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研讨讲话合集11篇(含党史)(全文17173字)

    目录
1.学史力行办实事 3
2021年05月24日 3
2.提高办实事开新局的能力水平 6
2021年05月18日 7
3.锚定组织工作的历史方位 9
2021年05月26日 10
4.凝心聚力提升组织工作质量 12
2021年05月07日 12
5.全力践行“三新”要求 15
2021年06月02日 15
6.重点把握组织工作的“四个维度” 17
2021年05月08日 17
7.党建引领“四全式”区域治理 20
2021年05月11日 20
8.推动基层党建“供给侧”建设 23
2021年05月19日 23
9.高质量打造基层党建新高地 26
2021年05月21日 26
10.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 28
赵天晟 28
2021年06月04日 28
11.聚焦半程发力 确保取得实效 32
2021年05月31日 32
    

学史力行办实事
勾凤诚
2021年05月24日

    ●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义和启示,清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和内涵,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宗旨和使命,深知“组织部的灯”为谁点亮、为谁长明,不断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高高在上,多想“怎么办”、少说“没法办”,努力破解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现实难题,不断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连断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实”,要真刀真枪找问题、求真务实解难题,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基层期盼、强化需求导向,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检验学习教育成果,让基层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厚植为民办实事的真挚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战争岁月,我们党紧紧依靠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巧干,奋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百年以来,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尽心竭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与拥护,进而推动民族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明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义和启示,清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和内涵,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宗旨和使命,深知“组织部的灯”为谁点亮、为谁长明,不断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广大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找准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指向。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一切的基础,来自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源自于对中国实际的深入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至理名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找准工作重点。脚步经常迈进群众的“门槛”里,才能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精力,深入村镇农家、田间地头、厂矿车间,面对面、零距离地与群众拉家常,把实际情况摸准、把基层期待摸透,努力使“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精准匹配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
    涵养为民办实事的担当精神。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新四军“铁军精神”,以及盐城建设、改革年代涌现出来的“东台林工精神”“胡友林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盐阜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新时代新征程,没有战火烽烟,没有枪林弹雨,但依然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着我们去实现,一样需要我们敢于“流血牺牲”,秉持“铁的担当”,去攻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密切联系群众、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使自己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多一些“点子”、多几把“刷子”,能够挑起应有的“担子”。对上,要不上交矛盾。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在把政策规定充分琢磨透彻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办法,只要不违背党纪国法、有利于基层群众,就要想着办、全力办。对下,要不漠视困难。对基层请示的具体问题,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高高在上,多想“怎么办”、少说“没法办”,努力破解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现实难题,不断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连断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制度是管根本的。为群众办实事,既要立足眼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又要着眼长远、结合本职岗位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努力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敢于突破固化思维、跳出路径依赖,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路子,真正把组织工作做到“点子”上。考察干部,不能仅仅满足于规定程序一步不少,更要在识人头、察实情上下功夫,具体看一个干部批阅了多少人民来信、回复了多少短信电话、走访了多少困难群众、化解了多少棘手矛盾,切实考准考实干部为民情怀;招引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轰轰烈烈地搞活动,关键要精细推进、精准用力,全力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基层党建,不能仅仅满足于漂漂亮亮地建服务中心,关键要强化需求导向、凸显服务功能,让老百姓愿意来、经常来,来了以后还能得实惠。要坚持当下做与长久立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总结上升为制度安排,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扩大受惠面、提升影响力。

提高办实事开新局的能力水平
梁三元
2021年05月18日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始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走深走实学党史。学习党史,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牢记苦难辉煌的过去、把握日新月异的现在、坚信光明宏大的未来。走深,就是深得下去。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研读必学书目,准确把握党史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融会贯通学,把学习党史同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树立大历史观,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保持历史定力。深入思考学,学会从分析历史现象中总结历史经验,从探究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主动,努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走实,就是实得起来。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学用脱节。把学习党史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解决“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恐慌,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性。
    入脑入心悟思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悟思想,就是悟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就是悟我们党不断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特别是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化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地强化党的意识、增强党的观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用心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把握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用心用情办实事。发生在泰州的“黄桥决战”中,黄桥镇上66家烧饼店日夜赶做烧饼供应前线,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成为人民群众拥军支前的生动写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群众的知心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往基层跑,多往群众中跑,了解所思所想所盼。只有真正和群众交朋友,才能听到实话、访到实情。做群众的贴心人。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涵养为民情怀。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改进工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第一标准。做群众的暖心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从自身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将惠及群众的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实抓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民生幸福“十大行动”,不断把幸福泰州做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见行见效开新局。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从党史中学经验、寻规律、强胆识,进而满怀信心地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努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更多力量。抢抓机遇。当前,“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泰州叠加交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承办省运会等多重利好集中释放,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泰州的发展未来可期。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既立足当下,更放眼未来,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大兴实干之风,致力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崛起江苏中部的“新泰州史”。破解难题。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树立“求解思维”,争当“解题高手”,努力在医药产业规模发展、农业现代化、城市宜居品质、长江生态保护等领域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勇争一流。聚焦市委“保六争先”目标再出发,坚持“事事高标准、时时严要求、人人争一流”,推动各项工作从“做没做”向“优不优”提升,努力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锚定组织工作的历史方位
2021年05月26日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航之年,面对更高的目标定位,需要我们运用“历史思维”,从历史中校准言行、锚定方位,在弄清楚三个“是什么”中坚定做好组织工作的信心和定力。
    弄清楚是什么推动1921年嘉兴南湖的小船成为载着9000多万党员的“复兴号”巨轮?重要依靠之一就是全党各级组织“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执行力、组织力。这种组织体系优越性在如今应战迎考中也得到验证和展示。我们应一体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筑牢基层磐石。深化细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路径,优化城市社区组织形态和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和国有企业党建,实现各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持续建强骨干队伍。深入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着力构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体系,把握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持续培育党建品牌。优化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大力推行村集体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聚力打造一批可复制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示范点,让淮阴的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
    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积贫积弱走到繁荣富强?我们党的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倾尽所能,才创造了今天的伟业。党的干部方针历经不同时期的调整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我们应把握今年集中换届“窗口期”,选优育强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聚焦提升功能。围绕县乡集中换届,聚焦改革发展主战场、招商攻坚第一线,择优选拔乡镇班子成员,注重选配专业型干部。严把换届程序关、人选质量关、组织实施关,确保能够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注重薪火相传。选派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关键吃劲岗位实践磨练,推动年轻干部在实践实战中学真本领、练真功夫。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及时把政治过硬、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强化担当作为。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大讲堂”,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将考核结果嵌入干部育选用管“全链条”,推动树立以实绩定成绩、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弄清楚是什么让众多仁人志士选择我们的党,为党的事业献出所有?建国初期,钱学森、邓稼先等众多科学家毅然回国,不仅是受到家国情怀的感召,更多是对我们党理想上的认可和政治上的认同。我们应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级各类人才。全面释放创新发展的动能。结合中心工作大局,深入落实本土的引才育才政策,提升对企业引才的政策倾斜度。持续抓好省市重点人才项目,强化与高端专家间技术交流和科研攻关合作力度,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工作力度,提高人才吸引力。构筑激发创新活力的平台。紧扣区域主导产业链,深挖地区间差异化优势,加快引育与产业关联度高的人才项目。鼓励促进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发展前沿、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在产业链上集聚。搭建集聚创新资源的桥梁。探索成立人才产业基金,建立常态化人才项目路演平台,打通资本服务人才和企业的路径。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让更多人才安居乐业。探索人才服务模式集成化新路径,为人才提供可看、可感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凝心聚力提升组织工作质量
彭晓红
2021年05月07日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实现组织工作的高质量,站位是根本,理念是先导,行动是关键,本领过硬是保障。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必须聚焦中心大局,对照新时代新任务,推动各项工作从“做没做”向“优不优”提升、从“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以优异“组工答卷”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立心铸魂,提升善观大势境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提高组织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必须紧握政治建设这一“定海神针”,把政治站位与职责定位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新思想新理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学党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必修课”,勇担“双重职责”,既组织推动好,也率先参与作示范,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观照中保持“两个绝对”的政治自觉,不断提升组工干部“政治三力”。坚持让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和组织优势,主动在庆祝建党百年、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等大事要事上探索实践,做到党委有要求,组织部门就有行动,党委的重大决策指向哪里,组织部门的工作重心就移向哪里。树立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融合,精准实施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关键动作”,统筹推动党建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砺心奋进,激发创新争优动能。“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创新是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的强大引擎。突出“守正”与“出新”相结合,深化对新时代组织工作的理解和把握,既要把各方面长期积累的好经验视为弥足珍贵的财富,不断传承;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卓越智慧谋划发展创新路、破解难题出新招。坚持“创新”与“争优”相统一,结合实际实施组织工作“创新争优”竞赛、“沿江沿海最美党建带全域创建”等一批上下融合、左右联动的创新项目,通过揭榜挂帅、季度竞赛、年度夺杯,比出服务发展高绩效,赛出争先进位精气神。注重“布点”与“扩面”相贯通,深挖基层有基础、有推广意义的经验做法,在科学选点、精心布点上下功夫,在总结提炼、拓展提升上做文章,积极培育“盆景”,再把“盆景”扩展为成片的美丽“风景”,推动形成更多、更优的组织工作“启东样本”。
    齐心攻坚,锤炼担当落实本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最大的讲政治。解决好当前组织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关键是把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贯彻执行到位。强化“抓好落实是本职、不抓落实是失职”的意识,练就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本领,在关键要害处出实招,在细节点滴上精研磨。不断增强抓落实的能力,创设“东疆组工大学堂”、“青说蓝评”等载体平台,引导组工干部强化专业素养,掌握工作方法,成为既提笔乐“写”,又踏实勤“干”,还能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业务“尖兵”。着力夯实抓落实的责任,健全督查检查、跟踪监测、绩效评估等工作机制,实行重点任务项目化管理,对存在问题紧抓不放、对工作成效全方位校验、对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持续优化抓落实的作风,从实处谋划、向实处用力,主动按下“快进键”,发扬“安专迷”、“钉钉子”精神,全体人员作战“一张图”、攻坚“一条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切实破解组工“瓶颈”、疏通组工“卡点”,奋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力践行“三新”要求
2021年06月02日

今年第9期《求是》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