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7013字)

    
     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8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  龚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山东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聚焦“工作落实年”,全力以赴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6%(剔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可比口径实际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和9.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0件重要事项得到有效落实。
这一年,我们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超前谋划、精准实施“六稳”30条、稳就业20条、稳外资21条、稳外贸25条、拓展消费市场12条、支持数字经济发展19条、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免税费1500亿元以上,督导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62亿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我们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坚决不走“五个过度依赖”回头路,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启动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十大工程,自我加压推动钢铁、焦化、地炼、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我们全面增强改革开放动力,扎实推进“扩权强县”、开发区体制机制等12个领域改革,形成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成果70多个;成功举办或承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国际超算产业博览会、国际工程战略高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与日韩合作全面深化,获批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我们广泛凝聚狠抓落实合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掀起“七赛七比”热潮,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阅兵服务保障任务,开展“问政山东”等多种形式的舆论监督,深化基层减负,广大干部群众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共识越来越强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越来越笃定。经过全省上下一年来的拼搏实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构、体制机制、生态环境加快重塑,呈现出一系列影响山东未来的趋势性、关键性重大变化。
(一)新动能正在加速成长。“四新”经济增势强劲。865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和104个省重大建设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407亿元和1172亿元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28%、投资占比达到44.8%。新培育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70家,“上云用云”企业超过10万家,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青岛,全省开通5G基站超过1万个。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高端石化研究院、稀土催化研究院等相继揭牌,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达到22家。济南超算科技园投入启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落地建设,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海洋优势持续彰显。整合组建省港口集团,“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44处、占全国的40%,新增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63家,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经略海洋迈出新步伐。
(二)结构布局正在加速优化。“四减四增”深入推进。两年多来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家,关停化工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199家压减到85家。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获批同意纳入国家规划,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先进钢铁基地、山东重工商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压减煤炭产能875万吨、生铁465万吨、粗钢923万吨、焦化777万吨,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2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绝对半数、达到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00余家,总量突破1.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0.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城乡融合发展更趋协调。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显著进展,“十百千”示范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村居“四一三”行动扎实推进,新增省级田园综合体28个。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我们扛牢粮食大省责任,粮食总产连续6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去年达到1071亿斤。
(三)发展底板正在加速筑牢。金融风险防控有力推进。“金安工程”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启动运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恒丰银行改革重组顺利实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0.45个百分点,政府综合债务率也显著下降。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81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85.9万人,4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完工,改造贫困户危房3.16万户。黄河滩区27个外迁社区主体全部封顶,28个新建村台完成淤筑。污染防治持续加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扎实推进,清理整治河湖违法问题1.8万余处,16市建成区内166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PM2.5改善约束性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任务。在我们山东,“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正由“奢侈品”变成“日常品”。
(四)动力活力正在加速增强。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混改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省机场管理集团挂牌成立,山东重工、中国重汽完成战略重组。省财政直管县由20个调整扩大到41个,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增上市企业18家,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4家。54家开发区体制创新试点单位内设机构撤减64.9%,代管乡镇压减46.2%。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进出口增长5.8%,对“一带一路”沿线增长15.9%,“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超千列,是年度计划的2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突破2000家,实际使用外资146.9亿美元,增长18.6%。泛北方区域签证中心投入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济郑高铁山东段、济莱高铁等4条高铁开工建设、里程380公里。鲁南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新增里程240公里,总里程达到1987公里,省内高铁成环运行,圆了千万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濮阳至阳新菏泽段等5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里程333公里,济青高速改扩建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四改八”和新建里程771公里,总里程达到644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强力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全年打通各类断头路400多条。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临沂机场改扩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加快补齐水利设施短板,黄水东调二期工程、峡山水库胶东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和引黄济青改扩建主体工程相继建成并通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23座。这一年,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驶入快车道,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五)社会民生正在加速改善。20项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9%。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5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20元。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扩围工作,25个药品中选价格平均下降59%。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招生,康复大学启动筹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537所、中小学287所。棚户区、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取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孔子博物馆建成开放,歌剧《沂蒙山》等四部作品入选“五个一工程”,全国美展、书法篆刻展、摄影展齐聚山东,第八届山东文博会成果斐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我们有效应对“利奇马”台风灾害,科学处置梁宝寺煤矿火灾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1%和21.0%,10年以上信访积案“清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政务生态正在加速重塑。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7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03件、政协提案810件。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制定县乡属地管理责任清单,明确承担51项具体事项,为基层减负划出“硬杠杠”。“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扎实推进,帮办代办、吐槽找茬、窗口无权否决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体系初步建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运行,省级1209项事项全程网办,1797项“最多跑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正式启用,省政府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精简高效的政务服务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总量超过1000万户,其中新登记216.8万户、增长29%,总量和增幅连创新高。
这些重大变化表明,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越来越巩固,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越来越清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美好前景日益展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精心指导、支持帮助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四新”经济规模偏小、比重较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区域分化态势明显。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接近“天花板”。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投入产出比不高,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四是市场化改革深度不够,开放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营商环境还有不少差距,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五是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松懈。六是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七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省人民期待!
二、2020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更是我们贯彻***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取得更大成果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我省经济发展处于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两难、三难、多难”问题更加凸显,“既要、又要、还要”任务更加繁重。越是考验如火,越能淬炼真金。我省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没有改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转型蝶变、浴火重生的强大势能蓄力待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效应加速释放。一是政策红利不断集聚。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持续放大,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叠加发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我们的政策、资源、平台优势前所未有,历史机遇千载难逢。二是市场红利持续扩大。我省常住和户籍人口“双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二,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庞大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是我们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强力支撑。三是人才红利加快形成。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有6700多万,普通高校146所、在校生230万,拥有全国近一半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人才回流态势已经形成,仅去年住鲁院士就新增38.8%,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正在加快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四是转型红利全面汇聚。我省制造业基础雄厚,涵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8万家,产业赋能潜力巨大,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必将迸发出澎湃动力。五是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步伐加快,“1+4”生态系统整体重构,“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无需不扰、结果评价”服务理念加快落地,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氛围愈加浓厚。在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中,我省进入前6强,各方面都关注山东、看好山东。多重红利交汇叠加,“黄金机遇”就在脚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来。
省委对今年工作已作出全面部署,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工作中努力实现不低于去年实际完成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以上(可比口径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吸引外资保持稳定,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7%左右和7%以上;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省上下付出艰辛努力。必须整体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强力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做到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路子、取得突破。
(一)聚力腾笼换鸟,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统筹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以“四新”促“四化”,深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强省。
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强产业生态。出台培育优良产业生态的意见,启动“一条龙”培育计划,对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具有“撒手锏”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企业,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集群发展格局。支持浪潮集团打造中国“算谷”,加快培育数字产业生态。做强载体支撑。加快布局“新基建”,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场景应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运营好海尔、浪潮两个国家级“双跨”平台,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突破行动,支持建设5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做强数字赋能。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培育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等提升发展,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8K超高清视频产业布局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高水平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全力推进企业“上云用云”,让数字化为山东产业发展插上“云翅膀”。
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抓紧抓实企业技改。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把“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落实到市县、园区和企业,强化“零增地”技改激励,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步伐,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000亿元。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抓好国家标准化综合试点,培育一批体现山东优势、山东特色的先进标准,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做好“泰山品质”认证工作,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大力实施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打造100家制造业、50家服务业高端品牌,提升一批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成“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体系,助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