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实习这个事儿,或许这两天写了点文字,勾起了我对文字工作的向往吧。
非典那年
我的实习生涯是非典那年夏天开始的。我本来想着专科毕业继续在北京专升本。突然非典袭来,当医生的舅舅身边就有了病例,他怕了,撵着我赶紧回老家,又恰逢初恋分手痛不欲生,我带着很多板蓝根就回了老家。
沉寂了一段时间,我妈看着我无所事事也不是个事儿,就说找个地方上班吧,哪怕实习呀。
我爹到处托人,不知道递了几层的关系,我成了县城广播电台新闻部的实习人员。
新闻部人员
新闻部不加我四个人,梁主任,李大姐,小吕,大张。
梁主任还兼任着电台男播音员,人高马大,声音浑厚。他一上来就给我安排改新闻的任务,把报纸上的新闻稿改成广播简讯,改标题,收集国内外要闻汇编……诸如此类。几天下来,他给我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业务能力挺强!
小吕,大张是新闻部梁主任手下的两员大将,外出采访全是这哥俩儿的活儿。小吕年龄小,不善言辞,老成,那时候正准备结婚。大张年龄大,性格比较跳脱,天天笑眯眯的。
李大姐是个谜,风韵犹存,我观察了她一年没弄明白她的工作职能,我推测,除了喝茶看报纸她也就等退休了。不,她还带我逛街买衣服,给我讲电台里的秘辛八卦。她老公在附近某单位上班,有次偶遇我俩逛街,他俩还莫名吵了一架。
外出采访
话说新手上路需要师傅带,我跟着小吕,大张都跑过新闻。小县城采访无非是下乡,进厂矿。采访有点程式化。不管到哪采访,对方基本上都准备好了演员,台词。电台采访也不用出镜,录个音的事儿,照着本子念就行。
我很快就能独立采访了。搞过一个“县城好人”的系列报道,我大姑义务修路的好人好事上过电视,我搬过来也不算假公济私。有一次去县一中采访校长,竟然巧遇了我的高中老师,我可是二中毕业的呢,客套了客套,他说他这学期刚调过来的,那真是巧。
我也参加了当年的县城春晚、政协会议等重大活动报道,亲戚们与有荣焉。
饭局
我很快适应了实习生活,却又非常排斥一个环节——饭局。
每次外出去采访,对方一般都会安排饭局。我年龄小,心眼实,劝酒的一劝我就喝,喝到吐,大张说我是不是傻,一旦喝就喝不少,喝了一个人的别人的也得喝。怒斥我了一顿,以后不能喝了。
饭局上没谈过采访业务,说的就是错综复杂的关系,根据我的姓氏,他们会问我认识那个同姓的某某某吗。俺家三辈子贫农,我爸是农民工,不认识。他们都不信,电台上班的能有普通人?他们不知道我只是个实习生。
后记
后来,梁主任找我说没有编制,能签个合同工,我说算了,我还是上学去吧。我离开县城到了省城求学。
几年后,梁主任调到了地级市的广播电视局,大张自己开了公司。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