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一重”: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全文2032字)

“两新一重”: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惠春 姚 进 熊 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新一重”建设成为全国两会会场内外关注的热词。“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两新一重”建设将投资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目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意义重大,是以民生为导向,支撑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既利当前又谋长远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表示,“两新一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一是有利于立足当前扩大内需,拉动即期消费,拉动就业,改善民生,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二是有利于着眼长远,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三是释放出积极信号,表明我国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这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导向作用、保障效应。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是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表示,新型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兼顾了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不仅有利于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也将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新型基建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科技的整体竞争力。
    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通过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来补足此前城镇化建设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短板,以调结构、增后劲。
    张占斌委员建议,要围绕重大战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谋划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等方面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
    激发社会资本跟进
“两新一重”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5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