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心得体会合集50篇(全文58722字)

《平“语”近人》心得

目 录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为民之道………………………….4常秉“高鉴”不念“私光”……………………………………….6读懂平“语”中的为民初心…………………………………………9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平易近人”…………………11基层干部的“无我”之道………………………………………….14以“实干”践初心……………………………………………………..17平“语”“信仰灯”照亮奋进路……………………………..20读平“语”典故燃“信仰”之灯……………………………..24在“胜寸心者胜苍穹”中感悟“信仰”的真谛…………27在平“语”近人中让“典”入百姓家………………………..30心存“三心”追心之所向………………………………………..33从平“语”近人中感悟“理想信念”………………………..36用三把“钥匙”开启忠诚“大门”……………………………39从平“语”中感悟“忠诚”………………………………………42那年那人那些事…………………………………………………………44

为祖国续写忠诚担当奉献的“告白书”…………………….47
当点“明灯”学党史誓以“汗青”润“初心”……….49涵养斗争的“三重境界”………………………………………….53当官就当“这样”的官……………………………………………..56感悟平“语”近人奏响担当“三重华章”……………….59以“无为”为耻当官更要“为”官………………………….62从《平“语”近人》悟为“官”之道………………………..65
“加减乘除”勇担当…………………………………………………68
“为官”要有为民“官念”………………………………………70担当作为的“三字箴言”………………………………………….73别拿“不会”当“挡箭牌”………………………………………75平“语”近人之愿得此身长报国……………………………….78解读“以身报国”中的“深情密码”………………………..80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家国情怀”………………………..83感悟平“语”近人谱写“平凡”爱国情…………………..86常怀爱国心立下报国志……………………………………………89用好诚信这块“基石”……………………………………………..92悟“三性”擦亮诚信“三底色”……………………………….94
“三心”铸诚信“三立”谱新篇……………………………..97创新当竭力而为之…………………………………………………..100

“万”象更新“新新”向荣…………………………………..103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小步快跑”………………105从《平“语”近人》中悟“创新”之要………………….108和《平“语”近人》一起谈谈“新”……………………..111学平“语”燃明灯照鉴绿色发展“路”………………..114以不竭“绿色水库”灌溉“发展之田”………………….118以绿色发展“颜料”绘乡村振兴“画卷”…………….120共享发展中的“民”与“情”…………………………………123以自信之“信”踏复兴之“路”…………………………..126平“语”近人之晒出“自信”…………………………………129答好奋斗“三问”争做时代新人…………………………….132保持三“敢”三“气”……………………………………………135请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137从《平“语”近人》感悟“昨天今天明天”……….140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为民之道

    近日不少朋友都在收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集中,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八个字鲜明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深深地印刻在全体党员的心中。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为民之道在于“敬民”。坚持
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干部才有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才有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顺利推进。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正确航向、符合客观实际。
以百姓心为心,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为民之道在于“亲民”。
习近平同志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党员干部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厚植人民情怀,增强仁爱之心,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句话说得好,常摸摸群众手上的茧,思想上的茧才会少长一些;常跑跑田间地头、多话话桑麻纺绩,啃硬骨头、破老大难,才能有好办法。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往哪里用力,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为民之道在于“惠民”。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处理政事,师旷说:“君必惠民而已。”齐景公回到齐国后,打开府库将多余的粮食和钱财分发给贫困民众,府库中再无陈年的粮食及钱财了。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工作的目标,也是我党的发展方向。顺应历史,就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权益,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自:头条号如来写作网,QQ3231169,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常秉“高鉴” 不念“私光”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正式播出,第一集名为《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节目中解读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是习近平总shu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一句诗,用以赞扬周恩来同志严于律己、清廉无私的高尚人格,更是勉励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大义担当。
    反听之谓聪,常以他人为“高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变得聪睿。习近平总shu记曾讲过“对同志的批评提醒,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善于察纳雅言,听取不同人的各种意见,特别
是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的意见。不偏听偏信,不能只听正面的,不听反面的;不能只听表扬的,不听批评的;不能只听领导的,不听群众的,要在善于综合各种意见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水平,进入闻过则喜的高境界。
    内视之谓明,常以自省为“高鉴”。以己为镜,可以知成败,只有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变得明智。习近平总shu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曾引用典故“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今天的共产党人就如同古代的君子,担负着巨大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像习近平总shu记所说的那样,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本色,明确“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优良传统。
我将无我,不念公烛之私光。“公烛之下,不展家书。”
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操,也是“无我”的真实写照。“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分享给众生,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也就是说,凡事均先想到大众,无私地奉献给大众。习近平总shu记说过:“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则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负人民,聚以微光映苍穹。不念“私光”,愿做烛光。
不负人民既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亦是使命。每一位共产党人只是九千多万中一点微弱的烛光,以一己之力去影响整个社会的确是蚍蜉撼树,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如果每个党员都在能发光、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在能生长、该生长的地方生长,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最终就能汇聚成

映照苍穹的炬火。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有清正廉洁、天下为公之心,常秉“高鉴”,不念“私光”。

读懂平“语”中的为民初心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第一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更是将“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红线贯彻始终,字里行间诉说着为民深情、诠释着为民初心。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永葆为民情怀,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常问“我是谁”,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是谁”“初心使命是什么”是一直贯穿于百年风雨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历史。一路走来,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中,都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承
载着不变的为民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百姓利益无小事,始终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唯此,才能永怀着这份为民初心无惧风雨、奋勇向前。
常问“为了谁”,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总shu记曾说,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

为民办事。这便很好地回答了“为了谁”,即为了人民、为了

苍生。只有时刻为了群众利益,身体力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办实每一件民生小事,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人民不能只是挂在嘴边,更要体现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中。具体表现在,为民办事有没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百姓关切的事情有没有做到“想在前、做在前”,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冲突时有没有做到“主动放弃一己私利”。倘若这些都做到了,定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常问“依靠谁”,得人心者得天下。历史充分证明,江山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shu记引用这句“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不仅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回应,对民本思想的传承,更是强调无时无刻都需坚定的人民立场,都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若想得人心,就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看事情,就一定要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为民排忧解难为己任,要用心用情把群众当家人、当老师、当恩人。既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群众,送关怀、知冷暖、解心忧,又主动拜群众为师,向广大群众学方法、学经验,凝聚群众的智慧力量,更好地干事创业。
回望过往问初心,展望未来担使命。从《平“语”近人—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中感悟初心使命,把为民初心转化成前行的动力与力量,不畏艰难勇向前,为民服务得人心,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平易近人”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火热开播,节目以创新手法,全面深刻展现习近平总shu记新时代领路人、人民勤务员的领袖风范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shu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更是让人无限深思,让我们从
《平“语”近人》中感悟到了更多的“平易近人”。
    “身入”更要“心至”,工作要接“地气”。《平“语”近人》系列节目通过生动的形式、易懂的表达,为“高大上”的精神赋予接地气的载体,让人民群众直观地了解习近平总shu记的用典故事,并从中读懂总shu记爱民的拳拳之心,感受到总shu记对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也领悟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做群众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善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政策,群众才愿意听,也才能听得懂,从而也才能达到政策入脑入心的效果。工作中,只有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抛开面子,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用“心”拉近干群距离,与群众打成一片,

真正为民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才能真正问政于民、问需

于民、问计于民,也才能让群众从《平“语”近人》中感受到“平易近人”。
“大道至简,万事归民”,工作要拼“勇气”。《平“语”
近人》系列节目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让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shu记爱民之心、执政理念、实干精神。更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最鲜活、最具体、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教导各级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老百姓谋福利。身为党员干部,无论挑战再大、困难再多,也不能脱离“人民”这个中心。只有在关键时刻叫得响“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响亮声音,拿得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使得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遇到问题不绕道、遇到矛盾不上交、遇到困难不退缩,靠得住、用得上、顶得起,敢于勇挑重担、敢于攻克难关,才能把党的发展和群众的疾苦落实到行动中去,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走“近”群众。
“公则正,廉则威”,工作要讲“正气”。在社会普遍急
躁、追逐利益的背景下,通过观看《平“语”近人》系列节目对习近平总shu记用典故事的经典解读,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应“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自觉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将“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员干部明大德,就要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心不动于微利

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砥砺前行。工作中,要筑牢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用手中权力,不触及底线、不触摸红线、不触动高压线,始终做到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不偏不倚、不歪不斜、不左不右,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令其身正,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基层干部的“无我”之道

近期,《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一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穿始终的就是这样一条红线: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层干部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甘愿奉献自我,达到“无我”的状态。
    坚持心中有民,书写“人民至上”。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应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达成“无
我”的状态。为了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精细落实,基层干部冒着严寒酷暑深入村组进行核查摸排,逐户逐项对照,确保脱贫攻坚不留死角,提亮脱贫攻坚成色;为了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切实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层干部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疫战斗堡垒,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措施更加坚强有力,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书写出闪亮

耀眼的“人民至上”。
    坚守为民初心,筑牢“群众路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处在最前沿的基层干部,更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层干部应继续保持“无我”的状态,用“日久见人心”的情真和“绵绵无绝期”的意切筑牢群众路线,激起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现阶段重要任务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层干部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既要防止“断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避免“跨越式”的一蹴而就,此刻决不能有一劳永逸、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面对各类形式诱惑,要坚持底线、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面对各项工作任务,要坚守为民初心,继续扎根基层、稳步前进,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坚定砥砺奋进,绘制“民生画卷”。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
其作品《人间词话》里阐述了“无我”的观点:“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他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理解为达成“无我”的状态。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达到“无我”的状态,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让人民群众“有山可靠、有树可栖”。在工作中深入调研、细心收集、善于归纳,不断改进服务民生的工作方法,才能充分了解基层事务和群众的所思所想。在群

众需要帮助时,基层干部才能保持泰然自若、胸有成竹,做到

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绘制出优美的“民生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层干部应永葆
蓬勃朝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拥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达成“无我”的精神,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愿永远做人民的公仆、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像习近平总shu记那样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以“实干”践初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一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本集围绕“初心”这一主题展开,从“什么是初心?”“为什么要不忘初心?”“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三个角度对总shu记的思想进行生动阐释和解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践行初心,最关键的是要带头“实干”。
    放下架子,涵养咬定青山的“实干气”。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实,再周密的计划只是空中楼阁;不干,再宏伟
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党员干部是时代的先锋,是群众的模范,寄托着国家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崇实尚实、真抓实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放下架子,在人民群众面前,甘当“小学生”,甘为“孺子牛”,戒除“官气”、鼓足“实干气”,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车间、工地、社区,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只有放下“架子”,带头实干,才能在人民群众心中有地位、有威信,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

甩开膀子,做好服务群众的“实干事”。习近平同志强调: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当我们成为共产党员的那一刻,当我们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时,当我们戴上党徽那一刻,我们心中都是激情澎湃的,都有万千壮志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干一番事业,为人民服务,受群众爱戴,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散发无限的光彩。但是,群众看党员干部,看的是行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能靠豪言壮语,而要干实事,干老百姓高兴的“实干事”。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甩开膀子真抓实干,真正做到干实事、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让群众增强幸福感,对政府增强认同感。
扑下身子,永葆天下为公的“实干情”。“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这句话强调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隋炀帝时期的战争和劳役,与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事”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从历史中领会得民心的重要性。刘少奇同志讲过,“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检验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是共产党人党性意识的集中表现。对群众的真挚感情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真伟大、真可爱、真可敬,才会发自内心地对群众产生深厚感情。要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

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才

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立潮头、奋勇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如期实现。

平“语”“信仰灯” 照亮奋进路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一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近日播出。节目从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shu记关于“初心”的论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shu记爱民亲民为民的公仆情怀,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精准扶贫,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从梁家河到党中央,从基层村县到省城中央,从村支书到总shu记,一路走来,习近平总shu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到“撸起袖子加油干”,从“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到“不忘初心”的铿锵实践,平“语”就像一盏信仰之“灯”,照亮了共产党人的前行之路。
平“语”“信仰灯”,照亮党员干部大公无私路。“大贤

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从党的十九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

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到2019年会见意大利众议长时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正是习近平总shu记许党许国、忠于人民的鲜明写照,也是他大公无私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细细品味平“语”,把平“语”当成干事创业的“信仰灯”,认真践行“公字观”;正确看待公与私、权与利的关系,坚持公事公办,坚持公与私的原则与底线,尤其是处理与群众关系时,要坚持张弛有度、以诚待人的原则;要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教导,要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决抵制公款、公权私用,以免产生制度“破窗效应”。只有认真践行“公字观”,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心里想着人民,把人民当主人,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丰富。
平“语”“信仰灯”,照亮党员干部为民路。我们党自成
立之日起,就秉承“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的理念,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胜利。无论是在梁家河插队,还是在党中央执政,习近平总shu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他的眼里只有“得民心才能筑民基”。习近平总shu记对人民的尊崇和热爱,宣示的是人民政党根本的

政治立场,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政治优势。“船到

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真抓实干精神,以平“语”为“信仰灯”,走好走稳走实为民服务路,真正将为民服务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只有“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人民本色”,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平“语”“信仰灯”,照亮党员干部廉洁路。“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一身正气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从“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到“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
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到“‘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习近平总shu记始终不忘党风廉政建设。正是这一系列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党风廉政建设,才有了一支敢担当、敢作为、廉洁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平“语”为“信仰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铭记初心,端正思想,切忌麻痹大意,滋生“钻空子”“摆花把势”的心态;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恪守廉洁从政的准则,廉洁自律从自身做

起,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平“语”为“信仰灯”,涵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大海依旧在那儿”的信心,唯有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像习近平总shu记那样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读平“语”典故 燃“信仰”之灯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二集:胜寸心者胜苍穹,从什么是信仰、为什么要有信仰、如何才能坚守信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短片中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知史可以爱党,读史使人明志,认真学习,我们能从那些引经据典中感悟深刻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个人如若没有信仰,就会迷失方向,就会缺乏前行的动力。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义无反顾的坚守,是成功的基石,是生命的源泉。信仰更是大美、是大爱、是大德。
信仰是大美,藏在“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
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远大抱负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守信仰,要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阳明在12岁就立下做圣贤的壮志,无论后来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无论尝尽了人间的多少辛酸苦辣,他们都始终坚定心中的信仰,并循着理想的方向矢志不渝。“有志者,事竟成”。信仰是精神支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信仰是指明灯,为我们点亮前行的方向;信仰是力量之源,催促我们不断奋进。我们只有常揣心中的梦想,以壮

士断腕的决心,才能抵达梦想的远方。
    信仰是大爱,藏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笃行里。“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最甜的真理,牺牲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夏明翰在敌人的审讯面
前,昂首挺胸,眼里写满了笃定。无数革命先烈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前途中,把个人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他们坚如磐石的信仰,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大江南北;是他们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最后胜利。他们,用砥砺前行的壮举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他们,用大爱让革命精神熠熠生辉。今天的我们,要赓续几代人心中不变的信仰,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勇往直前,去铸就新的辉煌。
信仰是大德,藏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无私奉献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当前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最无悔的追求和最崇高的使命。身在新时代的我们,必须争做新时代的铁军,凝聚一切力量,打牢信仰之基,以过硬的本领、过人的毅力,积极投身到党的各项事业中。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我们面前还有很多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为之奋斗,我们要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果敢,拿出“舍我其谁”的豪迈,主动担当作为,默默无私奉献,为“十四五”开

新局、谱新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在热播,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收看学习,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争做新时代的践行者、奉献者。

在“胜寸心者胜苍穹”中感悟“信仰”的真谛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播出,其中《胜寸心者胜苍穹》以“信仰”为主题,突出了理想信念,强调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引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等经典,全方位解读了信仰的真谛,科学阐释了什么是信仰,为什么要有信仰,怎么才能坚守信仰,彰显总shu记时代领路人的崇高信仰和政治智慧,这份坚定的“信仰”为广大党员干部照亮了前行之路,洗涤了心灵之尘,激发了奋进伟力。
    信仰是人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翻开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画卷,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直到中国共产党出现,在星火燎原的近百年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我们现如今的真实写照。百年伴随苦难和坎坷,百年牺牲和流血并行,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奋不顾生、义无反顾?答案是确定的,那就是心中坚不可摧的信仰,即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寸心有信仰,是对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发展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文化这块瑰宝在不断更新中推动中国社会的巨轮扬帆远航。当前,“十四五”已经拉开帷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起航,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要坚定对我们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决防止一切西方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坚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把理想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姿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寸心有信仰,是对道路的十分认可。习近平总shu记强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百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共产
党是人民选择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虽然这条路上荆棘密布、充满坎坷,但是在前进中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国家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日益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旗帜鲜明

跟党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
    寸心有信仰,是对斗争的不竭动力。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懈奋斗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在斗争中战胜了洪水、疫魔,在斗争中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人类减贫史上写下了中国奇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为目前取得成绩所迷惑,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一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在破题发展中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助力中国梦的航船行稳致远。

在平“语”近人中让“典”入百姓家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构建起传统文化与治国智慧同频共振,国家领袖与人民群众同声相应的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作为心灵的镜像,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该节目以多种形式精彩阐释习近平总shu记曾引用过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不仅生动折射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让习近平总shu记的为民之心和才思情怀如清风扑面般入脑入心。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习近平总shu记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伟大的政党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安身
立命之本,才可以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一名合格的党员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拥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韧,才可

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为中国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风雨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成就,离不开在疾风骤雨中的砥砺前行,离不开在脚踏实地中的不懈奋斗。做人一世,为官一任,必须要有担当精神,既要锻造过硬的政治素养,也要练就高强的工作本领,在实践中努力汲取营养,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紧抓疫情防控等一线战场干事创业,磨炼筋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添砖加瓦。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深入群众,一心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努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像习近平总shu记那样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走到群众中间去,从群众身上学习本领,围绕群众所需、所思、所盼展开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放在心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坐标上,唯有用情用心用力感悟习近平总shu记的治

国智慧与为民情怀,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接续奋斗,在新时代干出一番让群众满意的事业。

心存“三心” 追心之所向

    “我们追随的,从来都只有自己的心之所向”,看完纪录片《不负青春不负村》,这句话在我脑中久久萦绕,令我澎湃之热血如熊熊火焰在心头燃烧。从众多奋斗在基层一线的青年精英身上,我得到了刻骨铭心的感悟,有一个高亢的声音在我耳畔响彻:青春因奉献而无悔,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选调生作为党和国家的后备力量,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更需要传承一种时代责任感。这种时代责任感是“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将人民放在首位的信念;是“安得广厦千万间”,时刻忧国忧民的意识;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利国利民的奉献。我们初出“象牙塔”,应该怀着满腔热血,持着坚定信念,让理想在基层生根发芽,在广阔天地共创世间繁花簇锦。
胜“寸心”,方能胜苍穹,“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这是习近平总shu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经典,这不仅是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严于律己的要求,也是给青年干部扎根基层、成就事业的建议与鼓舞。“胜寸心”便是要求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寸心”虽小,却控制

着自身行为,于苍穹间丹心不朽。我们作为身在基层的选调生,

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与霓虹阑珊,应寻内心之宁静,觅灵魂之净土,耐得住寂寞之空乏,享受乡村那一份“蚕桑插田”的人间烟火气,处“山原川泽”中勤勉耕耘,执著理想。“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基层工作正是我们增长才干、厚积薄发的黄金时期,立足基层就要“胜寸心”,要“敢吃苦”,把基层的磨练化成“胜苍穹”的力量。
得“民心”,方能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
产党的奋斗史,始终如一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带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步一步地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让辉煌更加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选调生在党的领导下,也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群众,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基层的每一寸土地。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观民之生计,听民之声音,只有向下看,才能向前进;走村串户,坐百家凳,深入走访,闻民之所需,晓民之所想,只有向民看,才能向民助。“立足为民,方能兴邦安天下”,我们作为选调生,应该向那些优秀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
守“初心”,方能建伟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
心”是一种信念,是选调生精神上的“营养钙”,只有补足精神之需,筑牢信仰之基,知荣耻、辨善恶、分美丑,才能做到

在信念上坚定不移,在工作中不离正轨,在思想上明辨是非。

“初心”是一份责任,选调生既肩负着党和国家的赋予的重任,也肩负着人民的殷切期盼,“初心”和“使命”不断勉励和鞭策着我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初出校园的选调生直接深入基层,相对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在基层工作中难免“碰壁”,而守住“初心”,坚定信念,就是抵御“风浪”,行稳致远的铠甲,要善于利用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学习的良好契机,从中获得最直接的教训和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源于实践,是超越书本的,同时也是最能让人铭记的。“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我们只有守住那一份初心,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汲取养分,成就伟业。
    习近平总shu记说过,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就是面临艰苦的基层工作,我们要充满激情和理想,扎根基层,成就一番事业;圆梦就是奋斗和奉献,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青春正当时,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当今青年应敢于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勇于扬帆起航,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我们将自己交予时代,听时代召唤,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们选调生的心之所向。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理想信念”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2月1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二集《胜寸心者胜苍穹》播出后,“理想信念”一词惹人深思、发人深省。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特别是对于站在“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等重大历史交汇点上的党员干部,更要凝心聚力、百炼成钢,把理想信念视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对于“理想信念”“信仰”,习近平总shu记曾多次强调指出,“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想想又是何等的气势雄浑与内心坚定。
回顾百年艰难风雨行,方知不胜寸心焉能胜苍穹,要做砥
砺前行的“掌舵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奋勇争先,从没有路的地方,直至走出一条人

间正道。站在新的历史格局和政治站位上,各领域要切实加强

党史学习教育,把中国革命历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了解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心路历程和来龙去脉,勾勒国家民族复兴的信仰史。
初心使命催生政治智慧,逆风涅槃方显韧性纯度,要做守
护信仰的“孺子牛”。“以初心使命彰显政治本色,催生政治智慧。”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但是坚守理想信念离不开长期的理论武装和持续的理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了解中国社会、培养理想信念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自觉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别是马列经典著作要熟读通透,了然于心,忠于信仰,矢志不渝,努力战胜心中欲望,正心养性,才能够战胜客观世界,守护我们宝贵的理想信念。
    惟其艰难方显忠勇坚毅,惟其磨砺方能百炼成钢,争做玉汝于成的“笃行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理想信
念是滋养人生的阳光和空气,身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善抓机遇、直面挑战,时刻涵养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新思想,保持信仰的韧性和纯度,忠诚履职,做政治过硬、勇于担当的表率,不但要有“杂家”的广度眼界,也要有“专家”的深度视角,修新时代党员干部“善作善成”之能,不畏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不忘来时路,砥砺向前行,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回首百年风雨路,中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欲行大道必先为史,

重温历史只为温暖初心,愿你我都能从平“语”近人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用三把“钥匙”开启忠诚“大门”

    3月1日,习近平总shu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式上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与近日收看的《平“语”近人—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相联系,对忠诚的理解更深一步。
    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标准。忠诚不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被时间的马蹄践踏,不会被奔腾不息的时代抛弃,它是一扇门,筑在心房上,与心跳同步,与热血一同沸腾,党员干部要用“三无钥匙”开启新时代忠诚的“大门”。
    用“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无畏气魄涵养忠诚。去年热映的电影《八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人在各种艰难环境中依然对党忠诚、不惧不退、抗击侵略者的样子。革命英雄是以忠诚为核心,理想、气节环绕其中构成的整体。
在党史中,处处可见用忠诚书写的面对劲敌不退缩、用血肉之躯铺就胜利道路、用壮士扼腕的勇气披荆斩棘的故事,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斗志铸成今日幸福生

活的故事,耳边时不时会响起“向我开炮!”“冲啊!”“让

我去!”的嘶吼声,先辈先烈的无畏气魄浩荡震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的正是如此,开启忠诚的“大门”,无畏气魄便是这第一把“钥匙”。
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无悔意志捍卫
忠诚。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布,我军将士誓死守卫国土边疆,不畏强敌坚决反击,用四死一伤的代价深刻诠释了“山河尚在,即便我与死亡同行,也无法将我永远埋葬。”陈祥榕才18岁,他的宣言口号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阅读者无不动容。他们用无悔意志练就炽热忠诚,即便年轻,在生命的鸿沟前也能纵身一跃,不退却;在坠落的边缘,拼命挣扎。用青春选择无悔,用生命衡量忠诚。加勒万河谷辉映着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无悔,党和人民也永远铭记他们作出的贡献,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无悔意志便是让人涕泗横流的第二把“钥匙”。
    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我精神践行忠诚。“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这名默默无闻扑灭火势的老党员如是说,此话一出,感动无数群众,也激励着广大党员
干部。在基层采访过很多老党员,询问入党原因,他们会坚定地回答你:“还能为啥,不就是想为人民服务嘛。”很多社区工作者表示深有同感,戴上党徽,既有一种使命感,也有一种自豪感,才真正觉得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空话假话,是切切实

实能够感受到的真情流露。疫情防控期间,又有多少这样的基

层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留下一个背影,温暖一个冬季;防汛救灾期间,又有多少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夜以继日,挽起泥泞的裤腿,汗水湿透了后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们用无我精神践行忠诚,为党、为人民奉献自己,基层岁月漫长又艰难,不温柔也不浪漫,但为民情怀可抵岁月漫长,让基层生活也富有激情和期待,这便是开启忠诚“大门”的第三把“钥匙”。

从平“语”中感悟“忠诚”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播出,“忠诚”二字在这一集中被多次提及,习近平总shu记明确向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三个忠诚”的根本要求,那就是要“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近期戍边英雄们的事迹让中华儿女为之感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短短八个字,却饱含着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从“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中体会忠诚的内涵。“忠诚”
二字看似简单,在危难之际、在生死考验来临之时却显得尤为重要,当要捍卫国家主权时要守护领土安全时,中国军人毫不犹豫地伸出臂膀,冲在最前方,他们为守护心中的“忠诚”,不惜流血牺牲。也许对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需要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去考验我们忠诚品质的机会不多,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是与非、名与利、情与法的考验时如何坚守“忠诚”就尤为重要。如何在思想上保持绝对纯洁、在信念上的保持绝对坚定、在政治上的保持绝对清醒,需要的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坚定和决心。

从“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中体会英雄的情怀。习近平总shu记多次强调,“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中不乏有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们,不乏有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不辞辛苦的劳动者们,不乏有守卫边疆英勇牺牲的边防烈士们……他们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着,如今祖国无恙,山河无恙,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更要崇尚英雄,发扬好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坚定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绝对忠诚。
从“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中
体会不变的本色。把一生奉献给核潜艇事业的黄旭华院士,把毕生心血献给乡村教育事业的张桂梅校长,把青春永远地留在扶贫路上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他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更无愧于自己心中的“忠诚”二字,他们用青春谱写了最动人的奋斗篇章,用奉献为人生添加了最美丽的色彩。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不能改变忠诚的本色,改变初心和使命。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要始终心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之心,在言行上,在行动中践行好“忠诚”。

那年那人那些事

    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这是解放军边防某部团长祁发宝不成文的“规定”。2020年6月,就是这样一位团长带领手下官兵,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将来犯之敌挡在边境上,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却长眠昆仑,巍巍昆仑,皑皑雪山,千里边关,丰碑屹立。“种花家”的精神,也永远留在了昆仑高原。
那年,他们意气风发,逆向而行。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不
过是一群孩子穿上了军装,装成大人的模样罢了。五位边防英雄都在最青春的时候投身军营,义无反顾地奔赴到了祖国的边防一线,选择与昆仑为伴、以边境为家,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黝黑的面庞下掩盖不住那一个个纯真的笑容,都是他们对祖国最清澈的爱。团长祁发宝在军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到条件最艰苦的边防一线,营长陈红军在考录上警察岗位后,也投身军营,扎根在边防的一线,三名年轻的战士,“00后”陈祥榕、“90后”肖思远、王焯冉也将最酣畅的汗水挥洒在军营,将最美的青春定格在了昆仑高原。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发出了这样

一句感叹,“今天,90后和00后已经战死沙场,祖国山河无恙”。
    那人,他们执着勇往,山河永存。冲突现场的山壁上刻着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边防官兵们用身体死死挡住越境军队。那人,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张开双臂,他们就是界碑;那人,巍然屹立,将胸膛迎向重围,后背留给祖国,他们就是祖国最后一道长城。但是那人,来不及一次道别,与妻子的约定,只剩下未出生的孩子;那人,来不及一次通话,与母亲的问候,只停留在了简短的聊天记录;那人,来不及一次约会,与心爱姑娘的记忆,只定格在了那一张珍藏的照片;那人,来不及一声问候,与父母的话语,只留下了离家前的背影。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把自己当成了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那些事,他们信念纯粹,使命所系。没有人想当英雄,只是因为重任在肩,“00后”战士陈祥榕日记中写到“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清澈二字,是广大边防官兵最真实的内心,因为使命和荣誉,让他们过滤了内心的烦躁和杂念,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一代代边防官兵宁愿高原埋忠骨,也不愿把祖国领土守小了,他们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了是一座丰碑。边境线上常年冰封千里,条件艰苦,但在边防官兵的眼中,从驻地到界碑巡逻线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最靓丽的风景。献身边防,不为其他,只为了那最纯粹的热爱。看着同样的年龄,边防官兵无怨无悔地奉献在条件艰苦的一线,而我,却能坐在

温暖的办公室,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享受着下班后的娱乐时

间,不正是他们换来的吗。牺牲的营长陈红军有着这样一句话,“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幸福环境下的我们,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实干敢干,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发光发热。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这个世界并不和平,只是因为我们生在了和平的国家。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才是我们边防官兵最真实的一面,“种花家”的精神也必将世代永流传。

为祖国续写忠诚担当奉献的“告白书”

    2021年2月19日,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面对外军悍然越线挑衅,戍边英雄们誓死捍卫祖国领土,戍边战士陈祥榕的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更是用生命对祖国进行“告白”,感动了无数国人。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正是英雄们无私的爱,化作了赤胆忠诚的高尚信仰,化作了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化作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在新时期为祖国续写忠诚担当奉献的“告白书”。
续写“一心向党,矢志不渝”的忠诚篇章。“要上一线了,
你怕不怕?”“使命所系、义不容辞!”这是战士李确祥与陈祥榕的对话,在喀喇昆仑高原上,还有许许多多戍边战士们选择忍受风雪洗礼、习惯无边寂寞、接受生死考验,这都彰显了中国军人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的坚定信仰。如今,新中国日益强大,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成就的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成千上万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要把忠诚品格镌入灵魂,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掸去思想灰尘,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争做对党忠诚的传播者、实践者。
    续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斗争篇章。“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战地日记简短的记录刻画出了中国军人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当今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对的风险考验日益复杂,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们以昂扬的斗争意识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要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责任,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中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山芋,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过程中,提升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能力。
    续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篇章。“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戍边战士面对外军挑衅,以血肉之躯在国境线上立起了一座座界碑,用
青春热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为党为民无私奉献,以“无我”诠释“舍我”、以“无私”诠释“忘我”,将讲奉献当做人生“必选题”,答好为民服务的“满分考卷”。要在岗位上恪尽职守,耐心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抓细落实各项工作,以“夙夜在公”的无私境界、“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担当,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当点“明灯”学党史 誓以“汗青”润“初心”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shu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shu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和总结历史,从历史的细节中感悟人生,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从历史的规律中总结创新,从历史的风云中借鉴方法,是我们党一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党史中蕴含着磅礴的精神力量、深厚的历史经验和深邃的政治智慧。党员干部要想学好党史,应当点亮“明理之灯”,照透历史迷雾,不畏浮云遮眼,做到永葆初心;点亮“信念之灯”,照亮前行道路,做到矢志不渝;点亮“崇德之灯”,照耀使命担当,做到牢记宗旨;点亮“力行之灯”,照见榜样标杆,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在党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进而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学史明理,党员干部要从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汲取政治

智慧,点亮“明理之灯”,激发精神动力,永葆初心。回望中
国近代波云诡谲的历史,各个阶级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种种救国方案皆化为泡影,最终人们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到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背景,也是历史必然性的依据所在。通过党史学习,我们要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直至执政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等关键性问题,就能点亮“明理之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政治智慧,从优良传统中激发精神动力,永葆初心使命,从而传承好、弘扬好先辈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学史增信,党员干部要从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身上汲取信仰之力,点亮“信念之灯”,保持昂扬斗志,矢志不渝。红船百年破波涛,理想信念是导航。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红船起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中国共产党就带领
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从此,一位位革命先烈为了心中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有“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有“白山黑水除敌寇”的赵一曼……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我们深受震撼,无论是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还是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亦或是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都充分展示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气势恢宏的奋斗足迹,我们认真学习领悟党史,就要

汲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从而燃起不灭的“信念之灯”保持

昂扬斗志,矢志不渝奋斗。
    学史崇德,党员干部要从勇挑重担、艰苦奋斗中汲取为民情怀,点亮“崇德之灯”,高举人民至上,牢记宗旨。“德莫高于爱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shu记讲述了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
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习党史,我们就要汲取革命先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患难与共的光荣传统,进而高举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情怀,做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悟初心、担使命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学史力行,党员干部要从优秀榜样、先进模范身上汲取奋
斗营养,点亮“力行之灯”,实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真学、知行合一是真知。党员干部们要学习先进典型,做到见贤思齐,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以及模范标杆,从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文秀等一位位好干部身上学习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实质,从而对标榜样,不断

凝聚实干动力,身体力行。历史与现实均证明,美好的蓝图不

会自动实现,真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党史中汲取奋斗的营养,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把榜样标杆顶在头上,把行动注在脚下,在攻坚克难中激发斗争精神,在实干中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推动各项事业开拓前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涵养斗争的“三重境界”

    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中,笔者读出了一种斗争精神。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怕事才能干成事,在岗不尽责、在位不尽职的干部,不如回家“卖红薯”。部分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存在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久而久之沦为“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的“三走干部”。敢作为、善作为、有作为是党员干部担当斗争的落脚点。斗争精神有“三重境界”: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不惧失败,百折不挠;不安现状,拼搏进取。
    第一重境界:不怕斗。现实中有部分干部“不愿为”,工作中“只想出成绩,不想下力气”,存在“怕出错、怕问责”的思想;还有部分干部“不能为”,缺乏担当作为的本领,没有较真碰硬的底气,应对复杂局面束手无策。打铁还需自身硬,
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心底无私,心系人民。要善于做自我斗争,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对照党章党规,对标先进榜样,刀刃向内主动查找自身不足。“天

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要坚持

高标准、严要求的做事规则,多给自己压担子,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积累,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随时准备“挑担子”。
第二重境界:斗不怕。部分干部不缺干劲缺韧劲,经历几
次挫折变得一蹶不振,缺乏长期作战的坚持精神,缺乏久久为功的干事定力。党员干部要有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锐气。回望百年党史,从民族独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正因为我们不惧艰险、不怕失败,不断总结斗争经验,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挫折是我们的老师,苦难是人生的课堂,党员干部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把失败当成新的起点,化挫折为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为民服务的事业中。
    第三重境界:怕不斗。越是复杂严峻的工作环境,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党员干部要始终怀有危机意识,以干事创业为荣,以尸位素餐为耻,主动走出工作“舒适区”,主动接受斗争锤炼,到基层一线去、到斗争中去,多接一些“烫
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乡村振兴是党员干部斗争实践的“主战场”,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以创新引领发展,瞄准技术、设施、营

销等短板,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

    不日新者必日退,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事业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事不怕事,遇事解决事,为民办实事,在创新争先的发展进程中追求卓越。

当官就当“这样”的官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播放的是“为官避事平生耻”,主要讲的是担当精神,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北宋先贤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表达了一个人对国家对百姓的担当和使命。习近平总shu记也曾说过:“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如果你是党的干部,要想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请务必当好以下这“三种官”。
当官就当“为民官”,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忠诚、干
净、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要在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文化修养、能力素质等各方面都要明显优于普通职工,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在各种急难险阻面前起好表率示范作用。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不是选择躲避退缩,而是敢于第一个冲上去;当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是选择拒绝推诿,而是在第一时间排忧解难。党的干部,就是要时刻把责任担在

肩上,把人民的诉求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沉得下去、扛得起

来,勇于为老百姓挡风雨、谋利益。
    当官就当“清廉官”,时刻把勤政握在手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发财致富,也不是为了出名出彩,而是更好地为一方百姓谋取更大的幸福。当前,贪官、庸官、懒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败坏了我党的形象,破坏了公职人员的良好口碑,在老百姓心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党的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勤能率众”,一个勤政务实的好干部,能带领一方百姓历经千难万苦,最终实现致富奔康。“廉能服人”,一个廉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好干部,是没有私欲没有杂念的,心里装的只有党和人民,这样的干部无疑是老百姓心中最信赖最尊敬的干部。
    当官就当“明白官”,时刻把初心记在心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虽为小小的“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当官久了,价值观开始扭曲变得“糊涂”,在老百姓面前打“官
腔”耍“官威”,处处体现“特权”,一切凌驾于群众之上。工作浮于表面,生活骄奢淫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之风暴露无疑。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不惜损害群众利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官员甚至为了摆“官架子”,当众谩

骂群众,“掌掴”下属。“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我们来

时的路。”作为党的干部,从你任职的第一天起,就要时刻牢记宗旨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其位谋其职,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体恤基层,体贴百姓,做一个勤政务实的“明白官”。

感悟平“语”近人 奏响担当“三重华章”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央视开播,节目围绕“担当”这一主题,从“什么是担当”“担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担当”三个角度,对总shu记的思想进行生动阐释和解读。“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担当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也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让我们感悟平“语”近人,奏响新时代担当的“三重华章”。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准确把握担当的
内涵,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担当,顾名思义就是挑起担子、担起责任、履行职责,就是遇到问题不逃避、面对困难不推诿、处理矛盾不敷衍。忠诚、干净、担当,是立德、立身、立业的核心要素,也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担当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广,担当不仅体现了干部的作风和党性,更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根基。“在其位谋其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担当作为的内涵,始终对标对表担当精神,将担当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增强各项本领,胸怀人民,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书写担当内涵,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深入理解担当的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的
精神体现和时代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乏缺少担当精神的干部,他们有的甘愿做老好人,充斥着好人主义思想,不敢同歪风邪气、不正之风作斗争;有的则是遇到问题躲得远,碰到困难就靠边,不敢担当、不愿尽责;有的则是习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不愿扛事、不想担责。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担当的精神实质,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自觉将群众的利益记在心间、冷暖挂在心上、困难扛在肩上,锤炼善于担当的能力本领,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将主动担当的意识融入到每一件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事情中去,脚踏实地,奋勇向前,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级台阶,不但创造担当作为新的成绩。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深刻理解担当的要义,敢
闯敢拼、开拓进取,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担当是党员干部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行,也是为官一任的一种能力,勇于担当,源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论是最美公务员中“用行动跟我上、用真情暖人心”的刘立飞、“扶贫三年、心系甘南”的高燕梅,还是感动中国中“身患绝症仍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

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

他们身上都彰显出担当的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敢闯敢拼、开拓进取中,迫切需要发扬担当精神,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中国这艘巍巍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正穿过急流险滩,乘风破浪而来,让我们以奋斗为帆、担当作桨,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以“无为”为耻 当官更要“为”官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火热开播。在第四集中对“为官避事平生耻”进行了解读,对习近平总shu记的论述进行了阐释。
    “为官避事平生耻”语出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把“当官”改成“为官”,表明“官”是要“为”的,这个“为”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只有“为”,才能在人民群众心中有“位”。“避事”就是“无为”,作为党员干部,要以“无为”为耻,“为官”要有为。
要树立“为官要为”的官念。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无论何时、何地,职位有多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是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这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责任。“念”字以“心”打底,只有心里只装着人民,无私无我,才能涵养为民的“念念不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时刻想到人民,常思为民做了多少好事、实事、群众心坎里的事;常悟群众的急难愁盼,还有哪些没有想到,还有哪些做得不足,还有哪些能

做得更好;常醒是否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了实处、落到了

改善民生里,每件工作是否从群众利益出发,站稳了群众立场。心中只要有这样的“念”,必能有人民以心换心、以情系情的“回响”。
要修好“为官有为”的官德。为政之德,首在为民。为政
之德不是抽象的,是要在“为”中体现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的。个别党员干部在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在台下却半步不移,一件都不愿落实,给人民群众的感觉就是表里不一,不仅让人民群众质疑其人品,更让人民群众疑惑其德操,在人民群众心中就会画出一幅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画像,在人民群众中也会失去威信。久而久之,这影响的是党在群众中的执政地位和基础。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在“为”字上下功夫,重信践诺,以实实在在的“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的形象。还要向榜样看齐,学习他们持之以恒、栉风沐雨,永不止境的为民情怀。以为民厚德操,以为民立德行,厚德载物。
要铸就“为官能为”的官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心中的“身后名”,这关键在勤为。熟能生巧,没有人是天生的干事好手,只有在不断学习磨砺中成长。要想成为身边群众的领路人,还要拿出真本领,才能攻克为民路上的“拦路虎”。要多学习,根本在于要学好党的新理论新思想,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要主动学习借鉴同行的先进成功经验,开阔眼界,拓宽干事创

业思路。要多拜人民为师,多听群众意见,多总结群众在实践

中的好办法和好点子,形成推动工作创新的科学思路和精准对策。还要多实践,在事上练、事上为、事上知,实现知行合一,真正锤炼过硬本领,不断提高会干事、干成事的各项能力,做拓荒者、开拓者,答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从《平“语”近人》悟为“官”之道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中以《为官避事平生耻》为题,以“担当”一词开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讲明了核心,道明了责任。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应当从《平“语”近人》中领悟为“官”之道,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柴加薪。
从《平“语”近人》领悟“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
稷心”的为“官”之道。习近平总shu记曾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担当精神体现着共产党员的胸怀、勇气和品格。面对大事大非问题要敢于较真、敢于亮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自觉摒弃“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心态,自觉抛弃“等靠要”和“老好人”的思想,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主动作为。要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和“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志气,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勇挑重

担、挑大梁、扛大旗。

    从《平“语”近人》领悟“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之道。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什么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宁可自己“吃亏”,也绝不占老百姓半点“偏宜”的
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聚焦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和烦心事,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打心底里爱民、从言语中亲民、在行动上为民,全心全意做好人民的孺子牛。
从《平“语”近人》领悟“胸中恢疏无怨恩,当官持廉庭
不烦”的为“官”之道。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逢战必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共产党员当严于律己、勤于修身、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切实做到拒腐蚀、防同化。要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拉紧作风“总阀门”,自觉做到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要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态不断筑牢思想防线,以“举

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态练就共产党员的金刚不

坏之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应当不断地从《平“语”近人》中学真理、悟真谛、践初心、担使命,以忠诚干净担当之势做好党和国家的勤务兵,以全心全意为民之态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加减乘除”勇担当

    “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其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方能干多大事业。习近平总shu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在提能、释能、赋能、激能方面,做好“加减乘除”,打好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激励广大干部永葆“闯”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作风。
在“补钙”提能上勤做“加法”。“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
党人政治灵魂。”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要加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力度,拧紧政治思想上的“总开关”,补足敢担当善作为精神上的“钙”,引导干部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入心入脑、化为行动。要加强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弘扬“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的担当作为理念,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梯子、指路子、给位子,让敢拼敢闯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奔头。
在“减负”释能上勇做“减法”。一要减轻心理负担。建

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分担和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

个区分开来”,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性质和影响,为敢抓敢管者卸下包袱、兜住底线;要正确使用“问责”手段,防止“洗碗效应”,坚决避免“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问责,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要减轻工作负担。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深里抓、往实里做,把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增效。
在正向赋能上善做“乘法”。“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
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倍数效应”。广泛宣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的工作实绩和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涵养广大干部敢打能拼、敢为善成的“狮子精神”和全力以赴、敢为人先的昂扬锐气,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紧盯“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
    在反向激能上敢做“除法”。“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涵养“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大力纠治“无过便是功”
的错误思想,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为官”要有为民“官念”

    近日,收看了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身为一名党员干部感受颇深。
    习近平总shu记借“为官避事平生耻”喻义,要求领导干部担负责任,勇于干事创业。并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习惯“你牵头,我配合”“整得好,没意见”“我不会,你找他”,巧妙的推脱、隐形的推责,把别人放到了“风口浪尖”,把自己放在了“安全港湾”。
    试问,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出工不出力、上班不干活,该用的权不用,该尽的责不尽,对百姓不闻不问……这样一心避事不担当的领导干部,老百姓又怎能满意呢?如果一味地以“不做不错”“少做少错”为“工作宗旨”,以“安稳度日”为“从政目标”,遇到问题困难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求稳怕乱,这样的“官”注定将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庸官”。笔者认为,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只想

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必

须要有忠诚、担当、干净的为民“官念”。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为官”要有忠诚“官念”。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烈火中烧炼才能辨别出金子的真假。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清人的品质。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实践中,毫不动摇地践行群众路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珍惜组织交给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献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共产党员最鲜明的品格,就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工作中,要主动到乡村振兴、移民搬迁、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一线去扛重活、打硬仗,坚持为民务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的贯彻落实,真正把群众的痛点难点转化为拐点,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成为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父母官”。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为官”要有干净“官念”。政德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自知、自励、自醒、自警,随时随地为自己拉起警戒线,不沾污浊之事,不交损益之友,不
伸贪婪之手,守住为官本色。为官一任,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时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切实让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

受得到的实惠。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样才不会辜负了党和群众的期待,更不至于愧对自己头上的“帽子”。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为官”要有担
当“官念”。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身为党员干部,在百姓面前为官避事就是最大的耻辱,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重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干其事、建其功的理念,不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的消极状态,祛除“不想为”“不敢为”的躲避心理,做到“当官而行,不求利己”“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只有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热爱,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想群众所需、急群众所盼,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才能成为群众心目中实打实的“好官”。

担当作为的“三字箴言”

    《平语近人》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深刻体现了“担当”重要性,习近平总shu记说过:“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就是把责任扛在肩上,就是把使命放在心上,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更应该勇担当、敢作为,弹好“干”“实”“恒”三重奏,在基层的广袤大地挑起担当作为的鲜明旗帜。
担当作为需“干”字当头。“担当”二字不是空谈,是面
对困难时甩开的膀子、迈出的脚步。当戍边英雄祁发宝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张开双臂的一刻,当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永远定格在边防线的瞬间,都深刻诠释着什么是大国军人的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前走访慰问困难老人,为留守儿童完成新年愿望,大型集会上维护治安,基层工作人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岗位上的担当。
    担当作为需“实”字拖底。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全球,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面对这场挑战中国交出了令世人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的其中一位答题人就

是我国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面对武汉疫情,钟院士第一

个向群众说明武汉的真实情况并提出“人传人”现象,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担当作为需要真抓实干,作为基层工作人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将会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担当作为需“恒”字为要。担当作为并不是单纯的一腔热
血,其中还蕴含着细致的工作方式和持久坚持的工作态度。“天眼之父”南仁东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耗时22年建成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我们,更要俯下身子,摒弃浮躁心气,真正与群众融入到一起,用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扎根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工作生活中做到敢担当、勇作为,在基层的疾风和烈火中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摒弃尸位素餐,将敢于担当作为行为准则,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基层工作人员。

别拿“不会”当“挡箭牌”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央视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诗,出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意思是当官就要有担当有作为,要把逃避责任、不想干事当作人生的耻辱。
    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甚至玩“太极”,对棘手的工作和“难啃的骨头”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常常拿“不会”作“挡箭牌”,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现象。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若是“真不会”,抓紧提升素质。当我们面临一件工作时,“真不会”很正常。没有人从一生下来就什么事都会做,也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全才。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件事,大到改革创新,小到吃饭穿衣,
都要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党员干部,千万不能以“真不会”为借口,放纵自己不学习不提高,而是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面对工作中层出不穷的各种新知识、

新情况、新问题,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

紧迫感,以“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只争朝夕,学懂弄通,努力以过硬的能力素质,跟上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真不会”踩在脚下,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是“不想会”,
抓紧纠正偏差。除了在工作中的“真不会”外,还有一种“不会”是“不想会”,这种人往往思想懒惰、行动懒散,遇事总是叫别人先上,自己闪一边冷眼看热闹,尤其是在重大责任面前,更是躲得远远的。这种有着“不想会”思想的党员干部,滥竽充数,毫无担当。身为党员干部,就意味着要有一副“宽肩膀”,要有能扛事的担当和过硬的能力素质。那种遇事就躲的人,注定“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终将会在重大任务和考验面前“现原形”,在重要关头被识破、被问责、被抛弃。因此,这种“不想会”的党员干部要立即从思想上警醒,勇于逃离“舒适圈”,迎难而上;要在行动上自觉,敢下“深水区”,敢啃“硬骨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若是“不太会”,抓紧精益求精。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满足于一知半解、似
是而非,始终处于“半壶水”状态,对所从事工作业务懂一点,但不精,呈现一种“不太会”的状态。这样的党员干部,往往缺乏紧迫感,凡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感觉“差不多”就行,其实这种状态与党和人民的期望值“差很多”,是必须

坚决避免的现象。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不太会”对事

业的危害,立志下苦功提升自我,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拼劲,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韧劲,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突破“不太会”的瓶颈,成为素质全面过硬的“牛人”。

平“语”近人之愿得此身长报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总shu记曾在多个场合内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旨在将爱国变成一种涤荡人心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满怀爱国之心,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更要实践报国之行,将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是一种普遍的爱国情思。忧国忧民是责任的体现,是支撑我们在各行各业中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源。愿得此身长报国,面对隐忧重重的朝廷,范仲淹选择提出改革,将百姓喜乐放在第
一位,将个人安逸抛在脑后。如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国际政治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以群众利益为先、勇于担当、积极探索解决困难的方法,为国为民。爱国,让责任与奉献在各自岗位上开花结果。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报国忠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面对倭寇的侵扰,民族英雄戚继光虽奔走边疆、孤悬海岸,但始终心向家国,才能让他克服重重困难,取

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虽然我们如今处在和平时代,但只有强

大的国防力量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此英勇的战士、威猛的将领、团结的民众,不断凝聚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建设了强大的人民军队。爱国,需以血水和汗水,为国家安全筑起坚固的堡垒。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将爱国情、报国志化
为实际行动。春秋晏子敢于直言劝谏“国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国家利益先于个人利益”,才能到达“请从士师之策”的效果,将自己的爱国之志化为了实际行动,为国家长足发展做出不懈努力。习近平总shu记曾在座谈会指出“爱国,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所以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爱国,需要我们将赤诚热血转化到积极的爱国行动中去。
    “愿得此身长报国”,爱国,需要我们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报国忠心的决心和国家利益优先的觉悟,才能为国家繁荣发展砥砺前行、乘风破浪。

解读“以身报国”中的“深情密码”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播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或彰显于危难关头的挺身而出、或融于倾情奉献的无声岁月、或激荡在矢志奋斗的铿锵誓言,爱国形式有所不同,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决心是一样的。在学习《平“语”近人》中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更加坚定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理想信念,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努力奋
斗。

爱国情是那“取义成仁今日事”的英雄壮举。危难关头最
能检验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最能激发爱国热情。因为爱国,所以勇敢。巍巍喀喇昆仑,千里热血边陲,面对印军恶意挑衅,他们将胸怀迎向敌人,把后背留给祖国,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山河,以热血渲染一片赤诚丹心,他们把忠诚担当化为奋勇战斗,用英雄壮举定格历史时刻,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龙城飞将今犹在”。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岁月静好的今天,无数仁人志士在国难面前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战场上的勇士、疫情中的逆行者、洪水中的“摆渡人”,火灾中的消防战士,

他们用牺牲精神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在被英雄事迹所

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白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口号,是在重要关头勇于战斗的行动选择,是在非常时期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爱国情是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坚守。没有惊天动
地的壮举,没有豪情万丈的宣言,在一个岗位默默坚守、为一个目标执着努力,付出了青春年华,挥洒了热情汗水,这也是深厚爱国情的生动写照。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太多关于坚守、关于奉献的故事,他们一头扎在偏远山区,心中有国、脚下有泥,为了带领群众实现“小康梦”而奔波忙碌,燃烧自我,我们无法准确捕捉到底哪一瞬间才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都是这样做的,例如扶贫干部毛相林,他坚守偏远山村43年,凿石修道、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因为有这群人的执着坚守,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让国家驶入新的发展轨道。这是默默坚守的人在平凡岗位铸就的辉煌成就,是对他们浓浓爱国情的最好回应。截至去年底,超1800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生命永远定格,但他们留下的脱贫攻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铭记。
爱国情是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矢志奋斗。从历史到现
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爱国情怀的激励下,风雨无阻、艰苦奋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日夜攻关的

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正在为突破技术瓶颈进行反复讨论和试验,

为解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不懈努力;艰苦边远地区上,一批批富有朝气、充满干劲儿的年轻人正在播撒知识、热情、汗水,他们相信,经过不懈奋斗这里终有一天会焕发崭新模样;彻夜通明的写字楼里,一个个“白领”在为梦想努力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爱国、报国不仅仅有危难险重关头的挺身而出,也有无数个平凡日夜的坚持奋斗。每一滴汗水都会为“中国梦”注入生机,每一份奋斗都是中国前进的重要动力,每一人都是逐梦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让我们把爱国之情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在实干苦干、奋勇拼搏中为推动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家国情怀”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2月22日晚,《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以爱国为主题,选取习近平总shu记所引用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等典故,通过讲述英雄战士和功勋获得者的故事,生动阐释和解读总shu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连同最近持续发酵的“用身体站成祖国的界碑”“用青春守护疆土”等催人泪下的中印边防战士感人事迹,也让“爱国”一词发人深省,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
初心使命渲染“爱国底色”,无私大爱铸就红色经典。愿
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此次节目特别邀请了“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2018年10月,为践行彻底扫清雷区,还百姓一片安宁的初心使命,明知危险重重,毅然决然踏入“坝子雷场”这片“死亡之地”。但是,失明的双眼和残缺的双臂,并不影响他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即使身负重伤,依然不忘与时俱进,坚持收听《新闻联播》。通过传承无私奉献革命传统,履行坚守岗位的初心使命,手拉着手蹚过雷区,把一块块带有

骷髅标志的雷区变成良田沃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热

血沸腾的年代砥砺奋进、忠诚护国。
    小小身躯构筑“巍峨界碑”,铮铮铁骨守护清澈的爱。宁洒热血,不失寸土。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有这样一起一群人,他们在荒无人烟的边疆上、穷尽极致的生命禁区,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像一棵白杨挺立在祖国的边境战线,用忠诚果敢渲染着生命色彩,构筑了一道道美丽的边疆风景,塑造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面对外军悍然越线挑衅,他们不卑不亢,坚持“寸土不让”,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祖国的边线,用小小身躯筑起巍峨界碑,抛洒热血守护内心对祖国赤诚清澈的
爱。

以梦为马燃亮“星火传承”,以爱之名不负青春韶华。“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观、爱国志为一代又一代青年所尊崇。身处新时代,面对机遇挑战共存的新时期,广大青年要以求真务实精神贡献伟大时代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智慧,做先进文化和先进风尚的传承者和引领者,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不负青春韶华,为党分忧解难,诠释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爱国是涤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力量,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身处新时代,我们

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忠于祖国的使命和担当,要大力弘扬爱国主

义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感悟平“语”近人 谱写“平凡”爱国情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开播,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爱国的典故展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正如节目中所言,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爱国主义的主题不尽相同,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爱国主义的方式多种多样。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收看节目之时,跟随着节目主持人、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的演说、讲解及现场互动,从《平“语”近人》中感悟爱国之道,与工作实践相融,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以实际行动谱写爱国之情。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不计个人得失、扛起社会责任。节目中谈到,习近平总shu记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要悟透总shu记引用该名句的现实意义,再从更深层次去感悟像范仲淹那样的
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伟大的情怀才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动摇、改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责任是一种职责、一

种义务、一种使命,我们要在守牢廉洁这条政治生命线的基础

上,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不计较个人荣辱;要坚持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把爱党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干事业的无限激情,坚决承担起党和国家、人民赋予的使命,扛稳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敢担当善作为、忠诚履职尽责。
“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扫雷英雄战士”杜富国颁奖评语当中的一句话。在此次《平“语”近人》节目中,杜富国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出镜,依然用残疾的右手向观众敬上标准的军礼,用坚定的话语述说扫雷兵就应该完成扫雷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时代楷模杜富国学习,既要学习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又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政治本色。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敢于担当是新时期党对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担当才能让我们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同时,担当和作为互为前提,我们又要善于作为,坚持忠诚这个立身之本、尽责这个天职本分,立足本职岗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新征程上干出让我们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优异成绩。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保持初心如炬、坚持迎难而上。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该句诠释了戚继光纵然奔走边疆,孤悬海岸,仍然心向朝廷、心向家国,凭借一颗热烈的报国忠心让她克服无数的困难,取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邓稼先、钱学森、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于敏……节目中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均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迎难而上的胆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绘制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图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初心如炬,坚持一片丹心向阳开,把“对党忠诚、为国奉献、以民为本”烙印在心里头、镌刻在岗位上,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做到越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时刻,越要冲得上去、豁得出来。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牢记初心和使命,切实扛起社会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坚持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去。

常怀爱国心 立下报国志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在央视播出,节目以解析典故、联系实际的方式,围绕爱国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引发了观众对爱国报国的深层次思考。
    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精神纽带,是英雄辈出的深厚土壤,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底色从未褪色,实质从未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员干部要常怀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自觉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精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远之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历代仁人志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具有千古不灭的精神价值。国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

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涵养

家国情怀,自觉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始终胸怀全局,心系人民。
扎实树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意
识。南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一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说的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景象闯入梦境,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的忧国之情,其最根本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年代仍要常怀忧国意识。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擦亮眼睛,敢于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
    时刻具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徐锡麟《出
塞》诗,意思是身为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人历来崇尚的精忠报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和背叛祖国,在关键时刻不敢或不愿为国家的利益勇于献身,是一种极大的耻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员干部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时刻准备着,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矢志砥砺“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报国之
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句诗出自宋代李纲的《病牛》,意思是只要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即使耕田累倒在夕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这就是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做在面子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拿出行动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要把报国之志化作实干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干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在央视播出,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以“诚信”作为主题,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社会的和谐之源,国家的稳固之基。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涵养君子风范。“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就是说,君子应该以“义”为追求的目标,这样的话,就可以行为守礼、出言谦逊、处世诚信,这才是君子之道。“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8年以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奔向一线,精准扶贫,最终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讲诚信,就是要举万钧之力,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胸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说得出,做得到,言行一致。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营造和谐社会。“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构建诚信社会,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要从小抓起,根植

于青少年心里。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让青少年在诚信的沐浴

下成长,社会将一片祥和。魏文侯冒雨赴约和部下打猎,看似一件平常的小事,却展示了帝王的行事风格。以诚信立基,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由上率下,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规则”的社会风气。“信义老爹”杜长胜为子还债,用诚信感动了每一个债主,让每一个债主成为了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他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诚信的“接力棒”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黄金有价,诚信无价”,杨善洲用22年践行“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百姓造一片绿洲”的朴实诺言,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诚信本色,更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共同本色。涓涓小流,汇聚成汪洋大海。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每个人都养成诚信的习惯,由己及人,传递“诚信”,诚信必将蔚然成风。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建设法治国家。“国无常强,无
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奉法强弱息息相关,倡导诚信需要法治护航。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人民遵纪守法,营造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社会氛围。而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则要坚守红线,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无规矩不成方圆,既要以诚信为基础,筑牢法治国家思想基础,又要以法律为准绳,稳固国家的长治久安。

悟“三性”擦亮诚信“三底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shu记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选择“诚信”作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诚信”的典故展开。“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信成则大信立”……讲诚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已然融入了中华儿女的基因和血脉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平“语”近人》中感悟诚信之道,悟出践行初心的重要性、遵规守纪的紧迫性、德法兼修的必要性,自觉增强诚信修养、提升诚信意识,切实擦亮“诚信”的底色。
悟出“践行初心”的紧迫性,采取担当行动,擦亮“为民
服务”的底色。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一辈子不变的承诺。常德盛为践行在村民面前许下的“让农民一定要过上好日子”的诺言,带领蒋巷村不足400个劳动力,靠着一副肩膀、两只竹筐,将全村
1200亩的低洼地全部垫高了1米,使烂泥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

高产田;杨善洲为践行“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百姓造一

片绿洲”的诺言,坚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带领群众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了绿洲。他们信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为民的初心历久弥坚,不畏艰难险阻,以担当的行动实现当初立下的誓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走好、走稳、走远新征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践行初心”的紧迫性,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履职能力,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精气神、埋头苦干的原动力,以担当的行动诠释对人民的赤诚,以冲天的干劲去兑现为民服务的承诺。
悟出“遵规守纪”的重要性,经常揽镜自照,擦亮“对党
忠诚”的底色。“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对党忠诚,是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是每个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对党忠不忠,体现在遵规守纪的意识浓不浓。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遵规守纪”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严守纪律的“红线”,在遵守党的规章制度方面不偏不

废、不弯不曲;更要经常揽廉镜自照,涵养“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习惯,以党章为标尺、以纪律为准绳、以身边典型案件为镜鉴,从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深刻检视问题,全面查找不足,及时补足短板,确保对党绝对忠诚。
悟出“德法兼修”的必要性,发挥表率作用,擦亮“诚信
社会”的底色。建立诚信社会,离不开德法并举。正如节目中所言,诚信需要德治教化,也需要法治保障,只有通过惩恶扬善的有效机制,才能营造出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离开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表率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节目中悟出“德法兼修”的必要性,既要围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方面加强道德修养,切实把政德立起来,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持续提升法治素养,在日常工作坚决做到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示范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总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德法兼修,发挥表率作用,以优良的党风政风来影响社风民风,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从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三心”铸诚信 “三立”谱新篇

    习近平总shu记说:“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讲“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说明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修养,强化历练,以对党忠诚、坚守承诺、干事创业之“心”,把讲诚信作为立德、立言、立行的重要抓手。
讲诚信须涵养对党忠诚的赤胆忠心,以过硬的政治素质“立
德”。天下大德,莫过于忠。对党员干部来讲,讲诚信首先就要做到对党忠诚,这是基本政治品格,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立身做人的基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这里的“德”首先体现在忠诚老实上。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才能确保政治过硬。只有时刻对党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越界、不逾矩。只

有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对党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忠于初

心、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讲诚信须常怀坚守承诺的碧血丹心,以深厚的为民情怀“立
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带头讲诚信,就必须发自内心地真诚爱民、真心为民,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话,不向群众“画饼”,不开“空头支票”,以深厚的为民情怀“立言”,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对老百姓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群众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诚心对待人民群众,真心对人民群众负责,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只有始终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才能不断增强党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号召力、凝聚力。
    讲诚信须砥砺干事创业的进取之心,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立行”。无诚则德不立,无信则事难成。诚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那种口号喊得山响,说完立即就
忘,或者信口开河地许下宏愿、夸下海口,到头来却无法办成的行为,会极大地伤害群众感情,与人民离心离德,导致群众“用脚投票”。因此,党员干部带头讲诚信,就要努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要加强自身修

养,涵养守信品行,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说

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积极兑现承诺;要有一副敢于担责的宽肩膀,不畏首畏尾,不争功诿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带领人民群众劈波斩浪,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行。

创新当竭力而为之

    随着《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的开播,创新再次引发讨论热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不论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乃至个人的成长来说都将是一项重要的助推剂,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要将创新进行到底。
    创新不以“妄自菲薄”而不为。个别党员干部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人微权轻,一颗“螺丝钉”的创新,撬动不了整个机器功能的突破性进展,创新应该是大领导思考的事情。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往往将创新扼杀在萌芽之中。所谓“在其位谋其
政,任其职尽其责”,干部就要干字当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党员干部不仅仅着眼于脚下“一亩三分地”的本职工作,更应该思考时代骤变所产生的新事物能否给工作带来新的启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是它的使命却是要不断地自我革新,不断地吐故纳新。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做一个固步自封的“守成者”,要做一个开拓进取的“破局者”,应该将个人创新跟国家事业相结合,

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上下结合,左右知晓”,将个人

创新融入到大局大势中,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最终乘势而上。
    创新不以“事不关己”而不为。党员干部不要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更不要以为创新内容仅仅存在科研之中。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建立新的事物认知。将扶贫助农和“电商+”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好货不愁卖”的致富道路;当基层治理遇上“智慧社区”,构建一个“信息、居民和环境互融”的治理生态圈;把疫情防控中融入“大数据”,开发出一套“无接触、全覆盖、可追踪”的科学防范体系。小到工作方案、业务内容,大到政策方针、全盘谋划,都可以将创新思维融入其中。党员干部要打破原有的“经验思维”,面对“老问题”多想“新思路”,遇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站在新事物的视角来思考问题,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勇于挑战工作中的“苦、难、重、险”。
    创新不以“艰难困苦”而不为。创新说起简单做起来难,创新一词早已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做到的人有几许?创新不是一场泛泛而谈的头脑风暴,更不是一场茶余饭后的“侃大山”。一旦提出的创新理论超越了现有实际基础,那就成了“空想主
义”,一味地追求“新奇”的概念和“花哨”的技术,脱离实际的创新也终将是“空中楼阁”。创新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将固有模式打破并重新塑造,创新思路的提出也仅仅是迈开第一步,将创新转化成实践结果这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党员

干部要将创新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地点,以为人

民谋幸福为落脚点,做到真抓实干抓落实,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真切切将创新用到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工作中来。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党员干部当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将创新进行到底,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干事创业态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万”象更新 “新新”向荣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没有创新作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支撑。
以“万丈豪情”的拼搏劲头进入新发展阶段,引领创新“新
潮流”。创新之路充满艰辛,但我们必须努力抢占创新主阵地,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要深刻领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哲理,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站稳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地位。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要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创新方向和重点,在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以强化国家战略的实际举措抢占制高点,引领创新“新潮流”。
以“万众一心”的强大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创新“新

动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
只有把握机会,充分挖掘创新潜能,才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要深悟“力,形之所以奋也”的哲理,让科创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创新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创新活动组织者的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充分激发创新“新动能”。
    以“万马千军”的人才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蹚出创新“新路子”。当前,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实力还不够强,人才力量仍是发展“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研工作不同于流水线操作和简单的重复劳动,既有始料
未及的失败,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要深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哲理,为创新创造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宽松的环境。要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保护人才积极性,加快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充分发挥“国家队”的核心力量,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蹚出创新“新路子”,领航中国号巍巍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小步快跑”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随着《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的播出,“创新”一词迅速被顶上热搜,成为各领域高度关注的紧俏话题。节目围绕“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三个话题,来展示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通过引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个典故,来诠释自主创新、攻坚克难。
练就“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步步为营”的“绣花功
夫”,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时代豪情。“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从思想学术到文学艺术,从四大发明到万里长城,华丽地铸就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当代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一大批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奇迹,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身处新时代,面临国内国外新挑战新机遇,广大年轻干部要以党建为引领,厚植党建优势,勤思考勤专研,稳扎稳

打,实现创新攻关,汇聚新时代发展新动能,推进创新引领基

层治理。
    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破浪前行”的“必胜决心”,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继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习近平总shu记谋划和部署的高质量发展都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创新引领时代风尚,把控时代节奏。新时代改革创新的新进展,是攻坚克难、默默付出的无数建设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遵循。
激发“持戈试马,上马持缰,策马扬鞭”的“雄心胆量”,
扬“乘风破浪弄潮头,不忘初心遍九州”的“时代风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要勇作“新时代的弄潮儿”,要有攻城不怕坚、苦战能过关的必胜信念,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执着勇气,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可实现小步快跑,开创时代新样本,是集科技、智慧、

国情为一体的体制机制转型,是国家民族繁荣昌盛、勇立潮头

的“源头活水”,不但要下“狠功夫”“硬功夫”,还要有“智慧”,有“巧劲”,用创新智慧来领航中国、行稳致远。来自:头条号如来写作网,QQ3231169,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从《平“语”近人》中悟“创新”之要

    最近,《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在央视热播,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的主题是“创新”,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从清朝落后挨打的弱小国家,走向引领世界发展的世界强国,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绝境低谷,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艰难险阻,创造了数不清的人间奇迹。究其原因,创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任何人而言,创新是自我提高的内生力量,是做好工作的必备素质,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意味着抛弃过去重新开始,在思想上需要对原有的思维、观念等进行摒弃,打破固有的思想禁锢,走出“舒适圈”“安乐窝”。欲创新,必须秉持创新的思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要克服“年龄大了,不想去学;学历高了,不需要学;条件差了,不能够学”的错误观念,要有如饥似渴的求知热情和激情。正所谓“博闻强识”“见多识广”,只有改变了自身想法,才能在生活、

学习、工作中寻找到创新的源泉。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人民

群众学习,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能将“创新”喊得满天响,而在想法上还是沿用一些“老路子”。要大胆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打破传统的桎梏,迎难而上、敢想敢做,努力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责任和一种意识。
创新,需要敢为人先的敢闯精神。“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如果没有敢为人先的敢闯精神,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敢动真碰硬,终将一事无成。如今,我们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要有本领不够、才干不足的紧迫感,要有敢于探索的意识、敢于创新的魄力。正如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的,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身先士卒的意识,没有一点舍我其谁的气魄,在任何领域都不可能干出一番新天地,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创新是一种在未知领域内的尝试和探索,要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新,需要担当作为的实践能力。“英以其聪谋始,以其
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创新,人人趋之若鹜,但能否成功、是否有效,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要正确认识一个创新成果,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以担当作为的精神,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学习、

实践、总结,不怕失败,敢于动脑筋将创新性理念、创造性想

法付诸于实践中、见诸于行动上,做思想上的解放者、身体力行的先行者,树立大胆探索意识,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商业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开启工作的新局面,在改革创新中展现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增添助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没有创新,工作就会一潭死水,事业就会停滞不前。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创新的敏锐性,始终将创新作为奋斗的新目标、新方向,时刻走在时代前列,创造不愧于时代的功绩。

和《平“语”近人》一起谈谈“新”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中提到,习近平总shu记频繁谈起创新,提及频率超过千次。不管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亦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创新观念早已成为世界发展、国家强大、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关键词。可以说,创新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更启示着现在与未来。
以新视角“对话”过去,在“温故知新”中“吐故纳新”。
广阔的世界视域孕育了一部不断养成的习惯史,心怀国之大者的问题视角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源。过去与现在绝非割裂开来的二元对立,而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永续绵延。《诗经·大雅·文王》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是过往的一个旧邦,其使命却是不断自我革新、开拓创新。历史并非恒定的苦难史,而是凝结人类辛勤与智慧的血汗史与奋斗史,创新不仅是时代演进的注脚,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尺。作为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中国人民用创新思维谋发展,以创新行动开新篇。从古代的“四大发明”、恢弘建筑到如今的改革开放、创

新驱动,具象化的事物在不断更新中造福着家国,惠及着人民,

也必将对优秀的传统进行传承,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创造更伟大的奇迹。
以新行动“回答”现在,在“领异标新”中“与日俱新”。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相同的使命指引和奋进目标,创新是世界发展的共识,也是全球人民心之所向、力之所聚的共鸣。如何在创新中求同存异是关键。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建设等重大工程部署正是这个泱泱大国最直接的行动体现。同样,在世界范围内,“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多边主义的深刻践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各个国家相互寻求帮助理解、共同开展和平对话、一起谋求发展进步的思路越发清晰,这些都取决于行动上的创新,离不开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相辉映与万象更新。这也是《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深重体现,唯有不断革新,事物才会一直前进,人类才会以实际行动展现更多价值。
以新观念“畅谈”未来,在“气象一新”中“新益求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的体量来断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人才的驱动。未来更加需要新观念来勾画,新发展理念便是擘画未来的光之信标。可以看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位居于首,重要性不言自明。这也表明,

抓住创新,就抓住了掌握命运、掌控未来的“牛鼻子”。《易经》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贯彻创新理念,走对创新路子,就要更加笃定向往卓越、追求进步、力争上游、驰而不息的进取姿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过往皆是创新拂过的“历史战绩”,未来也是创新贯彻始终的“进行时”,置身于时代前沿,更要以创新观念、自立自强来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接续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以此在求变中答时代之所问,在求新中谈未来之所变。

学平“语”燃明灯 照鉴绿色发展“路”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八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播出。节目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绿色发展”的典故展开,解读了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了解了中华文明中丰富的生态文化,以及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系国人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以点燃心中的绿色发展“明灯”,照鉴“从前的路”“现在的路”“未来的路”,从而感知绿色发展的意义,加快步伐、扛稳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照鉴“从前的路”,坚持“自我纠错”的态度,感知绿色
发展的意义。在节目现场,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说起余村的发展往事,该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炸山、开矿,办水泥厂,那时候虽然富了,但是生态环境却变差了,于是就出现了打油诗“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茶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余村当初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发展经济的现象不是个例,我国一些地区曾经的粗犷型、高

消耗、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让本地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要知道:砍光一座山,不用一年时间;绿化一片山,没有十年功夫,不可能见成效。我们不能遗忘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水、土等污染典型事件,这些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印证着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论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是错误的。“从前的路”不是最优的路,但却能让我们汲取足够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坚持“自我纠错”的态度,常忆之、感悟之、改正之,并不断聚集推动绿色发展的正气。
照鉴“现在的路”,踩准“时代发展”的节奏,加快绿色
发展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坚定。绿色发展就是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陕西延安发生了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的奇迹,新疆阿克苏在荒漠上筑起了“绿色长城”,内蒙古库布其把死亡之海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无垠绿洲,塞罕坝也已告别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历史,这些地方用实际行动改善了生态环境,也释放了良好生态所蕴含的无穷经济价值,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综合效益,证明了绿色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之路。同时,也应认识到环境治理是动态的、长期的、系统的,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现在的绿色发展之路,鼓足勇气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持续强化细化水气土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持续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踩准“时代发展”的节奏,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让“绿水青山”释放出更多的生态“红利”。
照鉴“未来的路”,保持“久久为功”的姿态,扛稳绿色
发展的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专章部署,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这是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过程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行动指南。“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无一不在昭示着未来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必要性。习近平总shu记强调,“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我们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远眺“未来的路”,本着给子孙后代留下“饭碗”的态度,立下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志气,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持久久为功的姿态,锚定党中央擘画的蓝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以赢得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明未来,让祖国的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

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

以不竭“绿色水库”灌溉“发展之田”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播出。其中,第八集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绿色发展”的典故展开,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堂意味深长的绿色“必修课”。
转变发展思想,为发展的巨轮开辟“新航道”。经过数十
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粗放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我们要及时、积极地转变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意识到转变发展模式、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求变,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能走思想僵化的老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导思想,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努力实现绿色发
展。

宣传绿色理念,为发展的高楼奠定“新基础”。实现绿色
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在社会上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达成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共识。宣传部门要做好绿色发展理

念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物业宣传、主题党日、主题团课、公益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为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共识和思想基础,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广大基层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做绿色生活的先锋,为群众带好头、做好示范。
健全保护制度,为发展的地图划清“新界线”。发展地图
的边界线就是生态保护的红线,也是环境保护的底线,发展不能漫无边际,要筑牢制度的刚性约束,保证发展朝着正确、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各级领导干部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坚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加强日常监督巡视,坚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要进行追责问责。
    随着国家的政策推进和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已被人们广泛认可,绿色发展的成果举世瞩目,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保发展之泉永不干涸,为后世留山水,为未来赢光明。

以绿色发展“颜料” 绘乡村振兴“画卷”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八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央视播出。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绿色发展”的典故展开,从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三个层面进行了解读,阐释了只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只有敬畏自然、保护生态,才能更好地走上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以绿色发展促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建设
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的美好愿景。如果老百姓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没有了干净的水,看不到了蓝天白云,即使经济发展了,也没有幸福感可言。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也最有发言权。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

不但破坏生态,而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与振兴的

本意背道而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本身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向往,才能更好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绿色发展促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以绿
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革命,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走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绿色经济为本地发展养元气、固根基。要深入研究本地特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科技含量等方式,以提供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建设特色小镇等方式,蹚出一条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以带领群众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提供持久动力。
以绿色发展促农民富裕,为乡村振兴拓宽发展路径。乡村
振兴的重要一环就是农民富裕。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民绿色发展意识,提升农民绿色发展技能,激发农民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员干部要挖掘和培植本土特色,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子,带领群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

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要充分发挥

党员干部的“领头羊”和“主心骨”作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谋长远、布大局、开新篇,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开辟更为宽广的发展路径。

共享发展中的“民”与“情”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shu记多次引经据典用以阐释人民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宣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至上观念的深刻解读,正如近期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百花齐放春满园》,寒冬已过,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满园的国家发展与治理“春色”当由人民来共享。
发展共享为人民,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攻坚意志。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实现就要从摆脱贫困开始,一场为了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浩浩荡荡铺展开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斗在基层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苦干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始终将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以“造血式”扶贫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为贫苦地区因地制宜打通持续性致富路;贯彻“精准扶贫”理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扶贫、

扶真贫、脱真贫,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慎终如始,则

无败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人民共享脱贫成果,共赏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时代图景。
为政共享顺人民,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
毫末必去”的为官准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想做好答卷人,就要敢于应变、主动求变,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性捕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习近平总shu记叮嘱年轻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中找寻个人价值;坚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在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感悟治理之道。“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唯有将责任扛在肩上、将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在为官一任时造福一方,才能顺应民心凝聚共识,才能切实将改革发展的红利与人民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拼搏共享携人民,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奋斗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征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

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正是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与人民同舟共济,不屈不挠的意志汇聚成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而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人民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在苦难中成长、在磨砺中锻造,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没有什么可以击垮伟大的中国人民。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眺望前路,必定还会面临更多的大风大浪,但是只要携手人民,踏踏实实苦干实干,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中国奇迹,持之以恒共谋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定能汇集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以自信之“信” 踏复兴之“路”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自信”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和解读,阐释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支撑我们砥砺前行的四块基石,解析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成功密码。
    自信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民族繁荣复兴的精神支撑。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充分自信,我们就能够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坚定对道路自信的“信任”,夯实人间正道“路基”。方
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实现强大和振兴的。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康庄大道、人间正道。沿着这条正确的、光明的道路上行进,必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有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信任,坚定道路自信,就能

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路基”问题,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定对理论自信的“信仰”,立稳砥砺前行的“路标”。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伟大成就,缘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理论自信来自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稳了砥砺前行的“路标”,正迎来灿烂辉煌的光明前景。
坚定对制度自信的“信念”,指引科学发展的“路径”。
制度是发展进步的保障,是安邦定国的根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充分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制度自信的必胜信念。事实证明,只有以制度自信指引科学发展的“路径”,才能更好地领导时代发展潮流,向着更高

目标迈进。

    坚定对文化自信的“信心”,点亮风雨兼程的“路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信不疑和积极践行。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积淀和软实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树立必胜信心,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点亮风雨兼程的“路灯”,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平“语”近人之晒出“自信”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自信”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生动阐释和解读,既深刻展示了习近平总shu记不畏前路艰险,造福百姓的信心和决心,又激励着广大年轻干部以“典”映初心,在为民路上晒出“自信”,永葆激情。
    人为什么要自信?自信是方向标;自信是发动机;自信是能量槽。无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抑或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都传达出了一种不畏艰险、直面困难的顽强意志。年轻干部要果敢地晒出自信,在攻坚克难时,在奋发图强时,在一心为民时都要以“自信”为伴,在自信中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自信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时的无所畏惧,用汗水浇灌青
春之花。习近平总shu记反复强调,年轻干部要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去经风雨、见世面。年轻干部的自信就体现在一个“敢”字,敢于突破自己,敢于迎接挑战,敢于面

对疾风骤雨,敢于接“烫手的山芋”,涉险滩、攀高峰,在困

难面前,不避难;在关键时刻,不掉线;在危难时刻,不后退。始终冲在前,干在先,带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特有标签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用害怕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不用畏惧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不用担心前方道路上的坡坡坎坎、曲曲折折,只需要晒出自信,勇敢面对,主动迎难而上、向险而生。
自信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时的锲而不舍,用奋斗擦亮青
春底色。自信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关键,奋斗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奋斗。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自信让奋斗充满力量。年轻干部要在不懈奋斗中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勇气,也要在自信中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劲头去奋斗,因为自信,才越发奋斗;因为奋斗,才更显自信。在工作中,年轻干部要以“干”字打头阵,注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到亲力亲为、躬亲实践,坚实“干”的作风,永葆“闯”的精神,拿出“拼”的劲头,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把群众的事儿一件件做好,一项项展开,一年年接着干,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用真行动出实业绩。
    自信是勤恳工作、一心为民时的初心不改,用奉献书写青春华章。初心不改矢志坚,砥砺前行正当年。自信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把牢“定盘星”,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承载着

未来的希望,肩负着时代使命,当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跟党使

命,葆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己事,主动联系群众,走近群众,访民情、察民意、汇民智、暖民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里,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称心人,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为人民解忧,用奉献书写无悔华章、用奉献装点奋斗征程、用奉献彰显为民本色。

答好奋斗“三问”争做时代新人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一集《敢教日月换新天》围绕习近平总shu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奋斗”的典故,为我们解读了为谁而奋斗,奋斗精神来源于哪里,怎样去奋斗?
    奋斗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奋斗”一词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攻坚克难、决战全面小康的主旋律。奋斗是幸福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没有轻轻松松的胜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每一段险滩、每一个激流都需要我们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明确奋斗的方向,回答好“奋斗是为谁”,一步一个脚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为民服务的“先行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见证者和开创者,必须要清醒地认识
到我们奋斗的方向,明确为什么而奋斗。在“半条被子”的故事里,我们记住了徐解秀老人的话,“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中国共

产党自从成立后,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将实现

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为民、心系群众,做新时代为民服务的“先行者”。
探寻奋斗的源泉,回答好“奋斗从哪来”,一年一级台阶,
脚踏实地、不畏牺牲,做艰苦奋斗的“领头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峥嵘岁月,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经历风雨洗礼,仍屹立不倒,更显初心使命。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到如今的巍巍巨轮,靠的是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无论是革命年代翻雪山、过草地的伟大长征之行,还是经济建设时期谱写共和国工业发展辉煌的大庆油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也是党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传家宝。“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怀揣着人民的重托,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坚毅勇敢、披荆斩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就是9000多万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和前进的力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敲锣打鼓、轻轻

松松就能实现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

奋斗者的姿态阔步向前,以钉钉子的劲头奋勇出发,做新时代艰苦奋斗的“领头羊”。
擦亮奋斗的底色,回答好“怎么去奋斗”,一锤接着一锤
敲,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做伟大梦想的“实践者”。“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梦想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奋斗才能实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面对更加艰巨的奋斗目标、更加曲折的前行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饱满的热情,不忘来时的路,守护为民初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一锤接着一锤敲,以理想为光,奋斗为桨,凝聚斗志、勇往直前,做伟大梦想的“实践者”。

保持三“敢”三“气”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一集播出,“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主题,一个“敢”字寓意颇多,给我们很多启示,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干事创业的三“敢”三“气”。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何惧征程多艰险,敢教日月换
新天。”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习近平总shu记要求我们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这本质上与“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豪气所在。只要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和毅力,就一定能在新时代开辟新天地、展现新作为。
敢在危机中育新机的灵气。“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
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国家、民族、个人在前进征途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曲折甚至危机变局。如何应对危机变局,最能体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能力,最能彰显定力和智慧,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灵气所在。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

力、积极探索,不畏惧、不退缩、不懈怠,就一定能够在危机

中育新机,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敢有刀刃向内治病的勇气。“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过错和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查找问题并进行修正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刀刃向内,既是精神,又是一种品质。刀刃向内,需要的是痛痛快快、干净利落、手到病除。刀刃向内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勇气所在。只要勇于从内心深处喊出“向我看齐,为我刮骨疗伤”,就一定能清扫污秽瘴气,去除沉疴诟病,增强自身“免疫力”。

请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热播,节目以创新手法,全面深刻展现习近平总shu记新时代领路人、人民勤务员的领袖风范和为民情怀。观看过后,“梦想”“奋斗”“创新”三个关键词触动内心,令我记忆深刻。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关键少数”,应当重温经典,对照经典完成“判断自己是否欠缺某些精神品质”的课后作业,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始终做到怀揣梦想、接力奋斗、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做到怀揣梦想。2012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shu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是火焰,燃烧懒惰思维;梦想是灯塔,指引前行方向;梦想是城墙,隔绝腐败滋长。作为党员干部,当怀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信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做到接力奋斗。“追
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过去的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立再次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千千万万个奋斗在一线的英雄密切相关,是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用奋斗不息的精神书写伟大壮举。党员干部当学习榜样奋斗精神,主动作为,接力奋斗。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笃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以“愚公移山”“闻鸡起舞”“精卫填海”的奋斗精神建设祖国,为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
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做到守正创新。“新
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逐梦路上接力奋斗必不可少,守正创新也尤为重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创新引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事半功倍之效。党员干部,身处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办事,而是要深刻领会“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深刻哲理,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面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挑战。工作中强化守正创新思维,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党中央的政策转化为群众能听明白的“大白话”,切实将工作干

好干漂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这重要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当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对标对标查摆自身思想觉悟上的欠缺,不断从《平“语”近人》等类似的“思政课”中汲取精神养分,始终做到怀揣梦想、接力奋斗、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从《平“语”近人》感悟“昨天 今天 明天”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品读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经典诗句,一同走进《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二集《直挂云帆济沧海》。节目围绕“梦想”主题,解释新时代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昭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的哲理,让人民对国家和自己的未来有更强的信心,更深的期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雄关漫道真如铁”见证中华民族
厚重沧桑的昨天,积蓄古老灿烂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回首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历程,艰险如泥,雄关如铁,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最终走出了一条人间正道。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人间正道是沧桑”,诠释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今天,扣动向史而新的时代脉搏。在当代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蛟

龙”“北斗”“天宫”“天眼”“墨子”“悟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相继问世,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创造了伟大奇迹。从经济建设的成就来看,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化,实现了“强国梦”,这个变化正如沧海桑田。
    “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撑起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的明天,谱写激荡人心的磅礴伟力。“事者,生于虑,成于务”。中国梦首先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人民的梦。现在,我们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
个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都是追梦人”“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新时代里放飞青春的梦想”。习近平总shu记始终以“梦想”感召青年、用“梦想”焕发奋进的力量,全中国各族人民坚持以“中国梦”为遵循诠释“初心使命”,谱写着激荡人心、鼓舞士气的时代篇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