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全文8078字)

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刘德文 杜生年 马向军 李晓娟

摘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又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对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新要求,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益服务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在深入分析张掖市公益性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路对策。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进一步科学合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针对我市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全市事业单位主体和事业单位改革实际,立足强化事业单位公益职能,提升公益服务质量,我们深入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开展了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公益性事业单位现状,摸清机构编制和体制机制上与当前改革形势不适应、发展任务不匹配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解决改进的路径办法,提出完善提升的对策建议,为下一步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打好基础。

一、积极探索实践,巩固提升改革成效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着力激发事业单位服务发展活力。

(一)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坚持调研先行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对市直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职责任务、机构运行、经费形式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定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分类的实施意见》及《市直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对改革的目标任务、类别划分、改革方向以及配套政策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认真梳理研究事业单位职能职责及其法定依据、服务范围、经费收支等基本情况,对照《分类目录》,以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为依据,对市直事业单位先进行模拟分类,反复与相关单位对接沟通,多次深入分析论证,努力提高事业单位分类的科学性、合理性,分批次对市直230个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确定公益类事业单位213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82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31个),占92.6%;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6个,占2.6%;暂未分类事业单位5个(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占2.2%;学会协会等不计入分类的6个,占2.6%。按照“去两头、强中间”的工作思路,通过剥离生产经营和行政职能,强化事业单位公益职能。采取试点先行带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3个单位开展转型改制试点工作,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探索经验;对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启动改革,至目前已有2个单位完成了转型改革。依法依规清理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严格落实省上政策要求,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将清理出的市直事业单位除行政执法职能以外的667项行政职能全部剥离,逐一划转相关部门承担。积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2个事业单位回归机关内设机构或予以撤销,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71个事业单位进行调整整合,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

(二)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布局。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制约改革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主动跟进、关切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整合力度,打破部门、层级壁垒,积极破解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中的不足和弱项。整合食药、质检、农业、畜牧等行业部门的设备、人员、资质,组建了市级检验检测研究院,印发了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的“三定”规定,搭建了统一的市级检验检测平台;整合市农广校、市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市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在市委党校组建市级综合性人才培训机构,形成多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综合培训体制;整合市国土资源局所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和临泽、肃南相关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大景区管理机构,明确了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和景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理顺了景区管理体制。

(三)调整完善事业单位职责强化公益属性。认真梳理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回归机关后的职能职责,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公共服务需求,对人才服务、精神文明和社会科学联合服务保障、湿地、生态、国资、金融、招商、非公经济(商会服务)等公益事业单位的机构布局、人员编制进行调整优化,紧扣公益属性进一步明确细化承担职责,强化服务功能。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新设立成本监测与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应急服务事务中心、社会治理综治中心等事业单位,强化机关保障服务,推动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剥离行政职能后及时转换角色,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公益服务,着力提升服务民生质量和水平。

(四)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加大事业编制统筹管理力度,按照需求引领、基数不变、存量整合、动态供给的思路,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调剂编制新路径,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重点保障一线服务和医疗、应急、社会治理等民生需要。加大挖潜力度,推进事业编制管理改革,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试点开展编制备案管理,按床位比例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下放用人自主权,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制定实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办法》,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制定《张掖市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在市直事业单位开展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基础性工作,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撤并机构、重新明确职能等措施,进一步核减压缩编制,收回空闲富余编制,周转支持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努力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二、深入剖析检视,查实找准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

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虽然解决了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与形势发展和目标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但对照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来分析,特别是对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管理上还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各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党政机构改革中认识到位,行动迅速,但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目标、路径措施等认识不全面、把握不精准,面对事业单位改革新要求,普遍存在事业单位改革已进行了好多年,没啥好改的麻痹思想、看其他单位怎么改再行动的等待观望情绪、极力维护部门利益的狭隘认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解还停留在浅表化,改革思路视野不宽,措施办法不多,特别是从优化布局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等深层次思考研究的少。事业单位存在惯性思维,局限于简单靠增减编制来解决问题、推进改革,对单位的功能定位不清,发展方向不明,存在“职责增加没法干、职责减少等着看”的现象。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单位在人员管理上没有严格遵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规定要求,工勤人员占比过高,专业技术人员少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市直3家涉农科研单位,现有在编人员233名,专业技术人员131名,占56.22%,工勤人员71名,占30.47%;市直除教育和卫健系统所属单位外的其他专业技术服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人员岗位结构不合理,造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布局不能满足和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法人概念不清晰。虽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已实行多年,并正在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但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对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认识不清,贯彻执行管办分离的要求不严格、不到位,实际运行中部分事业单位人财物与行政机关统一管理,只是按要求履行了登记变更手续,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法人自主权,也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还有一定差距。

(二)机制上还不够健全。主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