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新时代好青年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

主题党课:新时代好青年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

  各位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体现在主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各个部分,深刻凸显了团结奋斗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强调团结奋斗,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理解团结奋斗的深刻历史内涵、时代要求,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是当代青年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借此机会,我以《党课:新时代好青年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为题给大家作一堂党课辅导报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团结奋斗是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致使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时间社会陷入一盘散沙、徘徊不前的困顿局面,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之危亡,不少仁人志士奋而起之进行了各种艰难尝试,但都未能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真正看到了希望,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团结问题,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与其他党派和力量的团结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对团结的认知和理解。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了首部党章,强调了党同群众密切联系和自身严格组织纪律的要求。也是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策略思想,确立了党外合作的统战观。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关于“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的表述,进一步形成了党群团结的主张。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对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1944年7月7日,《解放日报》发布社论,提出:“中国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团结:民族间的、阶级间的、党派间的、国际间的。”这一论断点明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团结问题的系统认识和全面理解。党凭借着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组织号召力和社会动员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摆脱了空前深重的内忧外患与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诸如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与经济困难等。尽管如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依然凭借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团结一心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两弹一星”、大庆油田、人工天河红旗渠等成就,就是这一时期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证明。历史给出结论,人民表明态度。这一时期,“我们的党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对团结奋斗的内涵要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重要制度和政策,确立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都成为各方面团结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和行为准则。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破坏党的团结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帮助敌人来危害党的生命。”充分点明了党的团结的深刻要义,并强调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而不是无原则的团结。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年9月,党的八大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同时,提出了集中力量“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果断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要“进一步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新时期的团结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最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团结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坚定落实改革开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分配方式以及社会阶层逐渐多元化、多样化。为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方面团结,步调一致地朝着预定目标奋进,党提出了“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深化和丰富了团结奋斗的内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有效应对来自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团结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斗争中得到升华。面对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同心共圆中国梦”等成为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关键词,赋予了“团结”话语新的时代内涵。在对外关系中,秉持和弘扬一贯的和平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团结,积极为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作出更大贡献。无论是应对当前全球发展和治理难题,还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话语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团结奋斗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

  (一)理论逻辑: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

  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于“世界历史”之中,肩负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使命。实现这个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紧密的联合与团结,形成一个全人类的联合体。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崇高政治理想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曾以“宣言”的形式公开说明了共产党人承担的使命、近期和长期的目标以及行动方式,赋予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鲜明的政治特质。《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行动作了专门论述,指出“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并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1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