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村振兴理论文章(全文11158字)

乡村振兴,要抓好“五个着力”
(龚建文: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当前,江西正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上饶的秀美乡村建设表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农业改革创新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二是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宜居”的要求,以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美丽经济”,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三是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要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文史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的传播,将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四是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按照“三治结合”的要求,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和治理新办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挥农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形成“治理有效”共建共享的乡村文明新秩序。
    五是着力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尤其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积极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促进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支持返乡农民创业,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孔令刚: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超越与升华
    乡村是包括农业经济在内的多元经济类型协同共生的空间。 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目标是“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一是体现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二是体现了“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目标。三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形势要求,彰显了党对人民诉求更高水平的响应、对使命和担当更高水平的追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城乡统筹”转向“城乡融合”,是对过去重农业轻乡村的矫正,更加强调城乡地位的平等,更加强调城乡要素的互动,更加强调城乡空间的共融。不同于城市人希望乡村成为“乡愁”的附庸与寄托,乡村人对乡村的期望是自然生态优美、生活富足现代、邻里关系和谐的美丽乡村、魅力乡村。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就有了农村现代化的概念,农村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农业也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工业。乡村振兴不在于乡村是否变成了城市,关键在于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差别是否缩小和逐步消除了;也不在于村民是否变成了市民,关键在城乡户籍所附带的公共福利是否平等,城乡公共服务是否均等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加快建设“人的新农村”,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三农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增强乡村内生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和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每个乡村的特征,凸显村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让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来,尤其是青年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要弘扬乡贤文化,引导乡贤广泛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教化等。三是要围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四是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产业特色来吸引社会资本,创新产业链组织形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可持续又有差异化、有辨识度的地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参与乡村建设的各个主体和集体经济在全产业链转型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创业商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是对乡村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大批具有乡土情怀和充满文化自信的新村民,建设一个精神焕发的乡村。在这方面,传统村落保护、特色文化传承等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资源和潜力空间,要不断去挖掘与丰富、传承与创新,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村民带来的应不仅仅是资金、信息和先进的发展理念,生产能力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和精神面貌的改变。经济发展不再是“独角戏”,农业也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开展播种收割、拓展训练、稻田酒店、主题民宿、乡间民谣、民俗传承等活动,可为“众创”活动提供广阔的创作创新空间,形成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文化呈现形式与文化业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到因地制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进行谋划与布局。与此同时,要结合不同的地情与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努力做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就安徽省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如下方面着力:一要走农村人口异地及就近就地城镇化并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针对安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承载力较弱的省情,既要放开政策、打破城乡阻隔,推进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又要解放思想、敢于实践,积极探索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构建县城、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梯度适中、协调发展的就地城镇化体系。建议加大对人口众多的县域(皖北地区各县)扶持力度,提高人口大县县域城镇吸纳能力,更好促进就地城镇化和就近市民化。二要推动农业 “接二连三”。以农业为核心,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保护和打造更多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创农产品名优品牌。三要突出城镇带动,推进城乡融合。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科技、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型农村、新型社区为支点,将城乡融合有机而又长久地融入田园城镇体系之中,形成 “县城—特色城镇—村域城镇化社区”的城乡融合体。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董进智 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战略。把握这个战略,必须回答好这样五个问题: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能不能实现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什么?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初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乡村发展规律的把握,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结晶,现代化强国大战略的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