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第二卷)电子版(全文268913字)

***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出版说明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共十九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014年9月出版发行的《***谈治国理政》,收入了***在中共十八大闭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此后3年多来,***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丰富、更加系统。为了集中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帮助国内外读者了解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本书收入的是***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全书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编辑时作了必要的注释,附在篇末。本书还收入***这段时间内的图片29幅。
本书编辑组
2017年10月

目 录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
(2014年8月20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8
(2014年9月5日—2017年2月13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
(2014年12月13日—2016年1月29日)
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29
(2015年9月22日)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32
(2016年7月1日)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47
(2016年10月21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59
(2017年7月26日)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65
(2017年9月29日)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 71
(2015年10月29日)
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75
(2015年10月29日)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83
(2015年11月27日)
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87
(2017年6月23日)
三、将改革进行到底
真枪真刀推进改革 97
(2014年8月18日)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99
(2014年12月5日)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102
(2015年2月27日—2016年12月5日)
勇于自我革命,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104
(2015年5月5日—2017年8月29日)
使改革落地生根 108
(2016年1月4日—6日)
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09
(2017年6月26日)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3
(2014年10月23日)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126
(2015年2月2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130
(2015年3月24日)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33
(2016年12月9日)
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139
(2015年1月12日)
守纪律,讲规矩 151
(2015年1月13日)
增强看齐意识 157
(2015年12月11日)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61
(2016年1月12日)
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169
(2016年1月12日)
强化巡视监督,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 170
(2016年1月12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172
(2016年2月4日、2017年4月13日)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175
(2016年10月10日)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180
(2016年10月27日)
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 185
(2016年10月27日)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 188
(2016年12月26日—27日)
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2
(2017年8月13日)
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197
(2015年10月29日)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201
(2016年1月18日)
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219
(2016年1月18日)
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29
(2014年12月9日)
实施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36
(2014年12月9日—2017年2月23日)
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怎么干 239
(2015年12月18日)
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245
(2016年1月18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51
(2016年1月18日)
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57
(2016年3月4日)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67
(2016年5月30日)
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278
(2017年7月14日)
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285
(2014年9月5日)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291
(2014年9月21日)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299
(2014年9月28日、2016年4月22日)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 303
(2015年5月18日)
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306
(2015年7月6日)
九、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13
(2014年9月24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314
(2014年10月15日)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323
(2015年2月28日)
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325
(2015年5月18日—2016年5月17日)
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31
(2016年2月19日)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335
(2016年4月19日)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38
(2016年5月17日)
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349
(2016年11月30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353
(2016年12月12日)
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361
(2015年3月9日—2016年5月25日)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64
(2015年4月28日—2016年12月31日)
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369
(2016年5月16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370
(2016年8月19日)
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374
(2016年10月27日)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376
(2016年12月7日)
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81
(2017年2月17日)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384
(2017年9月19日)
十一、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 389
(2015年10月26日)
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392
(2016年8月24日)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393
(2016年11月28日)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94
(2017年5月26日)
弘扬塞罕坝精神 397
(2017年8月14日)
十二、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401
(2014年10月31日)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406
(2015年11月24日)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412
(2017年6月20日)
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15
(2017年8月1日)
十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推进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走稳走实走远 423
(2014年12月20日)
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 428
(2015年11月7日)
“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433
(2017年7月1日)
十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441
(2014年11月28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445
(2015年9月3日)
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448
(2016年9月27日)
十五、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
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453
(2014年11月11日)
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 455
(2015年5月6日)
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456
(2015年12月4日)
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 461
(2016年1月21日)
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466
(2016年6月25日)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470
(2016年9月4日)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476
(2017年1月17日)
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 488
(2017年4月6日)
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490
(2017年9月4日)
十六、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 497
(2014年11月8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 500
(2016年4月29日)
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503
(2016年8月17日)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506
(2017年5月14日)
十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521
(2015年9月28日)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 527
(2015年11月30日)
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532
(2015年12月16日)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37
(2017年1月18日)
索 引 551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4年8月20日)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邓小平同志就是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斗争中产生的伟人,是我们大家衷心热爱的伟人。我们很多同志都曾经在他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作过,他的崇高风范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邓小平同志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
早在苏联求学期间,邓小平同志就立志“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1〕。在此后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个人处境如何艰难,无论革命道路如何坎坷,邓小平同志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新中国建设的艰难局面,他励精图治、百折不挠;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他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他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3〕
邓小平同志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具有深刻认识,他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4〕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矢志不渝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执着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忍不拔、风雨无阻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同志曾经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5〕邓小平同志从对人民的挚爱,延伸到对党、对祖国的挚爱。他说过:“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6〕这质朴的语言,集中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7〕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要职还是身陷困苦,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努力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
邓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8〕他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心中想着的就是最广大人民。
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吸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9〕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同志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领导工作。
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邓小平同志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0〕 “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11〕。“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12〕邓小平同志以一生的实践证明,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也是一位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国家困难,邓小平同志提醒各级干部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当时为了推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13〕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更加强调坚持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他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14〕他强调,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邓小平同志果断从容处理了党和国家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指导党和人民劈波斩浪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
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综观邓小平同志70多年的革命生涯,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
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期间,斩钉截铁地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15〕1977年复出后,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禁锢状况,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不能“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16〕。他谆谆告诫我们:“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7〕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8〕
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9〕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下,改革大潮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果断作出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
邓小平同志思想敏锐、目光远大,多谋善断、举要驭繁,总是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了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
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0〕,“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1〕同时,邓小平同志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告诫人们:“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22〕
邓小平同志高度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23〕。他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强调我们搞的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24〕他强调,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25〕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
邓小平同志始终以劳动人民的一员看待自己,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屈不挠面对困难,有情有义对待同志,一以贯之严格自律,自始至终谦虚谨慎,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
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26〕。他一生“三落三起”都是因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每次被错误批判打倒都豁达乐观、沉着坚韧,对未来充满希望;每次复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都无私无畏、以顽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推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实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再度出来工作,依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27〕邓小平同志真正做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
邓小平同志客观公正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对待自己,谦逊随和,平易近人,善于同人合作共事。革命战争年代,他同刘伯承〔28〕同志共事13年,形成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他善于团结和使用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从不以个人恩怨待人处事。他说:“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29〕邓小平同志一贯反对特权、反对腐败,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总是严格要求。
邓小平同志功高至伟却从不居功自傲。他多次讲:“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30〕。他以唯物主义者的精神看待生死问题,对家人说:“我哪天去,哪天走,不关紧要。自然规律违背不得,你们要想透这个问题。”〔31〕他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把角膜捐献给了医院,遗体供医学解剖,骨灰撒入大海,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公而忘私、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加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权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2〕,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以身作则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3〕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邓小平同志说:“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34〕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外国,更不能接受外国不好的东西;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数典忘祖。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35〕。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17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对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此时此刻,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说过的这段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3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千百万革命先辈的深切夙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同志曾经嘱托全党:“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38〕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注 释
〔1〕 见邓小平《来俄的志愿》(《邓小平手迹选》,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版,第33—34页)。
〔2〕 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3〕 见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83页)。
〔4〕 见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5〕 这句话出自邓小平1981年2月14日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英文版所作的序言(《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9页)。
〔6〕 见邓小平《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3页)。
〔7〕 见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8〕 见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9〕 这段话出自邓小平1992年7月23日、24日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的谈话(《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11—712页)。
〔10〕 见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11〕 见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12〕 见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13〕 见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
〔14〕 见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15〕 见邓小平《各方面都要整顿》(《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16〕 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页)。
〔17〕 见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18〕 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19〕 见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20〕 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21〕 见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22〕 见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23〕 见邓小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
〔24〕 见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25〕 见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26〕 见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页)。
〔27〕 这段话出自邓小平1977年7月21日出席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时的讲话(《邓小平思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0页)。
〔28〕 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29〕 见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30〕 见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31〕 这句话出自邓小平1992年7月12日同弟弟邓垦的谈话(《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10页)。
〔3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