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应在“六个结合、六个为主”上下功夫(全文4402字)

王国忠: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应在“六个结合、六个为主”上下功夫
2017年7月,组织上突然调我到属于科研单位的省社科院担任副院长。虽然我从来没有在专门的科研部门工作过,但恪守自己多年一贯秉持的“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干事创业原则,履新后先后走访了省社科院的30多个处所,请教了很多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老专家老前辈,同时也阅读学习了不少有关地方社科院所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地方高端智库 建设方面的书刊资料,还参加了一些研讨交流会和高端智库论坛,受益匪浅。现在我又回到省委党校工作,“红色学府,高端智库,党性熔炉”,是党校的三大定位,建好智库、做好决策咨询也是党校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就如何做好地方高端智库建设作了一些思考。

在云南省社科院工作一年半时间,我把自己的学之所得、读之所获、问之所悟,加以思考整理后 认为:地方社科院所的科研工作和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应该在“冷热结合,以热为主;虚实结合,以实为主;长短结合,以短为主;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大小结合,以小为主;上下结合,以上为主”这“六 个结合,六个为主"上下狠功夫、出好成果。

一要在“冷热结合,以热为主”上下狠功夫、 出好成果。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既有热门的领域,也有冷门的领域;既有热门的项目,也有冷门的项目;既有热门的课题,也有冷门的课题。作为地方社科院所的科研工作和高端智库建设,既要有人研究热门的领域、热门的项目、热门的课题,也要有人研究冷门的领域、冷门的项目、冷门的课题,既不能只搞热门研究不搞冷门研究,也不能只搞冷门研究不搞热门研究,而必须做到“冷热结合,以热为主” 。冷与热其实是相对而言,热门研究不力、研究不好,也会变成冷的;冷门研究好了、研究透了,也会变成热的。

“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是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的一句至理名言。当今之时,浮躁之风比较盛行,只重视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热门研究,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甚至忽视冷门研究的问题,在一些社科部门和地方智库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科研部门和智库,甚至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老想着一夜放个卫星,一事出个大名,一举搞个轰动效应,对冷门研究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不支持、经费上不保障,甚至对搞冷门研究的同志说三道四、冷嘲热讽、指桑骂槐。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纠正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真正春天就不会真正到来,哲学社会科学就不能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髙端智库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冷门研究不等于基础研究,热门研究也不等于应用研究,但是,很多基础研究都相对比较冷门,很多应用研究相对都比较热门。没有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 就很难有应用研究的长足进展。很多所谓的智库报告,其实就是基础研究的副产品。因此,我们应该在切实坚持“冷热结合”的基础上做到“以热为主。

所谓“冷热结合,以热为主”,就是在重视冷门研究的同时,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党委政府关心的焦点,切实变成我们地方科研院所和地方智库科研工作的重点,为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搞好咨询服务,提供智库建议,充当参谋助手。

二要在“虚实结合,以实为主”上下狠功夫、出好成果。无论一般性的社科研究,还是作为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既要注重实打实地提供解决具体矛盾的方案、提出处理实际问题的措施的研究,也要注重不是那么很具体、不是那么很实在,具有较强的务虚性质的研究。

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能“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进行科研”。虚与实也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实,也没有绝对的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会变实、实也会变虚,很难完全彻底分开。我们地方社科院所的科研工作和智库研究也要强调问题导向,要把很多关乎人民群众当下的切身利益,急需解决的实实在在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做社科研究工作和智库研究又不能太功利,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务虚性的研究,对绝学冷门的务虚性的研究也要重视,也要支持。举个例子,我们党向全国人民承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因此,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此,我们地方社科院所和智库不能置身事外,而必须高度重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加以重点研究,尽可能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理论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意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