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参考: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文11354字)

党课讲稿参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通篇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阐明了基本方略,描绘了宏伟蓝图,体现为民宗旨,强化从严治党要求,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显示出巨大的引领、指导、推动作用。
    一、报告鲜明提出了党的十九大主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地宣示,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
    (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6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断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
    现在离这个目标只剩下三年多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还要继续前进
    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进,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上升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成就是五年来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近8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信息通讯、高速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五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整合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住房保障程度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位全党核心的领袖掌舵。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报告科学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重大政治判断,精准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体现了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准确把握,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高超驾驭。
    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作了这样的诠释: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报告科学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新表述,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客观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实际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理论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的重大发展。
    第一,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比如,我国经济总量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工业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工农业产品如粗钢、煤、发电量、谷物、肉类、花生、茶叶等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原油和棉花、大豆、菜籽油、甘蔗等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过剩。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从人民需要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人均国民收入从1978年的222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5年的31195元、10772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6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