查已由“三级会议”调整为“二级会议”,项目建设提速明显。合并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共计核发“两证一书”398个。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税费通缴”等集成化服务模式,全面提升登记窗口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抵押登记已延伸至13家金融机构,69项登记事项已实现网上申请,占比84%,一般登记事项1日办结,全部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本级累计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54万本。核查全市范围“办证难”问题183个,涉及14.07万户,已解决11.77万户,占比83.65%,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未来五年工作总体思路

    总结近五年工作,我们认为要保证事业稳定向上发展,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把服务地方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二是必须坚持把党委政府支持作为工作开展的坚强保障,三是必须坚持把规范管理作为事业稳定的基本要求,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未来五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条主线”,聚焦高水平保护与高效率利用“两大主题”,着力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三个体系”,大力提升耕地保护、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高质量发展、基础服务支撑“四种能力”。力争“十四五”期末,资源、资产、资本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更加成熟,保障民生、保障项目、保障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奋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的新路子。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21年紧紧围绕全市振兴发展大局,立足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不断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实现事业发展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同步提升。
    (一)稳步推动重点战略实施,三项攻坚任务陆续推进完成。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紧盯重点求突破,确保“十四五”

强势开头起步。一是国土“三调”顺利完成。7区9县(市)初始调查成果和统一时点更新已通过国家和省两级核查,最终验收将于近期开展。确定全市土地总面积422.55万公顷,其中湿
地29.7万公顷,耕地297.85万公顷、园地6230.51公顷、林地
43.2万公顷、草地12.06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09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2万公顷,其他土地11.45万公顷。二是空间规划有序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压茬推进,市本级已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县级将陆续上会审查。村庄规划试点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全市首批152个试点村村庄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其他有需求、有条件的村正在陆续组织编制中。三是乡村振兴推进有力。建立局班子成员与驻村干部“一帮一”结对机制,领导带队先后深入克东民主、甘南中四村6次,累计消费扶贫5万元,投入扶贫资金11万。免费为2村编制村庄规划,市场价值30万。通过政策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脱贫村已顺利迈入创业致富快车道。
    (二)强化资源调控与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发挥资源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拓宽财源建设途径。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城建开发改造计划,超前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规划编制。截止9月末编制完成

控规地段8个、111公顷。二是保障用地需求。统一分配年度计划指标,逐项目逐地块严格把关,优先保障百大项目、民生项目以及市重点产业项目。年初以来共使用土地计划指标529.08
公顷、结余127.61公顷,实现了应保尽保;完成富裕、依安、
甘南等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共计3.05亿元。三是提高资源效益。
截止9月末土地出让金实际入库5.03亿元,其中出让57宗,面
积73.9111公顷;划拨22宗,面积86.3672公顷。10-12月预计
出让9宗土地,计划入库50,884万元。四是处置闲置土地。截
止9月末批而未供土地共处置80.65公顷,完成率占2009-2018总处置任务的31.4%,年底前有望再处置118公顷;闲置土地共处置167.34公顷,远超省级下达的126.87公顷处置目标要求。五是加强矿产开发管理。承接省厅调整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甘南林场矿泉水、富拉尔基区老龙头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矿泉水采矿权出让审批顺利完成。截止目前共市场化出让矿业权16宗,
实现出让收益343.56万元。成功在南苑开展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及地热能换热实验,以取热不取水替代传统能源,为碳达峰和碳综合探路现行。
    (三)强化资源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立足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资源管护能力。一是坚守耕地保护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

施,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面积不减少。乱占耕地建房已全面摸排,“大棚房”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耕地“非农化”得到有效遏制,违建别墅清底全部处置到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二是申报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联合大庆共同申报松嫩平原西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56.58亿,其中我市投资36.58亿,占比65%。方案已通过省财政专家评审,但国家专家评审未获准,下步我们拟继续向上争取。三是稳步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核查确定我市历史遗留矿山510座、3426公顷,纳入治理规划248座、
1392公顷,已治理修复矿山146座、806公顷。深入落实生态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组织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目前实施方案、申报表等相关资料已上报国家,力争向上申请资金,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四是探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定下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市本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招标工作已完成,碾子山试点先行,选定登记单元,先行探索登记发证。
    (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便民利企环境实现新提升。聚焦发展需求,着力深化内功,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优化登记财产。已经组织研发网上支付系

统,预计12月初正式投入使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已完成,国家层面共享信息查询系统正式开通,实现了关联事项的再合并、办理时限的再压缩。中心城区在“税费通缴”同城通办良好成果基础上已向外延伸,“税费通缴”全城通办力争年底实现。二是精简审批流程。落实放管服部署,在简化内部流程再造、要件压减的基础上,推进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融合,将建筑单体设计审查由5工作日压缩
为2个。推进工改平台建设,将原有16类改为10大类,并增设情景模式,极大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保障项目落地。全力保障百大项目和重点产业,22个百大项目中,土地审批手续办结率实现57.58%,规划审批手续办结率实现46.97%;108个全市重点产业中,土地审批手续办结率实现35.19%,规划审批手续办结率实现36.12%。四是提供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市自然资源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产业项目发展的意见》,从15个方面重新梳理重点项目计划指标倾斜、工业项目优惠政策支持等各类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减负增效,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为群众解决最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全面化解办证难题。将“办

证难”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加以推进,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办证难问题17586户,预计年底前还可完成1万户,与
玉刚书记要求的年底前解决3万户目标尚存差距。其中,涉法涉诉问题较多,我局已及时将“办证难”小区的查封的户数、查封法院等情况转给市中院,对8家不履责开发单位、13个项目,已移交政法部门处理。二是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本着“规划先行,突出民生”的原则,制定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规划编制大纲》《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规划方案》,推行一区一策,注重周边配套,综合考虑待建筑与环境关系,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破解群众“居住环境差”难题。三是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今年汛情制定工作预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并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全面制定预防措施、加强安全防护,全年无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切实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沙霸”“矿霸”专项整治,共排查承办线索24条,全部核查到位。
四、2022年重点工作谋划
    坚持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障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要务,建立健全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工作机制,推动保障能力、服务效率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进

一步优化和树立自然资源部门良好形象。
    (一)强化规划引领,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编制完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确保顺利完成报批,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区分情况采取单独编制或在县和乡镇规划中细化布局的方式,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对已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全面梳理调整,按需求及时组织开展控详规划编制,以及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建筑节能立面方案和改造规划方案、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方案审查等工作。加快城市更新,组织编制中心城区居住区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对各级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分类分级布局,完善控规单元划分界线。
    (二)强化制度供给,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政策出台,按国家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省条例要求开展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征收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按照国务院及省级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操作办法开展工作,测算并公布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完善审批制度,充分借鉴省自贸区、先进地市经验,探索分类管理、权力下放、会议压减、程序简化等有效措施方法,促进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继续落实“百大项目”专人包保推进制度,开辟绿色通道、超前介入、全程优质服务,积极与省厅沟

通争取年度计划指标,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实施重点项目计划指标倾斜,工业项目优惠政策支持等措施,解决省管下放权限运行中存在的影响时间和质量的责任不清、执行不严等问题。
    (三)坚持为民导向,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巩固不动产登记电子证工作成果,广泛宣传“网上办”、网上支付等举措,提高群众使用率。推进市、县(市)和梅里斯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及与法院、机构编制、银保监、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提升登记信息化水平。全力化解办证难题,在市政府20号文规定基础上,加快制定新政策、新措施,并做好新旧衔接,协调推进不动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化解。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向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沟通协调,解决军用土地与铁路用地上房屋不动产登记问题。
    (四)强化资源管控,提升资源利用效益。组织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核算、县级城镇基础地价终验、市本级城镇标定地价制定、市县两级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发布等工作,为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落实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制度,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护措施,组织市县两

级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落靠,严格设施农业项目的登记和备案,严守耕地红线。坚决制止乱占耕地建房等耕地“非农化”行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步遏制新增。推进“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结合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宅基地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和规划。推进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重点针对集体土地违建处置,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规范矿业管理,开展矿产资源全面普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指导各县区政府做好矿山治理。
    (五)聚焦经济振兴,强化资源保障能力。适应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新要求,多措并举,增加用地指标支持,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坚持收储跟着计划走,对已完成转征和收储的产业项目100%供地。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划定2022年重点推进地块,分批实施,保证土地有序供应,出让金收入符合市财政需求。加大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落实增存挂钩,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继续推进补充耕地项目立项报批、指标交易等工作,力争全年省内省外交易总额达到同比实现新增。

自然资源局近五年工作
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按照要求,现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亮点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污染减排,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截止2020年底,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累计削减率分别为7.72%、19.40%、15.14%、13.28%,超额完成责任目标。
    1.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显著。中央环保督察启动以来,采取市级领导联系、定期调度、专项督查、预警通报、警戒约谈

等方式推进问题整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农业农村污染问题专项督察共反馈我市问题39项,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和省级验收(备案)。其中:3项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认定完成整改,34项问题完成整改验收销号,2项问题完成整改备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我市的反弹案件(25件)和不满意案件(77件)已经全部办结。2.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及我市140
项攻坚任务已全面完成。
①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一是开展燃煤设施污染治理。
2017年以来累计淘汰改造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959
台、粮食烘干燃煤设施88台,开展“冬病夏治”提标改造20
蒸吨以上燃煤锅炉35台,积极推进“三个延伸”,建城区外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华电集团三家电厂11台在产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龙北满特钢完成烧结机节能环保升级改造,淘汰水泥、造纸行业落后产能222万吨、1.97万吨。完成329家“散乱污”企业整改。三是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建成区内建立18个综合整治示范区,通过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燃煤散烧、各类堆场扬尘、工地扬尘、临街烧烤、渣土运输及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问题,逐步提升治理水

平。四是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平台建设,开展联合上路执法和路检路查及柴油货车监督性抽测。全市共淘汰老旧车辆46981台,54条线路1039台公交车新能源更换率100%。五是积极推进秸秆禁烧。全面落实“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要求,建立五级网格,实行督查巡查、调度通报、媒体宣传、经验交流、考核奖惩等制度,做到了秸秆管控工作“职责落实无盲区、空间覆盖无空白、监督管理无缝隙”,有效控制了秸秆残余物焚烧势头,2020-2021年度禁烧期降至“零火点”。六是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能力。印发了《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将重点应急减排企业由原来的27家增加
到127家。落实“一厂一策”,明确应急响应优先次序及不同预警级别的减排比例。
    ②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一是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了地表水水源地、“万人、千吨”地下水水源地“划、立、治”任务;每年对市、县、农村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二是切实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推进完成了地表水浏园水源替代中心城区三个地下水水源工程,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铁、锰超标问题,市级水源水质达标率提升16.7个百分点。三是推进污水集中治理。全市14座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建成7处重点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45.1万吨/日;
12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全部集中处理;20家直接向江河排放的工业企业提标到一级***排放标准或并入城镇管网。四是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6处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成进入长制久清,大乘寺滞水池、昂昂溪纳污坑塘治理效果得到生态环境部和人民网公开报道表扬。五是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建立了乌裕尔河、双阳河、嫩江干流跨行政区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在全省实施市域内水生态补偿,2018年以来,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共缴纳生态补偿金6740万元,嫩江干流沿线11个县
(市)区政府缴纳生态补偿金430万元。“十三五”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从2016年的66.7%上升到2020年的83.3%。今年“十四五”1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预计为57.1%。
    ③土壤环境安全保持稳定。一是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完成698个农用地表层点位和194个深
层点位的土壤采样工作,对79家(最终确认删除18家)重点污染企业土壤基础信息进行初步调查,经测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达到国家考核目标。二是提前完成全市352座加油站(1335个罐)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三是加强危废固废监管。严格化学品生产准入和行业准入,完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疫情以来,监管全市累计处

置疫情医疗废物518吨,普通医疗废物4280吨,全部实现闭环安全处置。
    ④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期间共完成186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2021
年度计划完成50个建制村整治,截止9月底已完成22个,预
计11月底前全部完成。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一般债券资金支持,2020年度申请试点项目8个已全部建成,2021年度6个项目均已启动建设,年底前建设完成。三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了1261个行政村村屯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调查,完成了年度农村村屯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清单建设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30个。XXX县、依安县完成11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屯生活污水收储工程建设。自然生态安全得到加强。连续五年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共发现问题线索1422个,经过现
场核查确认问题点位357个,已完成整改356个,整改率
99.71%。
    3.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取得实效。一是整合原环保、国土、农业、水务、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职能,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级格由科级提升为副县级。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同级生态环境

局实行“局队合一”运行模式。二是为弥补原市环境监测站上收后市级环境监测工作缺失问题,新成立了市环境监测站。三是原市生态环境信息和宣教中心、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中心整合为市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四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管制度改革,县
(市)区生态环境局已调整为市生态环境局派出机构,县(市)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监控中心随生态环境局一并上收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干部由市生态环境局统一管理。五是市、县两级均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相关副市级领导任副主任,52个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