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经验总结交流材料合集16篇(全文26648字)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目 录
 “四位一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2五个“聚焦”奏响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5做好“家”字文章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10
 “五坚持”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13
“四个突出”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18
“四个结合”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22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进机关”工作25
“五抓”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27
“六强化六夯实”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30促民族团结发展谱和谐进步新篇……………………………..35协力开拓民族团结进步新境界…………………………………..38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显成效………………………..42
“五项行动”扎实推进创建工作……………………………….45
“五个聚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走深走实48
“六抓”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53
“五个着力”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56

“四位一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近年来,我县注重统筹基层党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及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以“四位一体”积极探索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倾力谱写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彩华
章。

一是注重基层党建与创建工作一体推动。注重强化党对民族
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列入每年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列入党员每年组织生活会的评议内容,积极发挥党组织及党员对解决各民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作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创建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中的“组织员”、“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功能,不断推进民族工作与全县党建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宣传、同推动。
    二是注重经济发展与创建工作一体推动。注重将创建工作融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整合力度,在民族地区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社会

事业发展等项目。累计实施民族发展项目94个,完成投资40566

万元,其中民族专项资金11166万元;组织实施总投资29175万元的扶贫投资发展基金苗族整族帮扶项目,分别完成了五个乡镇涉及苗族村寨基础设施项目64个,其中道路硬化52条,水利项目3件,文化活动室8个,教育项目1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注重脱贫攻坚与创建工作一体推动。秉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理念,紧紧依托各项民族政策及脱贫攻坚政策,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教育保障全面提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
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辍学和因学致贫;健康养老保障全面强化,确保了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人员按时足额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特殊群体保障全面精准,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和落实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脱贫标准联动机制,整合政策资源,让特困群体享受多重保障。通过努力,补齐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短板”,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四是注重社会治理与创建工作一体推动。全面贯彻落实民族
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县城建设,有效解决各族群众普遍关注的城镇“脏、乱、差”和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采取“制度+”

举措,强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着力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维

护各族群众的合法利益;进一步科学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作用,不断消除陈规旧习,倡导文明新风尚,使各族群众都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积极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五个“聚焦”奏响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近年来,我县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五个“聚焦”打造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着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创建工作
    高站位,强推进。突出党的领导核心,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创建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推进创建工作强大攻势,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力量保障。全县形成了民族理论县委常委会必学、民族政策逢会必讲、创建调研督查必问、民族团结干部选拔必考、年终班子考核必评的创建工作常态。各乡镇、各单位认真履行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远谋划,
抓统筹。先后制定出台《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文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善民生、边疆治理、疫情防控有机结合,并纳入“十三五”和“十四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创建工作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远规

划。

聚焦教育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常规宣传。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声音、好故事,引导全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活动、“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突出主题教育。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双推进”展示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示范街等阵地,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国旗进班级”等主题实践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典型示范引领。积极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领头雁,充分发挥标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召开2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15个先进集体、40名模范个人。成功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小组、16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7所省级和6所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38个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322个县级民

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聚焦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及“双百”工程,推出《边地情深》《人走茶不凉》等一批文艺精品,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县庆、民族节日、民族体育运动会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活动,在民族文化活动中增进民族感情。多元文化交融共生。建成中老越文化展示馆,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老越三国边境商品交易会、“法制宣传边关行”、中老“亲情中华”夏令营、对外华文图书室援助、中越友好乡镇、中
老友好村寨等活动,加强与老挝、越南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中老、中越睦邻友好和团结合作。促进共居共事共乐。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科室、同企业共班组成为生活常态,一个家庭有多个民族比比皆是,各族群众相扶相助、和谐共处,形成共居共事共乐、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嵌式和谐社区。
聚焦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各级公路1456公里,率先在全市实现通村、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全覆盖,建成么等水库、三国庄园水库等一批水利设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76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22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4.3万亩。大力发展产业,全县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20余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家,规模以上工业达

14户。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8亿元,同比增长4.3%,

经济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
1.8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2016年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3.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26%,202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达100%。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机构建设全面达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实现贫困县摘帽、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8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26087元、9080元分别增加到2020年的31953元、11879元,分别提高了5866元、
2799元。聚焦边疆治理,社会更加和谐安宁完善民族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出台自治县条例、自治县条例实施办法、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法律保障基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推进“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全覆盖,全面落实“一网两单”工作机制,宗教更加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

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来信来访案件处理率达到100%。

完成“七五”普法,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大幅度提升。近年来,未发一起因民族宗教因素引起影响稳定群体性事件。构建戍边守土铜墙铁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各族群众坚决搞好团结、守好国门、管好边境、防好疫情、过好日子,构筑起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建立党政军警民联
防联控机制,边疆社会更加和谐安宁,呈现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繁荣景象。

做好“家”字文章 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在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中,全县各级妇联组织紧扣“让家庭文明起来、让‘妇女之家’活跃起来、让妇女‘我能行’意识树立起来”三个目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持续不断地促进各族妇女交流、交往、交融,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到每个家庭和妇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凝聚起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以家庭文明促民族团结进步。通过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先进平安家庭”等各类典型家庭类的创建评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2016至2020年共评选表彰“最美家庭”69户,“好婆婆”24名,“好媳妇”30名,张洪琼家庭被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
2户“最美家庭”受到省级表扬;2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受到州级命名表扬,以家庭的文明促社会文明,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以文化创新活动促民族团结进步。联办好家风建设专题知识讲座100期,邀请省州知名教师进行专题辅导。组建家教讲师团队,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县开展“家庭教育公

益大讲堂”63场次,受益家庭儿童11200多人次。联合相关部

门开展了“家风建设”主题演讲比赛3次,引导广大家庭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在全县开展好家风家训寻找活动,共征集到好家风家训25条,家庭故事25个,家庭照片70张,通过遴选,推报州妇联15条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开展“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给妈妈写一封信”最美家书征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家这40年”系列活动。各乡镇充分发挥社区(村)“妇女之家”、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妇联维权法律援助中心(站)等阵地作用,有效维护各族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以先进典型促民族团结进步。通过寻找“最美家庭”“民族
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先进平安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先进典型,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刊出典型事迹等方式扩大先进影响力。新培树“优秀创业女能手”14名、“巾帼创业示范基地”9个,刺绣女能手14名,组织开展彝族刺绣暨“十大绣女”评选表彰活动2期,组织彝族刺绣协会和7乡镇刺绣女能手参加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动态展3次,共收集参展作品37件,被选用25件,获奖作品13件。以扶贫济困促民族团结进步。实施“巾帼关爱救助行动”,
组织成立巾帼志愿者队伍63支,志愿者服务站点18个,2016

年至2020年,开展各类关爱活动420多场次,参与活动4200人次,关爱服务3170人。组织发动乡镇和县级各部门参与“春蕾计划”,救助春蕾女童755人次,发放救助金36.434万元,自

筹资金7万元对160名困境儿童进行了慰问。组织23017人次妇

女参加“两癌”免费筛查及妇女常见病检查,通过向上争取、自筹资金9万元,救助农村贫困“两癌”妇女31人次。举办“巾帼脱贫行动”彝绣培训班12期,提高妇女脱贫致富能力。

“五坚持”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廊二带三圈四轴五基地”暨“12345+9”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思路,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在“五坚持”上用功发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坚持组织引领,构建“1+N”创建政策保障体系。成立
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印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施意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任务分解》等系列政策文件,规划编制《“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规划(2021-2025年)》。逐步形成以《实施意见》为统领、若干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各级党委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育培训内容,把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作为干部人才工作重点,有力推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信心,“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的价

值导向和良好社会风尚落地生根。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全县

982个党支部共组织学习1964次,宣讲900余场次,讲党课982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982次。
二是坚持“两个共同”,让各民族一起过上好日子。把加快
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始终坚持“两个共同”,聚焦民生改善,把创建工作与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强边固防等工作统筹推进。先后举办民间艺术节、少数民族语言培训班、农民丰收运动会、各族群众脱贫故事诗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搭建全县各民族沟通交流平台。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
62.1亿元,扶持3.3万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4.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2359户9492人;成功打造“云锦关品”区域公共品牌,实现“马品入沪”“马品入京”“马品入粤”,消费扶贫达3.2亿元;实施教育发展项目482个,资助贫困学生19.7万人次,所有行政村和边境村小组进村道路实现硬化,各族群众都住上安全稳固住房、用上380伏动力电和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保障,龙头企业带动势头强劲,新旧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各项利民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和谐稳定,全县11个民族115个贫困村26123户10005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出列,绝对贫困问题成为历史。
    三是坚持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浓厚。始终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与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统筹推进,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8万元组织实施傣族舞剧《顶家女儿》歌舞乐精品项目、马洒“侬人古乐”民族文化、小坝子镇“只趾男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申报。改(扩)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32个,建设村史馆、文化传习馆等传承展演基地6个。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作为国礼献给外国客人,走出国门。《苗族“闹兜阳”》《阿峨壮族版画》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祭“太阳神”》《杲生和趾男》《壮族“榨红糖”技艺》《腊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杨茂松布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申报文山州级非遗项目。傣族舞剧《顶家女儿》走上央视舞台,《哨久别玛》《哼傣温哩玛》等文化精品在全国公开展演。电影《庐山之恋》《阿峨之恋》深受广大影迷好评,一批反映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文章获县内外各族人民关注、广大网友热议好评。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选树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坚持“重点突
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思路,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紧紧把握“全面深入持久”,不断拓展创建领域,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创建要求。立足县情,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进机关、

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村寨、进军(警)

营、进社会组织“九进九创”活动。罗家坪、马洒、阿峨新寨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初步建成,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社区入选国家发改委“美丽搬迁安置区”,“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经验被列为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少数民族村寨都龙坝堡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突出,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肯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17年在外创业返乡创立扶贫车间,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壮家儿王敦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罗家坪等3***级景区5个,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9个、州级生态文明村97个;评选命名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46个,成功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9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8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个。
五是坚持宣传引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好用
活民族文化广场等5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教育基地”和罗家坪大山主峰“文山州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教育基地
(馆)”,着重培育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以誓死守土卫国、“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军民鱼水情深”“军民一家亲”的抗法援越、自卫还击战、守土固边的“故事”。通过国门

宣讲团、讲党课、宣传展板、“两微一端”、“自强、诚信、感

恩”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线下“覆盖”向线上“赋能”拓展,搭建宣传平台,讲好“支前模范罗家坪英雄村”“三代守边人”等“军民鱼水情”的边疆感人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迹,一张张真实的面孔,教育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全面展现出各民族讲好边疆“家国故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精神风貌。在全县形成“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四个突出”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近年来,我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好声音、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突出氛围营造,积极引导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部门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全县“百千万党员培训”计划,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思想意识。精心创作一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记忆民族团结进步感人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和宣传片、微电影等新媒体作品,制作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MG短片,创作了《亲亲一家》主题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传播到全县各族群众心中,脑中。
突出交流活动,丰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内容

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系列活动,编

印知识读本,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网络知识测试、演讲比赛、书美影展、征文比赛、为民服务活动、创建联盟活动、编创主题广场舞等,有效扩大了创建工作的覆盖面,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热情,凸显了创建成效。打造“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守护跳菜幸福家园”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增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开展正月初九龙灯会游演、火把节、“无量山樱花节”等各族群众共享的节庆活动,精心组织原生态歌舞展演、采茶节、广场舞大赛、“高歌十九大·助力脱贫攻坚”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同心曲”。
突出平台建设,丰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载体
    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在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融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与大理随身行信息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腾讯、抖音、快手、新浪、微博等平台上线运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短视频传播阵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的“最大增量”。邀请云南日报、云南民族时报等主流媒体集中采访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和新风

采,为全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经验借

鉴,累计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百余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滋养,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把全县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81个实践站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实阵地,实现中华民族共有价值认同。坚持把学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在全州率先命名了县档案馆等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11个,创建了打戛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入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引起共鸣共情。
突出典型培树,凝聚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合力
    强化示范引领,加大培育、选树示范、模范工程的工作力度,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制作公益广告、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弘扬先进事迹、带动示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更加有力。扎实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历代先贤、各民族、革命先辈、先进模范家风家教故事,邀请身边“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代表面对面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训故事,拍摄“好家风”微视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播向上向善的正

能量,以家庭这个缩影,激发全县各族群众达成共建美好家园的

共识;汪德芬被评为第一批“云岭楷模”,4个家庭被评为大理州“最美家庭”。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创建氛围,真正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了时代强音、社会共识,从而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凝聚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个结合”抓实民族团结
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全过程,“四个结合”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民族和谐的促进者、民族进步事业的建设者。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全县各学校均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教
育课,统一征订《民族常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民族教育基本教材;湾甸傣族乡中心小学自编校本教材《傣文启蒙》,开设傣语课堂;勐统长山村完小配备《学苗文》教材,开设了苗汉双语教学。同时,各学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科学研究《乡土教材开发研究》和《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小学苗族学生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被评为市级重点课题。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中心幼儿园以

“了解民族团结英模,倾听民族团结小故事”为主题,带领孩子

们观看民族英雄电影和分享民族团结小故事等方式,为孩子们讲解民族团结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团结意识。开展“民族一家亲、护蛋大行动、用心悟恩情”系列活动,将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感恩意识种进幼儿心间。各学校还开展了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书籍、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了解一位民族团结英模、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演讲比赛、观看一部民族英雄电影、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征文比赛、做一期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报、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文艺节目展演等“十个一”主题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心灵深处。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围绕“传承、融
合、发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各学校打造了色彩斑斓、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宣传长廊,让各族师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了解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为交流交融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搭建了平台。打破传统的“大课间”活动,将彝族的“左脚舞”,苗族的“打歌”,傣族的“傣族舞”融入到课间活动,打造出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活力大课间。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万德美、陶美元等到校授课,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校园管理相结合。以创建“平安校

园”为契机,压实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天排查、周通报、月总

结”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全县36所学校分别成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处突预案,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进机关”工作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开展创建工作“进机关”的有效举措,以党建为引领,抓牢“三个重点人群”,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扎实推进示范创建“进机关”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抓住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书记领
头雁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将民族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