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申 珅:保山市工贸园区建设的“园中园”模式(全文3840字)

赵晓华 申 珅:保山市工贸园区建设的“园中园”模式
当前,云南产业园区发展势头明显加快,但也面临同质化竞争、特色不明显、单打独斗,以及县级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产业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保山市通过探索“园中园”模式,闯出了一条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2016—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和GDP年均增速分别达13.43%和10.53%。

保山市“园中园”模式的特点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造性地提出在保山工业园区中设县(市、区)园区,由各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共享“园中园”,高标准规划“一区五园六大产业”:保山工贸园区规划大数据和轻纺产业,隆阳园规划电子信息产业,龙陵园规划硅精深加工产业,施甸园规划装备制造产业,昌宁园规划生物资源加工产业,腾冲园规划机电产业。聚合市级、5县(市、区)、园区力量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产业服务等配套不足问题,降低配套成本、提高承载能力、延伸产业链条。解决县级园区同质化问题,形成错位发展、合作共建共享、聚集发展,产生了“1+5>6”的聚集效应。

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合作模式、效益分配、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安全管理、资金保障等“园中园”建设发展所涉及的各种政策。一是实施期限。各县(市、区)对“园中园”的管理权属50年不变。二是用地合作模式。“园中园”建设坚持“统一征地、统一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统一入园标准”,所涉及的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指标由各县(市、区)自行解决。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的补偿标准按隆阳区相关规定执行,征地拆迁费和征转报批经费由各县(市、区)承担。三是基础共建。“园中园”外围基础设施建设由保山工贸园区承担,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由县(市、区)政府自行承担。四是效益分配。入驻“园中园”的企业所产生的税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污水处理费除外)归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招商引资企业如因一个园一个主导产业的规划限制需入驻别的“园中园”时,招商方和接收方按5∶5分享其税收所得。五是统计模式。“园中园”的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由各县(市、区)分别统计。六是资金保障。为支持“园中园”尽快启动建设,保山市从市级产业发展基金中给每个“园中园”安排2亿元资本金进行融资贷款。市级重点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安排“园中园”项目使用。鼓励各县(市、区)政府积极采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信用担保、PPP、EPC、BOT、发行债券和商业信贷合作等融资形式,引导园区多元化投入,加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六项招商政策。实施“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方式和“10+3”PPP融资方式,逐步提升投融资能力;对单项总投资在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承接地因规划、资金等因素难以承接的,以市级为平台,由5县(市、区)及园区采取“1+5”共建共享发展机制建设,破解单项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实施”5+8”标准厂房租购政策;实施“30+37”电价优惠,新材料产业按照0.30元/千瓦时、信息产业按照0.33元/千瓦时、轻纺产业按照0.37元/千瓦时实行电价优惠,用电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单独定价。实施“5+5”购房扶持等优惠政策。

构建“一线两园”的内外发展平台。发挥保山和缅甸曼德勒、密支那在中缅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陆上经济带两大重要节点的作用,谋划构建保山到缅甸曼德勒、密支那之间的“一线两园”。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通过境内、境外两个园区建设,形成“两园联动”的良好局面。

保山市探索“园中园”模式取得的经验

改革创新增活力。保山市推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县县建园区的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