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总结综述合集15篇(全文39971字)

诚纳谏展担当 办实事解民忧
——全市政法队伍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群众办实事”,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停车位问题、诉讼退费、公证业务等“小事”,实际上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大事”。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政法队伍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完善服务群众体制机制,积极回应群众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真正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教育整顿的新成效、政法队伍的新变化,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开门纳谏访民意
    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开门搞教育整顿,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进一步改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下好民意收集“先手棋”。
    “全市政法机关要坚持开门搞教育整顿,认真吸纳、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列出清单,抓实整改、及时反馈各位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更多的便民、惠民、利民举措。”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凯在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次座谈会上表示。
    4月10日至12日,市县两级先后组织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及时出台了查纠整改环节实施方案、顽瘴痼疾整治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9个分方案,明确了第二环节25个规定动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同时,召开第二环节座谈会,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列出清单,形成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做到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
    开门纳谏,兼听则明。全市政法干警深入人民群众、基层一线、工作服务对象当中,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市县政法各单位畅通举报渠道,公布了政法单位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内容和举报电话,广泛接收全社会意见建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队伍教育整顿座谈会,向各界代表介绍了专项整治内容和主要措施,对收集到的法院工作和法院队伍建设的问题、建议建立整改台账。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开门搞整顿、座谈纳真言”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研究15名代表提出的35条意见,确定落实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并逐一反馈。市公安局采取座谈访谈、一线调研等方式,向局属各单位、各党支部,市直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向人大、政协、省市党代表、国企、私企、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对象等共征求意见47条。市司法局在全市开展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司法所、各法律服务机构意见建议,以解决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短板弱项。
    主动作为解难题
    办利民之事,解民生之忧。全市政法队伍坚持请群众深度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聚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法律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既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准则,也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武器。在共创小康生活的路上,要学法、守法,拒绝实施或参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知法、用法,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4月29日,市人民检察院杨瑞、张伟艳、薛变霞三位检察官来到吕梁市卫生学校为当期400余名吕梁山护工举行法治培训讲座,他们用生动的案例讲述如何打民事官司,如何申请法律援助,如何用法律维权,以及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等内容,并深入浅出解答了护工们的问题,赢得现场一阵阵热烈掌声。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为了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检察队伍的新变化、新气象,市检察院结合省检察院部署和本地实际,公开了我为群众保平安、我为群众守公益、我为群众促公证、我为群众惠民生、我为群众维权益、我为群众解民忧、我为群众提质效、我为群众普法治等八大系列的30项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
    “真没想到,现在法院退诉讼费这么方便,只留卡号和姓名就可以在家坐等退费,再也不用到处找法官、找领导、来回跑了,只要进了这个门,事情都能办,实在是太方便了。”诉讼退费系统是为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方便当事人一次性完成诉讼费退费,实现信息多跑路、法官多服务、当事人少跑腿特别设计的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诉讼。
    在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市法院系统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密集上线诉讼退费流程、邮政集约送达、互联网庭审系统(云间)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系统,切实解决群众参与诉讼中存在的诉讼费交退难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要跑,真切感受到法院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能力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市中院以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制定了22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服务群众办实事
    法治宣传进您家,防骗知识全知晓。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保障高质量转型发展40条”的工作清单、工作台账、工作措施,推动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动员广大网格员发放《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手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300余万份,签订《自觉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承诺书》127万余份,掀起了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热潮,营造了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开车送孩子上学,只需在校门口停一下,家长不下车,咱们的护学岗交警,直接把孩子从车门口护送到校园内。看似很小的事情,一举解决了交通高峰期拥堵的顽疾。每个护学岗交警单日往返护送学生200余人次,好多人都给我来信来电,称赞咱们交警确实是为群众办实事。”4月23日,市公安局局长王文成以交警支队护学岗扩展服务的一件小事例介绍了全市公安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实效。
    群众满意是最好的“试金石”。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开展了大量便民利民惠民工作,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特别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资料,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出入境部门开通“绿色通道”设立特殊人群窗口,提供办证便捷服务,缩短受理审批时限。交警部门推出“路长制”勤务机制,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推行护学岗,解决接送难问题,施划停车位6000余个,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推行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多点服务,方便群众就近上户。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措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好评。
    “谢谢你们上门为我婆婆公证,你们的服务真周到,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吕梁诚信公证处接到了一通咨询电话,徐某称其配偶任某已故,生前在新疆留有房屋一套,现任某的母亲吴奶奶欲放弃继承房屋,需办理放弃继承声明公证。了解到吴奶奶八十多岁高龄,出行不便,5月28日,当事人材料准备齐全经公证员审核无误后,公证员和助理主动为吴奶奶上门办理了公证业务。
    全市司法系统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法律援助案件诉前调解、远程视频会见工作、公证上门服务、远程受理办证试点、“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讲活动等。截至目前,全市提供免费法律咨询9111件。其中,刑事595件,民事8516件。协助人民调解24件,开展法律援助133件,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3件,开展普法宣传618件。
    责任在肩上,群众在心头。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市政法队伍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始终接受群众监督,效果让群众评判,用一桩桩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 算好为民服务满意账
——市人社局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人社局把党史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心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解决群众需求做“加法”
    实事办在心坎儿上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市人社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标准,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项目清单”,确保细处着力、落地见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立足本职岗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通过“三问”活动、基层调研、“中华民族一家亲”结亲帮扶等方式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基层需求和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切实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听到心里,将群众期盼落到实处;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行承诺践诺活动,每名党员承诺办好1件为民实事,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认领1件民生事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建立为民服务事项清单,跟踪推进落实情况,推动每一项为民服务举措落实落地。目前,征集到的29条问题已全部解决,129条“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正在稳步推进落实,主动公布便民新举措15条。
    经办流程做“减法”
    群众办事更畅通
    市人社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聚力重点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效率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五减三最”,大力推进“减证便民”,扎实推动人社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办”,服务“一卡通”,探索开展综合柜员制,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年度晋升工资、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核定等21笔业务“网上办、马上办”;实现社保资金到账“网上办”、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多地联办”、开通绿色通道“马上办”;取消失业保险金、技能提升补贴、稳岗返还申领证明材料,缩短创业贷款等事项经办时限;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通过数据共享等方式,加大事中事后核验力度,减少群众提供材料负担;原神华移交人员办理丧葬费结算、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实行“同城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政策落实做“乘法”
    群众幸福感倍增
    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用好惠民政策,办好惠民实事。
    开展“政策找企”“政策找人”活动,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充分发挥新开工及重点企业定期调查机制、农民工“点对点”服务机制等5个机制作用,切实解决求职者“就业难”、失业者“生活难”、企业“用工难”,今年公益性岗位安置260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55万元、补助金332万元;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创新举办网络直播招聘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5次,为847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25785个,达成就业意愿3634人次;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解读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保障政策,并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将惠民惠企政策及时推送到企业和群众“手中”。
    消除难点痛点做“除法”
    人社服务更舒心
    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市人社局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以创建“立足岗位做贡献,先锋人社我先行”党建品牌为抓手,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针对社会保险欠费企业实际困难,市人社局主动对接,量身定制欠费补缴方案,提出稳定人员队伍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纾忧解难;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宜和老年公寓为老人开展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保证老年人养老保险待遇的及时足额发放;工伤保险科主动为18名人员上门开展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为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加快完成职称评审信息采集工作,为职称评审信息跨地区互联互通查询提供便利;劳动监察部门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跨部门多领域专项执法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检查任性、执法扰民,减轻企业负担;市企业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为辅助器具厂家缩减费用结算周期,将季度结改为即时结,解决厂家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为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发放便民服务卡300余张,登记有上门服务需求人员152人,努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群众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办。市人社局将持续在强服务、惠民生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立足人社部门职能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打造为民服务新矩阵,务实精准办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脚步为亲侨心暖?
——湘潭市侨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活动综述
2021-04-28

    4月21日,是湘潭市“我为群众办实事”暖心走访日。这天,湘潭市侨联全体党员干部沉下身心、走近群众,把党委、政府对侨界群众的关心关怀送到位,把侨界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项带上来,把侨联组织联侨爱侨的好招妙招带下去, 真正拉近了侨联组织与侨界群众的距离,把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帮助侨企解忧愁
    “你们公司落户湘潭享受了哪些相关的政策?目前总体经营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在侨企京桥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慧仔细问道。公司负责人魏巍在介绍了公司概况后,提出来最近公司碰到的一个难题。原来,因对市场监管方面有关要求掌握不清,其旗下一培训学校被列入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这对他造成了一定困扰。了解这一情况后,刘慧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衔接了解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经与岳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调,企业按照要求完善相关手续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今年来,湘潭市侨联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调查、集中座谈等方式对20余家侨企进行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00多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余条。下一步,市侨联将综合梳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形成综合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有效优化侨商侨企营商环境鼓与呼,团结凝聚更多侨界力量投身湘潭高质量发展。
    走近新侨问需求
    新侨和留学人员具有前沿理念、开阔视野,是助推“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服务湘潭开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湘潭市侨联一直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今年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市侨联将对侨企的常态走访、密切联系列入清单,走真走实。“今天我们主要是了解一下,现在的青年海归和新侨在湘潭发展、经营情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对侨联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希望大家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在雨湖区风车坪创新创业文旅街,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晓艺向青年海归们道明来意,亲切交流。“我们期待湘潭有一个属于青年侨友的专属平台,能够自发性、经常性举办一些小而精的活动,除了日常联谊交友之外,还能够给新侨和海归创新创业者牵线搭桥、促成合作。”加拿大海归李殊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个没问题,市侨联正在筹备成立青年委员会,届时欢迎大家加入进来,共同把侨界的‘青年之家’建好”。胡晓艺现场答复道。随后,与会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充分表达自己对于新侨和海归群体未来在潭发展的设想、建议,市侨联工作人员将他们的诉求、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牵线搭桥促发展
    “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安全出海,互惠互利。昨天的活动收获多多,感谢市侨联、市贸促会的精心组织!”在湘潭市促进企业“抱团出海”侨企对接交流会结束后,一位参加了活动的企业负责人给市侨联工作人员发来感谢信息。这也是市侨联“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举措之一。“封闭是落后的癌症,开放是致富的良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果断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要判断的时代大背景下,侨联组织一直致力于把侨界力量凝聚起来,为湘潭企业‘抱团出海’牵线搭桥、畅通渠道,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架起一座‘联企联心桥’,把市内企业诉求、海外信息资源有效运用起来,促成更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活动现场,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慧郑重表态。活动后,市侨联第一时间建立了“湘潭侨联+贸促会活动”微信群,并明确专人跟踪企业后续对接合作情况,以更好地协调解决企业诉求,畅通信息交流,促进合作共赢。
    深入基层大走访
    暖心走访日当天,市侨联党员干部来到“侨胞之家”开展党史光影展播活动,60余名侨界群众集中观看经典影片《夺冠》,在对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回顾中,广大侨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进一步增强。“今天我们来,就是想了解“侨胞之家”有什么具体困难,需要我们做什么?”在雨湖区“侨胞之家”,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念国详细了解发展状况和存在困难,并与“侨胞之家”负责人就如何结合实际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侨心永向党”系列主题活动座谈交流。“健全完善的基层组织是侨联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石,接下来,市侨联将会全力支持‘侨胞之家’建设,帮助解决好基层的实际困难,攻克发展瓶颈,真正让基层侨联组织活起来、火起来。”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慧如是说。“请问辖区内共有多少归侨侨眷?他们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今年社区侨联共组织了多少场活动,还存在哪些困难?”市侨联干部先后来到霞光社区侨联和瓦窑塘社区侨联,与社区侨联的负责人和归侨侨眷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掌握更新侨情数据,收集整理意见建议。
    跨洋解困显温情
    近日,市侨联工作人员接到一位湘潭籍荷兰留学生小封的求助信息:她即将从荷兰赴瑞士苏黎世大学实习,但因护照马上到期,受疫情影响大使馆只提供线上预约办理,周期不确定,在启程之前很难确定办好,希望侨联能够予以协助,以解燃眉之急。“您先不要急,我们一定会帮你想办法”,接到求助电话后,市侨联工作人员多次向有关部门咨询,最后通过省侨联和湘籍海外侨领联系上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帮助她加急办理了护照,拿到新的护照后,她激动不已,通过电话连连向市侨联道谢。在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联系走访中,侨界群众对组织的知晓度、信任度、满意度显著提升。下一步,湘潭市侨联将继续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系列务实举措,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己所能为侨资侨企、侨界群众纾困解忧,更加紧密地将侨界力量凝聚到“三高四新”战略和“六个湘潭”建设中来,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清清流水勾画卷?盈盈笑语衬和谐
——柳江区实施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综述
2021年05月19日

    宽敞平坦的道路让市民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新校园让孩子的学习环境变得更优质,市民广场、体育公园在九曲河的映衬下让人和自然变得更和谐……盈盈笑语、琅琅书声、清清流水已勾勒出柳江新城区幸福祥和的美丽画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柳州市柳江区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落脚点之一,以“抢项目就是增实力,争速度就是提效率”的干劲加快推进柳江新城区重大项目。处级领导干部手持各自重大项目瓶颈短板“清单”,通过向破难解困要速度、向服务管理要效能,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在发展快车道上一路高歌猛进。
    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作用
    发展离不开项目。每个项目都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发展的核心引擎,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好的项目将为柳江新城的快速崛起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3月27日,柳江区举行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九曲河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工仪式。集中开竣工项目主要涉及新城开发和园区产业发展,共10项,总投资61.52亿元。其中,柳江区九曲河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护坡工程、河道沿岸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和临时工程。
    在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方案中,柳江区以重大项目推进作为新城开发建设破难点、通堵点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好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引领作用。这些项目的实施,正是柳江区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奋战一季度 加力开新局”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和具体行动,是柳江区重大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项目建成后必将为柳江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打造柳江区群文事业新高地
    “老城区文化馆由于地域受限,活动室较少,功能厅较小,仅能开展一些小型舞蹈、声乐培训,大型活动仅能容纳几百人,很期待新场馆投入使用。” 柳江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当前,柳江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注重在见实效、惠民生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动新城区“三馆一宫”项目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并交付业主使用。
    “三馆一宫”作为2019年柳州市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社会保障服务)之一,是柳江区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也是2021年新城区建设十大工程之一。该项目包含文化馆(柳江区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和青少年宫(柳江区图书馆、博物馆),位于柳江新城区核心位置,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37760.07平方米,总投资约1.77亿元。这将促进柳江区群文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强化协调统筹扎实推进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以落实落地为立足点。柳江区制定了《柳江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两名干部、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新城范围内的46个续建、新开工项目进行跟进督促;把新城建设放到更大的坐标系中去考量,并作为推动柳江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育新机、开新局。
    体育公园、岜公塘湿地公园、兴柳路、柳江大道、新城小学等“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已投入使用,宜柳高速公路进德互通工程开工建设,西一路、西二路、南一路等新城区主干道全面贯通,新城区“五纵五横”道路框架全面构建。思贤小学、思贤中学、市民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成使用,柳州·毅德商贸物流城、启迪(柳州)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掀起了柳江新城开发建设新高潮,实现了柳江新城开发“三年初具规模”的目标。
    柳江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工作实绩,用党史学习教育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维护公平显正义 为民服务勇担当
——襄阳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综述
2021-05-27

    话革新、促进步、谋落实,乘上教育整顿活动的强势“东风”,襄阳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硕果。
    “活动力度大,措施到位,效果初显。”3月31日,湖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四指导组对高新区检察院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效果予以点赞。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院检察干警坚定人民立场,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新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顾家龙表示,该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不断增强工作创造力、司法公信力、队伍执行力与群众感召力,满足辖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样化司法需求。
    开门整顿 倾听百姓心中呼声
    债权转移发生纠纷,不仅双方能到场进行面对面辩论,检察机关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以及律师代表现场“见证”以提升民事检察工作透明度。
    “这显示了检察机关以开门办案促办案质量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以及整治效果推进的果断与决心。”在听证会现场的人民监督员表示。
    据了解,高新区检察院不断加大学习探索力度,积极推进阳光司法,将公开听证制度纳入审查案件过程。下一步,该院将推动实现“应听证尽听证”,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对于查清案件事实、改进办案方式、提升办案质量的作用。
    无独有偶,在3月24日上午召开的检察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次座谈会上,该院检察干警现场接受人大政协代表、企业代表、律师代表以及社区代表的意见建议。
    “希望检察机关进企业以案说法,加强宣传,进行法律风险提示”“建议规范检察文书制作,避免出现瑕疵,影响司法权威”……一个个来自百姓口中鲜活可感的意见建议,不仅拉近了检察机关与群众的距离,更让检察官们办起案来有的放矢。
    除通过会议、听证等制度落实开门办“检”工作外,该院还重点加强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建设,深入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并以首办负责制、初信初访办结通报机制和领导包案制度等切实压实信访工作责任,不断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不出门”的信访服务。教育整顿活动期间,该院受理涉法涉诉案件32件,力求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重点出击 检察监督聚焦社会关注
    “这家企业的机器噪音太吵了。”4月期间,高新区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某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噪声大,严重影响了正常休息和生活。
    经过检察官安排的现场专业检测,该企业的噪声确实超过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消除噪声对群众生活的困扰,该院组织召开多方座谈会,召集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团山镇政府、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共同磋商解决该企业噪声污染问题及整改方案。企业负责人当场表态,与噪音防治公司签订合同,确保在今年6月全部竣工。
    “持续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顾家龙强调。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该院依托“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及时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相关刑事案件,并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形式,增强用人单位自觉守法和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
    围绕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问题,该院在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的同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相关规定,并持续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推进标本兼治。
    持续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等案件追赃挽损力度,多方位入手保障被骗群众财产安全,并结合案件情况,通过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通过提出从轻量刑建议等形式,促使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
    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护幼、容错、不赦罪”原则,实行对涉企案件的优先办理,以包联走访、深入调研等方式,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主动提供法律服务。去年该院办理的两起涉企案件被湖北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2021年以来,已办理涉营商环境案49件。心系“花朵” 让未成年人沐浴法治阳光
    2021年期间,张某等4名未成年人犯下一起抢夺其他未成年人手机并对其进行殴打的暴力抢劫案件。
    案发后,高新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对案件进行了反复审查,确认了张某等人的身份背景与犯罪的家庭原因。“父母离异,家庭监管缺失,导致张某一直辍学在家,与社会闲散人员结识,而王某、李某以及吴某3人均为在校初三学生。”
    鉴于上述情况,日前,高新区检察院特别召开了由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以及被害人法定代理人等参与的不公开听证会。
    最终,会议一致认为,除张某系犯意提起者应当予以批准逮捕外,其余3名均为从犯且系在校学生,到案后如实供述,自愿认罪认罚,并积极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可以采取非羁押措施进行挽救。
    办案检察官没有止步于听证会的召开,而是进一步跟踪开展帮教工作,并邀请司法社工对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家长开展了亲职教育,深入剖析了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缺失的关系,让家长们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教育疏忽。
    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高新区检察院充分落实教育整顿环节抓好督办落实要求,不断探索法治教育的途径与形式,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工作优势,从专业化角度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质效。
    与此同时,该院还注重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硬件平台建设,2021年高新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将在该院落成,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功能区也将作为独立区域发挥作用,为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开展帮教、救助工作提供专业环境。
    坚持强化监督,不断健全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未来,高新区检察院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推进,持续增强检察为民的主动性、协同性、全面性,形成工作合力,着力解决检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以更优异的检察业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我盟两级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2021年06月08日

    日前,来自扎赉特旗的宋先生在盟法院一站式服务智能终端服务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法院的这个设备,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真的是太方便了!”原来,是他收到了所涉案件的判决书,但是由于自身法律知识有限,对相关法律条文和相关判项理解得不透彻,对下一步的执行事宜也不太清楚,便来到法院咨询。在导诉员的详细指导下,他使用执行风险评估告知一体机,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查阅了类似案例,并且通过一系列简单操作,得到了一份由设备评估出的《执行诉讼风险告知书》,让他心里有了底。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盟两级法院以民生为本,以民愿为先,聚焦审判执行工作中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同时,聚焦“7+2”顽瘴痼疾整治,成立整治顽瘴痼疾领导小组,出台《整治执行领域顽瘴痼疾“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着力解决执行案件长期未结、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久拖不结、涉企案件实际标的到位率低等问题;出台《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百日清积”行动专项工作方案》,着力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
    “开门纳谏”阳光庭审暖民心
    3月22日下午,盟法院召开执行案件研讨座谈会,邀请了兴安盟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律师代表、人民陪审员代表、涉企案件当事人进行座谈,多渠道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与会人员共同研讨了一起标的额达2000余万元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执行案件,做到了广开言路听真话,确保开门纳谏取得实效。
    我盟两级法院结合“开门搞整顿”主动开门纳谏,按需提供司法服务和帮助。第一时间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开门纳谏工作公告,在诉讼服务中心放置征求意见单,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4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对征集到的意见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反馈办理。
    3月24日,盟法院邀请盟工商联及16家企业代表观摩了一起涉企合同纠纷案件,代表一致认为庭审规范有序,充分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5月26日下午,盟法院举行旁听庭审活动,邀请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盟委政法委、盟工商联干部职工以及50名企业家代表现场旁听一起涉企合同纠纷案件庭审,让更多公职人员、企业职工走进法院,观摩庭审、参与开庭,进一步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我盟两级法院开展多类别案件庭审观摩,选取关系群众最切身利益、最频发常见、最接地气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赡养抚养、医患纠纷、危险驾驶以及涉职务犯罪、环境资源破坏、涉农民工、涉小微企业等典型案例开展庭审观摩,广泛邀请各界代表、公职人员、社区居民、嘎查村民等群众参加观摩,为他们做直观的普法教育、公德教育,为群众上最直观生动的法治课。
    “精准普法”法律五进入民心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盟两级法院根据地区实际,结合辖区特点,创新服务举,充分调动各审判业务部门和全院干警的积极性,扎实开展法律“五进”活动。
    在送法进企业活动中,3月22日至24日,盟法院组织各审判业务部门法官先后走访16家辖区重点企业,向企业员工发放法律宣传单800余份,针对企业经营等常见问题及风险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5月13日,前旗法院法官走进兴安盟农牧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民法典的内容进行了宣讲,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答。目前,两级法院送法进企业50余次。
    我盟两级法院在送法进社区活动中,着力宣传与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社会群众“零距离”学法,努力达到“开展一次活动、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效果。4月29日,乌市法院法官针对非法集资类案件等社会问题,来到乌兰浩特市滨河社区,为居民进行防范非法集资知识专题讲座并发放了宣传资料。目前两级法院送法进社区40余次,惠及群众800余人次。
    利用科技法庭上门服务,把巡回审判车开到偏远牧区、开到残疾当事人家里,开到村委会,开到老百姓的家里、开到田间地头儿,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这是我盟两级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村屯活动的举措。5月13日,盟法院民一庭法官来到科右中旗进行巡回审判,集中审理了四起民事纠纷案件,为到场旁听的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法治课;5月7日,中旗法院法官来到布敦化牧场八一四队包某家中,包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法定程序鉴定其为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法院决定对其强制医疗。现包某虽处于病情稳定期,但考虑其出行不便以及与外界接触易激化其病情等因素,经与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协商后,法官到被告人包某家中进行开庭宣判并执行,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目前,两级法院送法进村屯130余次,惠及农牧民2100人次。
    为切实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播种法律的种子,我盟两级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5月14日,盟法院民一庭法官来到金色摇篮华杰幼儿园,法官以“以法护航,育苗成长”为题举办法律讲座,对幼儿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普及;5月11日,乌市法院法官赵丽梅来到乌兰浩特市第一幼儿园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律启蒙课。目前,两级法院开展送法进校园5次,惠及师生300余人次。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的精准性,两级法院面向特定对象,走进机关单位。5月10日,前旗法院行政审判庭干警走进科右前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已判决生效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回访答疑,行政庭法官对已生效案件审判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使该大队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的程序更加清晰、透彻。目前,两级法院深入单位普法服务32次。
    “拉近距离”周到服务得民心
    3月24日,盟法院民二庭的法官又一次利用“云上庭审”系统审理了一起当事人均在异地的案件。法官们同远在四川、江西的被告和第三人通过互联网法庭,完成了一起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一起原本需要当事人来回奔波的案件,双方当事人打开手机便实现了“跨越空间”开庭审理。庭后,上诉人高兴地说:“这种互联网开庭方便了我们这些远程诉讼的当事人,减少了我们打官司的成本,真是减轻了我的负担了!”
    此外,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异地立案难问题,盟法院破解技术瓶颈、整合线上资源,全面开通了盟法院及各基层院之间的跨域立案线上通道,随着盟内“跨域立案”诉讼服务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当事人诉讼成本降低了,法院的诉讼服务效率提高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在不断攀升。
    从判后答疑,到智能诉状、自助立案、自助阅卷、诉讼执行风险评估,这些便民、惠民的信息化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被大量应用,在大大降低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成本和法院的司法成本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真正把“零距离”诉讼服务理念落到实处,融入群众心坎,让群众享受家门口、一站式、标准化、无差别的司法服务,实现让“群众少跑路”的便民利民愿景。
    让当事人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在立案、执行、信访窗口单位,增加延时办理、上门办理、一窗办理、网上办理等功能,给群众提供多种渠道,增加诉讼服务多功能终端、文书自动生成终端,提高群众办事体验。如今,在我盟两级法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警的努力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践于行
——拉萨市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之二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全过程,“五聚焦”创新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访”,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取得实效。
    聚焦“透”字 深入宣讲党的政策
    4月的当雄县乌玛塘乡,还似深冬一般萧瑟,凌冽寒风中,一场特别的党史学习教育在这里进行。
    乌玛塘乡,是当年解放军入藏时途经当雄县的第一个点。当天,2名武警分别扛着党旗、国旗带队,当雄县的党员们一路跟随前行,重走了当年解放军进藏路线,感受解放军进藏时的峥嵘岁月。1951年,索朗多吉才11岁。那一年,解放军抗风雪、战严寒,翻越角子拉山,从纳龙嘎木(现在的当雄县乌玛塘乡纳龙村)进入拉萨,作为见证过这段历史的当事人,他对期间解放军和老百姓的那些事儿最有发言权。
    “他们总是帮着我们干劳动、修路补桥,谁家有人生病或者有什么突发情况,解放军们都会来帮忙。我记得很清楚,即使在后方补给困难、断粮断炊的情况下,他们也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索朗多吉在宣讲时感慨万千,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如何在基层讲好党史、讲好党的政策,如何在广袤的牧区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得更生动,拉萨市注重在走进中融入,在宣讲中服务,深入基层,不断创新宣讲方式,面对社区居民、农牧民群众等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和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发展进步的故事,带领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同时,通过成立宣讲小分队、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实地走访、个人访谈等方式深入居民家中、田间地头等开展面对面宣讲,与各族群众共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经历,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本土化、故事化,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聚焦“深”字 深入开展调研接访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脑入心,拉萨市创新载体,制定了《拉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各县(区)、各单位及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把每年3月份作为拉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月,建立地级领导任组长包县(区)、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县(区)的县级干部包各自驻村点的工作机制。
    活动中,区党委副书记、拉萨市委书记严金海带头深入偏远乡村,全市四大班子地级领导和各县(区)、各单位负责同志迅速行动,深入各自所包干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通过拉家常、聊生活、谈变化的方式,与当地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1+3”专干、群众代表座谈,了解记录农牧民群众就医、就学、就业、出行等民生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电路改造、劳资纠纷、停车场建设及收费不合理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转第三版)
    包干领导会同各职能部门进行逐项解答,并制定解决方案,限期完成,做到简单的事情马上办、疑难问题合力办,切实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聚焦“准”字 深入开展党员帮扶
    围绕推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我市组织机关党员、农牧区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开展结对帮扶、致富带头、返乡创业和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带着感情和责任走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
    当雄县主要领导选取大、难、繁且久拖未决的纠纷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解释,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国家统计局拉萨调查队了解到尼木县普松村今年春播良种筹备有限,村民自留种质量不好产量不高时,第一时间和拉萨市农业农村部门对接,为普松村争取到了12吨价值6万余元的“苏拉青2号”青稞良种,及时解决了普松村村民春播良种不足的难题。
    在一次次帮扶中,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梳理、解答,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聚焦“精”字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
    红色基地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个红色基地都有自己的党史故事,都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以来艰苦奋斗的见证。
    今年,拉萨火车站被国铁集团列为“党史学习教育铁路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拉萨火车站结合志愿服务、讲解历史等,为前来参观的团体重点讲解“党中央修建青藏铁路的历史和重大意义”“青藏铁路精神”“西藏和平解放历史”“拉萨火车站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出行所作的贡献”“全路党内优质服务品牌——五彩哈达温馨服务及卓玛工作室”“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等内容。
市直各部门、各县(区)组织开展“我当一周村官”活动,每个单位选派1名新入职的党员干部深入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