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平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全文4333字)

高平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
◎? 许宏建根据工作安排,为了摸清底数,破解难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笔者深入到高平市部分乡镇和涉农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村庄分类按照农业农村部村庄分类标准和高平市实际,初步将乡村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空心凋敝类和工矿企业类村共五类村庄。集聚提升类。重点是1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及周边临近村、中心村。比如,野川镇大野川村,永禄乡永禄村、陈区镇陈区村等,共计117个。城郊融合类。重点是城市周边村庄。比如,东城办果则沟村、沟北村,南城办梨园村、瓦窑头村等,共计约39个。特色保护类。重点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文化村落等文物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比如,原村乡良户村、马村镇大周村、寺庄镇伯方村等,共计97个,其中历史文化名村18个(与传统村落重复),传统村落58个,其他村庄39个。空心凋敝类。重点是偏远、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庄。比如,野川镇沟南村,寺庄镇举棒村、原村乡皇王寨,共计19个。工矿企业类。重点是有煤矿的村庄。比如,寺庄镇伯方、望云、掘山等村,陈区的刘家庙、西坡、王家村等,共计90个。二、存在问题1. 产业发展滞后。当前,高平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产没特色。高平市提出打造“生猪、蔬菜、黄梨、丝绸”四条全产业链,就目前情况看,除生猪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链以外,其余均处于起步阶段。黄梨仅在陈区、寺庄、野川等乡镇有几个大的示范园区,种植总面积仅有1.8万亩,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全产业链所必需的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生产尚未成型。蔬菜产业品种单一、规模有限,没品牌优势,占领不了区域市场。丝绸产业更是整体萎缩的趋势,全市桑园面积仅有500余亩;二产受制约。当前,大的工业企业都进入经济开发区,小的工业企业因环保政策影响,受到限制或取缔,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没有门路,外出打工成了必然选择,客观上必然导致村庄的空心化;三产缺人气。高平市文物古建众多,有国保单位20处、四个“全国之最”,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古建筑第一县。但是普遍投入不足、开发不够,历史文化元素和大众审美消费需求不能有机融合,研学性强、游赏性差,适合专业人群、小众人群,不适合普通大众。产业发展滞后一方面导致农民就地实现就业增收普遍困难,村里留不住人。另一方面使得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特别是部分村村级债务问题突出。全市445个行政村,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07个,仅占24%,主要也是依靠在煤矿所占股份收益,10万元以下的村169个,占比38%。2. 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特别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具体表现在:饮水安全方面。高平市农村饮水管网大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建设质量本就较差,部分管网又严重老化。同时一方面农村吃水不收费,另一方面供水工程建设资金难以保障,5%的村不能做到全天24小时稳定供水;排水、污水及改厕方面。排水、污水基本是零起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厕所改造,无论是双瓮式,还是三格式、通风改良式,技术都不太成熟,农民认可度不高。而被群众广泛接受的水冲式厕所,需要统筹解决供水、污水及供暖等,投资很大。但上级补助资金只有改厕1000元/户;而排水及污水没有普惠的补助政策,只有一些竞争性的补贴项目,短期内难以普及;清洁取暖方面。煤改气运行费用高,一个采暖季约需4500元,群众难以接受。集中供暖和余热供暖运行费用适中,每个采暖季仅需约1500元,但初始投资费用很高,例如野川镇区域锅炉供暖总投资达到1800万元,马村镇余热供暖总投资达到1.7亿元,城市供热管网延伸至城郊村西南庄村投资达到1800万元。垃圾方面。垃圾处理基本做到垃圾不落地,一日一清理。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是现阶段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不现实,终端处置并不是分类处置,只是简单地收集和填埋,户分类基本没有意义。二是农村建筑垃圾量很大,处理困难。三是县级处理终端建设不到位。3. 要素瓶颈凸显。具体表现在:土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级政策好,部门难落实。比如,晋城市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27条”意见提到,产权明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交易;宅基地退出后的建设用地,由集体收回后可直接入市交易。这些政策含金量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5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