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全文8942字)

XX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
(2021—2025)
    ?
    XX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之间,东以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足山与宾川县、大理市接壤,西连马耳山与剑川、洱源两县比邻,北望玉龙雪山同丽江市玉龙县毗连。县境东西最宽37千米,南北最长85千米,全县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境内最低海拔为朵美乡黄洛琅村的金沙江畔1162米,最高海拔为马耳山主峰3958.4米,高差悬殊2796米。XX下辖7镇2乡,114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所辖的9个乡镇中,六合彝族乡为唯一的民族乡。
    XX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2020年底,县域总人口28.1449万人,有白、汉、彝、傈僳、苗、壮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3694万人,占总人口的68.82%。其中:汉族8.7755万人,占总人口的31.18%。,白族16.7322万人,占总人口的59.45%,彝族1.5713万人,占总人口的5.58%,傈僳族0.5598万人,占总人口的1.99%,苗族0.1495万人,占总人口的0.53%,壮族0.1016万人,占总人口的0.36%。其他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藏族、回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等35种民族成份,人口2550人,占总人口的0.8%。汉族主要聚居在县城、集镇和含屯、营的自然村,白族在坝区和山区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他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山区。根据云南省少数民族经济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2020年末,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有92个,所辖自然村585个。
序号 类 ?别 绝对数(人) 占总人口比重%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重%
一 总人口 281449 ? ?
二 汉族 87755 31.18 ?
三 少数民族人口 193694 68.82 ?
四 世居少数民族人口 191144 67.91 98.68
1 苗族 1495 0.53 0.77
2 彝族 15713 5.58 8.11
3 壮族 1016 0.36 0.52
4 白族 167322 59.45 86.38
5 傈僳族 5598 1.99 2.89
五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 2550 0.8 1.32
    XX世居少数民族除部分白族外,大多居住在山区,交通条件差,水利设施少,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窄且质量不高,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收入来源少,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住房条件差,生活习惯差等现象还较为突出,山区各民族与坝区汉族和白族的差距还比较大,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一、“十三五”时期XX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的关键是发展,民族工作的重点是团结”,XX县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战役的深度推进,始终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提升少数民族的素质作为重点,彻底解决了一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
    (一)民族地区的党政干部抓民族工作的意识不断加强
    通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抢救保护传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地区党政干部抓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部门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目标,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总体解决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主动和少数民族群众做朋友、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全面提升文明素质等在全县干部中蔚然成风,全县党政干部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意识不断加强。
    (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2016年至今,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之机,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了制约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交通、水利、住房安全和质量、产业培植、公共服务、村容村貌等方面的问题,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施了燕子崖提水、羊龙潭集中供水、舍茶寺提水、黄坪下片饮水工程,实施了松六公路和12条建制村道路硬化等一批影响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区域性工程,有效解决57个行政村、3.27万户11.71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15万余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和群众的出行问题。加强对全县薄弱环节、盲区、死角等“边远难艰”片区的扶贫开发力度,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9331.25万元,分两批实施19个行政村整村推进、3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01个“边远难艰”和5个革命老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专项用于基础设施、产业、村容村貌的整体精准提升;围绕县通高速、乡通二级、村村通畅,自然村硬化的目标,统筹规划建设公路设施,上鹤公路已建成通车,XX至关坡、宾川至XX、XX至剑川至兰坪高速公路顺利推进,形成快速连接周边县市,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公路交通网;全面完成小城镇、中心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所有行政村通宽带通光纤、实现4G信号100%全覆盖。投入1.4亿元,实施金墩乡绿荫潭等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搬迁363户1330人。投入3.18亿元,实施了1.3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全面消除农村C、D级危房,帮助1162户农村特困人员解决了住房问题,帮助31823户解决了裂缝修补、土墙刮白、空架房装修、屋顶检漏、房屋上部构件围护不全、居住条件差等入住质量低等问题。来自 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微信号:3231169,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在“十三五”期间,我县实施了六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仓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和邑上庄、奇峰下营、新峰东登、石朵河东登、马厂大马厂、六合九里河等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菠萝箐、响水河、屋姆、新鑫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争取上级民族专项资金补助1135万元,同时争取资金8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全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助力。示范点分布于全县各地,各具特色,在乡村旅游、手工业、养殖业、种植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精心打造,各示范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干部和群众的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得到增强。
    (四)少数民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以来,共争取到资金700多万元,大力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努力提振少数民族精气神。在彝族支系白依人的优秀文化方面,完成了白依人大型歌舞剧《苏别啊哩噜》第四乐章的音乐创作;在白族优秀文化方面,编印了《XX甸南白族民俗文化》和《白族画家高华天书画集》,公开出版了《张树先的小三弦》和《XX白族祭祀文化》两个DVD碟片;在苗族优秀文化方面,实施了XX苗族民俗祭祀和歌舞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在傈僳族优秀文化方面,实施了XX傈僳族民间传承歌舞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和《XX傈僳族火草衣》视频。在精品文化工程方面,完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银雕屏风制作及其贴银屏风复制品的制作。在百名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了寸发标和母炳林大师工作室及基地建设。2017年,还制作了《XX县民族手工艺影像资料》,以音像形式记录了XX少数民族金属锻制、石材加工、木器加工、瓦猫制作、斗笠编制、竹篮编制、芦笙制作、白棉纸加工、民族服饰制作、白依挎包制作等手工艺加工的过程。
    通过文化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党委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意识,提升了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团结进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银雕屏风的成功,让我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更大的台阶。
    (五)扶持民贸企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积极争取技改资金支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品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十三五”期间争取到民贸民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5万元,支持XX县茧丝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万床丝棉被加工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协调落实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在国家及省州资金贴息资金政策发生变化后,由县财政全力保障,补齐贷款贴息补助资金,2016年至2019年财政补助民贸民品企业XX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和XX县茧丝有限责任公司贷款贴息资金共420多万元。
    二、XX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一项工作的成败,领导力量是关键。组织领导不到位,再好的思路、项目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多方位、多部门。因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抓,才能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快速有效推动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各部门、各行业找准部门、行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契合点,做到部门行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推进,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紧紧抓住机遇,多方筹措资金,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物质基础
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速度缓慢、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等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大力改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破除制约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水电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发展的瓶颈,奠定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