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全文3591字)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项决定性成就。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体现在实现共享发展上,落实到推进社会建设上,就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彰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1、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建设的一项主要目标  民生与人民利益关系最为直接,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就是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状况。从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统一起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福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战决战、攻坚冲刺,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社会建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乘势而上,再攀新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擘画“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涵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公共服务、全民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指明了社会建设开启新征程的路线图和主攻点。确立这一目标,是由于我们党充分认识到我国现阶段拥有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社会大局稳定等多方面有利条件,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根据;是由于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很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必须以继续发展、全面推进、质量变革牵引转变;是由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体现在生活水平和公民权利的同步提升,但变中有不变,民生依然是基础,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依然是艰巨任务。同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等的新进展,都能够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2、强社会建设,统筹做好各领域民生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强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立了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