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总结2篇(全文4809字)

人才工作总结2篇
一、
    今年以来,XX经济开发区为贯彻落实全县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及相关文件精神,在紧密依托鱼山绿色石化基地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石化下游配套产业和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利用链式效应集聚高端项目和优质人才,成功引进了岱盛石化、海瑞鑫等优质项目,并聚集了吴国忠等涉及新材料专业领域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智商的高端人才,人才队伍体系不断完善,园区投资价值和区域优势也日益显现。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建立人才工作体系,强化人才精准支撑。
    一是建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经济开发区的人才工作,为全面做好园区的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搭建了企业人才信息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局面,为抓好区域人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提高人才工作者业务能力,如参加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全县组织人事干部专题培训班等6次;同时通过“三会一课”等途径提升人才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促进相关人员工作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壮大人才队伍规模。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宣传,积极营造人才强县、人才强区、人才强企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资料等手段广泛推介我县和开发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发展环境,增强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外出招商、高校招聘、企业推介等途径做好招才工作,对项目招引中发现的优秀人才进行跟踪联系,吸引其来开发区创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委属事业单位已吸引6名石化类专业人才,园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约30名,为园区经济建设打下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开展柔性引才工作,以交流合作、技术攻关、培训咨询、评估诊断等多种形式,吸引县外的“高精尖”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年开发区联合县环保局以专家顾问团的形式聘用了计建炳、冯连芳等9名教授级专家,为企业投资事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三)完善园区基础建设,搭建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着力优化园区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各类要素保障。已建成占地76亩产业孵化基地一期项目,为人才和企业提供项目实践平台和载体资源,已有海瑞鑫、瑞程石化等企业注册入驻;同时出台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聚集招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不断来开发区投资创业。经开大厦为人才提供办公场所,并专设一层作为大学生创业基地,今年新增5家企业入驻办公,综合配套小区建设宿舍楼8栋,为人才提供基础配套设施保障服务。二是全力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水平,认真落实县里关于引进人才在购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提升人才的归属感。三是链式效应打造人才高地,根据舟山市“5313”行动计划,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已有吴国忠教授“PTFE功能助剂及高光阻燃聚碳酸酯等材料制造项目”和罗红宇教授的“低温发酵水产加工下脚料生产全营养高品质饲料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等两个项目入选。
    二、存在主要问题
    2019年的人才工作总体来说成绩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端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中高端岗位紧缺度高,企业的高端研发受人才瓶颈制约。二是人才配套性服务仍需加强,园区内的产业平台和生活娱乐配套基础较弱。三是存在人才供需错位现象,人才产业精准匹配度不够。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推进绿色石化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和互动升级。
    聚焦绿色石化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增强人才供需匹配性,通过举办座谈会、走访企业等方式,增强与企业和人才的互动交流,并根据产业定位和企业需求,构建有针对性的绿色石化产业类人才供需目录,为用人单位提供专家咨询、项目对接等信息服务。同时坚持“专业培训”和“专项引进”双管齐下,根据市县下发的紧缺性人才目录,联合企业开展招聘,并拓宽渠道引进学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二)深化人才聚集创业基地平台建设。
    以贴近项目、鼓励创业、加强研发为导向,打造综合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人才基地和科研平台。下步开发区将开展产业孵化基地(二期)工程和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最终形成占地约140亩的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促进“产才融合”发展,推动石化绿色产业集聚升级。
    (三)构建更完善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
    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构建人才服务网络体系,提高人才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并不断完善开发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开发区计划开展XX生产服务性后勤基地规划工作,拟建设集办公、住宿、研发等功能于一体,总面积约230亩的综合配套服务区;待方案确定后深化设计,并分期启动建设,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
    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按照全市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切实做好科技人才服务工作,为全市经济“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保障。现就我局2019年上半年人才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舞台。支持企业联合组建各类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平台,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卫开展创新研发工作。上半年,推荐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申报2019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推荐宁夏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柔性引进团队。推荐宁夏乙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宁夏蓝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申报2019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宁夏含酸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动力与储能锂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宁夏蛋氨酸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2019年联合共建创新平台补助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拟对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830.55万元,目前正等待科技厅审核批复。组织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宁夏创新创业大赛,截至目前,已有37家企业报名参赛。
    (二)深入开展东西部合作,为科技人才“牵线搭桥”。积极支持企业与东部科技强省的优强企业、名牌高校、大型科研所开展合作,并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采取“项目+人才+团队”方式借智引才。宁夏紫光蛋氨酸有限公司与兰州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建成联合实验室,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年产1万吨氰醇法制蛋氨酸项目”颠覆了传统氯化钠工艺制备蛋氨酸的做法,将使每吨产品成本降低3000元,极大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实施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制造枸杞功能性食品关健技术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开发了液体及片剂2种特膳食品,获得科技成果鉴定。宁夏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承担实施的自治区东西部科技合作“养殖场沼液沼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启动。海原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华润集团成立了西部高端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为科技扶贫提供技术、产品、人才与服务支撑。认真落实中卫与福建漳州对口协作会议精神,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共建,提升园区建设档次。
    (三)优化服务管理方式,为科技人才“松绑加油”。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重点,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积极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大力简除烦苛,不断优化科研生态,努力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使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一是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申报上,利用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创新申报方式,规范服务秩序,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查询”信息化管理,确保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申报科技项目“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论证,直接在网上申报评审。同时,在科技项目管理上“做减法”,对科研项目实施“两头严、中间松”管理机制。二是加强人才项目争取。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开展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员选拔、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2019年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和2019年“人才小高地”申报和遴选等工作,加大科技人才项目推介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人才项目专项资金60万元,重点对非公领域通过双招双引、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给予补助。同时,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资金申请报告确定的实施进度安排,加快项目实施,为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在我市开展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为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30条”,中卫市“科技创新22条”,狠抓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激发科技人才业创新活力。上半年,在“服务企业,注重科技,积极稳妥,确保实效”的原则下,我局共为科技型企业解决“宁科贷”贷款2000万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自“宁科贷”业务开展以来,我市累计发放企业贷款58家,贷款金额14457万元,贷款企业数、贷款金额位居全区第三。我局还主动对全市近几年融资需求已入库但一直未获补贴的科技型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推荐宁夏银豐米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了2019年科技金融专项,目前正在审核之中。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中卫市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统计业务培训班和科技项目申报实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费用财政后补助等专题培训班,提高科技人才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范的研发费用归集财务制度,使企业人才快速掌握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申报程序及材料撰写要求,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加强科技普及。以“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为主题,牵头举办了2019年“科技活动周”。利用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促进科技深入大众、服务大众、惠及大众,不断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挥科技特派员引领作用。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今年全市下派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3个,科技扶贫指导员73名,“三区”人才110名。目前,科技扶贫指导员和“三区”人才已深入全市22个镇的73个深度贫困村,围绕马铃薯、硒砂瓜、小杂粮种植及肉牛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实现了科技扶贫指导员和“三区”人才对深度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上半年,全市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3期,培训贫困群众560人次。通过科技培训和政策宣传,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不健全。企业科技人才少,研发能力较弱,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强;企业依托大院名校的意识不强,产学研合作层次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二)科技人才队伍短缺现象严重。由于受地域和产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缺乏具有研究能力的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的高端人才奇缺。
    (三)科技人才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高技术、规模大的企业较少,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差等原因,高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自治区创新33条”和中卫市“创新驱动22条”,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确保科技人员引得进、用得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模式,进一步组织好有关企业和单位参加各级各类产学研活动,积极有效地为企业与高校院所搭建技术合作平台,切实为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解决一批技术难题。
    三是抓好人才项目资金争取和人才项目储备工作。通过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确保在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科技金融专项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