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4697字)

202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2日在河津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 长 何 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以60个重点项目为总牵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6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1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6元,增长8.8%。特别是在减税降费7.6亿元的情况下,完成财政总收入43.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1亿元,实现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阳光、龙门等焦化产业整合升级项目稳步推进,中铝、宏达等企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炬华万吨铝基新材料、安仑19万吨炭黑、潞安50兆瓦风力发电等新兴项目投产达效。阳光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8家,发展“五小”企业622家,建成“两化”融合项目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提高2.3个百分点。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排名运城第一,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生态立市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完成11家焦化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和熄焦废水深度治理、115座工业炉窑提标改造、29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关停洗煤厂25家、高钙灰27家,停产治理采石场21家,困扰河津多年的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000万元,购置环境监测走航车、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精准治污能力大幅提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多元投资、专业管护、群众受益”的造林模式,绿化村庄60个、企业30个,新增植树面积4万亩,河津环境面貌开始由灰黑色向绿色转变。
    ——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围绕“多打粮、打好粮、住好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9.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总产超过2亿公斤,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4.7亿元。按照“五年五步走”的思路,整合各类资金5.1亿元,以污水治理、上水改造、厕所革命、清洁取暖、垃圾处理为重点,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新建污水处理站19座,铺设污水管网201公里、上水管网650公里,建设垃圾中转站8座,2.2万户百姓实现清洁供暖,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地源热泵清洁取暖,一步到位改造水冲式厕所4000座,高标准打造1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
    ——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城市总体设计和城市新区规划编制完成,备受市民关注的华兴路、紫金街、万春街北延、耿都大道西延等道路工程按期完工,浩吉铁路河津段建成通车,闻苍线改造、沿黄旅游路一期如期竣工,体育中心建成投用,“龙门”“黄河风”“十二生肖”等雕塑相继落成,龙门广场片区改造加快实施,高速南口、北口焕然一新,数字城管建成投用,“全民城管”手机***PP开通上线,新增城市绿地21万平米,集中供热达到730万平米,城市“三年换形象”的目标顺利实现。
    ——改革开放打开新格局。持续引深“放管服”改革,启用“一枚印章管审批”,25家单位304项事项实现“一个部门、一枚印章、一站办理”,办理时限平均压缩2/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经验向全国推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达博市、意大利圣乔治市缔结友好城市,成功举办中澳国际风尚文化交流周、中国商业发展论坛秋季峰会、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等大型推介交流活动37场次。出台招商引资“黄金20条”,全年签约项目26个,金额121亿元,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绩。
    ——民生账单晒出新幸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河津中学扩建、第五小学主体工程建成投用,98所农村小学合并为73所。市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启动第二轮托管合作,市中医院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约合作打造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达71家、养老机构23家、床位2519张,排名运城第一。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3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95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之势打响禁毒攻坚战,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强统计、审计、档案、气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在爬坡过坎中克难奋进,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津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市场风险和安全环保的政策风险,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污染防治压力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长期困扰市场主体的问题急需解决;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理念不新,担当精神不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减少疫情影响、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的精心部署下,市委、市政府坚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建立指挥体系,最大限度织密防控网络,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挥部通宵达旦、排兵布阵;工作组履职尽责、高效运转;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疾控人员不畏艰险、流调消杀;公安交警闻令而动、严防死守;乡村干部屹立寒夜、守护平安;500余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再披战袍;5200余名党员冲在一线、筑强堡垒;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各条战线步调一致、合力攻坚,特别是9名援鄂勇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展现出41万龙门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基本正常,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份合格答卷。
    当前,由于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疫情防控还远未到放松之时,同时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把抗疫中激发出的使命感、焕发出的精气神,投入到全力推动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五抓一优一促”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聚焦“三年过千亿、五年回百强,奋战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同时,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以总投资219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转型为纲,振兴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224”工业转型思路,积极应对产能过剩和安全环保两大挑战,突出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大重点,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拓宽融资渠道四条路径,强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河津经济发展的“铁饭碗”。按照“上大关小、改造工艺、延伸链条、强化管理”的思路,焦化产业实施总投资80亿元的龙门172万吨焦炉、阳光安昆新能源150万吨焦炉、阳光华泰110万吨焦炉、阳光焦化109万吨焦炉等4个大机焦项目,同时配套建设阳光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及合成氨、4万吨酚钠盐、脱硫废液深度处理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钢铁和铝工业实施宏达集团投资34亿元的1350立方高炉、2×100吨转炉、130万吨球团、2万立方制氧及2×6兆瓦余热余压发电等项目,华鑫源投资21.6亿元的1300立方高炉、100吨转炉及配套等项目,中铝山西新材料投资1.4亿元的环保改造升级等项目,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装备水平达到国家最新节能、安全、环保标准,实现脱胎换骨、蝶变升级、换道领跑。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按照“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科创园项目,全力打造5G智能装备、光电产业、新型环保材料三大板块,加快引进科技型产业,打破以煤为基的发展格局。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龙清环保活性炭、安徽黑钰高档炭黑、永津化工医药中间体、华辉杰生物质炭电热肥联产等项目。启动总投资14亿元的王家岭煤矿专运线、秦东铁路物流园、轩洋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引进全球最大的创新人才和外包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变道超车。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千人千企”精准入企帮扶活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领市”战略,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人才、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中科院老专家河津工作站等5个创新研发中心,培育“两化”融合贯标试点4家、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实施“英才兴市”“引才强市”“回报家乡”等人才工程,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百强县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针对企业家族式管理弊端,实施1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对接市场经济,提升决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由靠感情、靠血缘向靠机制、靠制度转变,跳出家族式企业生命周期,打造一批百年名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关心关爱企业家队伍,邀请顶尖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围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精准培训,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举办企业家沙龙,促进企业家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真正为河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工具,解决企业融资过分倚重传统信贷的问题。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加大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阳光安仑、腾茂科技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为河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开辟一条新路径。
    各位代表,三年过千亿,核心在工业。4座焦炉、4座高炉和科创园“八炉一园”是我们河津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咬定青山、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以“八炉一园”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建成达效,奋力开创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天地!
    (二)聚焦项目为王,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和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总抓手,创新机制,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市委经济工作会确定的60个重点项目。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严格按照“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的“五个一”要求,实行“领导包联、挂图作战、周周研判、压茬推进、严格考核”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调度信息化作战平台,对项目前期谋划、签约落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进行全时段跟进、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形成全市上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围绕用地、环评、资金等共性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积极破解用地瓶颈,努力向上争取,设法外购指标;加快实施下化乡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力争周转用地指标不低于800亩;千方百计盘活僵尸企业闲置土地,尽最大努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破解环保瓶颈,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加快开发区规划环评批复,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环境指标和环境容量。积极破解资金瓶颈,拿出5亿元直接支持产业发展,拿出1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推转型发展和项目建设;用好国家扩大债券规模和项目资本金管理等政策,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盘子”。
    创优项目建设环境。制定实施《河津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扎实做好项目前期谋划、手续办理、施工环境、银企对接等各项工作,推行项目建设信用承诺制和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现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推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专人代办等保姆式服务,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店小二”。开展项目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破坏生产经营、阻挠项目施工等不法行为,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为项目服务,全力打造项目建设洼地,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市场要素向河津汇聚。
    各位代表,60个重点项目,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河津转型的希望所在,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转型、抓民生”的理念,全力以赴上项目,聚精会神抓项目,凝聚合力推项目,擂响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铿锵战鼓。
    (三)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两大重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东苗木、西滩涂、南农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