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此图源于网络:毛苌在田间诵诗经

——中国士人“耕读”的理想:看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诗经》有感

耕读传家是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从创作手法可分为赋、比、兴。经过孔子的删定,共有305篇,因此也称“诗三百”。它向我们展开了上古到春秋末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生活、爱情、政治、战争皆有录入。也辛苦了那些官方派出的采诗官,给我们留下了三千年前古人的喜怒哀乐。

生活场景广阔,人物事件众多,不方便用话剧来表演,怎么办?

编剧导演演员采用秦末汉初-西汉初年两位学者毛亨毛苌学诗传诗为切入点,较好解决了此问题。

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采诗官诵诗经

毛亨少年时因为战乱、饥荒、寒冷,失去了双亲,昏死在路旁,被赵姓乡贤救回家,成为赵的弟子,跟着一帮师兄学习诗经。他聪明,领悟力强,得到师父赞赏,也获得了师妹赵伊的芳心。同时,师父带领儿子和弟子们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后来鲁国受到楚国入侵,毛亨与师兄们挥戈踏道,走上抵抗侵略的战场,经过残酷的战争,最后只剩下毛亨一人,回到家,师父、师妹、乡亲们都因战争而死亡。

孤苦伶仃的毛亨,离开了曾经给自己温暖和知识的师父师兄师妹所在的村落,去一个新的地方——赵国故地——换换心情,遇到一个也是孤儿的少年毛苌。毛苌也像毛亨当年一样,勤奋聪敏领悟力强,成为了毛亨弟子中的佼佼者。毛亨也像师父一样,领着弟子们闲时读诗经,讨论问题,忙时耕田种地,自给自足,还收下了一伙想通过抢劫活命的男人们,让他们学习耕种,学习诗经。

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此图源于网络:毛亨耕读传诗

赵乡贤、毛亨、毛苌师徒,都是“耕读传诗”的典型,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环境如何,都坚持生产劳动,生活自给,同时收徒受诗,代代传承。

到了几百年后的东晋南北朝陶渊明,看透了朝廷和地方政治的腐败,毅然弃官归田,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耕读生活。

古代知识分子,有着家国情怀。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国忧民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做官的,在朝廷,就据理力争,坚持正义,如杨慎。被贬谪,则为民造福,守住初心,如苏轼

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此图源于网络

为士者,在家乡,乃耕读传家。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近代。

即使偏僻如云南的犄角旮旯,还能看到老式土基瓦房门头刻有“耕读传家”的原色木匾,一打听,原来这家出过读书人,他们的先辈就是边读书,边种田,有些还是私塾先生。如我家乡昆明汤池街近代乡绅李桂堂。

李桂堂,名叫李正芳,从小聪明颖悟,后来到昆明五华书院求学,感叹世道艰难,说:这样艰难的世道,即使考取了功名,也达不到我“修齐治平”的理想,就放弃学习,回到家乡,最后被推举为“贡生”。

在家乡,他一边在鹅塘书院开门受徒,一边做好事,如修桥铺路,帮助因为修建滇越铁路祖坟被占而无法迁移的人家迁移新址安葬,饥荒年还建议宜良县衙在汤池增设粮仓赈济灾民。

他虽然可能不亲自下田地耕种,但家有的田地,仍然雇农耕种,甚至还会到田地看看庄稼长势。

他家老宅门头,就悬挂着“耕读传家”木匾。

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汤池街李正芳祖宅

从央视演绎《诗经》的毛亨毛苌传诗,联想到陶渊明弃官归隐,再到李正芳的弃学归乡,还发现:正因中国历史上是个农耕社会,多数士人脱离不了农耕这个社会现实,那是他们的根。

农耕是物质基础,读书是精神需求。耕读传家,正是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经读后感8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大学水平

汤池梨花村老屋门头“耕读传家”木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9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