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哲学追问(全文2573字)

“立德树人”的哲学追问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立德树人?我认为需要深入研究,需要进行哲学追问,比如立何种德、德何以立、树什么人、人如何立、立德与树人是什么关系等。  一、立何种德?  “立德”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指人生最高境界在于形成良好品德,确立德行。从施行德政到修身正心再到实践德行,有关“立德”的教育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核心,鲜明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伦理特质与历史传统。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古人讲立德是与人生不朽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立德是为了流芳百世,那历史上有多少人可以流芳百世?很少。而我们讲立德是对大众而言的,特别是对大学生、青少年而言的,是不是要求过高呢?德,在中国语境和生活中,本来就是一个容量很大的词。道德从性质上讲,可以分为禁止性道德与倡导性道德,前者如不偷盗、不奸淫、不欺诈、不随地吐痰等,后者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等。我们要立的德主要是倡导性道德,而不是停留在禁止性道德层面,因为那是底线,不是“立”的问题。我们要立的是“大德”和“圣德”。如果道德也有底线、中线、高线之分,那么,我们要“立”的德则是“高线道德”,而底线道德只是需要“守”不需要“立”。中国古人想通过“立德”来实现人生不朽,而真正能“不朽”者,微乎其微,这说明“立德”是一件难事,也正因为难,所以才要大力倡导!  我们今天要立的“大德”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追寻: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层面最深刻的道德追求。具体而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内德和外德两方面的内容,内德指的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内心境界,主要表现为品德高尚,仁德爱人,崇尚真理等君子修为;外德指的是在人社会关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将人的行为限定在德的范围之中,并以此规范社会关系。这实际上是属于伦理的范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就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提出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基本道德诉求,反映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的道德理想。三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美德。一个民主、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