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理论参考合集16篇(全文22011字)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该身体力行
    (2021年5月7日)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拜师体验外卖的一段视频走红网络。累瘫了的副处长,让更多网友感到的是欣慰。“我很委屈”“明明很努力地干了一天, 却没挣到一顿像样的饭钱”这位“委屈”的副处长坐在马路牙子上的一番感慨, 正是视频里最打动人的地方。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这位副处长深入基层实践、体验大众生活之不易,让大家纷纷点赞:这才是党员干部该有的样子!当党员干部主动离开办公室的舒适区,到基层体验民生的酸甜苦辣, 不再局限于从文件上、报告上、报纸上看问题找问题,没有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虚架子花架子,有的是说真话、接地气的真感情,拿出办实事解难题的真举措,让老百姓感受到贴心暖心安心。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不深入不扎实同样没有发言权。这名副处长从身边做起,体验到的是几百万外卖员必须遵守的平台规则和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体会到的是老百姓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期待与无奈,感受到的是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搞好调查研究,要领在“深入”二字。调研方法正确了, 让群众“委屈”的问题就容易被发现,更珍贵的还在于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惠民利民措施,让行业更规范、让政策更有人情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千心万心,民心是中心,也是党员干部应该有的初心。为群众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只有真正懂得群众所痛所急所盼的烦心事揪心事,才能对症下药、为民解忧。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主动贴近群众的痛点、治理的难点、政策的堵点,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变化的是时间,始终不变的是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坚定不移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将调研报告写在民生点滴生活中,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盼愁”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我为群众办实事”,明确23项具体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吕瑶
    (2021年4月16日)
    四川省成都市检察机关在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中, 研究制定了成都市检察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八项举措,明确了23项具体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的要求。
    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要真正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检察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结合检察职能为群众办实事是应有的政治责任担当,既体现党性要求和宗旨意识,也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的具体要求。我们明确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将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有力载体,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任务部署和责任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具体举措的实施、监督和宣传等各环节,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实到检察为民的各项具体行动中,真正站稳了人民立场。
    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在制定八项举措中,我们聚焦群众反映的集中共性需求、普遍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开门纳谏,问需于民,不断建立健全畅通联系群众、收集民意的渠道,把“面对面”和“背靠背”结合起来,通过开通意见信箱、推广12309电话热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向,回应“槽点”、打通“堵点”, 重点关注群众关心的来信回复、“钱袋子”案件、出行安全等,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倾力落实纾困解难真行动。我们在“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盗窃诈骗等涉及“钱袋子”案件、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走访涉刑事诉讼“挂案”企业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严厉打击虚假诉讼、常态化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行“亮晶晶”未成年人关爱计划、优化律师执业环境等方面,先后提出一系列务实、高效、可操作的举措, 并通过实践活动开展,检视工作中的短板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在检察环节构建为民服务更加顺畅的工作格局。
    群众呼声在教育整顿中回应、群众意见在教育整顿中解决。随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持续深入推进,我们将不断推出更多聚焦民意关注、回应民生关切、解决民众诉求的具体举措,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为群众办实事”要办到群众心坎里
    夏振彬
    (2021年4月14日)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已是如火如荼。重庆,同样如此。日前,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重庆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对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我为群众办实事”,每一个字都值得揣度、值得深思。比如“群众”, 这是着眼点、落脚点。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实践活动,就是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要把点滴努力转化成城乡群众“稳稳的幸福”。
    “实”字,也很关键。民生工作最需要求实。为群众办事,必须是实事, 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纸上福利、表面功夫。如何做到“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群众“胃口”。重庆是一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多、诉求多,每条街有每条街的情况,各社区有各社区的特点,工作千头万绪、问题繁杂琐碎; 再换个角度看,大到区县、部门,小到一个党员,其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 什么能做,什么先做?只有走出去、沉下去,真正摸清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才能找准实事之“实”,才能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里。
    当然,实事不见得是大事。孩子的课后托管,老人的助餐服务,街坊的柴米油盐,甚至一次义诊、义剪,一场惠民演出,都很小,但小又如何?街坊需要,群众认可、欢迎,这就够了。小事也是“大考”,小事、细节往往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这也提醒我们,不必拿个人人微言轻、能量有限作借口,办不了大事可以办小事,服务不了整个社区可以服务一个人、两个人。只要是实事,就很好。
    还有一个字值得强调——“我”。“我为群众办实事”,主语是“我”, 成效也在“我”。必须承认,为群众办实事很难轻轻松松,经常要向“老大难” 挺进,向痛点、难点开刀——“我”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工作作风, 至关重要。对党员个体来说,还是要主动,要担当,要立足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要意识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主语之所以是“我”, 就是要强调舍我其谁、非我不可,就是要摆脱不推不动、事不关己等错误思想。在小区,给社区工作者帮把手;在工作岗位,挑起更苦更累的担子;在工作闲暇,帮帮困难群众随时都是好时机,随处都是好“场地”,关键还是主动性, 要动起来、干起来。对各单位各部门来说,《方案》要求集中实施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对此,有必要建立工作台账,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监督问责,以一个个“我”的好作风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翻报道,璧山区创新推出“出生一件事”套餐服务,铜梁在全市率先推行办理身份证免费邮寄,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在247 个轨道车站出入口加装雨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早已部署,热潮正在形成,不妨每天自问:今天,我为群众办实事了吗?
    
    
    
    
    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
    (2021年5月4日)
    “我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关心的难题改起,倾注真情实意,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激励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通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切切实实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干部作风好不好,关键看为民办事实不实。好的政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出来的,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才能知道老百姓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拿出有效的举措。我市石榴新村片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虽然位于新街口商圈,但居住条件差、安全隐患多,此前十几年里两次进场拆迁谈判均告失败。2019年,得知情况的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调研,此后又先后5次来到该片区,了解民情民意,督促工作推进。正是这种“不畏难”和“钉钉子”精神,打破了一切障碍阻碍,让石榴新村成为南京城市更新危旧房改造的样板项目。实践再次证明,千难万难,干起来就不难。所谓样板示范,改的是危房旧房,树的是党风政风,谋的是群众福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强富美高”新南京和“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4月初,我市公布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直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想把好事办好,全市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弘扬务实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激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要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锤炼党性修养、砥砺精神品格,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的内生动力,在学干相长中彰显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新时代风貌。
    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考核, 考验的是担当、能力和水平,考验的是工作作风。让我们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坚持“三个到位” 高质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中共德庆县委党校 陶锋彪
    (2021年5月6日)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整体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党史教育,必须从党史出发,深切感悟历代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党史教育,要坚持“三个到位”。
    思想认识要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高质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参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才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体现。因此,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来,准确把握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取得人民看得见的扎实成效。
    实际行动要到位。《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实践活动要聚焦重点任务,深入一线了解群众需求,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史教育不仅要学党史、悟思想,更要办实事、开新局,以实际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到位。因此,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检验实践活动的成效。组织领导要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组织领导是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的重要举措,是实践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重要保证。一要压实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抓好各项任务落地
    落实落细;二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实践活动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确保实践活动效果实实在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举措,要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四个一批” 精准精细发力 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实效
    省人社厅党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2021年5月21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人社厅围绕省委部署要求,紧扣主责主业,聚焦“四个一批”,通过“抬起头”深入找、“敞开门”主动听,摸清摸透突出问题,找准找实工作发力点,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的实际行动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政策协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发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聚合人社力量助推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一是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在全省集中开展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专项行动,入户调查摸排2.62万户,对梳理出有外出务工、技能培训意愿的人员,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全方位畅通就业渠道,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80余场,联系20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8.5万个,助力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增收。一季度,全省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4.7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8%;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7131人,较去年同期增长72.8%;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9.5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9%。二是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充分利用“互联网
    +人社扶贫”信息平台,打通已脱贫人口数据库、全民参保数据库和民政低保、特困人员数据库信息数据横向比对通道,加强数据分析,实行动态管理,提升返贫监测预警能力,为乡村振兴稳基固底。三是健全养老保障服务网络,着重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对扶贫、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返贫致贫人员,按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执行,对重度残疾人继续按照300元的缴费档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着力减轻特殊人员养老保险费负担。
    持续深化改革,在优化便民利民服务上发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提升人社服务品质。一是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18项人社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取消证明材料101项,线上完成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221万人次。特别是针对高龄、失能、空巢老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为300余位老人完成了资格认证。对99项养老、失业、工伤等高频服务事项进行“快办”,办理效率较改革
    前提升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将8项行政审批事项、163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办”,日均申报量2000余笔, 线上业务占比提高至90%以上,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三是建立服务评价和回访机制,在人社领域各级各类服务窗口和网络服务平台推行“好差评”工作, 每两月统计分析评价数据,对差评数据明确整改时限,跟踪整改落实,确保实名差评的回访率达到100%。
    突出问题导向,在回应群众关切上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综合施策,靶向治理。一是针对农民工“讨薪难”问题,注重源头杜绝,结合劳动保障年检、信用等级评定、惩戒严重失信行为等工作,先后3次对12家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案件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 建立欠薪企业“黑名单”,并纳入政府公共信用平台。一季度,为6043名农民工追发拖欠工资7215.7万元。二是针对基层“留人难”问题,开展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聘工作,对在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时间长、待聘时间长、任职时间长和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双定向”评聘中予以倾斜。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单独核定基层职称“双定向”高中级岗位,实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县域内统筹管理使用,提高专业技术岗位使用效益。三是针对民营企业人员职称“评审难”问题,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扩大职称申报评审范围,畅通“一条龙”评审经办服务渠道,促进不同人员职业发展与民营企业发展并线并轨,打造完备高效的民营企业人员职称评审服务全链条,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是针对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差”问题,实施人社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积极协调申报1州(黄南州)、5县(尖扎县、河南县、贵南县、兴海县、化隆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4亿元。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建设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待项目批复后即可实施。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 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广泛征求意见,摸清群众需求,分门别类梳理制定办实事台账清单,明确分工,压实责任,逐项抓好落实,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以办实事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曹阳葵
    (2021年5月12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河北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深学促实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的地方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解决问题的“履职清单”;有的地方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 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有的地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河北日报近日开设专栏,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进行专题报道。
    看!办好了实事,温暖了人心;解决了难题,彰显了初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做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有两点是相通的。
    一、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特长”,把实事做深
    在石家庄,“水利局频频现场调研,加快推进滹沱河生态修复”“园林局积极谋划建设,推出一批‘街头游园’”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之下,一批惠民的实事好事全速推进、扎实落地,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民生账本的厚度与温度。各部门各单位职责不同、分工不同,承担完成的实事也各不相同。正因为如此,只有各部门各单位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特长”,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把实事真正办好。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急难愁盼”,把实事办实
    许多“急难愁盼”问题,往往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人群,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办理。在承德,“便利店开在家门口,居民方便又省钱”“人社服务窗口有了‘电子地图’,人社所有事实现‘就近办’”“选派200名医师对口帮扶100所乡镇卫生院,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这桩桩件件,立足的都是群众的现实需求,打通的都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群众身边小事、关切事做起,定了就干、马上就办,一件接着一件办, 做到了这一点,“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能不断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群众尽快看到真真正正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深入理解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 夏海英、陈晓慧
    (2021年5月15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 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也是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随后,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执著坚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征程,从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从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到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始终牢牢坚持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首次把“为人民服务” 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完整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
    《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党的七大党章首次增加了总纲部分,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其中。《通知》要求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这正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执著坚守。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有力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论断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民的
    理论。《通知》要求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真正把党史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生动诠释。***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诠释,也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传承,有力地揭示了执政基础与人心向背的深刻联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不动摇,维护群众利益不松劲,充分彰显了红色江山的人民性。《通知》强调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精准发力、积极作为,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使人民的江山永固长青。
    20世纪60年代,***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深植入心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是锤炼共产党人为民服务本领的“磨刀石”,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更是引领中华号巨轮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我为群众办实事 志愿帮扶热情高 海勃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乌海日报记者 毕晓敏
    (2021年5月12日)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你有困难你找我,我是党员我帮你”等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海勃湾区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25次, 内容包含了理论宣传、公益讲堂、爱心义诊、扶贫帮困、应急救护培训、隐患排查、卫生环保、关爱未成年人、扶老助老、圆梦微心愿、结对共建等多种类型。
    一、志愿服务
    “我帮你”品牌系列活动深入人心
    今年,海勃湾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了“我帮你?圆梦微心愿”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共收集理论宣讲、助学支教、科技指导等8大类别共42项“微心愿”,通过自愿认领等形式来实现。近日,千里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海勃湾区图书馆共同开展了“营造书香千镇?圆梦微心愿”图书管理培训暨图书捐赠活动。海勃湾区图书馆根据收集上来的“微心愿”,为新地村、千钢社区、新和社区捐赠图书50册。志愿者们还针对书架的摆放、图书的分类、盗版图书的区分等方面问题向基层图书管理员进行了讲解,不仅提高了各村(社区)图书室、草原书屋的图书管理能力,还为千里山镇营造浓厚书香
    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受生活中各种压力的影响,睡眠问题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隐患,在“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温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我是医生,我帮你”志愿服务讲座,邀请市人民医院医生开展“规律睡眠,健康未来”培训,详细解读了世界睡眠日的意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SH)有哪些症状、OS***SH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OS***SH怎么诊断以及怎么治疗等内容,并现场为居民答疑解惑,帮助居民走出失眠的困扰。
    为确保辖区80周岁以上老人都能及时足额享受国家高龄津贴补助,让“为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凤凰岭街道公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我是志愿者,我帮你”高龄补贴信息采集工作。由于公园社区辖区范围内的老年人群体基数大、寿龄高,志愿者特地为辖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和行动不便的高龄
    老人,提供线上语音、视频与上门认证相结合的贴心志愿服务,现已完成274名老人高龄信息采集工作。志愿者用踏实的工作责任感和实际行动传承了“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科技之光”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我是科技工作者,我帮你”主题科学普及活动。正值春耕忙碌之时,科学种植养殖尤为必要。“科技之光”志愿服务队特邀请市农牧局3名专家,深入千里山镇新园社区开展科普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葡萄品种优质种植技术、葡萄病虫害防治、农业化肥科学使用、黄板诱杀保护地害虫技术等,让广大种植户学到了新技术、新理念,提升了发展特色产业的信息视野和劳动技能,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结对共建
    画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
    今年,海勃湾区启动了“我帮你”结对共建计划,并拟定了《海勃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工作管理办法》,由城区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区8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结对共建,全力打造海勃湾区“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共同为乡村振兴助力。
    计划启动以来,各结对共建实践站先后开展了理论宣讲、主题党日、爱心义剪、经验交流、爱心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共计16次。
    海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巴音乌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活动,银发宣讲团宣讲了***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精神,并给居民发放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册;海北街道狮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学雷锋、忆党史”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轮流领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节选内容并观看《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一集;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湾仔之星”美发店在千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从心而行, 从头开始”志愿服务活动,为千钢社区内的高龄独居老人和行动困难人员送去了入户义剪志愿服务,解决了他们平时理发难的问题;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新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结对交流活动,分享了“乐益助老” 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的服务经验和活动成效;滨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同樱花医院在新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党员亮身份、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医护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问诊、量血
    压等服务,并围绕常见病、多发病等预防知识,解答了居民们的健康咨询。 “我帮你”结对共建活动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通过办实事解难题,提升了民生基础“硬环境”和居民服务“软环境”,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
    三、传承经典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为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海勃湾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以讲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观红色影视等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连日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切实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蓝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讲“红色经典故事、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特邀辖区党员、退休教师到社区带头讲党的红色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为了和平无私奉献、英勇顽强、壮烈牺牲的一幕幕场景。新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书香新南,有声有色,诵读红色经典,学习党史国史”阅读活动,辖区青少年代表分享了《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中的精彩片段,志愿者分享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内容。新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中观看红色电影《建国大业》,引导大家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和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百年华诞?给祖国母亲献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老师为
    大家讲解《映山红》这首歌曲创作的背后故事,然后教唱并纠正每个人的发音,
    参加的志愿者个个精神饱满、深情演唱,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深深祝福。
    各种形式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 不仅让党史国史教育的感染力得到增强,也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讲得透、听得懂、记得住,引领社区党员和辖区居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红色精神。
    据了解,海勃湾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今年还在“活力海勃湾”“文明实践海勃湾”公众号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我帮你进行时” 专题专栏,进行广泛的宣传推送;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统筹工作内容,科学调配资源,将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与群众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组织全区
    76个包联单位志愿者参加“万名机关干部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到包联小区开展清理卫生、维护秩序、组织协调、暖心帮扶、社会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 同时,举办了2021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业务培训,以“实操+理论”的模式,就提高服务标准、提升信息员业务能力和自身水平进行了业务培训。
    
    
    
    
    
    
    
    
    我为群众办实事 巩固脱贫成果 续力乡村振兴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2021年5月12日)
    华侨城集团在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中获“好”评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情况,华侨城集团定点扶贫工作获得“好”的评价。作为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战。自2003年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超9300万元,购买和帮销贫困地区农产品近3000万元,定点帮扶的贵州省三穗县、天柱县,云南省梁河县九保村、元阳县小新街村等地先后实现脱贫摘帽, 帮助16万贫困群众脱贫出列,兑现了向党和人民的承诺。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央企姓党为民政治本色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华侨城集团党委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压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搭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 扶贫办牵头,挂职干部和全国子集团联动”的“四位一体”矩阵式帮扶架构, 形成“年初全面部署、压实责任任务,年中跟踪落实、倒排完成时间,年末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成果”的工作机制,构建了高效运转的扶贫工作体系,为助力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华侨城集团党委向定点帮扶地区先后选派10名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统筹组织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创新开展党建促扶贫“四个一”工程,即全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扶贫工作、结对共建一个党支部、结对共建一个贫困村、组织一次帮扶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凝聚起全集团力量,形成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十三五”期间,华侨城集团党委班子成员到贫困县考察调研23人次,召开扶贫专题会25次、现场推进会10次,各级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40余个贫困村党支部,向极贫乡镇、易地搬迁安置点投入帮扶资金400余万元。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华侨城集团在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立足和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
    华侨城集团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
    出发,着力打通人才扶贫、基金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短板扶贫、文化扶贫“六大帮扶路径”,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帮扶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均超过全国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务工就业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两不愁三保障” 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从没想过我们这个山窝窝里的地会有人租,更没想到不仅可以收土地租金,还能拿到分红,在地里继续套种其他农作物来增收。我们还能去油茶园里打工,大家手头上多少有了点积蓄。”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许多村民的心里话。在天柱县栖凤油茶生态园示范基地,30多万亩连绵起伏的油茶林年产值超1亿元,是华侨城参与当地产业发展致富的“希望林”。2018年5月, 天柱县油茶生态园基地开始建设占地145亩的油茶精深加工厂,这个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展示、物联网、电商平台、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大健康油茶山庄,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2亿元,将有效帮助当地实现产业增收、产业致富。
    依托“非遗扶贫”这个新发力点,华侨城集团发挥30余年深耕文旅产业的资源和优势,推进以贵州苗绣为载体的非遗扶贫,为当地脱贫攻坚开辟新路子。在三穗县,建立“寨头苗绣”刺绣加工和培训基地,推动“寨头村苗兴绣花厂” 投产运营,打造“万妹度”非遗苗绣文创品牌,帮助三穗苗绣走出大山,走向杭州、香港、台湾等地,并远销英国、美国和东南亚国家,让三穗苗绣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实现最大化。在华侨城的支持下,“万妹度”非遗苗绣作品曾多次亮相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慈展会等国际化、国家级的文化盛会。“现在本地绣娘的工资最多的一个月有4000多元,我们工作室接到订单后就分给她们绣,既帮她们增加收入,还不影响她们在家照顾家人”,来自贵州三穗的苗绣非遗传承人万妹度接受采访时说道,“华侨城帮我们打开了销路、打响了品牌, 现在基本不用愁绣品卖不出去了。”
    三、坚持发挥文旅产业优势,实践特色文旅减贫模式
    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华侨城成功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美丽乡村” “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文旅减贫模式。实践证明,这个高度契合华侨城文旅主业的文旅减贫模式,从孕育就具备了发展壮大的基因,从落地就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深挖文化资源,把握文旅扶贫的灵魂。发挥文化品牌塑造能力,以“文化+ 农创”的方式,开发出“林开花”蜂蜜、“寨头苗绣”、“林下拾堂”猴头菇等20余种文创、农创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深挖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 组织策划天柱县国家级非遗文化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非遗+演艺”特色项目;在海南三亚中廖村、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通过原住民展现当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
    坚持因地制宜,丰富文旅扶贫的业态。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是华侨城“央企入藏”、助力脱贫攻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示范性引领项目,在强调与自然融合的同时增加营地的人文气息,引入藏族的“过林卡”、锅庄舞等特色民族风情体验,开业以来已成为318国道线上的网红打卡点。“营地正式运营之后,我们每年都要向察隅县提供5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当地340户1556人的对口扶贫”,林芝华侨城总经理王一工介绍说,“目前营地里70%的基层员工都来自多布村,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在提出“100个美丽乡村计划”后,培育了海南三亚中廖村、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四川成都安仁南岸美村等多个央企精准帮扶、美丽乡村的华侨城特色品牌,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四、坚持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
    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打通从“脱贫”到“发展”的幸福路。
    2020年,华侨城集团分别与贵州省、黔东南州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以“六个迈向”——从帮扶脱贫迈向乡村振兴、从资金支持迈向产业扶持、从消费扶贫迈向全线营销、从帮扶两县迈向全州全域、从人才培训迈向挂职培养、从定点帮扶迈向全面战略合作,开启全面乡村振兴新征程。此外,华侨城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脱贫地区共同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2021年4月,华侨城集团党委委派2名新任挂职干部到定点帮扶县履职,保证人才帮扶不留空当、压茬交接,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获得
    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好”评成绩的基础上,华侨城将充分发挥央企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华侨城力量,乘势而上再启征程,同心筑梦再立新功!
    
    
    
    
    
    
    
    学党史探寻“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良方”
    巍山县委组织部 谢志娟
    (2021年4月15日)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学习党史,是为了忆初心、担使命,激发奋进力量,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广大党员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积极探寻“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良方”。
    学党史,进一步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证明,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广大党员要把学习党史作为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走群众路线,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激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
    学党史,积极探寻“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良方”。***总书记强调, 全党同志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清醒头脑、明确方向。“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贯穿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前行,穿越时空,照亮党的事业征程。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红线贯穿始终,其中有数不胜数的好经验、好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中探寻为人民服务的“良方”。
    学党史,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在实际行动上。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响应,出台相应的活动方案,开展有声有色的系列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切忌“我为群众办实事” 一阵风,为群众办实事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要求,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
    做到、做好,要常态化开展;切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杜绝仅仅为了响应上级的安排而开展,要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切忌闭门造车,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深入了解民生需求,问计于民、服务于民。
    
    
    
    
    
    
    
    学懂“我为群众办实事”深意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谈
    岳燕云
    (2021年5月7日)
    “通过重温党史,我们年轻党员更清楚地了解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意义”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领悟了我们党矢志不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许多道理,这必将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增添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各族人民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正是我们党始终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神圣使命,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在党心中有多重,党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我为群众办实事”, 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加深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力抓手,从而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强大群众基础。
    学史明理,我们要在学党史中明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大意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为各族群众谋福祉、办实事,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弄明白这些道理,党史学习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要带着感情学,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使命。革命先驱陈望道在翻译
    《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女红军即使自己仅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老百姓半条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为真理奋斗、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人故事。只有怀着共情心理、带着感情走进党史之中,才能由衷地从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中感悟到一颗颗为党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才能从中更深刻地把握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要联系实际学。党史学习教育明确提出,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不能乘一时之兴, 而要有一以贯之、始终如一的定力。这个定力来自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悟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感悟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力量, 感悟依靠人民的力量,我们就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
    为奋进动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思想决定行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只有搞明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意,“真理的火炬”才能得以传承,历史智慧对现实发展的推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决心才能更坚定,新疆今天呈现出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才能得到持续巩固。
    
    
    
    
    
    
    
    要在善于倾听中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道题
    刘纯银
    (2021年4月28日)
    当前各地正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和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秉持初心、为民担当、实干创业的必答题和必选项。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既是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全面理解、努力实践。
    当前虽然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少数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时有简单化的毛病。比如在决策上存在主观主义的问题;会议上存在一言堂和个人独断的问题;缺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喜欢用“我说你听” 开展群众工作,甚至存在乱发号施令、越级指挥的问题,不能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处理问题时简单粗糙;不考虑对方是否接受,缺乏人情味,总是板着一副面孔;另外,在工作上总是安排布置多,检查落实少;躲避矛盾和问题多,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的少,结果造成工作上被动或出现不应有的矛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说明了倾听群众心声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党和群众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党员干部要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 这道题,就要善于在倾听群众心声中当好群众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这也有助于党员干部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
    善于倾听群众心声就需要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变“我说你听”为“你说我听”,尤其要改变喜欢发号施令的坏习惯。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让群众先说、让群众说透”,才能确保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只有党员干部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到工作难以推开的地方去, 细心研究群众利益,体察群众情绪,真心倾听群众呼声,才会有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群众的心坎上。
    善于倾听群众心声就需要党员干部有听真话、察真情的真诚愿望,有善纳群言、闻过则喜的宽广胸怀,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实际行动。只有党员干
    部主动创造实事求是、风清气正的话语环境,并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才能在互动中获取有用信息,准确把握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能够解决的问题,能给群众一个明确说法。对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能耐心讲清楚,说明白。否则,群众就不敢讲,不愿讲,更不会掏心讲。
    善于倾听群众心声更需要党员干部无论是积极正面的还是带有消极负面的都要虚心倾听。只有虚心倾听,善于分析,正确对待“顺耳话”“逆耳言”, 肯定积极面,反思工作中的失误或不当并加以克服和纠正,才能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项工作落实好。也只有这样倾听群众心声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才更有现实意义。
    
    
    
    
    依靠群众才能办好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
    南京日报评论员
    (2021年5月2日)
    当前,我市正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而为群众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也要坚持依靠群众办实事,和人民群众紧紧抱在一起, 干成实事、办好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群众办实事,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告别各板块各部门的“独角戏”,广泛凝聚民智民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近年来,南京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日益增进,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但也要看到,现有公共服务水平与民生期待还有差距, 群众议事协商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民生利益无小事,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依靠群众办实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必由路径。历史与实践证明,依靠群众才能办成事,脱离群众必将一事无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之一就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问苍生、脱离群众。全市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倾听群众的期盼,与群众同坐一张板凳,一道想办法、解难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倡“到问题现场去”的工作方法,健全“先解决问题再说”的工作机制,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实事。我们要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在制定方案、实施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让群众全过程参与。比如,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近期开展全面入户征集工作,用“一张笑脸、一句贴心话” 贴近群众,征集事关“急难愁盼”的意见建议超万条,为科学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依靠群众办实事,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抓手。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安全系数,与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密切关联。城市管理如同绣花,每
    一位市民都是“绣娘”,要用手中的银针,织出最美丽的图案。我们要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倡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我们要创新方式方法,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相融合,不断拓宽民主管理通道。比如,栖霞区利用“掌上云社区”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和“网格+网络”的“双网治理”模式,市民打开微信即可参与社区事务,随时在线“发声”,这一做法获得了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优胜奖。
    为政之道,民心为本。“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依靠群众办实事相统一, 激发全市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把实事办好、办到所有人的心坎上,“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的美好蓝图才会成为现实。
    
    永葆“与众悲欢”赤子之心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
    南京日报评论员
    (2021年4月25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第一步就是察民情、知疾苦,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生需求,才能避免学习教育和实际工作“两张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雷平生在回忆***的知青岁月时说,那时他们读到《诗刊》杂志中胡乔木的诗:“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读了后很受触动,反复吟诵。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现在,雷平生在电视上看到已经担任党的总书记的***,依然对困难群众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就会有很多感慨。他知道这种真情来自当年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的经历,来自从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这种对人民群众的忠诚之心、赤子之心, 正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坚守的初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改革开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循着群众路线的脉络,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所谓“待入尘寰”,只有走下去、沉下去,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知道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有哪些难点、痛点、堵点。所谓“与众悲欢”,只有身临其境, 站在群众角度、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我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于一个“实”字。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已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疾苦不存在了,民生工作容易做了,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待, 需求日益多元化,从衣食无忧拓展到教育、健康、养老、致富等各个方面。为群众办好身边事,也必须与时俱进,洞悉社会现实、立足地方实际。一方面, 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深入调查走访研究,践行“到问题现场去”的工作方法,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畅通察民情、通民意的渠道, 例如建设完善网络民意表达和民主监督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永葆“与众悲欢”赤子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开创“丛中另有天”的新境界新局面,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用实际成果检验学习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
    南京日报评论员
    (2021年5月6日)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的强大动力,又用民生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学习成效。
    ***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坚持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事情做得好不好,要看最终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一方面充分考虑实际,不断增强政策、举措、行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尽最大努力办妥难事、办成实事。另一方面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的学习教育,在干中学,学用相长,切实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提高治国理政、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
    为民造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不仅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去年年初召开的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体市人大代表首次票决产生10项民生实事项目。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10个监督小组,“一对一”靶向精准监督;市政府出台了任务分解方案,18个部门单位紧盯“进度条”抢抓项目。到了年底,这10项民生实事顺利通过满意度测评,并向社会公开。这种“年初出试卷、年底来阅卷” 的工作方法,正是办实事求实效理念的贯彻,也正是因为强化刚性监督和成效考核,才确保了承诺兑现,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到市民心坎上。
    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米袋子、菜篮子到交通出行、环境治理,从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养老到大学生就业、小学生入学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体而微, 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化。“为群众办实事”永远没有终点,永远都是进行时。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相继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 项目清单,规划民生工作新蓝图。这些清单能否顺利落实,关键在执行。相关责任主体要把项目推进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力求实效;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健全督查监督考核机制,盯紧目标任务和重要时间节点,看进度,察成效,问推进,确保作风实、措施实、成效更实。唯有如此,才能不怕老百姓“对账”,才能真正做到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我们抖擞精神再出发,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干笃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