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调研报告

思政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调研报告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以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指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方向,将局部的学校教育与整体的社会教育统一起来。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观念,积极回应新时代国家治理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变化,重新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作用发挥难题,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能力的多维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特点思想
    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一般是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通过价值引导、理论向导和实践指导,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凸显社会价值、人的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实践形式。例如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社会生活中的群体与个体开展诸如人文关怀、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等。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具体是指以系统知识、教育方法和技能等直接为思想政治教育或间接为其他学科活动服务,从而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充分体现了其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作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精华,呈现出了政治引领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坚守“讲政治”的旗帜不动摇,另一方面则表现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将教育融合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能动作用,既服务于社会实践,又受到社会的制约。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科的本体性建设,强化学科自我意识,通过塑造科学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学科间的知识语境、话语方式,提升自身的学科对话能力,生成学科新知识,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价值引导功能。
    2.切实服务社会发展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归宿。学科建设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建设乃至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当下我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在“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的一级评测指标中,更加突出了学科“社会服务”的特色功能发挥情况考察。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任务,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资源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资政育人,在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中主动作为,积极承担使命与责任,在服务中实现大作为。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服务对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对象是现实的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丰富性特点。社会群体由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所构成,具有丰富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使命是使更多的社会群体能够了解、掌握和运用好学科相关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广度上不断拓宽教育边界,在深度上针对特定社会群体进行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传播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结构层面,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通过不断提升其显示度、关注度,进一步推进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在特定社会群体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发展应扎根于社会现实,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发展关键行业等进行贴合实际的研究,提供满足其需要的知识内容和精神指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的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亟待从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学科社会服务认知深化和实践空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2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