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经验总结交流会发言5篇(学校、水利、民政、政法委、电视台)(全文8914字)

“我为群众办实事” 经验交流

目 录
1.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校长霍洁:
带好放学后的娃 1
2.滦南县民政局干部曹文婷:
幸福养老从暖心小食堂开始 4
3.沧州市新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闫相华:
有事就找“136民意快递” 6
4.衡水市水利局副局长梁开亮:
源头活水润心来 8
5.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刘铭:
为群众办实事是他们始终不渝的信念 10

带好放学后的娃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校长 霍洁

   孩子迷茫的放学时间,家长无奈的接送难题,如何将下午三点半放学的孩子照看好,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我们神兴小学在破解“三点半”难题中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
   我校三四班郭嘉赫的妈妈,最近忙着在招聘网站找工作。孩子上小学以后, 放学太早单位不准假,家里又没老人帮忙接送,她就只能辞掉了工作,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自从孩子参加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一下子就解决了她的难题。
   长期以来,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存在冲突,这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201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学生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列入十大惠民实事之一。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我们学校成为全市第一批试点学校。面对这项全新的任务,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面对突然增加的这么多工作量,老师们愿意干吗?都去托管值班了,校区会怎么开?教研活动谁来搞?家长们那么多的需求如何满足?孩子们下课后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仅仅用“看好孩子不出事”这样的标准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我带着“在爱中行走”的神兴人反复开会研究,大家集思广益, 合理巧妙精心地安排每一天、每一组值班人员,并且对有需求的家长进行了走访调研,事无巨细地制定了科学高效的实施方案,实现了无缝衔接,既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还帮助上班族家长解了燃眉之急。
   “学校的课后服务太好了,真是让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三点半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不用再请假了。”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们言谈之间纷纷点赞。
故事二:
我校学生刘孙帆的爸爸妈妈在学校后面的塔北路市场卖菜,每天起早贪黑

顾不上他,刘孙帆就报名参加了放学后的足球社团,开始跟随专业教练学习, 这个从未摸过足球的孩子,运动天赋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在训练两年后,他当选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的最佳队员,还获得了免费到法国参加专业训练的机会,现在他已经上了初中,仍然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成为了未来的足球之星。
   我们在完成首批试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发现如果只是以写作业、复习功课、阅读书籍为内容服务,这和家长与孩子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于是我们面向家长和孩子们广泛征求了意见,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和孩子们希望放学后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最强烈。于是在区教育局的帮助下,我们找到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帮助我们在全市率先开
   创了体育特色托管模式。放学后孩子们不仅能完成家庭作业,还能在学校学习武术、啦啦操、篮球、足球等6大类体育特色项目。
故事三: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020年底,我校爱之声合唱团孩子们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在西柏坡革命旧址,同康辉、刘烨等众多名人共同演绎了这首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快闪歌曲。
   我们在继体育服务模式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探索将“领盒饭”变为“自助餐”,形成了“两段式多元化选择”的模式,让课后服务全面开花。
   什么是“两段式”呢?第一段是孩子们放学后先在教室进行“自主作业”。 我们提出了“作业不回家”的口号,在校内高质量完成随堂作业,并有教师及时地引导和帮助,这就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家长辅导作业的难题。
   第二段就是完成作业后,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体育、艺术和科技等多个门 类的40多个社团自由选择。合唱专家靳云卓老师带领爱之声合唱团斩获国际金 奖,非遗传人康占杰老师教孩子们剪纸技艺,书法家高敬国成为了孩子们的启蒙老师除了邀请校外的专业人士,我们还充分挖掘了本校的教师资源,根据老师们的个人特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如今,在神兴的校园,三点半放学后有孩子们欢腾跳跃的身影、有天籁童声的萦绕,还有浓浓的墨香沁人心脾,七彩的画笔描绘美好生活,更有冰壶、冰球这些冬奥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普及。
   被迫辞职的妈妈重新回到社会岗位,足球小将的运动天赋被充分挖掘,爱之声的天籁童声唱响大舞台,这三个故事背后是课后服务在解决了家长后顾之

忧这一惠民初衷后,还帮助我们完成了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我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2021年,石家庄市将“三点半”难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实现了“申请学生全纳入公办民办全覆盖”, 老百姓对政府的惠民举措纷纷点赞,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幸福养老从暖心小食堂开始
滦南县民政局干部 曹文婷

   在我们滦南县60岁以上老年人有13.8万,占人口总数的27%,是咱们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区之一。民以食为天,居家养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的问题。尤其在农村,绝大多数家庭因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不是吃不起饭,而是有钱变不成饭,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凑合”。他们的养老谁来管?怎么管?如何从社会保障层面助推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面对考题,滦南县民政局提出“乡村振兴、养老先行”的工作思路,民政干部职工深入乡村走访,了解老人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真正弄明白他们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服务,花多少钱可以承受等实际问题。
   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2019年11月我们在滦南县西胡村率先建立起全省第一家公益养老小食堂,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助餐和送餐服务,首创的“四个一点”的养老新模式已辐射到我县16个镇,截至目前,共建立起30多家小食堂。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政府补一点,建立小食堂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支撑,借鉴西胡村试点的先进经验,我们争取到县财政给每个小食堂提供5万-6万元启动和运营资金。
   个人出一点,根据我们前期深入走访交流的情况,用餐老人一日三餐交8元钱,大家都能承受。
   社会捐助一点,爱心人士和企业慷慨解囊,他们拿不出更多的时间服务老人,就用资金和物品表达对社会养老的支持。目前,全县30多家养老小食堂, 已累计收到社会各界价值300多万元的捐赠款物。大家看我手中有两个登记本, 里面记录了西胡村养老小食堂创办至今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农民企业家郝晓惠捐款3万元,纺纱厂、稻米加工厂捐钱、捐大米,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助的行列中,村民们也有菜的送菜,有粮的送粮,有的直接放到食堂门口, 根本不留姓名。不仅在西胡村,在沈营村,在康中河村,像这样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着。
   在参与小食堂建设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是“四个一点”模式中最核心的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在我县各个小食堂里,参与做饭、送饭的都是志愿者,人力成本为零。可能有人会问,靠志愿者做这件事情能持久吗?对此, 我们建立了志愿服务的3种组织形式。

   一是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在全村志愿服务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就餐老人子女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只要家中有老人就餐, 子女都自愿轮流做志愿者。自从村里有了小食堂,因照顾父母辞去工作的张会芳又重新回厂上班了,看着父母365天都有志愿者送饭到家,她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每个月在小食堂做2天。现在,我们全县已有近1200名像张会芳这样的子女重返工作岗位。
   第三种形式,是由活力老人和年轻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郝秀荣今年73岁, 她积极报名当志愿者,开始因年岁太大被拒绝,但她却很坚定地对我们说:“为什么不让我报志愿者呀,年轻的都报志愿者了,我还能做动,我也想奉献一片爱心,我也是劳有所得啊。”
   目前全县的志愿者已达到3000多人,仅胡各庄镇西胡村志愿者人数就达到了131人,村民们都争着抢着当志愿者!61岁的郝俊军是第一个自愿报名的,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五点半准时来到养老小食堂做饭,一日三餐、起早贪黑,再累也没推辞过。志愿者郝世臣蹬着三轮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为失能、半失能老人送饭,李金兰老人感动得双手合十,用这种特殊的手势表达着她说不尽的感激;患脑血栓的老人郝龙,眼睛湿润了,很难开口说话的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吐出几个字:谢谢了,太好了!
   “四个一点”虽然都是一点,但凝聚起来就可以解决社会养老大难题,可复制可推广。农村养老小食堂的建立,让全社会担起了孝老敬老的责任,彻底解决了因为一个老人拴住一个家庭,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目前,全县的小食堂已解决了1500名老人的吃饭问题,为1000多个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座座小食堂,破解了农村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真正把民生践行到了百姓的饭碗里。滦南的经验不仅在全国示范推广,还写入了《中国养老白皮书》。
   老人是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人,照顾老人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真正做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不负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