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全文18200字)

202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10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唐仁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甘肃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3月份参加全国“两会”甘肃代表团审议、8月份亲临甘肃视察,连续两次对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给全省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笃定实干、克难进取,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呈现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有序推进、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标对表,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着重在打好具体落实战役上狠下功夫。我们紧紧扭住两大底线任务,敢死拼命抓脱贫,动真碰硬促整治,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成色和绿色发展的底色;我们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停产检修等严峻形势,铆足全力推动经济运行从“开门红”实现“全年稳”;我们抢抓“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深耕细作各领域的平台抓手,拓宽了开放发展的视野空间;我们坚持刀刃向内强化自身建设,发扬斗争精神整治作风顽疾,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干部担当,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两次提到甘肃,令全省干部群众奔走相告、倍感振奋。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67亿元、增长19.8%,其中安排“两州一县”52.78亿元、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74.44亿元,占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的75.7%。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资金93.46亿元,全部用于深度贫困县。集中开展“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清零目标。县、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参保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完成剩余2.65万户四类重点对象和新排查1.27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上了安置房。实施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冬季冻管改造等工程,巩固提升89万户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水平。
    产业扶贫全面拉开架势。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155.6亿元,落实“五个挂钩”要求,带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种养规模迅速扩大,出栏量和产量分别增长3.7%、5.4%、7.4%、18.5%、2.2%、11.1%,扶持8.28万户贫困群众发展“五小”产业。发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562.33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221.48亿元,贫困地区新增龙头企业303家,合作社带贫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建成果蔬保鲜库1019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覆盖所有行政村,农业保险覆盖203万农户。新建扶贫车间1225个、累计达到1952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34万人。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7.7万人,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口19.4万人,创劳务收入43.7亿元。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120个,12个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电站70.14万千瓦、受益群众12.35万户。依靠产业脱贫的人口达6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69.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9%,增速居全国第1位。东部对口帮扶4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8.25亿元,引进企业201家、带动贫困人口13.7万人,“津企陇上行”活动签约金额104.5亿元,“消费扶贫”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7.96亿元。3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帮扶资金4.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44个。举办“光彩事业临夏行”“巾帼脱贫行动”“千企帮千村”等系列帮扶活动。
    去年,31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藏区实现整体脱贫,全省减少贫困人口9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里面,凝聚着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巨大付出和心血汗水,“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等一批优秀代表,用他们的辛苦甚至生命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体现出崇高的奉献精神和价值追求,值得全省上下学习和铭记!
    在抓好脱贫攻坚硬任务的同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指导意见,新建戈壁生态农业6.2万亩,累计达到2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185万吨。10个“甘味”农产品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完成粮改饲面积320万亩,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国粮改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省临夏州召开。积极防控非洲猪瘟,多措恢复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基本稳定。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一些地方拆旧治乱力度大效果好,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发起共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倡议,与法国美丽乡村联盟签订合作协议,6个村庄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明显见效。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按期完成整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实施。完成营造林面积475.65万亩,超目标任务35.9%。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2643个环境信访问题办结2151个,阶段性办结222个。“绿盾专项行动”整改问题完成1790个。14个市州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3.1%,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碳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张掖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平凉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启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污染调查、规划编制等工作,初步谋划了一批保护治理项目。
    (三)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实施精准调度,采取“四补”、领导包抓、定期约谈、绿色通道、政策激励等举措,促进了经济运行难中守稳、稳中有进。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能够实现6%左右的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左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敦煌铁路提速改造、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投运。两当至徽县、渭源至武都陇南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庄浪至天水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兰州水源地工程基本建成,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白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面运行。新投产一批工业扩能改造项目,东方钛业建成国内首条单体最大钛白粉生产线。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有效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年度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任务,民间投资回升向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举办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
    “点极带”建设积极推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步伐加快,应用技术成果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517.0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兰州新区经济增长18.5%,增速继续保持国家级新区第1位。榆中生态创新城通过全球招标完成战略规划,31个先期项目开工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敦煌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嘉峪关市成为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市。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攻坚战”、小微企业力度加大。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增长6.74%,各项存款余额1.98万亿元,增长5.84%,完成直接融资779.1亿元,增长47.28%,新增“险资入甘”落地资金151.6亿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稳妥处置了一些高风险机构不良贷款。
    (四)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多点突破。动态充实1205项总投资9400多亿元的项目库,确定50项298个总投资5100多亿元的重大带动性工程。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实现重大突破,庆阳发现储量10亿吨级大油田。白银市银西生态产业园入选全国绿色园区。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竣工投运。中核汇能甘肃矿区黑崖子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成为全国首个并网发电的平价风电示范项目。敦煌大成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签署“陇电入鲁”工程协议。全省弃风弃光率由2016年最高的43%和30%下降到7.6%和4.3%。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肿瘤系统获批注册上市。定西安定区、临洮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智能玻璃温室成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3.7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0亿元,分别增长24%和30%。“一会一节”首次联合举办,从甘南开幕到敦煌闭幕,荣获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节庆活动榜大奖,被文旅部誉为文旅融合的典范。张掖丹霞被评为国家5习近平级旅游景区。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荣获“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殊荣。第二届药博会成功举办。丝绸之路信息港加快建设,全省区块链基础平台“数字甘肃、如意之链”已经上线,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中核产业园项目加快实施。预计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长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5%,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省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符合发展方向,要求我们一年一年抓下去。
    (五)改革开放释放动能活力。581户省属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占到总数的41.8%。加大优质企业债转股力度,省属企业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资金到位532.31亿元。省属企业预计实现利润92.17亿元、增长26.01%。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126.1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34.7亿元,近70万家企业和280万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电价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0多亿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加力加效,“陇政钉”政务移动办公系统正式上线启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一般交易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新增市场主体25.98万户。省卫健委运用电子健康卡探索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兰州市推行“四办四清单”制度提升服务水平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出台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五个制高点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大型纪录片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开通“中巴经济走廊”兰州至拉合尔定期全货机航线。兰州陆港型物流枢纽列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敦煌空运口岸成为全国第二个在县级市正式开放的航空口岸,新开敦煌直飞柬埔寨暹粒国际航线。国际货运班列发运车数增长50%以上,新开运“金张掖”号中欧货运班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到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服务9500余项。兰州新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广西、海南、浙江、重庆、内蒙古签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举办陇商大会、兰洽会、中国绿公司年会、非公经济论坛等大型节会,组织开展沪浙等系列招商活动,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引进了太平船务、益海嘉里、正大、圣农、新希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型项目。
    (六)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10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部分超额完成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9.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选拔657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支持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市县所属企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3所高职院校入选“双高”建设计划。建设“两类学校”1221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金昌市被列为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农民工实名制及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行。实施棚户区改造18.27万套。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大幅下降。
    启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开展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西北分院落户甘肃,参加全国青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退役军人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五级全覆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10个地方和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兰州、天水等5市开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55个,命案现案首次实现100%全破,命案积案破案率和“云剑”追逃抓存比居全国第1位。统计调查、信访、气象、人防、地震、参事、档案、保密、外事侨务、港澳台、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供销、地方志、慈善、国防动员等工作扎实推进,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还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部署要求落地见效。自觉接受省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60件、政协提案791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立改废地方性法规(案)14件,制定政府规章17件,健全完善省政府外聘法律顾问制度。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34.44亿元。持续推进“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政府效能有了明显提升,“一会一节”甘南场馆建设再次刷新项目建设“甘肃速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处理了一批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各位代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帮助、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单位,向广大企业家,向支持和帮助我省脱贫攻坚的中央单位、东部4市及兄弟省区市,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仍然不少。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迫在眉睫。经济发展受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制约更加凸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市场主体活力不够,新旧动能转换较慢,传统产业“天花板”效应越来越突出。二是全面小康指标短板明显。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基础还不牢靠,农村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还需用力。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阶段性特征突出,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三是基础设施能力亟待提升。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尚未根本消除,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和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县县通高速、市州通铁路和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依然繁重。四是生态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局部死角隐患问题时有暴露,一些地方基层河长履职不到位,个别典型案例教训深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容不得丝毫松懈。五是营商环境急需突围破局。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中梗阻”“打折扣”“一刀切”等问题远未绝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制度建设比较滞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尚需提升。对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新老问题一起改,治标治本统筹抓,以更大决心力度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发展谋思路打基础之年,更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时代篇章的关键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虽然面对的各种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展望甘肃的发展,尽管多重任务叠加繁重,但历史机遇多年少有,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动能优势加速蓄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引领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抓住用好机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甘肃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根据中央精神及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安排,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底线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培植动能,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剩余17.5万贫困人口脱贫,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务必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生产总值增长6%,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十三五”“十四五”发展的规划过渡期,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长短结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