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全文3729字)

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如何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对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文化、中国价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认同,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密切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它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各个历史时期,传统文化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供持续的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融,既为中国当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基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思想内核,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启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维等,体现了高尚的人文情怀和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些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精神滋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华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