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20220408)(全文18669字)

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4月8日)
陆治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喜迎党的x大、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一、
    奋发有为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为我们把脉定向、擘画蓝图,这是青岛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里程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重大考验,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强化理论武装,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落实。坚持以行动诠释忠诚,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出台贯彻落实意见,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五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动能转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突破1.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9万元。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稳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引领型大项目落地建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居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上市公司数量翻了一番,总数达72家,直接融资规模增长4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迅速起势,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四新”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获批组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达5554家、增长3.1倍;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国第10,进入第一梯队。
    这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挥重点园区政策功能叠加优势,城市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全面完成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放管服”、国资国企、财富管理、社会信用体系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市场主体达195万户,实有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每千人拥有企业72户;人才总量达251万人、增长48.5%。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合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跨越四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498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9位;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3个,年均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4.1%、全省39.3%。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海铁联运量稳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功服务保障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青岛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这五年,我们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全域统筹,城市承载力提质升级。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环湾都市区空间框架初步形成。老城区保护更新有序开展,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00万平方米,惠及30.2万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3个区(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胶东国际机场建成运营,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等建成通车,地铁实现网络化运营、总里程跨入全国前10位。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城镇化率达77.2%,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平均300天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等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9%,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这五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改革发展红利切实转化为民生幸福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和贫弱村全部脱贫摘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成果丰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增长43.6%。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02.9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40所,康复大学加快筹建,驻青高校达29所;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新建全民健身场地508处,成功承办第24届省运会和第14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9%和45%,累计建筹保障性住房20.5万套,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兴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不断深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果断有效处置了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
    这五年,我们坚持严的主基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完成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干部“育选管用”机制,区(市)、镇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赋予“莱西会议”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建立城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十二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清廉建设持续推进。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年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接续奋斗、全市上下拼搏进取的结果,也是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二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为青岛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改革发展的实践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讲政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压奋进、细照笃行,确保总书记的厚望重托落到实处。
    造福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紧紧盯住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谋实事、办实事,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坚决办、及时办、认真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主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好具有青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干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必须树牢实践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一事成一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党的领导是干好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新培育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偏弱,营商环境仍需提升,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城市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拓展,功能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老城区改造仍有不少欠账;基层治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仍需改进,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进一步深化,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
    立足新时代锚定新目标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情深似海、厚望如山。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视察,要求我们“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青岛的重大任务,更是青岛的时代使命。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对山东踏上新征程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始终按照“走在前”的要求,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结论。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更大业绩。
    时代潮起,波澜壮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已成恢弘气象,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把青岛发展放在新发展格局中来审视和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青岛一系列国之重任,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战略搭起新平台,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面临新机遇,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枢纽优势带来新资源,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城市能级拓出新空间,必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把青岛发展放在山东发展全局中来审视和谋划,省委确定“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作出“十大创新”工作部署,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突破,赋予青岛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更大活力;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崛起,赋予青岛联通世界、推进国际化更大空间;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构建,赋予青岛打造都市圈、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更大责任,必将进一步推动青岛当好龙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我们要把青岛发展放在城市新的历史方位中来审视和谋划,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日益显现,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具备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条件和历史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勇担时代使命,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时代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x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描绘好新时代青岛改革发展新画卷,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宏伟篇章。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今后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是:紧紧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目标,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更具活力,海洋特色更加鲜明,赋能作用更加突出,城市资源整合和集聚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城市日益呈现航运贸易通达、国际往来频繁、国内外人才荟萃、先进文化引领、多元文化交融的精彩;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乡融合发展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不断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富足幸福、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能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更加注重强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就是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就是要放大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携手创造幸福生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和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实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按照“四个发展导向”,重点在打造“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
    ——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2%左右。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高端海洋科技产业和项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形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显著优势,在全球海洋城市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对接国际标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城市创新能力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名。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对RCEP经贸规则应用形成示范效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内外贸一体化突破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累计使用外资超过350亿美元。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彰显山海城湾一体特色,建设活力充沛、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美丽湾区。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更加鲜明,成为重要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整体性、突破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关键步伐。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捷,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文明程度和国际美誉度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安全发展的底线更加牢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展望2035年,青岛将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青岛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达到新高度,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现壮丽图景,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窗口。
实现青岛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