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适应时代变革 努力探索工作创新――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精神慰藉工作之调研分析(全文8466字)

积极适应时代变革 努力探索工作创新
――――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精神慰藉工作之调研分析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对我们离退休干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离退休干部制度自1982年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2年不平凡的岁月,30余年来,离退休干部队伍和离退休干部工作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完备高效的机制体制,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大变革的时代,老同志的思想日益多元、诉求日益广泛,心理工作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如何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精神慰籍工作,也成为一个“新常态”化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作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工作和精神慰籍工作是相辅相承、互为倚重的,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疏导和精神慰籍,要求我们必须对老同志心理特点有深刻的了解,对老同志心理问题成因有客观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拿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一、离退休老同志心理特点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并根据不同层次满足程度逐步激励而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为我们正确把握离退休老同志心理特点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根据部机关大环境及老同志实际情况,老同志对学习的需求几乎贯穿于全过程,所以,这一部分处于首位。
  (一)求知求新的心理。部机关离退休老同志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工作,经验丰富、思想坚定,对党有着深厚感情,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国内外形势、各项方针政策、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同志关于实现“中国梦”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等。据了解,有81%的离退休老同志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听广播、看新闻;有75%的希望能多组织形势报告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和辅导;有80%的老同志希望多联系实际学习,提高对各种健康不健康思想的分辨能力;还有许多老同志提出,希望能多组织参观工农业生产项目,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但也有极少部分老同志存在学习并不重要、提高没有必要的片面认识。
  (二)追求健康的心理。老同志们对健康的追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上的追求,希望老年病能少些,程度能低些,老同志们也在积极寻求健康养生的办法,如:来局听取健康知识讲座,积极地参加健身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老同志寻求健康生活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追求,希望有一个健康平衡的心态安享晚年,但往往心理上的问题是最困扰老同志的,我们曾组织过调查研究,有50%的老同志希望能增加心理课辅导,有65%建议局里多组织活动,多给老同志一些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期盼尊重、需求关怀的心理。人到老年,健康逐渐衰退,生活能力下降,更需要尊重、关怀和照顾。他们希望的关爱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家庭关爱,如多年夫妻老来伴的配偶关怀,子女尽孝心的关爱,亲友的关怀等,是家庭关爱的主体;社会关爱,如在全社会营造出尊老爱老的氛围,社会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必要的政策倾斜以及组织的关怀等,是社会关爱的主要表现。
  (四)怀旧的心理。怀念过去对老年人来说是极为正常的心理,许多人因个人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人际关系、环境变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怀念过去。在和老同志攀谈中,有的老同志非常怀念五、六十年代,觉得在那个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比较简单;有的老同志怀念过去一些认为较为成功、值得自豪的事情,经常挂在嘴边,时时念叨,这些都是怀旧心理的典型表现。
  (五)要求发挥作用的心理。离退休后,许多人身体素质尚好,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又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他们渴望将自己的余热发挥出来。同时,也希望在社会工作中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但当有的老同志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时,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压力甚至负面影响。
  (六)其他心理。一是孤独感。这是老同志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直接表现为生活方式单一、户外活动减少,与人交流沟通难、性格孤僻、缺乏耐心、易急躁等等。二是失落感。随着离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会产生失落感,且离退休前地位愈高,失落感愈强烈。后面还会详细论述。三是不平衡的心理。少数老同志中存在的不平衡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待遇、级别的不平衡。其中有客观原因,如在离退休前没有解决,离退休后常挂于心;也有些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如不必要的攀比,社会环境的改变,工资差距逐渐拉大,等等,都会产生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心理还涉及一些其他问题,在此不多赘述。
  二、离退休老同志心理问题成因剖析
  通过对离退休老同志心理特点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一些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积极的方面我们要因势利导,对于负面的影响,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要深入分析,化被动为主动。综合分析,造成老同志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八点:
  (一)离退休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离退休是老年生活的重大变化,从十几年的工作状态突然转变为赋闲状态,从掌握一定权力到无职无权,较大的落差客观上要求他们保持平淡的心态,然而部分老同志仍然从思想和心理上依赖原来感觉,难以进入新的社会角色。
  (二)离退休后学习生活受到局限。许多老同志,虽然离退休后仍然保持着在工作时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望,但是受条件限制,使之在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方面,难免存在局限,知识更新速度变缓。
  (三)离退休后健康水平逐步下降。离退休后,各种老年疾病接踵而来,老同志渐渐地感到自己走向衰老,他们企盼健康却无法摆脱疾病的折磨,因病所困,容易进入一种消极、悲观和无助的心态之中。
  (四)离退休后部分老同志家庭经济状况窘困。目前部分离退休老同志的退休金较低,个人积累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却逐年提高,加之就业情况不乐观,许多老人还要承担子女下岗、失业以及第三代高额的教育支出的经济压力。他们由于自己的经济窘迫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反差而产生不平衡心态,部分老同志的老有所养与经济窘迫的矛盾,常常成为老同志思想心理问题的主要源头。
  (五)离退休后家庭问题增多。老同志离退休后,基本以家庭休养为主,家庭氛围对老同志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氛围好,则老同志容易保持良好心态,家庭不和谐,对老同志的伤害极大。一些老同志碰到的家庭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空巢”家庭的老人,无依无助,二是家庭代际关系不和,三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老伴离开,白发人送黑发人等。
  (六)离退休后面对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的困惑。人到老年,更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重视,但目前社会涉老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改进,如医院繁琐的程序给老年人看病带来不便,社区老龄服务设施如老年饭桌、家庭病房、家政服务等不完善、不配套,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不够等等,都容易使老同志产生老无所依的困惑,甚至成为心理负担。
  (七)离退休后更易受社会现象影响。离退休老同志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也有部分同志不能正确看待伴随改革发展的深入而产生的一些阵痛和问题,被阶段性、局部性的社会负面现象所困扰,易被一些错误思想误导,产生消极、悲观、失望的情绪。
  (八)离退休后再工作渠道不畅。许多老同志离退休后利用自己的技术、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产生了社会效益也大大地促进了身心健康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但也有一部分老同志受个人性格、爱好、原来所从事职业以及社会提供的机会不够充分等限制,难以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余热”,感到自己成为社会多余的人。
  三、加强精神慰籍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离退休干部心理特点及问题成因,精神慰籍工作作用突出、意义重要,我们应该在职责范围内,紧紧抓住老干部队伍特点,针对存在问题,加强思想引导,深入服务工作,完善服务体系,从宏观着眼、微观着力,全面作好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慰籍工作这篇大文章。
  (一)要把坚持正面教育,作为加强离退休干部精神慰籍工作的重要手段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一些社会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对待,就会给老同志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思想、心理问题。因此,深入学习教育,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对老同志的精神慰籍,不仅不是软任务,可抓可不抓,相反,这是摆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