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融合”(全文2935字)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融合
习近平总shu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为新发展阶段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机制上全面发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夯实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城乡经济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第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要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第二,促进农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要从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打造融合载体等方面着手,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要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第三,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搭建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要素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但是,从流向来看,主要还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性”流动,而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不畅。为此,需大力破除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改变过去把人力、财力、建设土地等单向度集聚到城市的片面做法,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提升城乡社会融合发展的质量。城乡社会融合的层次与水平是衡量城乡融合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当前,城乡社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二是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三是城乡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资源等差距问题。实际上,前两个问题很大程度也是源于城乡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尤其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未能实现均等化、均衡化。因而,要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高质量的社会融合。同时,要树立城市与乡村一盘棋的发展观与治理观,发挥好新型城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