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1万字(全文10140字)

在中小学校校长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
   吃苦,通常解释为承受痛苦、苦难,是指能忍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能承受肉体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成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吃苦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练、一种财富。杨绛先生有言:“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正所谓“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苦言是教诲之言,苦药是治病之本,苦瓜是养生之菜,这正是吃苦的奥妙所在,悟透并勇敢尝试这些“苦”,才能收获恒久的“甜”。吃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方法。
   唐代韩愈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教育的路上、学习的路上并没有捷径,勤奋和吃苦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XX一中紧紧围绕“办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以创新上台阶,推动各项工作行稳致远,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攀升,历年高考上线率均在?96%以上,在XX“一枝独秀”,成为全省教育的先进典型。探寻XX一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不俗成绩的原因,吃苦是一个重要密码。今年?9?月,XX在XX一中召开XX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教育不能玩花拳绣腿,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下好苦功夫,做到校长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争做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长,推动XX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段时间来,XX教育系统迅速行动、立行立改,校长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教书育人氛围正在形成。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不怕苦、愿吃苦、能吃苦,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才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交出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一、吃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
   ***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怕苦、愿吃苦、能吃苦,其具体表现为:吃苦耐劳、舍生取义、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等等。正如鲁迅先生所总结的那样:“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吃苦精神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勃发于火热的社会实践,升华凝结于中国人民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因”图谱,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时代潮流、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一)吃苦是中华文明之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缺乏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人,吃苦已经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独特品格。比如,孔子“韦编三绝”,方成圣人;勾践卧薪尝胆,乃就霸业;王羲之“入木三分”,始成书圣之名;祖逖“闻鸡起舞”,遂逞北伐之志,等等。古代先贤可歌可泣的事迹脍炙人口,这背后传达给后人的正是吃苦的可贵。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欧阳修在《答黎宗孟书》中也有言:“某性自少容,老年磨难多,渐能忍事。”吃苦对人们来说,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练、一种财富。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吃苦,怎样在吃苦中成长、从吃苦中奋起?宋代理学家辅广认为:“人不经忧患、穷困、顿挫、折屈,则心不平,气不易,察理不尽,处事多率,故人须从这里过。”意思就是,一个人只有吃过苦,经历过穷苦、困难、逆境、失败、挫折、寂寞等,才能扛住压力、收获成长、取得成功。可见,吃苦始终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宝贵财富。
   (二)吃苦是立党立国之基。翻开党史、新中国史,就是翻开一部不怕苦、愿吃苦、能吃苦,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历史。“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从?1934?年?10?月?10?日长征开始,到?1936年?10?月?22?日长征结束,各路红军在长征中的总行程达?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就历时?368?天。漫长历程中,等待红军将士的不仅是深山大川、雪山草地,不仅是草根果腹、皮带充饥,更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瑞金出发到陕北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死亡,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走到了陕北。我们该如何看待长征中的苦,又该以何种姿态去吃苦?新中国成立初期,“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因为数量太少,几架飞机只好飞了两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断言:“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八十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断言中国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对新中国采取了不承认和封锁禁运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更是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出了以“一化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和铁的事实有力回击了“共产党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的嘲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不畏困苦、艰苦奋斗,靠的就是“吃得苦中苦”。
   (三)吃苦是逐梦前行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即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至少从鸦片战争以来的?180?年来,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的就是这个目标,这不仅是辛苦的问题,而是不知牺牲了多少人。不仅是用汗水、泪水换来的,也是血水换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需要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乃至更为巨大的牺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无一不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敢于直面“硬骨头”“拦路虎”,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加油干。就XX而言,当前正处于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也是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经济增长不容盲目乐观,风险隐患不容麻痹大意,管党治党不容松软懈怠,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自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时刻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以XX跨越发展为重,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不怕“事情多”,不怕“任务重”,不怕“困难大”,把吃苦当成考验、当成磨练、当成财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一起打、两张卷子一起交、两个胜利一起夺,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XX篇章。
   二、准确把握吃苦精神的内涵实质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吃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的;一个没有吃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吃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吃苦精神作支撑的地方,是难以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敢于吃苦的奋斗精神、善于吃苦的担当精神、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同甘共苦的拼搏精神”,就是新时代对吃苦精神丰富内涵的生动概括。我们要准确把握吃苦精神的内涵实质,保持吃苦耐劳、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奋斗姿态,不断为吃苦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形成“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奋力推动XX高质量跨越发展。
   (一)准确把握敢于吃苦的奋斗精神。敢于吃苦是一种勇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翻雪山、过草地,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啃硬骨头、涉深水区,都充分表明不怕苦、愿吃苦、能吃苦,是我们党永远都不能丢的光荣传统。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被东山群众亲切地称为“谷公”,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然而,治理风沙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谷文昌多次遭遇失败。1958?年,东山县全民动员,数天时间种下万株木麻黄,不料遇到持续一个月的倒春寒,树苗大部分被冻死,仅剩下九株树苗。面对重大挫折,谷文昌没有泄气,而是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葆有这样一股敢于吃苦的奋斗精神,经过十几载的苦战,他终于率领东山人民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环境。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在这样的风险挑战和形势考验面前,我们要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大力弘扬敢于吃苦的奋斗精神,在矛盾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风险挑战面前不退缩,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啃下改革发展路上的“硬骨头”,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从而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二)准确把握善于吃苦的担当精神。善于吃苦是一种本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并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纵览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领导者始终讲究策略与方法,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946?年?10?月,党中央和东北局为粉碎国民党“先南后北”的战略攻势,决定派萧劲光等去南满工作,此时的南满,形势异常紧张,国民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