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发言合集14篇(先进事迹亦可参考)(全文20817字)

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发言合集

情系山区真扶贫 一心为民写芳华…………………… 2
“五多”聚民心 实干拔穷根………………………. 5
只要一户不脱贫 我就坚决不撤岗………………….8
支部带着群众干 脱贫不丢一个人………. 11
念好“三字经”甩掉“穷帽子”…………. 14
坚持“七个一” 浇开“幸福花”………………….. 18
立足办实事 同心谋发展………………………………………….27 心系村民冷暖 助村经济发展…………………………………. 30 沉到基层一线 帮到群众心坎…………………………………. 33 务实担责尽职 探索脱贫路径…………………………………. 36 “干”才有号召力 “实”才有信服力…………………… 38 扑下身子做实事 探索路子促脱贫………………………….. 41 做一个埋头实干、务实为民的好书记………………………. 44 履好第一书记职责 抓实党建促脱贫………………………. 47

情系山区真扶贫 一心为民写芳华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有奔波于荒岭山林的疲惫, 有仰视贫瘠落后的无奈,有面对贫困老乡的辛酸,但更多的是 收获成长和成功欣慰。借此机会,将自己两年扶贫工作的体会 和感悟,跟大家作以分享交流。
一、当好“第一书记”,必须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

    对第一书记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赋予我们最大的政 治任务。为此,我们必须把这个政治任务时时记在心中、牢牢 扛在肩上,绝不能让预期效果处于差不多、还可以,不能让稍 出成绩就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思想在心里滋生。2 月 9 日,我 们“和谐印坪”发展基金举行了第二年的捐赠仪式,在各级领导 的呼吁帮助下,在社会爱心人士慷慨响应下,由我去年带头捐 赠 4000 元发起的基金总额从 5.2 万元一举突破十万元。第一届 “十星级家庭”和“最美印坪人”接受了第一年基金红利 5000 元现 金奖励,新授牌的第二届“十星级家庭”和“最美印坪人”开始了为 期一年的群众监督期,如果年末顺利通过公示,将获得更多奖 励。现在印坪村人人思进、户户争优,“四好”风气蔚然成风。 近期,我也正在鼓励一位朋友到广元投资兴业,以近 3 千万的 投资解决部分群众就业,增加一些收入,为全区脱贫摘帽贡献

一份力量。为脱贫攻坚做贡献,与派出单位层级无关,而与我

们是否安心扶贫、专心奉献、乐心宣传有关。作为帮扶干部, 我们与广元的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 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尽心尽力。
二、当好“第一书记”,必须为群众谋取最大利益

    群众最务实,百姓最较真,在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 作为第一书记必须大公无私、公平公正,积极努力助其享受最 大改革发展红利。3 年来,我们硬化村组道路 20 多公里,开发 许多山林,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老百姓讨要过一分钱赔偿。同时, 我们对为公益事业、为村集体事业做出利益牺牲的群众,在产 业发展、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群众受益,让群众 在干部帮扶过程中真正把思想觉悟提起来、自强意识强起来、 致富钱袋鼓起来。3 年来,涵盖 54 户贫困户的 4 个产业合作社,
3 家家庭农场,10 个野鸡、黄羊等养殖大户实现率先富裕,并 带动全村 210 户群众共同富裕。2017 年,我们顺利通过省级第 三方评估和市、区两级检查验收,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们自发 拆掉了供奉几十年的土地庙,建起了感恩碑,这就是干部尊重 群众利益、不与群众争利、为群众谋大利、让群众实实在在获 利所换来的民心所向。
三、当好“第一书记”,必须始终以清廉本色引领新风

   干部要清廉,扶贫干部更要清廉。因为廉洁,我们在推进工 作时,底气足、腰板硬;因为廉洁,我们在调解矛盾时,阔得

平、形势宁。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负责管理大量的项目、

资金,接触各色人等,要在利益面前不动摇,在诱惑面前不折 腰,才能把党和群众的事业办好、办实。去年腊月廿八,村上 一开完春节茶话会,我就立马开车上高速快闪,不为别的,只 因为村里等着送我东西的群众实在太多,尽管都是真心实意, 尽管都是自家的猪肉、自家的鸡,但我绝不能收任何一家的土 特产!反倒是,村里凡有婚丧嫁娶,我都参加,自己虽然贴了 钱,但往往此时,平日里因为工作产生的隔阂或不解,能在与 群众们的交流中的到理解和消释。同时,也在村里树立了爱岗 敬业、和谐友善的良好第一书记形象。

“五多”聚民心 实干拔穷根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县(区)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我针对包扶村实际,采取“五多”工作 法,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兴产业,使全村环境大改变、 旧貌换新颜,得到上级组织和村民的一致称赞。
一、多在党建上“抓”

   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党支部、提升组织力是关键。到村以后, 我先从班子抓起,改选了支部,补充了力量,发展新党员 4 人, 预备党员 2 人,改选了村委,培养后备人员 3 人,完善了规章 制度,建成 1+6 公共服务中心,党建示范项目被评为全市重点 项目。
二、多在基建上“忙”

   我所在贫困村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较差,2015 年前全村无硬化公路,进村要翻山越岭三个小时。到任后,我 克服各种困难,组织带领村民硬化公路 38.5 公里,新建泥结碎 石路 4.5 公里,安装人畜饮水管道 26000 多米,农网改造 8 个社, 开通了宽带网络,异地搬迁 35 户,危旧房改造 36 户,风貌改 造 20 户,建成了文化院坝,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三、多在产业上“帮”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最关键的是群众兜里没钱。我到村以后,

千方百计引进 2 家企业进村发展,争取资金 200 万元成立专业 合作社。同时,成立天麻栽培专家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 成天麻科技驿站,组建 8 个科技小分队,培养科技示范户 20 户, 发展产业大户 8 户,带动全村 95%的农户从事乌天麻生产,免 费发放蜜环菌 6 万瓶,天麻种 10 吨,培育菌棒 50 万根,栽培 乌天麻 8 万窝。目前,仅天麻一项村民人平增收 3500 元以上, 形成了“百花齐放中药材,一枝独秀乌天麻”喜人局面。
四、多到农户家“访”

   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打掉“娇气”“洋气”,扑得 下身子,找得到农户的路,认得到群众家的人,吃得上农民的 饭。多到农户家里访,多听他们的所愁、所盼,多摸他们的烦 心事、操心事,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工作做得群众 的心坎上。驻村以来,我到村民家中走访累计 500 多次,收集 有用信息 150 多条,有效化解了 XXX 见着领导就拦车和 XXX 缠访国家信访局等疑难问题 6 起,促使全村实现了和谐安定。
五、多在酒席上“晃”

   农民群众最讲究情份,红白事是人员最集中的时机,也是集 中宣传政策、收集诉求、化解群众矛盾的最佳时期。我给自己 定了一个规矩,遇到红白事,只要人在村里,不论主家请没请, 自己都必到场,并且自掏腰包随份子。通过这个小事,让群众 觉得“第一书记”不装大,愿意与我们交心谈心,即使有什么

问题,也能够通过感情交流得到化解。

只要一户不脱贫 我就坚决不撤岗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县(区)

    我是 2016 年 7 月到 XX 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多来, 我与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扑下身子,撸起袖子, 带领群众向困难叫板、向落后宣战,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只有帮助建强党组织,脱贫攻坚才有主心骨

    XX 村过去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 党员开会难、议事难,群众不支持、不买账。到村后,我通过 深入了解,发现本村党员 XXX,过去曾担任村干部,又在乡里 干过综治协管员,群众基础比较好,便向乡里建议,请她担任 村书记。一开始她有顾虑,我三番五次到她家里,请她家人一 起帮忙,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最终被乡党委任命为村书记。 同时,将 2 名后备干部选进村班子。3 个月下来,我和村“两委” 干部一块动员群众实施了 2 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了 39 户
49 间危旧房屋改造重建,组织县中医院 125 名医护人员与贫困 户结对进行健康帮扶,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过去我们村党支 部活动不正常,党员一年到头开不了两次会,各干各的。我们 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制度,组织 61 名有帮

扶能力的党员与 73 户贫困户“结穷亲”,做到生产联手帮扶产业

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 联络帮提精神状态。
二、只有帮助找到致富路,脱贫攻坚才能见实效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 逐一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查看每家每户的住房条件、 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搞清致贫原因;先后 5 次 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建议,3 次组织党员群 众到河南洛阳市、江苏华西村、安徽利辛县等地培训,学习经 验,开阔眼界。在此基础上,立足大湾资源优势,坚持就业、 产业“两业”并进,明确“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 路,因人因户制定脱贫措施。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 发展方式,引进龙头企业一笑堂茶叶公司,流转土地 1200 亩, 把村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茶叶、灵芝等主导产业;依托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绿色资源,深入挖掘红 11 军 32 师驻地旧 址红色资源,成立 XX 村旅游发展公司,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和 农家乐。
三、只有帮助群众一起干,脱贫攻坚才会聚合力

   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住 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记得刚到村 10 多天,受苏迪罗 台风影响,夜里 11 点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倾泻而下,40 多户村 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强忍着刚断奶的阵阵刺痛,和 5 名村

班子成员一起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拍门呼叫,使群

众避免了更大损失。正是从那天起,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什 么事就来找我。我和村“两委”完善议事规则和村务监督机制, 重大事项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组织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 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授牌、“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村里管 理井井有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到村以来,我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动员群众易地搬迁、处 理矛盾纠纷、办理养老保险、代办小额扶贫贷款等,像陀螺一 样忙得顾不上家,也很少回家。第一书记工作考验了我、锻炼 了我,也充实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坚强了内心、丰富了经历、 加深了群众感情,在农村的广阔舞台锻炼成长、淬炼成钢。今 年 6 月,我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很多人问我期满后是 否还继续干?我还是那句话:“XX 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 岗!”

支部带着群众干 脱贫不丢一个人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叫 XX,是驻 XXX 村“第一书记”。在抓党建促脱贫攻 坚中,我们按照全市开展的“党建+精准脱贫”活动统一部署,充 分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 作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冷棚葡萄产业为主 的脱贫致富之路。2019 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 1.8 万元,实现 全村 203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支部引领,把“小葡萄”干成“大产业”

    我们村地处干旱丘陵地区,土地瘠薄,但适宜葡萄种植, 产出的葡萄口感好、甜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2014 年初,我 们借助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契机,在市委组织部派驻的驻 村工作队帮助下,决心把冷棚葡萄项目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 业抓起来。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问题,我们转变观念,采取市 场化模式运作,经驻村帮扶单位牵线搭桥,引进了阜新金亿亨 公司,垫资 300 万元;2015 年初,又实行企业化模式经营,通 过垫资企业成立了 XXXX 实业公司,投资 2100 万元建设高标 准产业园区,为引导群众发展冷棚葡萄产业作出示范。在村党 支部强力推动下,三年多来,全村参与冷棚葡萄种植的农民达 到 100 多户,其中贫困户 62 户;每公顷冷棚葡萄纯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人均增收达到 9300 元。
二、党员示范,让群众由“站着看”变为“跟着干”

   发展冷棚葡萄初期,村里群众对以前种植裸地葡萄的教训 心有余悸,都抱着怀疑观望“边上看”的态度,有顾虑“不想干”, 我就组织党员干部做示范,带头干给群众看。2016 年,我,组织
61 户建了 20 公顷冷棚葡萄,其中党员干部就占 32 户。2015 年 种植户每公顷平均收入 30 万元以上,是大田收入的 30 多倍, 这更激发出了群众发展冷棚葡萄的热情,过去“站在边上看”的 村民,主动找到我要求“跟着干”。当年秋天,就有 25 户农户自 发栽植冷棚葡萄约 25 公顷。为发挥好党员带动作用,我们设立 了“党员示范棚”,组织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成立党员服务队, 向棚户传授种植技术,提供全程服务。
三、合作社带动,让每户贫困户都尝到“喜日”的甜

   从 2015 年到 2019 年,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由 203 户、708 人,减少到 62 户、192 人。剩下的 62 户怎么办?村党 支部提出“不能让 1 户贫困户掉队。”为此,我采取“党支部+合 作社+贫困户”模式,把精准脱贫与冷棚葡萄产业结合起来,组 建了“喜日”果树种植合作社,将扶贫资金、市县财政建棚补贴, 折股量化到 62 户贫困户和村委会、合作社,通过统一购苗、统 一设计、统一建棚、统一技术和统一销售的办法,建立了精准 脱贫冷棚葡萄产业园区,实行经营收益按股为贫困户分红,实 现了扶贫资金由分散使用向集中统一使用的转变,不仅兜底保

证了最后 62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为村集体增收 30 多万元。

从 2016 年开始,我们举办了 3 届关山生态葡萄采摘节,现在“车 新葡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知名品牌。

念好“三字经” 甩掉“穷帽子”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是市 XX 局派驻 XX 村的第一书记 XX,很荣幸能在这个 场合发言。驻村以来,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努力,我们村率先 在 XX 区脱贫摘帽,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也先后被授 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下面,我简要 汇报一下两年多来的驻村工作情况:
一、“抢阵地”

   到村当天,看见很多人从村部附近教堂出来,很是热闹,而 村部却冷冷清清。XX 局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 XX 机关先进集 体、全省 XX 机关五面红旗。作为 XX 局的干部,我深知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抢占意识形态高地和先进文 化阵地,把民心聚起来。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我从抓基层、强 基础入手,提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政治站位,充分发挥他 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我们在村部建设了 1200 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在广场打造 长 150 米、高 4 米的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又安装了体育设施, 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我们又在沿路沿街悬挂 60 多块 宣传牌,让醒目、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标语、口号深入群众内心。 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

活动,敲锣打鼓把匾牌送到农户家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

豪感,很多家庭因此娶上好儿媳、闺女嫁了好人家。在村部、 小学建立阅览室,增加农业科技、法律等图书 5000 多册,方便 村民借阅。如今,全村上下“精气神”倍增,正能量多了,怨气 少了;去阅览室的多了,进教堂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 闲的少了,纷纷借助党的好政策,你追我赶奔小康。
二、“鼓腰包”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积极争取资金 320 万元,修建水泥路

11 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另外,我们争取电业资金 500 多万, 新架设一条 10 千伏高压线路,安装 2 台 100 千伏安变压器,升 级改造 8 台变压装置,高标准改造全村低压电路,并安装了路 灯,实施了“亮化”工程。也就是在协调高压线路施工中,夜晚
10 点多在回村的山路上,我骑电动车跌入山边深沟,腿部受伤 住院一个多月。电力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茶产业发展。全村
60 多户农户开始从事茶叶深加工。过去我村 30 多元一斤明前青 尖,现在提高到近 60 元一斤。结合 XX 村离市区较近和紧挨南 湾湖的地理优势,我们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现在,全 村香菇种植和水产养殖 40 多户,每年产值达 400 多万元。新增 了 5 家连锁店,10 家农家乐。200 多名村民在市内从事装修、 保安、保姆等工作。引进一位在外发展成功的村民回乡创业, 投资 400 多万元,流转土地 200 多亩,建成 XX 农场,开展科 技种植和养殖,带动广大群众增加收入。

三、“拔穷根”

   文化低、教育落后是导致贫困的根源。为发展教育,我们争 取 10 万元为村部小学建立图书阅览室,完善体育设施,普及电 子化教学。多方奔走,争取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成立 XX 村 助学基金,救助困难学子。 2017 年暑假,村里的贫困学子李传 贵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他的父亲刚刚被蜱虫叮咬而死,家 境十分困难。望着其父的新坟,看着其一贫如洗的家,我暗下 决心:决不能让孩子辍学。在多方努力下,为其争取到四年 25000 元的学费。当钱送到孩子母亲的手上时,她激动地在我面前泣 不成声。两年多来,我们共资助像李传贵这样贫困学子 13 名, 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和家庭的命运。
   回顾担任第一书记这几年,我深深感到,党中央高度关注“三 农”、关爱贫困群众,人民群众拥护党、爱戴党,他们把我当作 党的代表,支持我,喜欢我。亲切地喊我“董书记”,争先恐后 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在我住院期间,很多村民都到意愿看望 我。贫困户周继武老人逢人就说“董书记是我的救命恩人”。88 岁的老大娘朱少华专门给我存了 3 罐“王老吉”,非让我当面喝 下…..
   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留任第一书记,是他们感动 了我,是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要通过辛勤工作让村民 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关心,党的温暖,使“第一书记”变成 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情纽带,把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

成美好的现实!

坚持“七个一” 浇开“幸福花”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2017 年 5 月 5 日,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派遣,到 XX 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回顾自己近三年的扶贫工作经历,心中不 禁感慨万千。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自己的 工作和感悟。
一、工作情况

(一)精心把脉问诊,绘一张美丽蓝图

   XX 村距县城 13 公里,全村方圆 2.9 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丘 陵地貌,全村共 8 个村民小组 305 户 1045 人,人均耕地 1.27 亩。2016 年底,全村共有贫困户 77 户 213 人。驻村以来,我和 村干部、驻村队员一道,走遍了全村在家的农户,反复入户走 访贫困户。为了确定“帮什么、怎么帮”,有的放矢做好帮扶工 作,我和村“两委”干部对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认真梳 理制约该村脱贫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帮助 XX 村描绘出脱贫发 展的“蓝图”,让脱贫攻坚的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工作举措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二)聚焦精准施策,创一流工作成效

   驻村期间,我和村“四支力量”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落 实“八个一批”举措。在就业扶贫方面,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就

业帮扶“一库五册”实名台账,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组织动

员有意愿群众劳务输出,全村贫困户共有 18 户 18 人落实了公 益岗位,其中市人大落实 3 人;有 36 户 53 人长期在外稳定务 工;在危房改造方面,共有 9 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其中 D 级重 建 3 户,每户落实补助资金 25800 元,C 级加固 6 户,每户落 实补助资金 15000 元。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建设集中安置点 1 处,共安置群众 36 户,其中贫困户 21 户。为了满足入住群众 的需要,争取资金,为每户建柴房 1 套 7.5 平方米,有效地推进 了入住。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摸底、汇总各学龄段贫困家庭 学生情况,建立台账,协助落实助学政策。在健康扶贫方面, 大力宣传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县内结算比例等政策, 实现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全覆盖。在生态扶贫方面,规范建立生 态护林员补助资金发放台账,及时兑付生态护林员岗位补贴。 在金融扶贫方面,32 户贫困群众累计获得小额扶贫贴息贷款 156 万元。村上还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先后为 42 户群众累计贷 款 79 万元。在兜底保障方面,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足额落 实救助资金,做到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应保尽保。
(三)推进“三变”改革,闯一条发展新路

   农民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就是土地。针对基础设施条件 差、产业散乱规模小、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家庭“空巢”现象凸 显、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等现状,我们积极响应市、县号召,推 进“三变” 改革。然而,怎么改?作为第一书记,我没把握,一

些群众也心存疑虑。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我组织村组干部、

群众代表赴外地学习。回村后,又分头召开小组会、院坝会。 村民白天要干活,我们就把开会的时间定在晚上。村里条件差, 开会没有场地,我们就在相对集中的地方露天开会。为了学习 文件,就在头顶上戴上矿灯照明。驻村以前,合作社是什么, 我一知半解。于是,我从网上购买了《塘约道路》、《中国农 民专业合作社调查》等书籍,抓紧“补课”。结合村情实际,经 过反复修改,我协助村“两委”起草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 为合作社的发展作了总体规划。经过反复宣传动员,最终,全 村 276 户村民以 668 亩土地入股,创新设立土地股、人口股、 劳力股、资金股四种股份,组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整村发展的 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 持,为合作社购买了 1 台收割机,1 台拖拉机和 1 套旋耕机,为 合作社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集体增收的渠道,被 群众誉为“生金蛋的母鸡”。
(四)精细选育产业,铸一条致富链条

   拔穷根,靠产业。合作社成立了,土地集约到村集体,如 何选好选准主导产业?我非常焦急。入户调查过程中,我发现 村里有大片的桑园。经了解,以前 XX 村是有名的养蚕村。规 模最大时,有桑园四、五百亩,几乎家家户户养蚕。但受蚕茧 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很多桑树都被老百姓挖了。当时全 村仅有 4 户群众养蚕。蚕农告诉我,价格为 16 元每斤。经过反

复考察、论证,恰巧 XXX 茧丝绸有限公司有流转土地发展蚕桑

产业的意愿。村上也有合作意向。我及时上门对接,促成合作 社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以每亩 360 元的价格,流转入股合作 社的所有土地,打造标准化蚕桑示范基地。2018 年,共栽种优 质桑苗 70 万株,建成标准化桑蚕基地。为巩固桑蚕产业持续发 展,支持企业发展,我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建设省力化标准化 养蚕车间和小蚕共育室总面积约 1369 平方米,既满足了企业养 蚕的需要,又确保了村集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