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合集43篇(全文106745字)

   
一、党委政府
1.碑林区“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
2.南昌高新区“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4
3.房山“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1
4.张家界“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6
5.安义县“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9
6.库尔勒市“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23
7.宝兴县“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27
8.饶河县“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30
9.青岛市直机关“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0.忻城县“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39
11.商洛市“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41
12.北海市“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44
13.漳县“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46
14.重庆市“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48
二、人大
15.屏山县人大常委“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50
16.芦山县人大常委会“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53
三、政协
17.东平县政协“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57
18.宜宾市叙州区政协“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59
四、纪委
19.山西省纪委监委会“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64
五、宣传
20.南昌市西湖区“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69
六、政法
21.洛阳市老城区法院“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73
22.滁州市司法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76
23.贵德县司法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80
24.丰镇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84
25.无锡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89
26.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91
27.睢县人民检察院“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93
28.滁州市公安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00
29.锡林郭勒中级人民法院“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03
30.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07
31.无锡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12
七、部门
32.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15
33.贵州省人民医院“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17
34.扬州海关“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19
35.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21
36.孟津县自然资源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23
37.新余市商务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25
38.衡水市水利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27
39.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29
40.闵北市“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34
41.黔西南州“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38
八、群团
42.四川省红十字会“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140
九、高校
43.石河子大学“我为群众办事实”经验交流、工作总结

碑林区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1年7月1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碑林区始终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政之所向”, 紧紧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行”主题,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一、立足“问需于民”出发点
    让“战斗堡垒”在基层一线聚合力、增活力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碑林区紧盯群众急难盼愁问题,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让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通”,凝聚起为民办实事的合力。在机关党组织中,以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制度和党委(党组) 书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为抓手,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领1300余名机关党员到基层一线找问题、寻答案,集中发现和解决诸如南院门街道广济小区10 号楼、东关南街街道龙渠堡8号院10余年不通天然气,东南城角至建国五巷段道路10余年来会车难、通车难等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党组织中,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社区“红色头雁”五年提升工程,开展“三赛三亮” 大比拼活动,通过赛思路、亮承诺,赛特色、亮成绩,赛作风、亮形象,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办好“开门一件事”,争当服务“领头雁”,截至目前,全区98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换届后共计为民办实事800余件。同时,深化党建联建共建, 积极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社区治理强服务”主题活动, 32家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服务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志愿活动等方式, 着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机关、社区、驻地单位党组织三方联动,共同担当起办实事的“主引擎”。
    二、把握“服务为民”关键点
    让“先锋模范”在基层一线亮身份、展风采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碑林区坚持聚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大力推动全区党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走在前、作表率。在全区直接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窗口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和“党
    员示范岗”创建工作,通过申报创建和验收评估,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依托“三会一课”、“3+X”主题党日等载体,通过设立党员民情服务驿站等方式,立足群众“小需求”,征集群众“微心愿”, 广泛开展“点亮微心愿,做好贴心人”等主题活动,发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 每月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至少为身边群众办1件实事好事,目前已累计实现群众“微心愿”2000余个。同时,注重发挥党员志愿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持续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和入党积极分子社区义工服务积分制,先后涌现出张家村街道“小顾姐工作室”“张小蔚劳模志愿服务队”、柏树林街道“犇犇志愿服务队”、南院门街道“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志愿服务队伍,在服务保障“十四运”、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聚沙成塔、涓滴成河,一名名党员成为了办实事的“生力军”。
    三、突出“实事利民”落脚点
    让“民生项目”在基层一线显实效、彰实绩
    围绕“五个着力办实事”要求,聚焦就业、入学、出行、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征集各类项目100余个,向社会公开承诺重点项目15个,找准抓实办实事的重点。坚持“开门办实事”,成立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共计20人组成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社会评议团,让群众成为推动政策落地、工作部署落实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在就业创业方面,组织917 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场次,累计发布就业岗位55233个,发放创业贷款3484.5万元,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追讨工资399.3万元。在政务服务方面, 推出“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整合131项与群众个人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制定《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一册通》。在文化惠民方面,建成碑林区图书馆,培育文旅消费聚集区1个,组织开展10项48场次“我要上全运” 系列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活动。在人居环境方面,对276个老旧小区实施了雨污水管网改造,完成60户困难家庭“美居工程”和65个社区161处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新建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20余个。在道路出行方面, 改造绿化6条道路,新增绿道11.5公里,新建两处P+R停车场,增设、施划小区停车位2094个,有效缓解了市民的“停车难”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碑林区将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统筹用力,综合施策,扎实推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建设,奋力谱写碑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城市有温度 实干有力度 发展有高度
    南昌高新区学史力行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见实见效舒雯、范志刚
    (2021年7月23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昌高新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
    “以更实的举措,着力谋划民生福祉‘新工程’”,这不仅是写入《2021 年南昌高新区经济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工作,更是南昌高新区以为民服务成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今年以来,在持续推进202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的基础上,该区重点梳理出64项涉及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的实事项目,以“清单式”管理办法解决好群众和企业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全区党员干部用实干的力度推升着发展的高度、释放着城市的温度。
    一、城市有温度 在办实事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个个“理想社区”工程提升着幸福高新的城市温度,全市首个“深夜图书馆”南昌高新区图书馆为市民送上精神“宵夜”,穿梭在艾溪湖湿地公园的“红色小巴”接力着暖暖的幸福,公共文化新地标南昌高新区美术馆传递着“高品新城”的人文气韵自今年4月发布首批《南昌高新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以来,一项项务实之举在高新大地落地开花,演绎着南昌城东这片“人文高地、幸福新城”的发展活力。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该区通过精心调研、问需于民,从完善配套、增强供给的角度,系统实施了“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充电桩设施建设、嵌入 式养老院建设、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与群众利益切实相关的民心工程,为居民家门口增添了更多的便民服务业态,让现代化的高新产业新城里有了更多的烟火气和亲情味。
    城市有了温度,群众最早感知。深入实施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是南昌高新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回答好的民生“必答题”。位于艾溪湖南路的广阳小区是该区一个楼龄已有多年的老旧小区,目前常住人口约3.4万人。不久前,通过拆违控违、风貌整治、智慧安防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提升,广阳小区旧貌换新颜。“小区改造后,住得更舒心了,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事!”广阳小区H区17栋居民徐先生兴奋地说。
    令徐先生没想到的是,幸福还在升级。今年5月,广阳小区被选定为全区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试点小区,困扰居民多年的地下管网狭窄、雨污水混流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目前,试点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之中,改造内容包括将原雨污水合流管道改造为排污管道,新建直径1.2米的雨水主管约1250米,并完善约180米的污水支管建设,新增雨水检查井、雨水篦子122座。该工程将惠及该小区H区、J区32栋住宅楼里的750多户居民,有效解决小区雨天路面积水和污水溢出问题,预计8月底将全面完工。南昌高新区还将对辖区内的老旧小区逐步进行排查和整改,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完成辖区所有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
    南昌高新区姓“科”名“高”,在民生实事办理上也同样追求着高与新。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该区借力“大数据+数治网格”智慧平台24 小时不间断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事。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该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将群众关心的问题分为7大类、27个小项、101个子项事件,找准社会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平台已累计收到各渠道上报事件2.3万件, 办结率为99.40%,其中居民通过“随手拍”小程序上报事件2892件,办结率为99.59%,真正做到“居民线上吹哨、部门线下报到”。
    二、发展有高度 在办实事中提升企业获得感
    作为全省产业中心和创新高地,该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开通“办不成事兜底办”专窗,“政务超市”实现24小时不打烊,提升多功能数字信息化智慧政务大厅能级,全力开展“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1小时”办结 今年,南昌高新区持续唱响“高新美政务行”品牌,把便民利企服务再升级列入民生实事清单,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上半年,南昌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政务服务事项23909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全区新增市场主体326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8.79% ; 企业注册资金总数达129.98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85.98%。以上3组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折射出南昌高新区营商环境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最快只需1小时,最多半个工作日,让紧急、繁复的高频事项审批申请变得“好办”。在南昌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也开启了“小时制”线上办理新模式,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该区结合日常审批办事规律,及
    时梳理出紧急道路挖掘修复、夜间施工许可等急办件和高频率办理事项,并针对这些事项积极推广24小时“审批事项急办”线上办理工作制度,甚至在周末及节假日同样延续着24小时咨询和办理服务。截至目前,已办理相关急办审批事项870件。
    在南昌高新区,审批快,服务更优。该区通过强化“提前服务”,做好项目服务与项目建设的“无缝对接”,形成了项目建设与营商环境互促共进的喜人局面。
    “目前公司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新的生产基地建成后将逐步达到满产状态。在这个关键时期,南昌高新区非常重视我们企业的各项实际需求,提前为我们协调解决了投产后的用电容量和双电源供电保障问题,给予了我们企业发展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鲁林华说。
    针对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南昌高新区及时对下半年将陆续竣工交付的产业项目用电容量进行了精准统计,提前为企业谋划布局,保障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目前,已协调供电部门对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华勤千亿产业园项目等采取“一项一策”专线解决办法,在整合已有变电站容量的同时,积极布局产业集中区的新建变电站工作,统筹保障产业项目的生产用电需求。
    今年,南昌高新区还以“项目大会战”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百大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兆驰红黄光及Mini、MicroLED生产项目、钛创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江西济民可信瑶湖总部及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雅言人艺术街区等18个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已竣工投产,顺利实现“时间过半、建设过半、投资过半”的目标。
    今年1至5月,该区主导产业逆势上扬,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完成473.7亿元、45.6亿元、263.6亿元、580.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8%、60.6%、36.7%、63.7%。前5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
    位于南昌高新区的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共落户项目82个,核心区正式投运项目9个,占地180亩的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人才产业园已成为高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尤其是高新产业的重要开放、创新平台。
    三、实干有力度 在办实事中提升干部成就感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时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 才能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大兴实干之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精准帮扶。”南昌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该区结合“转作风优环境”活动年工作部署,组织各级各部门干部进行大走访、大宣传,广泛听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意见,同时建立健全“走访宣传——诉求收集—— 诉求办理——跟踪问效”机制,完成实事办理闭环,精准高效帮助群众和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
    “高新区的干部业务精、工作实、作风优!”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部总监张宝娟为南昌高新区干部为该企业提供的全过程“店小二”式服务点赞。
    为加快推进正邦大数据产业园高标准、现代化、智能化打造,南昌高新区针对企业提出的调整工程规划等诉求多次组织区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指派挂点服务干部协助企业办理用地选址、项目审批、报批报建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集中预审、联合评审,及时向企业反馈工作进展,为该项目的高速度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我们还没有正式搬入现在的办公场所之前,就感受到了高新区干部服务的温度和力度。”江西谷典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度和力度,来自南昌高新区对企业发展需求的洞察和理解。为加强文化企业与主导产业之间的交流互动,该区积极搭建高校艺术资源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互动的舞台,今年先后举办相关校政企恳谈会、投融对接会、招聘双选会等12场,积极对接电子信息、数字出版、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等领域重点企业,并开展城区、园区、景区采风活动,精准帮扶初创型企业解决渠道、资金、人才等发展难题,促进行业企业在学习研究、艺术展览、文创开发、区域文化塑造等方面形成互动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各级干部已走访区内民营企业20105家、农民合作社119家、个体工商户14751家,共收集到企业反馈问题和建议758条。
    针对部分区级层面可解决事项,该区指派专人挂点企业,实时掌握整改进度,确保事事有响应,件件有落实。例如,在走访中,该区发现电子信息类企业存在招工难的共性问题,于是通过组织多场“院校看高新”“名企进校园”
等活动,促成企业与院校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帮助企业在院校设立“冠名班”“订单班”等,实现企业发展和院校人才资源优势精准匹配,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自年初以来,已为辖区重点企业输送就业人才约2.6万名。
    在实干为企为民的实践中,群众有了幸福感,企业有了获得感,南昌高新区广大干部同样也收获了成就感。
    四、民生实事节选+群众心声
    爱心托管班让孩子开心过暑假土
    暑期来了,家里的孩子怎么管,是令很多双职工家庭头疼的问题。南昌高新区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社区(村)、志愿者联动,利用已建成的“1+5+X”社区邻里中心,在全区范围内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让孩子开心过暑假。
    据了解,暑期爱心托管班目前已在高新区全区铺开,由各个社区(村)负责具体实施。为了保证托管质量,高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向各个托管班指派专业教师,并通过对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截至目前,该区共开设各类纯公益性质暑期托管班26个,大部分学生来自辖区内各企业的双职工家庭,共托管学生近1200人。
    (绿地玫瑰城小区学生连雅琪):我今年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暑期来临,父母都要去上班,白天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无聊不说,也不安全。自从参加了社区的暑期爱心托管班后,我开心极了,这里不仅有小伙伴的陪伴,还有专门的老师辅导作业,爸爸妈妈可以安心地上班去了。
    智慧农贸市场让买菜像逛超市
    小菜场,大民生。南昌高新区打造的“五星级”农、商、超一体化农贸市场——中兴智慧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市场面积约2400平方米,规划了海鲜区、果蔬区、肉类区、熟食区、百货区。此外,还增添了免费的儿童娱乐区、母婴室、休闲堂食区等功能区域。这里不仅环境好、颜值高,还兼具电子秤联动显示、食品可溯源、农药残留检测等智能化实用功能,赢得了百姓和商户的好评。
    (和园社区居民伍锋):之前都是在社区小超市里面买菜,但是其品种单一,数量不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坐几站公交车到附近的菜场去买菜。自从家门口的这个市场开业后,我一有时间就会过来。这里不仅环境让人舒心,而且价格透明,质量安全,让人特别放心。
    “深夜图书馆”为市民送上精神“宵夜”
    为了满足市民夜间阅读需要,南昌高新区图书馆试行每周六延时开放至24 时服务,这也是南昌市首个“深夜图书馆”,由此这里迅速成为南昌市的网红打卡地。南昌高新区图书馆建设面积约2000平方米,户外花园面积约5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公共阅读区、儿童阅读区、文化交流区、影音活动区、艺术展览区、饮品休闲区,馆外还特别开辟了户外花园阅读区,各功能区提供的特色服务使其成为集图书借阅、文化交流、公益社群、艺术展览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高新区市民金秋萍):周末、假期,只要有空我就会带孩子来高新图书馆畅游书的海洋。最近,我发现图书馆还推出了很人性化的服务——深夜阅读, 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与书和书友多逗留一会。同时,我自己也可以在“深夜图书馆”的安静氛围里放下一天的疲劳,从容翻起自己喜爱的书籍,享受一段静谧的时光。
    高新区美术馆传递“高品新城”的人文气韵
    位于艾溪湖北路鱼尾洲西岸的南昌高新区美术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为集书画艺术品展览展示、研究创作、交流交易和活动开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成为继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晓美书馆、南昌高新区图书馆之后的又一文化力作。
    (高新区市民肖丹):南昌高新区美术馆每个角落都很有艺术气息,虽然开馆时间不长,但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了这个“宝藏”打卡地。馆内展出作品有的是写意山水,有的是雕塑作品,许多作品还记录了高新区的发展史,风格各异、不拘一格,每逛一个展位,目之所及都是心灵和艺术的奇遇。
    鹤舞鱼尾天桥连接都市与自然
    连接艾溪湖湿地公园与鱼尾洲公园的鹤舞鱼尾天桥总长约315米,主桥宽3 米,深入艾溪湖中40米。这座天桥设计创意源于江西省“省鸟”白鹤在湖中点水的情景,其将繁华都市与自然生态连接在一起,让居民走出家门,享受畅通完善的绿色生态公共空间。
    (昌东镇长胜住宅小区居民雷宇华):近日与几位外地来昌的同学一同游览了鱼尾洲公园。当我们沿城市绿道前行时,被这座通体白色的人行天桥吸引住了。大家不约而同登上天桥,极目远眺城市湿地美景。同学中的大多数已定居北上广一线城市,他们都被天桥的美姿所征服了。我认为,他们是从中感受
    到了都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情与景的交融。这座人行天桥确实设计新颖,构思奇妙,游人行至其中,真是美轮美奂,恍如仙境。
    房山:“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心用情 上一线、做贡献 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2021年7月1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当前,房山区在利用本地丰厚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研究制定“1+1”工作方案,把学习党史同落实全区重点工作相结合,同为民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发动广大党员干部上一线、做贡献,当“赤脚医生”、不当机关干部,经常性深入基层一线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事践初心,用心用情, 以服务暖民心,做到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身影就出现哪里,真正把办实事落到实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
    用好用活本地红色资源“七一”前夕,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党旗广场掌声雷动、歌声飞扬,“人民的心声”——
    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演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音协和北京音协的几十位艺术家,与千余名房山区党员群众代表, 共同演绎了一曲曲经典歌曲,透过“百年歌声”,重温党史、感悟初心、坚定信仰。
    1943年,也是在堂上村,晋察冀边区抗日宣传小分队队员曹火星,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把这首歌教唱给房山人民,传唱至大江南北。70多年后,音乐家们又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同房山群众齐唱革命歌曲, 共同唱响“人民的心声”。
    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 房山区坚持高位推动,立足本地资源和民生需求,高质量开展“永远跟党走” 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除了堂上村“人民的心声”专场演出外,房山区还围绕全区3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掘红色故事100个、微课50节,以“现场+线上”的方式,生动开展红色教育。排演原创音乐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励全区党员群众歌以学史、歌以增信、歌以咏志,更好地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就是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作为革命老区,通过学党史,房山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意识到,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谷文昌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奉为一生的信仰, 到廖俊波坚持“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 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们党定能永远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一、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房山区坚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问需于民。围绕梳理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大力开展“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大走访,通过新一轮“连心共建”工程、党代表工作室等多种途径,用脚步丈量一线民生, 发动区级党代表、机关干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等群体,面对面听民意, 零距离察民情,累计入户13.6万余户、摸排各类诉求2600余件。
    通过问需于民,一大批民生问题梳理上来。比如,党员干部在走访中发现, 西潞街道太平庄西里社区圣景苑小区,因地下水水位下降,水压不够,造成间歇性停水,且水质有一定浑浊,324户居民受到影响。
    “用水事关民生,绝不能耽误。”西潞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经分析研究, 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给小区接上市政自来水,二是要对小区供水 设施进行改造。西潞街道首先每天安排供水车送水,满足群众日常用水需求, 同时积极协调区水务局和自来水公司,出资加紧从阎村东路市政水主管线上开口为居民接上市政水。经8天紧急施工,圣景苑小区居民吃上了市政水。
    接通市政水后,党员干部们又来到小区走访。发现这里是市政管线供水末端,小区地势较高,6楼水压还是不足。但安装无负压供水设备需要动用小区的公共维修基金,需要征得全体业主的意见。为此,西潞街道启动“五位一体” 调解机制,组织社区居委会、圣景苑小区物管会、物业公司人员入户征求全体业主意见。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启动公共维修基金购买无负压设备,并公示10个工作日通过方案。安装无负压供水设备后,市政水不用经过小区供水水箱,
    便可直接送至居民家中,水质更好了,水压也更稳了。
    切实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房山区党员干部们在问需于民后,针对群众所急所盼,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三级民生实事清单——区级层面,建立42项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和30项重点民生诉求清单,集中啃下一批“硬骨头”; 二级单位层面,建立568项民生实事项目,办好一批家门口的事;村(社区)层面,积极开展“履职践承诺、开门办实事”活动,办好“开门第一件事”,以实际行动展现新班子的新面貌新气象。在此基础上,建立“27+3+N”提级响应工作机制,各级各单位对本级难以解决,或需要多部门协调的重难点诉求,可提请区级协调解决,纳入区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二、把“接诉即办”作为重要抓手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房山区着力用好“接诉即办”这个主抓手,力争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有一办一,树牢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补短板、强弱项,集中破解共性难题。各级各部门要争先恐后、力争上游,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能力和水平。聚焦“每月一题”,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破解房产证难办、预付费行业监管、房屋维修、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高频问题,集中取得阶段性成效。
    位于窦店镇的世界名园小区,于2003年开发建设,2012年一期交房。因开发商自身的因素,导致7栋楼、共391户业主无法办理房产证,不少居民都曾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窦店镇积极协调房山区,成立工作专班,针对不同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路径,督促开发公司履行法定责任,尽快缴纳代缴业主契税和公共维修基金,及时为小区业主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工作专班积极协调房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区税务局“向前一步”,到世界名园社区现场办公。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居民的办证疑问,细致地收集、核对各项办证材料。为让居民少跑腿,窦店镇协调世界名园社区,在现场增设复印、打印设备,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方便居民及时补充材料。区、镇、社区各级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得到了居民的点赞认可。截至目前,大部分业主已完成房屋产权登记办理。
    在采访中过程中,一位窦店镇的工作人员表示,窦店镇将继续贯彻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全力解决居民的“三心事”,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全镇居民的幸
    福感和获得感,深推窦店新市镇、窦店组团建设。
    以“接诉即办”为重要抓手,聚焦“每月一题”,房山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市规自委房山分局积极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问题,打通了2028套房屋“办证难”路径;区教委分别新建2所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学位630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区发改委、区住建委等部门加强统筹调度,为4个逾期未安置项目完成立项批复,项目预计可提供约2900余套安置住房;长阳镇新增392 个车位,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稻田地铁站“停车难”问题;佛子庄乡北窖村“两委”先后5次征求村民意见、6次开会讨论研究,最终投入290余万元修建休闲公园,建成后将实现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就逛公园”的美好愿景一件件、一桩桩的好事落实落地,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更是提振了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赤子心。
    三、全区党员干部“上一线、做贡献”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学习党史关键是提醒自己, 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采访中,房山区一位基层干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办实事与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为此,房山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榜样示范、典型引路推动实践活动出实效、见成效。全区发出了党员干部“上一线、做贡献”的号召,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广大在职党员纷纷响应,回到村(社区)第一线,常态化参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有7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2.1万名在职党员完成报到工作, 累计服务时长5万余小时。
    全区各级党组织也纷纷行动,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特殊岗位,推行承诺践诺、党员“红黑榜”等工作机制,通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强化作用发挥。大安山乡“老党员拉家队”“红色天使”、南窖乡“红色暖心瓶”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先进典型陆续涌现,他们主动走村入户,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光荣承诺,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
    房山区坚持“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的原则, 区级层面建立月报、季调度机制,并成立5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巡回调研督导组,抓实抓细区、二级单位、村(社区)三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落实。在此基础上,按照“1+8+24”基层党建责任体系,推动8个系统党(工)委、24 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分别组建本地区本领域督导组,加强对所属基层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督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下一步,房山区还将启动以“双联双促”为主题的新一轮“连心共建”工程,组织100余个区直单位、企事业单位与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老旧小区、12345市民热线诉求集中村(社区)等结成帮扶对子,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大串门”,推动组织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民有所需 我有所为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永定篇
    帅梓凌
    (2021年7月18日)
    “小区里从前坑坑洼洼的路面全部修整了,停车位划好了,房屋漏水问题解决了,外墙内墙都重新粉刷了,以往乱扯乱挂的蜘蛛网线也埋到了地下,小区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门口就能上好公办幼儿园,太棒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定区坚持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一、高位推进,以上率下有力度
    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区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高标准制定《关于开展“学党史、解民忧、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永定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聚焦“最突出的问题、最现实的利益、最困难的群众”,确定了“就学、就医、就业、就餐、宜居、宜业、宜游、宜行、扶弱、帮困”10方面重点任务,区领导带头,区委办、区政府办等17个部门牵头办实事,为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好头、作表率。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5次会议,研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握不同阶段工作任务,实行“适时分批交办”、“每月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做到指导到位、把关到位、推进到位、督查到位。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主动落实落靠主体责任,“一把手”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率先垂范, 带头开展实践活动,做到“有专班、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结果、有反馈、有台账、有机制”。
    二、聚焦民生,精准发力有深度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做起,才能让群众信服、赢得群众拥护。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永定区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探索创新,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既立足眼前,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并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形成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全力消除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堵点。
    修路是面向老百姓最直接的民生工程。永定区聚焦民生需求,投入3500万
    元,同时启动了禾家山村组道路整修及硬化、四都坪至酸子界(X032)重要县乡道改造工程等9项道路改造工程,计划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5公里,目前已完成10.47公里。枫香岗至撑子岩县乡道改造项目提前两个月顺利竣工,白云村村组道路整修项目建成后将解决105户317人出行问题,让白云村这个曾因山高路远而“闻名”的“云端上的村庄”,不再“养在深闺”。
    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打出“组合拳”,政府主动找问题、破障碍,针对企业的难点问题、复杂问题,建立区级领导包企业包项目制度,区领导每月深入所联系园区、产业链、特色产业及政企直通车重点企业、商协会1次以上,30家后盾单位对全区43家重点企业和商协会走访摸排,收集建设用地调规、企业融资、项目申报等各类问题93个。发现问题,集中交办,疏通“瓶颈”,破解障碍,确保问题高效解决,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服务,多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学位不足的问题,永定区新建、扩建
    (扩班)文郡实验学校、第一芙蓉学校、天门山芙蓉学校、大庸小学等7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14075个。通过新建、委托办园、回收、购买租赁改建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19个,累计投入资金2120万元。
    三、用心用情,务实为民有温度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发挥覆盖全区所有村居(社区)14余万群众的“天门清风”微信群作用,收集群众诉求2595个,诉求回复率100%,及时处理率95%。群众反映“小区车位不够,晚上车辆不知道停哪儿”, 老旧小区车位不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无法满足日常需求。收到群众建议后,永定区立即响应,在通达花园、老火车站、月亮湾花园等非城市核心区附近,道路较宽、流量较小的支路上,探索开展夜间临时停车试点,积极缓解城市市民“停车难”问题,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真方便,不用去派出所了。” “是啊,白天工作没空,请假进行接种疫苗,现在连指纹也一起采了,一举两得。”永定公安分局开展“指纹采集进社区”行动,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民警“蹲守”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队伍旁,为等待的群众进行指纹采集,在最后“一厘米”上提升群众满意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枫香岗街道与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协调, 以境内唯一一趟公交线路(11路)为依托,以集镇中心的首末站为出发点,每
    天在上学和放学时间段增发两趟学生专用公交车,解决好120余名学生上下学难题。全区27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都已配备2名以上的全科医生。
    把实事办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区人社局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5场,培训人数2025人,提供各类岗位15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275人。罗水乡推进“包 片联户”制度,张贴“党群联心牌”2000余个,引导群众“有困难找政府,要办事找干部”,实行重点民生项目人大票决制,征求民意推进集镇道路“白改黑”工程,让“为民做主”变成“让民做主”,有力提升了集镇形象,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天门山镇立足群众需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和退休老师为学龄儿童开展暑期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让“村部”变“课堂”,以实际行动解决辖区村民假期“辅导难”的问题。通过“线上回复”和“线下办理”,有效解决了小坪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当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群众的心田,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攀升。此外,茅岩河镇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群众接种疫苗距离大幅缩短,搭建防晒棚,准备休息凳,实现了“家门口”接种疫苗,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一个个难事,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生的实践成果,办进了万千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也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热潮,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永定区931个基层党组织、23084名党员干部正全面凝聚力量,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用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效赢得群众口碑,奋力交出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分答卷。
念好“四字口诀” 关注“急难愁盼”
安义县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李戌宇
    (2021年6月29日)
    实事项目全部向群众征集、办理环节全程向群众公开、办理结果全面接受群众检验——安义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百姓评单”的“四单”服务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实践活动的成色。
    当下,安义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办事窗口到田间地头、从校园课堂到企业园区,到处都活跃着党员干部为民奔波的身影。全县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结合岗位职责抓实效,从“小切口”入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念好“实、行、准、精”四字诀,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提升服务质量,让一项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一、念好“实”字口诀做到老有所养
    安义县高度重视“银发时代”的养老问题,助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持续加快推动建设“颐养之家”,安排专项资金对各乡镇“颐养之家”实施运营补贴和助餐补贴, 推动“颐养之家”高质量运营。截至目前,全县104个行政村共建成139个农村“颐养之家”。
    “我现在每天三餐都在这里吃。吃完饭还能在这里看看电视、下下棋、打打牌、聊聊天,‘颐养之家’真的是很不错!”长埠镇车田村村民刘兰花开心地说道。
    同时,该县还创新社区养老模式,采用“政府+社区+企业”模式,聘请专业服务公司为辖区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困难老人等,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助餐、配餐和上门生活照料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还为老人提供下棋、看书、绘画等娱乐休闲场所,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也踊跃参与到帮老助老工作中来,他们深入村、社区,走进养老院,开展关爱老人义剪、义诊、义修等志愿活动,走访困难老人,帮助老人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二、念好“行”字口诀做到幼有所教
    “我想要一个新书包”“我想要有图画的故事书”“我想要一副乒乓球拍” “我想知道怎么不长蛀牙”在四月里的一场细雨中,安义县东阳镇第五小学孩子们的“微心愿”被点亮了。当天,安义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志愿者联合会与朝阳志愿者协会联合走进学校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同时邀请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给学生们上一节生动直观的护牙课。朝阳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黄德根说: “安义县是典型的‘候鸟县’,乡村学校很多,留守儿童也很多,我们的帮扶活动基本上覆盖了全县的学校,尽可能地关爱到每一个孩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安义县始终心系青少年,推动青少年教育行稳致远。为办好教育民生工程,助力教育发展,该县大力做好助学解困工作,近日举行了“学党史、办实事,助力安义中学实验室达标改造提升”捐赠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款,现场共筹集助学资金1.5万元;县委主要领导还为学生们做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青春在最美好的岁月里激情燃烧》的思政讲座。与此同时,该县多部门联合举办“解忧暖心传党恩,助学解困惠民生”等善款捐赠活动,县农商银行向县慈善总会捐赠15.6万元,用于支持对全县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工作。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全县各单位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关爱儿童活动, 向困难儿童送上书包、文具、衣服等必需品,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积极生活。针对小学生下午四点半放学,而家长五点才下班,中间时段无人看管的难题, 该县多个乡镇和社区都组织开办了“四点半课堂”,召集素质较高的志愿者来辅导孩子做功课,联合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爱心教育机构开展美术、书画、剪画等爱心辅导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放学后的“管理真空”难题,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温暖、健康、安全的课后环境。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该县教育部门在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童心向党”主题活动,通过向国旗敬礼、观看红色电影、合唱红色歌曲、开展演讲比赛等方式,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推动思政课程与党史学习、教师与学生“同向同行”。
    三、念好“准”字口诀做到困有所帮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安义县将“1号大调研”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单”服务平台融合融通,更加精准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该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每月1日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急和所需所盼,进一步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今年以来,该县共收集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微心愿”2810个,全部纳入“四单”平台中, 集全县力量办理,精准对口解决。
    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该县不仅号召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还通过党建引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3月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联合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开展“爱心中餐”“扶贫帮困助学”“换窗纱”“送义诊”等一系列公益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办理实事数百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端午佳节,安义县文峰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开展了为脱贫群众送节日温暖活动,给他们带去了爱心人士捐赠的生活慰问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四、念好“精”字口诀做到难有所助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安义县对群众和企业面临的难题进行精准施策,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纳入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百姓是不是认可”“企业是不是认可”作为检验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该县各行政职能部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出“办事流程上墙、线下事项网上办”等便民措施,大幅度减少群众办事排队、窗口询问所需时间, 并利用“赣服通”“网上国网”习近平PP等手机软件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让群众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该县行政审批局加快推进24小时“无人政务超市”建设,今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错时、延时、预约服务达4000余次。5月31日,该县还在工业园区设立专门窗口,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企业注册登记可以直接在现场进行办理,现场通过专人解答、补全资料, 企业当天即可办结注册手续。
    在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方面,全县各乡镇针对辖区内道路、路灯、垃圾站等基础公共设施进行摸排,及时发现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公共服务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修理完善。龙津镇为解决街角背巷照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难题, 开展“点亮前行路”活动,设立261个立式路灯、30个挂壁式路灯、7个景观路灯,并对故障路灯进行全面检修,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县卫健委开展“光明?
    微笑”行动,优先为84名建档立卡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县水利局
    针对今年春夏集中降水较多的特点,对城防工程险工险段实施加固,对排涝设
    备进行检修,提前制定防汛排涝预案,全面落实城市排涝工作多项措施。
    党员干部一次次付出,换来了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实,迎来了群众的一声声赞许。
    凝心聚力为民服务 砥砺前行永远奋斗
    库尔勒市丝路街道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王晨瑜
    (2021年6月30日)
    街道很“小”,它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街道又很“大”,老百姓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与它密切相关。库尔勒市丝路街道目前所辖5个社区(丝路社区、朝阳社区、连心社区、上水城社区、索克巴格社区),随着社区工作面越来越广,如何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让社区成为广大群众的和谐家园和幸福港湾,是丝路街道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丝路街道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坚持关注民生,广挖“渠”多种“树”,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于心、付诸于行。
    如今,丝路街道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广大群众受益得实惠的发展路径。
    一、“阵地化”守护群众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党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丝路街道成立以来, 始终把基层党建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引擎,立足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以规范建设、功能提升、资源整合为重点,全方位加强阵地建设,构建起群众精神家园,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6月15日,在丝路街道朝阳社区卫教小区党史学习教育文化长廊里,居民们被红色文化深深吸引。“现在,这个长廊里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内容,我们漫步在这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党史知识。”该小区居民阿力甫? 艾力说。
    今年66岁的艾山木丁?玉索甫是丝路街道丝路社区的一名红色收藏爱好者,十多年来收藏了多个时期的报刊、图片等红色藏品数千件。丝路街道党工委得知此事后,主动作为,为其提供场地陈列红色藏品,供各族群众参观学习。
    丝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强说:“我们要进一步让红色阵地‘活’起来、党建元素‘美’起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守护好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家园。”
    二、“组织化”打造高效服务队伍
    “‘说事议事’真有用,上次我和邻居因为暖气管维修的问题有了矛盾, 社区干部当场就调解了,解决得又快又好。平时,邻居们反映的邻里纠纷、补贴申请、困难诉求等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服务真周到。”6月15日, 朝阳社区居民孙雁云在小区内的“居民说事点”表达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时的喜悦之情。
    “居民说事点”解决了艾尼瓦尔?卡得尔遇到的难题,这是丝路街道创新
    服务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及时倾听、及时办理,最大限度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在基层, 是社区设立‘居民说事点’的初衷。我们通过群众说事、议事、听事、评事, 从居民身边收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与效率, 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真正搭建起社区与群众、群众与群众间交流的和谐桥梁。”朝阳社区第一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彦利说。
    今年以来,丝路街道将服务力量下到基层,积极探索基层服务群众的好办法,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网格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与街道、社区的关系,使各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服务居民更加便捷。
    “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干部根据自身的业务所长,下社区开展相关领域工作,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将社区各项工作提升一个档次,把问题解决好,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黑妮木古丽?艾买提说。
    三、“服务化”赢得群众“五心”感受
    6月16日,走进丝路街道连心社区的连心百姓市场,摊位摆放有序、干净整齐,蔬菜、水果等非常新鲜,居民们忙着采购,很是热闹。
    连心社区成安苑小区居民马金龙说:“自从有了连心百姓市场,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社区还为我们争取到了免费的摊位。现在我们每天的收入都不错。”
    家住连心社区37号小区的居民木沙江?巴拉提曾在市场里销售鲜花,后来
    因摊位变动,面临着一批鲜花无地安置、经济亏损的难题。得知此事后,连心社区干部主动作为,第一时间为木沙江?巴拉提在该社区门前空地搭建起一个花卉大棚,起名为“连心花业”。开业以来,木沙江?巴拉提每天收入可达200 元左右,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提高了收入水平。
    截至目前,连心百姓市场已为辖区居民解决了81个摊位,吸纳100余人就业。一个个事例,生动地诠释着丝路街道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丝路街道找准工作着力点,在群众“五心”上精准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不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让群众开心。成立文艺小分队,开设百姓文化舞台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打造全民文化书屋,激发群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让群众舒心。开展创业就业服务,着力打造连心百姓便民市场、建立温室花卉大棚,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让群众安心。开展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宣传和多种形式的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宣传,帮助群众充分了解自己能享受的优惠政策的同时,提醒群众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让群众放心。开展义诊活动、医疗服务、保健指导,并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常态化开展送医上门服务,真正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中。
    让群众顺心。与库尔勒市绿丝带志愿服务队合作打造便民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更快更好地解决居民困难诉求。
    四、“三字诀”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阵地。”黑妮木古丽?艾买提说。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丝路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
    式,念好“宣”“评”“扶”三字诀,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做实。 “宣”字诀。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基层宣讲员志愿宣讲等活动,
    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及有关环境整治、卫生健康等切合实际的内容知识,把实惠送上门、服务送上门、关爱送上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字诀。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妇女代表、优秀居民代表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爱护环境,让新时代文明意识根植人心,形成了浓厚的新时代文明新风。
    “扶”字诀。坚持以“群众‘点单’,站‘买单’”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擦亮梨城”“忆峥嵘岁月话初心、老党员讲党课”“健康义诊”“关爱老人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满足群众的所需所想。
    库尔勒市丝路街道推出的各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奋力书写了“为民办实事”的满意答卷。
    群众的需要就是代表履职的方向
    宝兴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侧记叶珊
    “路这么快就修好啦!再也不用为汛期出行发愁了!”“人大代表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办实事、办好事!”7月上旬,望着刚刚修好的村道,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的村民纷纷为穆坪镇人大代表、雪山村党总支书记马万华伸出了大拇指。
    “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宝兴县人大常委会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广泛发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代表们积极响应,坚持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履职的方向,立足本职岗位,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安居、就业、上学、看病、饮水、行路、用电等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一、修通“民心路”,架起“连心桥”
    雪山村第五村民小组通组公路路基在去年“8?11?特大暴雨灾害中受损。在下乡走访过程中,马万华发现路基有进一步下沉的趋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马万华第一时间向穆坪镇人民政府反映情况:“山上有1家养殖企业、2户规模养殖户,关系到80户农户324人的出行,眼看主汛期马上又要到了,要尽快修复。”
    马万华心中焦急万分,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通过不懈努力,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汛前隐患治理资金8.5万元。在道路隐患治理项目设计过程中,马万华根据自己多年“土专家”的经验,在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建言献策,综合考量地形、造价、效益等因素,提出混凝土挡墙的施工方案, 筑牢安全基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马万华坚持每天深入施工一线,严把工程质量关。马万华说,“作为镇人大代表,我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引进企业,留住人才,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小小的一条路,把人大代表与老百姓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民心路”。
    二、服务“不打烊”,疫苗“不断档”
    为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筑牢辖区人群免疫屏障,宝兴县陇东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响应关于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号召,充分发挥表率和桥梁作用, 提前部署、全程参与,全力做好宣传、服务、监督工作。
    疫苗接种前,陇东镇人大主席团动员组织40余名人大代表,分组配合村“两委”在全镇6个村和企业开展上门宣传。对18周岁以上的人群开展地毯式排查和登记,确保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切实当好疫苗接种的“宣传员”。
    “哪些人群应当接种新冠疫苗?”“镇里的接种点在哪里?”“新冠疫苗接种要注意什么?”在宣传中,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人大代表们耐心地解答,让群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累点不怕,只要全民接种,我们整个国家就安全了。”陇东镇人大代表郭波说。
    疫苗接种期间,镇人大代表按照分组,当好疫苗接种的“服务员”,轮班负责疏导人流、维护秩序、协助登记、引导接种,规范形成“登记—接种—留观—离场”流程,确保接种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切实做到让辖区群众安心、放心、舒心、暖心。
    此外,代表们还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以明察暗访、现场督查等方式,重点督导了解疫苗储存、疫苗接种记录、接种人员个人防护等情况, 并对疫苗接种、宣传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当好疫苗接种的“监督员”,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三、群众“心上事”代表“上心事”
    “今年的李子咋个了?这下该咋办哦?真是愁死我咯!”这是东升村李子种植合作社社员发出的感叹。
    现年70岁的五龙乡人大代表、东升村一组组长高国斌在入户宣传疫情防控、防汛减灾时,听说了这个让李子种植合作社社员犯愁的“烦心事”。作为乡人大代表,高国斌始终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第一时间将东升村李子树“生病”的情况向五龙乡政府反映,并积极对接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在得知是因为疏于管理李树得了李叶红点病后,高国斌提出了“合作社统一安排+社员参与”的管理方式,以便于对果树进行科学管理。经过合理施肥灌水、整形修剪、喷施药剂、完善果园排水设施,在合作社社员的通力配合,31亩李子红点病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合作社19户农户的难题,也增强了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的信心,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四、监督“倾民生”重拳“治乱象”
    为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6月17日至18日, 大溪乡人大主席团组织全乡20余名人大代表开展了视察调研活动。在视察调研
    中代表们了解到,大溪乡境内违规建猪圈、违规占用河道、违规占用公共用地等现象仍屡禁不止,群众怨声载道。
    为解决好这个群众关心的“民生事”,代表们按照“代表+网格”积极宣传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督促有关部门厘清管理权限,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监督下,大溪乡和有关部门坚持“两个零容忍”,开展了为期7日的治“乱”专项行动。一方面,对违规乱建零容忍。对违规私自占用公共场所搭建的棚舍进行清理和拆除,共计拆除猪圈2处、鸡棚 2个、杂物棚1间。另一方面,对挤占河道零容忍。在烟溪口村专项清河行动中, 共计清理河道1.5公里,清除乱建菜园7处、农作物1200公斤,清理泥土2500立方。此外,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还积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形成良性互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监督。
    饶河县:“四项举措”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
    杨启坤
    (2021年8月5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饶河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彻活动始终, 突出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采取“四项举措”,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高起点展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一、坚持“三项原则”安排部署有“速度”
    饶河县坚持科学原则,既突出立马见效,解决群众关切的身边“关键小事”, 又坚持“跳起摸高”,解决制约饶河发展的“难题大事”;坚持实效原则,指导各单位办实事务求让百姓看得到,摸得到,有感受,避免把办实事当成“筐”, 用日常工作代替办实事,把关指导各单位将台账中26项常规工作删除;坚持动态原则,常态化广泛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动态更新管理台账,目前各单位办实事台账总数较4月初增加了163件。
    二、突出“三个聚焦”定向走访调研有“精度”
    县级层面重点聚焦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群众提出的难度系数大的事,紧盯“开新局”确定办实事项目;县直部门重点聚焦创新举措,为群众办事通堵点、除痛点、化难点,紧盯医疗、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营商环境等民生领域,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乡村(社区)基层党组织重点聚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困难群众救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等方面确定办实事项目。
    三、分类搭建载体便民服务有“广度”
    在机关事业党员中开展到社区报到领办群众“微心愿”和到村屯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劳动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环境整治、服务基层“我带头”和新一届党组织办结5项民生实事活动;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与困难家庭、困难群众结对,解决民生“微实事”和社区党组织深化网格服务强治理活动,在“两新”组织党员中开展公开身份、公开承诺、争先担当的“两公开一争先”活动。
    四、多渠道找准民生需求服务发展有“深度”
    饶河县推动各级干部精准专题调研,紧贴开新局找;精准发力“走流程”, 紧贴办事堵点找;组织各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重
    点征求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紧贴群众需求找,避免“关门”搞活动。特别是在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后,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和社区群众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征集涉及衣食住行、水暖电气等紧贴群众需求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68条,梳理需办实事清单66件,已经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相关部门;全县72个单位发放调查问卷1471份,电话征求意见50人次,走访283人次,重新梳理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部门办实事清单。
    学史力行办实事 为民服务开新局
    市直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事选登
    (2021年7月20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shu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要求,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2021年,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决定在市直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事推选活动,每季度推选一批为民惠民便民、为企惠企便企的优质服务实事,以办实事、开新局的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现将二季度市直机关部分实事刊登。
    一、市纪委监委
    护航项目落地推动工作落实
    市纪委监委紧盯15个攻势和13条产业链重点项目,以及涉企惠企政策出台执行、落地落实等环节,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00个重点准备项目和涉企惠企政策进行集中梳理,健全信息资料库,共享监督信息、凝聚监督合力。依托4200余家监测点企业,开展“您来吐槽建议,我来监督落实”活动,采取“体验式”“蹲点式”监督,察访重点项目1301家,征集问题建议498个。加强会商研判,督促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或限期整改,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各级共处置问题线索68件,处理60 人、党纪政务处分17人,督促解决问题264个。
    二、市委政法委
    打造信息化综治平台
    为群众解难事20000余件市委政法委开展“事在网上办、平台e点通、服务零距离、真情暖人心”主题活动,以区市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平台为依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为群众上报忧事难事拓宽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倡导群众将身边诉求事件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习近平PP等方式进行上报,按照“属地与属事”相结合原则,通过区市平台自动流转分配至街镇或相关区直部门,建立线上事件“上报、分派、处置、反馈、考核”闭环工作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事件全程可视化、可量化。截至6月30日,全市现场受理及通过社会治理平台上报事件达23800余件,办结22700余件,办结率达到96%。
    三、团市委
    助力中高考学子青春圆梦
    团市委发动各区市团委,依托专业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彩虹伞?12355与你同行—2021助力中高考”系列活动。立足学子和家长实际需求,重点围绕政策变化及应对策略、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和技巧、考前考中考后心理压力调节等内容,线下邀请教育和心理专家走进学校、企业、社区,
    线上开通云课堂和专门咨询热线,为广大学子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志愿填报、心理疏导等服务。共组织开展线下活动40场,累计覆盖14760余人;开展线上活动15场,累计观看超5万人次,活动覆盖10个区市。同时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学子家长提供常态化心理疏导服务。
    四、市发展改革委
    减负担抓服务加速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市发展改革委围绕“项目落地年”,打造“智慧发改”“重点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及“市级领导顶格推进项目体系”,减轻基层负担,月均减少调度基层10余次。采用“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现场“调研纾困”,发放企业政策明白纸,协调解决海尔智家定制超前研发中心项目对接地铁5号线布点、中车智慧港项目配建学校、领军新型建材项目配电等问题。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为项目协调解决土地指标2014亩;对接融资需求280家次,解决资金缺口49.41亿元。
    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开创安全高效惠企便民服务新模式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海尔集团推出免费电子劳动合同和电子集体合同签署系统“海企通”平台。该平台已开放政务服务直连能力,企业通过平台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同时,即同步实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公积金、集体合同备案等服务事项的政企直连,无需再次填报。推动该平台与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数据对接,通过平台与农民工签订的电子劳动合同,同时上传至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实现用工实名制管理。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460余家企业使用该平台,签订电子劳动合同5.3万余份,使用企业覆盖制造、建筑、金融、人力资源等行业,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领域能效管理水平。
    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先验房后收房打造新房交付“青岛模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为解决新交付住宅工程质量投诉集中等问题,出台分户验收作业指导书,将分户验收内容按户建立“一户一档”二维码电子档案,业主可通过查看电子档案,还原参建各方对户内验收工作的全过程,对实测实量验收数据进行复核,降低了质量投诉风险。向开发建设企业发出倡议,交付前组织开展业主开放活动,把可能产生矛盾的交付验房环节前置,提前化解矛盾。截至6月底,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共策划组织“先验房后收房”业主开放活动住宅项目近30个,惠及共计9152户,占全部交付项目76%,占全部交付户数69%, 有效信访投诉总量下降至14、有效投诉实际户数占总户数比从2.4%下降至1%, 受到广大业主及开发建设单位一致好评。
    七、市交通运输局
    推进交通重点建设工程集中通车、开工
    市交通运输局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推进“项目落地年”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落实。
    2021年5月,即兰路大沽河大桥工程正式开工,6月,华中路贯通工程和李村河互通立交习近平BF匝道工程同时通车。即兰路大沽河大桥工程建成后过河仅需10 分钟,即墨区移风店、刘家庄、七级、段泊岚等乡镇可一桥直达平度市南村镇, 沿线受益人群达20多万;华中路贯通工程打通“断头路”,解决了高新区南北联通瓶颈问题;李村河互通立交习近平BF匝道工程通车,实现了胶州湾大桥青岛端连接线和环湾路的互联互通。多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集中通车、开工,提升了区域交通便利性和路网连通性,提高了区域交通整体通行能力,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
    八、市农业农村局
    搭建乡村振兴“金融宝”信息平台
    市农业农村局会同有关单位搭建乡村振兴“金融宝”信息平台,将相关财政政策和65个银行贷款产品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实现了“政策金融”一网通。组织银行机构创新开发政银担贷款、家庭农场贷款、农机抵押贷款等新产品, 更加符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制作手机申请贷款习近平PP小程序,将财政和金融政策宣传到户到村,实现企业和农户手机直接申请贷款,银行机构上门服务,乡村振兴融资贷款更加方便快捷。组织与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10个乡村振兴项目与兴业银行签约,落实金融支农贷款8.7亿元,解决了农民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九、市退役军人局
    打出“组合拳”为退役军人办实事好事
    市退役军人局打出“卡、盟、街、岗”拥军“组合拳”,为退役军人办实事、好事。推出“荣军卡”,实现全市30余万退役军人持卡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门票游览政府定价的公园、景区、博物馆等场所。组建“荣军联盟”, 已聚合全市2610家企业和机构加入“荣军联盟”,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提供优先待遇、优惠价格等服务。打造“荣军街”,依托已成型的商圈和商业街, 打造商业模范标杆,传播社会正能量,全市已经打造4条各具特色的“荣军街”。开发“荣军岗”,通过举办千企万店“荣军岗”退役军人专场招聘、退役军人就业直通车、直招专招等系列活动,已为1000多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十、市应急局
    积极推广“互联网+远程问安”
    市应急局紧盯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痛点、堵点,创新隐患排查形式,打造技术服务新模式。在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和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推广“互联网+远程问安”系统,依托第三方平台,发挥专家帮扶作用,及时查纠风险隐患,有效打破危险化学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现安全生产问题无人可问的困境,有效打通企业人员、监管人员和专家之间的壁垒,打破时间、地域限制,贯通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 “互联网+远程问安”系统实现企业与专家视频连线490次、电话连线305次、图文问诊332次、在线问诊358次,解决问题400余项。
    十一、市审计局
    守护医保基金彰显审计担当
    市审计局组织对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持续跟踪发现问题有效整改。审计期间,推动相关部门修订出台3项惠民制度,督促上解医保基金1.5亿元;推动医保经办机构将52种中药饮片纳入医保结算,动态调整3种注射液限定支付范围,指导各定点医疗机构及时配备使用国家谈判药品,惠及全市800余万参保职工和居民;推动搭建医保管理服务智能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医保基金结算全过程监管,有效提高基金监管水平;推进主管部门信息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提高医保经办服务便利化水平,实现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26项医保领域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基金安全。
    十二、市国资委
    “央企青岛行”再结硕果
    “央企青岛行”是市国资委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化央企同各区市、功能区、市属企业项目合作的招商平台。6月10日,在上合示范区成功举办“2021 央企青岛行:上合央企国际客厅欢迎您”招商活动,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国资委以及招商局集团、中国中铁等三十余家央企,华鲁控股、山东高速、山东港口等省属企业参加活动。上合示范区向参会嘉宾集中推介了金融贸易、国际产业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等7个组团共3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亿元,现场成功签约16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额483.27亿元,上合经贸大学、上合双创中心、上合绿色国际合作中心等一批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十三、市市场监管局
    推广线下无理由退货营造高质量消费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我市实际,印发《关于加大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推广力度的通知》,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出台《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不适用商品目录指引》,按照“自愿承诺、承诺即受约束”的原则,率先在我市消费相对集中的商超、商圈、商业综合体、建材家居店培育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先进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5885家,促成退货24958件,涉及金额842万余元,大大减少了群众购物的后顾之忧。
    十四、市体育局
    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对外开放超过330天
    市体育局积极落实《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推动局属天泰体育场、第二体育场、弘诚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每天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服务市民健身需求。
    十五、市统计局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
    市统计局全面梳理统计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内容,形成包括统计标准、统计口径、统计指标等14大类、107个问题的《青岛统计百问》,为社会公众全面了解统计提供指南。结合社会公众关心的统计热点问题、最新政策解读,形
    成“权威准确、标准统一、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的12345热线知识库,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开通手机习近平PP“掌上市情”“数据青岛”“青岛统计”微信公众 号,搭建多形式共享平台,主动公开统计数据,累计发布100多万笔,用户超过120万。开辟档案室、电话、局长信箱等统计资料查询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查询服务,接待民众查询近5000人次,接收来函300多份、对接单位部门105 个、提供数据400万笔。
    十六、市大数据局
    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实现“一网通办”
    市大数据局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依托市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打通市教育局与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的户籍、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14项数据的协同共享,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实现“一网通办”。入学报名用手机打开“爱山东?青e办”习近平PP完成实人认证, 选择所在区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平台入口,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入学报名,
    平台自动调用入学申请人的户籍、房产等相关数据,家长无需现场提供证明材料。目前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已完成报名,已有6.9万名学生享受到“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
    十七、市行政审批局
    “区块链”技术助力建设项目快开工、快落地
    市行政审批局聚焦“项目落地年”,为加快建设项目施工、落地速度,打通全国企业、人口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审批业务三方融合,上线“区块链+审批授权”服务,将专业资格人员身份认证、信息授权过程,从“线下”搬到“线上”,从“窗口”搬到“链上”,实现了身份信息远程“刷脸认证”。服务上线后,企业在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等11类建设审批事项时,再也不需要到办事窗口提供身份证原件,只需专业资格人员通过手机远程刷脸,即可完成和全国企业、人口库信息比对,比对结果全部存储到区块链上,全程可追溯,切实用“数据跑”代替“企业跑”。截至目前,共为青岛市592家建设类企业提供了3818人次的远程刷脸认证服务,获普遍好评。
    十八、黄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航运企业发展
    黄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完善制度机制,优化简化程序,实现边检手续“网上办”“预约办”“备案办”“一次办”,促进移民管理政务服务从“可办、
    能办”向“易办、好办”转变,减少人员非必要接触,强化现场监管措施,进一步降低疫情输入风险。主动走访港行企业、深入码头一线,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解答、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宣传“放管服”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惠企利民的政策红利。通过落实边检行政许可“一地办证、区域通用”、入出境手续“一次办妥”,移泊免办出入港手续等措施,优化勤务组织,边检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数量减少两成,平均为青岛港每艘国际航行船舶节约在港停泊时间1.5 小时。二季度以来,为青岛港2229艘次出入境船舶和45869人次出入境人员提供了便利服务,实现了服务、管控“两到位”。
    学史力行践初心 真情服务暖民心
    忻城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扫描蓝春青
    (2021年7月27日)
    “做梦都没想到我能搬来县城住,不仅有工作,房子还有证,不用愁了。” 7月23日,忻城县城南新区光明小区搬迁户蓝爱相高兴地说,入住不久就领到不动产权证。
    蓝爱相只是忻城县5017户搬迁户喜领不动产权证中的一户。为解决搬迁户住房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该县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把办理不动产权证作为学史力行的重要内容,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采取“四个一批”举措,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62件,惠及群众8.1万人。
    一、出台政策推进有效衔接
    盛夏时节,走进忻城县大石山区,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该县不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民生发展为目标,凝心聚力描绘天蓝、地净、水清的美丽乡村底色,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该县又制定出台《忻城县2021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忻城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等政策,投入资金分别推进产业、产业路、饮水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继续发展桑蚕、百香果、甜糯玉米、牛、羊,以及牧草、优质稻“5+2”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巧使硬招破解群众难题
    “因孩子生病需要照顾,我们都不能出去做工挣钱,幸亏医药费有报销、生活有最低保障,让我们渡过难关。”遂意乡弄江村蓝大哥感恩地说。
    针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脱贫户,该县及时实施兜底、医疗、住房、教育、就业、产业奖补等保障措施,以实招、硬招、
    绝招解决群众“保障难”“就医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发展难”等问题,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城乡低保补助对象19.903万人;落实13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净增城镇就业人数2165人;落实教育资助经费1816.64万元,受益学生30502人;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576.23万元,受益学生38587人。三、惠民项目直接造福于民南方牛都全产业链扶贫项目正式投产、三江口茧丝绸产业园项目正式上线、新柳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近日,忻城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投用, 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除南方牛都、三江口茧丝绸项目,该县还有澳湖羊、陆基集装箱养鱼、黑山羊等产业项目,待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82亿元,年创利税7.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85万个,辐射带动3万多农户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
    据悉,今年该县实施为民办实事惠民项目共16项,涉及交通、城建、水利、教育、卫生、生态、社保、健康、农补、文化10个领域,单体项目共51个,目前已开工47个,已完工28个。
    四、解决纠纷保障群众利益
    6月23日,县信访联席办成功办理了莫某反映林地纠纷等信访问题。
    今年,县信访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信访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的“重头戏”,采取特事特办等措施,把群众利益诉求解决好,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该县通过建立“1+N”工作模式,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让遇到法律问题和纠纷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同时,依托“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388件,调解成功1326件; 化解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的重复信访案件14件,已化解14件,化解率100%。
    以办实事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我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高丹、程刚
    (2021年7月17日)
    7月13日,在商州区丹江南岸的河堤大道上,市民赵永建正在晨跑。这里曾经的老河堤,坑洼不平、杂草丛生,行人经过绕道而行。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市城管局把该市政工程纳入集中管理,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安装路灯、增加座椅、栽植绿化树木、铺设健身步道现在的河堤南岸,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深入调研找问题问需于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市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调研问题台账,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乡镇农村、田间地头、医院学校、厂矿企业走访调研,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了解社会诉求。为提高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聚焦推动“三高”、民生工程、重点领域工作、干部作风转变、损害群众利益纠纷矛盾等难点问题,组织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采取蹲点调研、入户走访、会议访谈、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新媒体留言等方式,集中开展调研,梳理民众关切,建立办实事“问题清单”。目前,共收集调研问题1189个。
    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五大项16个方面重点任务,针对存在问题和工作实际,建立办实事清单,实施台账化管理, 全面推动任务落实。截至6月底,全市基层党组织共承诺办实事1.2万件,已完成5608件;全市11.19万名党员共办实事9.14万件;市县推进民生实事项目1090 个,已完成577个。
    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全市突出“两优一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时代楷模,以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组建惠民政策宣讲“小分队”,结合“党员+”融
    合教育,开办“流动课堂”,运用群众语言集中宣讲习近平总shu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党的民生政策等内容,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聚焦民生办实事惠及于民
    “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照顾细致入微,这里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可以理疗保健,真是我们社区住户的福音啊!”日前,在商州区城关街办四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享受理疗服务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四皓社区聚焦辖区老年人养老问题,引进商洛仙娥湖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实行“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健康讲座、康复保健”等专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生活的后顾之忧。
    我市瞄准解决民生实事靶心,通过开展凝心、放心、舒心、顺心、安心“五大工程”,组织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倾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聚焦落实新发展理念,实行市委常委包抓督导县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责任制,围绕“四大产业增长极”,谋划特色农业产业项目95个、新材料产业项目61个、大健康产业项目85个、大旅游产业项目156个。第五届丝博会全市共签约项目238个,总投资1035亿元,引资1017亿元,合同引资655亿元。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民生需求、深化改革,倾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事。不断深化“三建三带”活动,建立防返贫“1+9”工作机制,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做好低保、养老服务、卫生健康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城市低保3789.23万元、农村低保3.8亿元, 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0.47万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考评”活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1.03万名党员,深入社区主动上门服务办实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腔热情对待。”这是镇安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兼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新喜总结的化解矛盾纠纷的4条“小妙招”。聚焦推进基层治理,全市政法系统发挥市、县、镇、村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创新推出平安稳定“3+N”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市内。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办进了万千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也办到了他们的心
    坎上。
    三、建强机制促落实服务于民
    在办实事过程中,我市建立了“书记领办、公示办结、每月调度”等制度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确保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纳入县区委书记、商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领办“五件实事硬事”,进行细化量化,通过书记领办、定期交账、年底观摩等方式,扎实推动活动开展。洛南县健全“党史宣讲全方位、广开言路听民意、领导带头作示范、调研走访重实效、办好实事解民忧、勤督实考促落实、建章立制开新局”机制,有效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实。山阳县建立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结果“三步走”闭环机制,采取民情恳谈会、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通报办实事问题征集、办理结果等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有便民服务、行政审批、“六稳”“六保”等服务专区,1096项事项即可实现“一门受理”,在县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时受理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质量。全市扎实落实公示办结制度,各级党组织对本单位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办实事清单, 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月调度制度,即每月定期对调研问题、民生项目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推进情况。目前已开展调度4次,协调解决问题23个。及时开展专项指导督导,8个巡回指导组对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全面开展了两轮全覆盖巡回督导。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出台了一批推动脱贫攻坚成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举措,建立了一批惠及民众、保障民生的制度机制,实施了一批造福于民的重点项目,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有效带动社会力量和广大民众参与活动,以办实事的力度提升了民生温度。
    在党史学习中体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温度
    王国莉
    (2021年7月18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备受关注。目前,全市各单位陆续公布了为民办实事情况,以此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一种体现。
    据《北海日报》报道,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市政法系统立足政法机关,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转变思路、转化作风让群众少跑路,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政法各单位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42场,收集座谈会意见建议839条,走访社区居民4859户,收集各类诉求信息1474条,共为群众办实事3228件,惠及企业451家、群众163383人次,获得群众好评。这些举措,恰恰是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成果的集中体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备受关注。目前,全市各个单位陆续公布了为民办实事情况,以此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一种体现。直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否能得到有效、高效的解决途径。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厚植初心,进一步提升“办实事”的温度。我市2021年调整基本养老金政策中明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121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1元,65周岁以上参保人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相应提高至每人每月136元。从2021年7月1日起,所有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按照增加的标准相应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真正做到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激发动力,进一步提升“办实事”的力度。为强力推动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我市通过建立“24小时值守、提前告知分配计划、来苗即配”工作制度, 加快疫苗的配送和运输,深入基层,织密网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截至6月, 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超100万剂次。我市第二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
    务完成率为102.74%,在全区14个地市中排前列。根据疫苗接种需要,设置新冠病毒疫苗定点接种单位40多个,大型临时接种点4个,高校临时接种点3个,特殊监区临时接种点5个,组建了2支市级接种机动队、4支县区级机动队共132人, 为高考考生开设了疫苗接种专场,全力满足全市人民接种需求。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今天的我们,理应传承好“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以钉钉子的韧劲,持之以恒、一着不让地推进各项“办实事”项目往深里走、向实里行,做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解决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需要如此,破解高质量的发展难题,也必须如此。
    汲取智慧,进一步提升“办实事”的精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语境中,我市着眼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的“小确幸”问题,去年投入资金8.9亿元,开展背街小巷提升畅通行动,全市1887条背街小巷已全部改造完成,全面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我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与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历史。恩格斯说过“什么也没有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来得快”,以史鉴今,立党治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党员干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学习党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历史经验为我们的工作实践做指引,努力把学习党史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果,不断提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漳县:多措并举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见成效
    杨宝玲、李全有
    (2021年8月4日)
    漳县讯(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杨宝玲李全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漳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产业发展、助农增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见成效。
    助力产业稳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金钟镇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亩, 在武当、马泉乡建成3000亩道地黄芩生产基地,全县完成标准化种植面积共14 万亩。依托漳县何家源蔬菜有限公司,带动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高原夏菜订单式生产,投入资金1580万元;新建殪虎桥镇、新寺镇黑木耳生产基地,并对石川、四族、三岔等乡镇黑木耳生产基地进行扩建提升, 年生产黑木耳600万棒,力争让更多群众受益。
    优化服务化纠纷。强化便民服务,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实施限时办结制度,着力排查化解重大矛盾和疑难杂症,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后勤保障。先后接待来访群众24人次,办理事项32件,调解土地纠纷、水路纠纷类问题3件。对矛盾纠纷实行跟踪走访,对排查出的涉农矛盾纠纷和12345等平台及信访系统转办的案件限期办结,尽心尽力让上访群众满意。突出实效解难题。定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为群众破解中药材、蔬菜种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通过发放农药、田间安装病虫诱捕器等措施, 有效防止小麦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早、晚疫病等危害。引进小麦、马铃薯、油菜新品种,分发生活用品和抗旱保水剂、生物有机肥、地膜等农作用品, 切实增加粮食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强化培训提能力。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目标,不断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农业队伍到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产业培训、学习。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由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专家等组成农技队伍开展田间地头指导,今年来,举办中药材种植、农业机械化生产、食用菌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2期,受训1100人次,着力提升群众种植技术,拓宽增收渠道。
    加大监管保安全。在全县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和专项安全大检查,发放政策
    宣传等资料500多份,检查农机合作社9个,农机大户110户,检修农机具1662台, 加强农机驾驶员培训,提高农机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全面开展土地整治, 对乱占耕地和“大棚房”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全县撂荒地进行了全面整治, 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全县累计排摸撂荒地8025.47亩,已完成整治5879.15亩。
    长江两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100%,老旧电梯累计改造更新6199台
    重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王亚同
    (2021年7月16日)
    7月15日,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会召开,通报了重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前期开展情况。对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15件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结合群众“急难愁盼”新增36件市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20条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工作措施,及各区县、市级部门、高校、国有企业拟办实事,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项任务推进有力有序,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学、讲、看、做”四个方面,围绕重点任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立足工作实际、职能职责, 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
    15件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推进有力。如,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等11件实事工作进度超过时间进度。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等3件实事已全面进入项目工程实施阶段, 达既定进度。其中,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中心城区人行道完善提升等实事项目成效明显。
    36件市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推进有序。涉及87项具体任务中,进度过半的有38项,进度未过半的有11项,无量化指标需长期持续推进的有20项,正在启动阶段的18项。如,长江两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100%,水源工程比原计划超额完成80%,老旧电梯累计改造更新6199台,惠及7万余人,“红色三岩”完成革命遗址保护性修复24处,完成歌乐山烈士陵园环境整治重点项目50 余个。
    20条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工作措施基本落地。举办专题研修班和讲好创新创造故事2条措施全面落地。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4条措施推进有力。知识产权服务等14条措施正有序推进。如,全市落实1万套人才公寓、6万套青年人才公租房,新建3所高校附属中小学,安排76家定点医疗机构解决科技工作者后顾之忧。
    区县实事推进特色突出,市级部门、市属高校和国有企业实事推进成效明显。各区县拟办的2491件实事,已完成418件,完成率达50%以上有1038件,完成率50%以下的有584件,持续常态推进的有451件。其中,万州区探索建立楼栋工作日机制、荣昌区开展“三级书记进小院讲堂”形成了特色工作。市级部门拟办实事2962件,完成1198件。市属高校拟办实事2568件,完成1436件。市国资系统拟办实事610件,已完成201件。
    在实践活动中,我市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手、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固症结,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如,建设养老“助餐”服务站点、社区老年澡堂、流动“助浴”等举措广受欢迎,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老旧电梯更新等举措受到一致好评。88.18万人已享受低保特困救助供养,25.82万人已享受兜底保障,15.85 万户居民已享受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服务。党员在办实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获得群众好评,如,垫江县“一街镇一法官”制度,大渡口区组建党员民生服务团,江北区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开展一对一服务等做法,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下一步,我市将统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办实事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shu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力度再加大、进度再提速、广度再拓展。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完善有关工作机制,搭建群众意见反馈渠道,探索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的方法和路径。加强巡回指导和日常督办,及时跟踪推进实事办理落地情况,开展科学评估。营造浓厚氛围,宣传推进情况、经验做法和办理成效,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为受益群众解读政策、答疑释惑。
    向着“急难愁盼”之事发力
    屏山县人大常委会阔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田宇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自屏山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以来,充分围绕“四个结合,四个着力”,引导激发各级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作出代表贡献。
    一、着力解决群众最急的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组坚持向“认真” 要“成效”,向“监督”要“效果”,真正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同“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同频共振、共同推进,真正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效果,瞄准群众最急最需要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章福在大乘镇胡家岩崩塌事故发生后,立即赶往现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询问群众等方式,详细了解应急处置流程和山体垮塌抢险保通进度,并要求加快疏通山体垮塌路段,切实保证群众通行安全。
    在活动的引导下,锦屏镇人大代表王忠东一直牢记人大代表职责,时刻将“为群众办实事”放心中。为尽快解决锦屏镇富荣社区12—14组聚居点内的路面改造和群众用水问题,保障路面硬化和新建水池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他隔三差五就到施工现场进行协调,并监督项目的实施和开展。目前,锦屏镇富荣社区12组、14组聚居点剩余850平方米路面已顺利硬化完成;13组2口50立方米的新建蓄水池和14组1口100立方米的新建蓄水池预计本月底即可竣工。
    二、着力解决群众最难的事
    为切实保障活动的开展实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人大常委会强力推进人大代表问政工作,紧盯民生实事项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县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代表问政问题整改不放松。对县政府相关部门贯彻落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政策不到位、县城安置房小区室内(楼道和门面)消火栓维护管理不及时、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承诺事项未落实、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无实质
    内容审签、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多此一举”证明等5方面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 代表在听取整改情况报告后,开展整改满意度测评:县财政局、县行政审批非公经济局、县民政局3个部门获得满意度100%,县住建城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联3个部门获得满意度96%,县扶贫开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消防大队3个部门获得满意度93%,首创水务公司获得满意度83%。按照《屏山县人大代表问政实施办法(暂行)》规定,满意率高于三分之二,整改通过。
    与此同时,督促对代表问政问题的整改推进。定期要求责任部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盯住问题不放松,一件一件抓落实。代表问政工作受到了县委书记、县长代军的高度肯定:“人大工作做得好!请持续问政监督。”
    三、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事
    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不断提升的同时,高质量建设幸福奋进新屏山,城市重点规划与发展必须要同频共振,才能使规划和发展更接地气、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屏山县人大常委会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组编制组织人大代表大力开展调研和视察。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作荣到屏山县经开区开展项目建设调研,了解当前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组织召开“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情况座谈会。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委室、县发改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等1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专项规划编制情况座谈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财辉要求各部门要发挥主观主动性,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聚焦民生民本实事。同时, 注重开门问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力争制定出一份促进发展、顺应民意的高质量专项编制规划,为高质量建设幸福奋进新屏山提供支撑。
    四、着力解决群众最盼的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从“脱贫”到“振兴”,县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组坚持向群众集意见、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乡村振兴”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深度结合,以帮扶低收入群体和促进产业振兴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各类人大代表调研,切实提高活动实效。一是组织开展低收入群体专题调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会同县乡
    村振兴局等部门深入到龙华镇、新市镇、清平乡、大乘镇等乡镇,采取每个乡镇入户调查3—5户低收入人群、到村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低收入人群困难情况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建议意见。2021年,县政府采纳该建议,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安排扶持产业发展资金3000元/户,共下达了86.1万资金。对脱贫户和边缘户劳动力转移就业给予一次性交通、生活补贴:省外补助1000元/人,省内县外每人补助500 元,总计划安排资金948.85万元。二是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调研活动”。6月21日,屏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屏省人大代表、宜宾市笫五届人大代表屏山小组代表、部分县人代表和屏山镇蒋坝村工作站的人大代表, 共计40余位代表,在屏山镇蒋坝村组织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活动围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开。代表们参观了蒋坝村“好李园”茵红李产业园、“梦里水乡”澳洲龙虾养殖基地、屏山县农业科技展览馆,听取了项目基地建设情况,并举行座谈会,针对“乡村振兴” 工作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6月,全县共组织代表进行各类视察32次,开展各类帮扶、志愿活动135次。
    收集问题344个,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63个、巩固脱贫攻坚59个、助力乡村振兴87个、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35个,已帮助解决问题319个,提出建议意见216条;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总人次402人次,走访企业50个,代表收集反映问题242个,代表帮助解决的问题146个,代表提出的代表建议162个。
    在“建库”与“消库”中赢得群众点赞
    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侧记李伟
    “我为群众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雅安市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下好思想“先手棋”,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把建立“办实事问题库” 和消除“办实事问题库”作为活动有效开展的两个“核心点”,通过“连点成线”让人大代表办实事“不拐弯”、群众幸福指数“不打折”,开启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心贴心为民服务的“直通车”。
    一、细心收集“急难愁盼”确保活动开展有广度
    4月1日,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 动员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永洪号召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随后,轰轰烈烈的人大代表学党史,办实事活动在芦山县全面展开。
    4 月7日,龙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辖区部分代表集体走访锦绣田园,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问题。
    “人手不够,我再联系下镇上来处理。”5月2日,正在禾茂田园走访村民、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飞仙关镇人大主席胥雪锋听到群众抱怨,禾茂田园农特产品集中销售点仍然排污不畅,臭气熏天,游客不过来,村民售卖农特产品成了问题。
    “自己能解决的就解决了,解决不了再汇报给县人大常委会。”胥雪锋告诉记者,“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后,收集的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逐渐增多,人手不足,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效率变低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此县人大常委会着手建立了“办实事问题库”。
    据悉,为解决问题收集不上来,反馈问题不实在、解决问题进度缓慢、办实事整体效果不好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明确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常委会各办事机构,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团(人大工委)十个主体“百”个问题收集任务,要求各有关人员走访收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讲问题不回避,杜绝掺水分,坚决杜绝干涉具体司法案件或牟取个人利益的相关问题。来自 头条号:如来写作网,QQ3231169,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我们安排县人大信息中心负责更新‘办实事问题库’的汇总、认领、进展、结项等情况。”据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李子发介绍,在未建立“办实事问题库”前,活动没有抓手,人大代表参与率低、整体效果不好。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建好管好用好“办实事问题库”,进一步引导全县各级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县人大常委会在“建库”过程中,突出强调“广、深、真” 三个字,即宣传动员覆盖求广,问题走访收集求深,如实反映情况求真。具体而言,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积极引导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主动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带上来。其次,各级人大代表结合常态化“双走访”活动,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集中走、定期走、自行走”, 深入乡镇村组、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看原装原貌的现场,听原汁原味的声音。最后,坚持实事求是,讲问题不回避,杜绝掺水分,把相关民生问题“原样” 带回来。
    二、主动“接单”纾困解难确保活动开展有温度
    依托“办实事问题库”,芦山县人大常委会明确了“去库存”目标导向, 号召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接单”办实事,确保在“建库”与“消库”的过程中把民生实事做到点子上,做到心上,赢得群众良好口碑。
    “柯主任,圆满完成任务,今天群众来送锦旗了。”4月22日上午,县人大 代表曾春梅通过电话告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芦阳街道汉嘉社区北晨街小区 的3名居民代表,将一面印着“解居民燃眉,创社区和谐”的锦旗送到了社区。 “让‘堵’不再添‘堵’,这是社区居民对人大代表曾春梅解决群众揪心
    事的肯定和认可。”社区负责人说。
    据悉,曾春梅通过微信群更新的“办实事问题库”清单,了解到所辖社区疾控中心联建的消防通道被周边住户私自堆砌的违建物阻挡,附近群众怨声载道便主动“接单”,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安全隐患点进行清理整治,将违建物全部拆除和清理。
    同样主动“接单”的还有芦阳街道的县人大代表骆开财。
    5 月9日,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庙溪3组承包地附近,几个工人正对被冲毁的地下涵道进行挖掘、疏浚、填管、回埋。
    “这都多亏了骆开财。”庙溪3组的村民王春花告诉记者,去年8月发生的
    暴雨洪灾,使得此处路段地下涵道被冲毁、道路沉陷,周边村民出行和耕种十分不便。
    “我负责联系修复此段路面地下涵道的施工队伍、挖掘机、材料购买等, 县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董进彪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另外,县人大代表高家涛负责动员村民投工投劳。”骆开财告诉记者,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路面,保证村民生产正常进行。他和董进彪、高家涛组成了混合特长小分队,一同商议修复方案,决定由他自掏腰包,其他两人分别出力出计。结果3天不到,此段路面的地下涵道便修复了。
    面对群众的连声叫好,面对群众的感激话语,骆开财只是摆摆手,表示这是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尽的义务罢了。
    据了解,芦山县各级人大代表除了在“办实事问题库”中自选问题,主动“接单”外,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还通过人工“派单”,“双向”发力,促进问题清零。
    “我们还根据前期建立的‘代表特长库’,给履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办事牢靠的人大代表加了加‘担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涂朝康说,“办实事问题库”建立后,对于3天内无人认领的问题,将会根据问题大小,结合人大代表自身岗位、特长、选区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人工“派单”。其中有帮忙解决购买仔猪问题的县人大代表张伟;有帮忙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在大川镇快乐村修建长10米、宽1.5米的水泥便桥,安装40余盏太阳能路灯的县人大代表高容等。
    三、创新开展代表积赞确保活动开展有力度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宗才说,芦山县通过一边“建库”,一边“消库”赢得了在群众中的良好口碑。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接单”412人/次,人工“派单”98人/次,为群 众办实事的整体效果与质量正不断提高。
    据了解,为了不断提升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县人大常委会还创新开展了代表办实事“积攒”活动,全县力争在“我为群众办实事” 中获得万枚点赞。一方面,明确将人大代表收集的问题纳入“积赞”数量,确保“办实事问题库”建成。一方面,针对不同层级代表,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乡镇人大主席团印发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回访单,主要涵盖“具体问题、办理情况、是否点赞”三方面内容,由人大代表回访问题涉及人员“积赞”。
    “为群众办实事,归根到底还是人大代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帮助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突出问题。”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永洪表示,对于其他带共性、普遍性的问题,代表们更多是聚集聚力重点任务,以法定途径提出议案和建议,推动有关问题从法律、政策层面予以解决。
    据介绍,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召开人大代表办实事述职座谈会,讲述问题办理情况,介绍办理经验,开展“积赞”数量评比。
    “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东平县政协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实效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侯家民
    (2021年8月6日)
    东平县政协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各项履职服务之中,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实际成效体现学习教育效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解决了一批党政关心的大事、社会关注的要事和群众关切的实事,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助力推动解决党政关心的改革发展大事。按照县委统一安排,东平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直接参与了泰东高速公路建设、文旅康养产业培植、生态绿化工作推进等重点工作。在泰东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工作中,征地拆迁安置是其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一项工作,一举一动都牵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东平县政协主席刘祥涛多次召开调度会,研究部署清表清障等工作,并深入到项目一线, 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就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截至目前,征地拆迁签字确认已基本完成,基本农田补划、生态红线、土地规划调整、土地补偿资金拨付等工作进展顺利。另外,东平县政协成功组织承办了2019年—2020年度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长城炮路亚国际锦标赛路亚先锋职业巡回赛,吸引全国27个省份的赛手参加比赛。强力拉动了东平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发展,扩大了东平知名度,展示了魅力东平新形象。
    聚力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的要事。今年以来,东平县政协聚焦发展开展协商, 积极助推相关问题解决。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东平县政协研究制定了《东平县政协2021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确定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等10项协商课题。截至目前,对“防汛准备工作”的对口协商、“矿产业绿色发展”的界别协商活动已完成,委员们围绕扎实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等提出10余条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着眼党政所思、群众所盼、社会所需的重大问题,东平县政协深入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为相关实事的解决提出意见建议。上半年,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调研视察,在实地调研、专题视察和科学认证
    的基础上,委员们共提出意见建议20多条,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视察活动中,委员们结合实地了解的情况,从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着力为改善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短板、不断提升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贡献政协力量。
    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直都是东平县政协重点关注和推动解决的问题。该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所联系的乡镇(街道)、村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研究措施,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为“双联四包”村办实事,争取20万元帮助沙河站镇张村进行村内绿化。近期,帮助张村多方争取15 万元,解决村内路灯更换和连村道路硬化问题;帮助廖村争取资金20万元,用于村内环境提升工程。各界别组结合“五个一”活动,立足界别特点,进企业、入社区、下基层,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农业组委员到沙河站镇卫生院,看望慰问一线医护工作者;经贸组、财贸组委员开展慰问高中师生活动;医药卫生组委员视察了安康精神病医院,为医院发展提出建议,在新湖镇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综合政法组委员到彭集街道开展“送法律到基层”活动。近日,河南部分地区暴雨肆虐,多地出现险情。7月26日,东平县政协委员、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永峰,积极组织带领慈善协会部分成员奔赴河南省卫辉市灾区帮助抢险救灾,并送去救灾物资,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一致好评,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宜宾市叙州区政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学党史践初心 务实履职显担当杨光联、阳作红
    (2021年7月6日)
    学习百年辉煌党史,汲取奋进磅礴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宾市叙州区政协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实际的专题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入心”,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人民政协为人民的重要抓手,围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履职,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解难题办实事,围绕园区建设献智献力,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政协履职双促进、双提升, 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一、守初心开展“双助”为民办实事
    聚焦社会关注问题,贡献政协力量。为切实开展好“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以下简称“双助”活动),宜宾市叙州区政协与区乡村振兴局对接,全面收集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政协宜宾市叙州区委员会关于全区政协系统“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活动方案》,有序推进“双助”活动。
    结合区政协常委会议重点调研、区政协主席会议视察、民主评议、专题协商、专委会调研视察等重要履职活动,宜宾市叙州区政协深入开展“双助”聚力行动,先后组织委员300多人次走进企业、走进园区、走进乡村、走近群众, 为企业发展、园区提升、脱贫巩固、乡村振兴献智献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委员带头发展。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土地丰饶,鲜花掩映,游客往来,怡然自得 这是柏溪街道喜龙村的日常生活剪影。
    近年来,喜龙村村民在区政协委员李洪的带领下,通过发展茵红李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产业发展初期,为鼓励村民参与到茵红李产业发展中来,喜龙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茵红李免费技术服务,每年举办两期技术培训班, 提高村民种植水平。随着茵红李市场的逐步打开,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主动发展产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村里又相继引进花卉苗木、柑橘等产业。截至目前, 全村共有茵红李4000亩、柑橘1200余亩、花卉苗木1400余亩。
    为进一步拓宽茵红李产业发展路径,李洪等人抓住机遇,以传统农业元素包装园区,结合花卉苗木形成的美丽景观,成立“幸福公社”农耕文化园,走
    上了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幸福公社”农耕文化园通过建设农耕文化长廊和农业体验园,建设素质拓展研学基地,发展森林康养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达30余万人次。
    聚力巩固脱贫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区政协发挥政协优势,创新平台载体, 突出履职重点,围绕助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务实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为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政协力量。
    “李书记,昨晚大暴雨,我的房子冲垮了,咋个办哟?”横江镇太阳村村民罗祥兵的住房因暴雨被冲垮了,他焦急地在电话里问道。当天是星期六,区政协驻村第一书记李国江接到电话后,来不及与家里人打招呼,便冒雨驱车迅速赶到罗祥兵家里,查看灾情,安抚情绪,送去慰问金,并动员他进行D级危房改造。最后多方协调民政补助资金6000元,帮助罗祥兵完成了D级危房改造,现在全家人已搬进安全舒适的新居。
    现年58岁的李国江,2014年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横江镇太阳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太阳村2020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今年,他又自告奋勇,报名担任太阳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继续带领村民奋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今年以来,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联系横江镇太阳村、凤仪乡凤滩村等9 个村的脱贫成果巩固工作。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270多名区政协委员全部参与“双助”活动,开展乡村振兴视察调研30余次,提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意见建议100余条,为村民送去发展资金500余万元,帮助280多名孩子完成学业为巩固全区脱贫成果贡献了政协力量。
    二、担使命助力社会治理促和谐
    关注社会焦点、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落实解决今年以来, 宜宾市叙州区政协将履职为民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助力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政协委员们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直面问题,丰富社会治理“载体”。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利用“有事来协商” 平台,采取院坝会、座谈会等方式,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化解难题。
    “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影响了文明城市创建,影响了居民生活,老旧小区改造迫在眉睫。”在南岸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协商座谈会上,居民代表焦急地说道。随后,居民代表针对违章建筑、小区绿化、车位规划、路面硬化、管网改造、消防设施、化粪池清掏等问题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协商座谈会后,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和各相关社区立即行动,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南岸街道的老旧小区基本改造完成,老旧小区环境大为改观。
    去年以来,南广镇政协工委就该镇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组织当事双方开展“微协商”,疑难问题得以及时化解;合什镇政协工委组织召开“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议事会,23名群众代表与镇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围绕“规范场镇管理秩序”开展协商;观音镇政协工委以“共享单车使用与管理” 为议题组织召开“乡村民情恳谈会”区政协通过40余场小微协商,切实在环境卫生整治、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直面群众,找准社会治理“症结”。区政协机关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问需问计于民,努力办好群众实事。区政协依托乡镇工委和专委会组织政协委员通过设置民意收集箱、入户走访等形式,摸底掌握基层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并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汇总为意见建议清单,及时反馈给基层党委政府。
    为助推城市建设,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区政协组织委员深入3个街道实地调研,开展城市社区治理对口协商,提出“推进治理规范,深化居民自治;拓宽资金来源,加强社区建设;提高人员待遇,稳定人才队伍;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治理模式;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水平”等建议,得到民政部门采纳。
    为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区政协组织委员深入6个乡(镇)、11个村、26个村民小组开展专题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形成
    《关于加强村组干部管理提升服务基层能力的调研报告》,得到区委领导肯定, 相关建议已在村(社区)换届时落实。
    目前,区政协已组织开展“乡村社会治理”专题调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对口协商、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界别协商、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界别协商等调研协商活动,找准问题症结, 提出合理意见建议,有力助推叙州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直面呼声,提升社会治理“成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区政协委
    员高峰在走访甜竹村困难群众刘全蓉时,了解到该农户饲养的土鸡销售难、资金回收难,就利用自已联系面广的优势,帮助刘全蓉打开销路,使其销售难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选择。罗凯、辜忠霖委员在走访活动中,了解到困难群众胡胜东、李秀莲吃水困难,及时联系自来水公司协调解决了问题。
    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考虑。区政协委员黄忠清在走访活动中,帮助困难老人徐玉书申请救助解决生活困难;帮助贫困户廖彬、罗下花解决房屋改造相关问题。
    今年3月,区政协组织对城市小区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谭研,全面了解全区城市小区治理现状,提出适合叙州区城市小区治理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顺社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促进城市小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居住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区政协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履职的落脚点,围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政协思路,解决好群众所需所盼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及时反映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愿望和呼声,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8条,上报省、市政协16 条,被省政协采用转报全国政协2条,实现了社情民意信息质和量的双突破。
    三、作贡献助推园区建设促发展
    “这个协商建议有深度,所提建议针对性强。”2020年底,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区政协《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协商建议的函》作出肯定性批示,要求强化“四到”意识,更加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围绕“园区强”谋实招。为配合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力打造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叙州样板”,奋力推动高新企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区政协分别围绕城区经济发展、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铁产业园区、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等专题开展调研,提出了加快产业升级、加大惠企政策执行力度、强化要素保障等十个方面的建议,被纳入区政府加快城区、园区经济发展决策之中。在区政协助推下,叙州区园区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智能制造、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上百家企业人驻园区。
    围绕“经济强”谋良策。聚焦中心大局,深入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 是区政协人的责任担当,也是履职重点。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区政协着
    力助推园区发展,围绕完善园区用地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夜间经济、推动高铁商圈发展等方面建言献智,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落实、强化招商引资实效、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等深入调研视察,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聚智谋方。
    围绕“企业兴”添智力。在助推产业发展上勇挑重担,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牵头或协助抓好园区相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认真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扎实开展“双千”活动进企业,助力企业高效发展。区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反映园区建设的不足和问题,为加快园区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在助推项目建设上敢打硬仗,区政协领导先后担任23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指挥长或副指挥长,自我加压,靠前指挥,抓重点、破难点,所联系项目均有序推进、高质完成。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协组织帮扶部门、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政协工委,聚焦园区建设管理、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农旅融合、基层治理、项目支撑等方面,落实资金2000余万元,落实办理了一件件、一桩桩利民为民的实事好事。“党的历史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最优的营养剂、最亮的航标灯,学习党史让我们充满了力量。”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钟建华表示,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要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中感受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把汲取的精华和养分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履行好新时代政协委员职责, 为宜宾“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宾新征程的宏伟实践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2021年山西省纪委监委会同17个职能部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具体事项阶段性成果
    (2021年7月23日)
    今年以来,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山西省纪委监委会同17个职能部门,聚焦教育医疗、社会救助、行政审批、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梳理确定了21个重点推动的具体事项,推动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现将阶段性工作进展成果公布如下:
    省教育厅聚焦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范围小、时间短、内容少,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问题整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实现课后服务覆盖有需求的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印发《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项举措》,支持学校适当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最多可延长至晚上8:30。周六日可安排一天提供周末课后服务。截至6月底,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数为3257所(不含寄宿制学校),参与学生数149.27万人, 参与教师数11.17万人。
    省卫健委聚焦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新冠疫苗接种“百日攻坚行动”, 按照“属地管理、区域分开、重点推进、先易后难、知情同意、免费接种、安全有序”的原则,科学稳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截至6月2日,提前7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第一剂疫苗接种任务,累计完成1309.3万人,完成国家任务数(1228万人)的106.6%。截至6月26日,完成第二剂疫苗接种12060024剂,提前4天完成国家下达的第二剂1206万剂疫苗接种任务。
    省医保局聚焦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骗取医疗保障基金问题,联合省公安厅、省卫健委集中打击“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欺诈骗保行为。截至6月底,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2332家,检查覆盖率58.07%;处理违规定点医药机构7806家,其中暂停医保服务136家、解除医保服务35家,行政罚款27家,移交司法机关9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24家,约谈4692家、限期整改1203 家、通报批评510家、拒付及追回资金3326家,追回资金24179.88万元;处理违 规参保人员359人,其中暂停医保卡结算37人、移交司法机关12人、移交纪检监
    察机关2人,追回资金48.44万元,两项资金共计24228.32万元;媒体公开通报典型案例187家。
    省住建厅聚焦解决公积金缴存职工在异地办事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 积极推动住房公积金5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满足缴存单位和职工异地办理业务需求。
    截至6月底,可异地申请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新开办企业与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登记可“一网通办”;可异地申请单位及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变更,全程网办信息变更60393笔;可远程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等信息, 我省多数公积金中心可以网上打印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和公积金贷款全部还清证明,通过“代收代办”开具证明440笔;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可通过网络小程序、手机习近平pp、“跨省通办”窗口等办理,通过“两地联办”办理购房提取142笔;全程网办办理提前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3056笔。
    省水利厅聚焦河湖“四乱”问题,开展河湖“清四乱”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组织各市县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排查工作。
    截至6月底,全省11个市共排查出河湖“四乱”问题915处,其中已整治完成507处。
    省乡村振兴局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上半年,通过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选预警等方式,全面摸排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困难人口,新识别监测对象1.1万人。截至6月底,纳入全省监测范围的有13.2万人, 其中已消除风险的有10.4万人,风险消除率78.8%。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成果,专题安排部署全省“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摸排整改工作。经排查, 全省无失学辍学儿童少年,发现基本医疗问题38条、整改完成22条,住房安全问题172户、整改完成45户,饮水隐患工程120处、整改完成71处。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食品安全开展百家重点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活动,重点关注饭店酒店、学校食堂、网络订餐单位及群众关注度高的“网红餐厅”,重点检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原料进货查验、餐食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后厨环境卫生等,跟踪食品安全问题,科普食品安全知识。聚焦药品安全,组织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打击非法渠道购进、掺杂使假等重点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省公安厅聚焦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推动户籍业务“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下发《关于开通部分户籍业务“全省通办”的工作通知》,实现户籍信息证明开具、出生登记、死亡注销、身份证首次申领(补领、换领已开通)四项业务“全省通办”。6月,部署开展“跨省通办”试点工作, 实现了山西、陕西、宁夏3省区户籍人员省间开展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大中专院校录取学生户口迁移、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夫妻投靠户口迁移、父母投靠子女户口迁移5个事项,只需在迁入地申请,迁入地和迁出地公安机关协同办理户口迁移,不再需要申请人在迁出地、迁入地分别办理纸质《户口迁移证》和《户口准迁证》。截至目前,“全省通办”已办理出生登记168起、死亡注销152起、户籍证明开具9686起、身份证异地办理41838张。“跨省通办”迁入业务已办理51起。
    聚焦群众反响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突出重点,挂牌督办,组织对突出犯罪问题开展专项打击,严厉打击幕后“金主”和组织骨干。强力推动“断卡”行动,对涉案手机卡、银行卡进行深挖核查,对长期从事“两卡”收购贩卖人员重点盯办,围绕寄递、资金、通信等多种线索,全面清理排查涉诈窝点。
    今年1-6月,全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破案5761起,同比上升460.95%; 抓获犯罪嫌疑人3761人,同比上升113.81%;财产损失30万至100万、100万以上案件破案率分别为76.63%、92.11%。“断卡”行动打击处理2286人,惩戒曝光了4307名违规开办“两卡”人员,对2511个涉案“两卡”网点采取了处理措施。 全省电信诈骗案件立案数4月、5月、6月分别环比下降7.05%、17.5%、11.09%。
    省生态环境厅聚焦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梳理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受理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方面的问题135件,实施台账管理,积极跟踪推进, 目前已全部办结。
    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不到位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源头化解的原则,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督促基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化解省级接访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信访问题, 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截至6月底,省级共接听接收问题反映38件,其中通过电话、邮箱回复办理24件,发函请基层核查14件。聚焦不能使用或不能全年使用的厕所和农村改厕过程中存在脱离实际、模式简单等问题,目前正在对2013 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厕所进行全面摸排,同步分类推进问题厕所整
    改。
    省民政厅聚焦整治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把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拿到“救命钱”作为重点整治项目,紧扣“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主题,加强资金发放情况调度和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在救助对象家中张贴“明白卡”,确保监督咨询渠道全时畅通,不定期与山西综合广播政风行风栏目组进行“社会救助问题连线”,公开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省交通运输厅聚焦高速公路服务区“如厕难”“卫生差”等难题,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厕所革命”。截至6月底,已完成阳泉、清徐、大盂、官堡 4对服务区8座公共卫生间的施工图设计,共计增加女厕蹲位15个、男厕蹲位6个、小便池21个。同时,增加了残疾人坐便、儿童洗手池,增设了第三卫生间。
    省统计局聚焦调查对象、服务对象“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建立“四紧盯四推进”长效机制,推动非常规天然气企业入库入统工作,稳步推进入企指导服务和达规达限企业大排查。截至6月底,全省15户非常规天然气跨省分支机构企业视同法人单位统计的申请已全部通过国家统计局的审批,实现我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全部在山西省入统。
    省人社厅、省社保局聚焦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流程繁琐的问题,从整治目标、整治范围和时间、整治项目、整治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在全省社保经办系统层层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已经取消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省内制度内转移接续办理环节,在参保单位办理人员增减业务时同步完成,同时实现了企业养老保险跨省转移“一网通办”。
    省通信管理局聚焦农村通信网络设施堵点,继续推动电信普遍服务农村通信网络设施改善提升工程,实施第六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截至6月底,计划建设的655个4G基站已全面完工,项目进入验收阶段。
    省能源局聚焦群众供暖保障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着力筹划做好全省冬季 清洁取暖工作,对推进全省清洁取暖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推动大同、朔 州、忻州3市成功申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7亿元。 省工信厅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的领域以及反映最强烈的堵点问
    题,在无线电、监控化学品领域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对照权力清单,围绕进驻网上办事大厅事项和办理电子证照业务的闭环应用,全面梳理无线电、监控化学品涉及证照产生和使用的办事项目、申报材料,编制电子证照通用目录,实现在业务办结时同步生成电子证照,并推送至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管理系统。
    截至6月底,制发无线电6类证照、监控化学品2类证照,实现可100%生成电子证照,业余无线电台电子执照发放278张。
    真学实干 真心为民
    南昌市西湖区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潮西湖区委宣传部
    (2021年6月29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南昌市西湖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 精准对接民需和民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区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到“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进什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一、“三认”专项行动
    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4月7日,西湖区启动以“辖区企业认亲、困难群众认助、文明创建认领” 为主题的“三认”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辖区企业认亲”行动打造高效西湖品牌土
    前段时间,江西赣粤高速公司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去年拍下的一块用来建设办公大楼的地块,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无法开工建设,让企业一度十分为难。不久前,西湖区主要领导带队与江西赣粤高速公司进行认亲,在倾听到企业的呼声后,立即安排专门人员和企业对接。最终,在各部门的协调和调度下,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辖区企业认亲”行动开展以来,西湖区各级党员干部按计划,深入全区与618家“规上在库企业”进行结对“认亲”,通过走访座谈,了解企业现状、梳理存在问题,并签订服务承诺书(认亲协议),重点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高频事项”。
    通过开展“辖区企业认亲”行动,该区进一步畅通了政企沟通互动渠道, 有力推动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为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打造稳定规范、公平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困难群众认助”行动厚植温情西湖底蕴土
    西湖区持续完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并建立
    健全“老弱病残幼”特殊群众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该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落实政策帮扶、情感关怀以及日常问候等举措,全区党员干部、企业家、驻区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开展与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群众、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的“认助”工作,建立多层次救助帮扶机制,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截至目前,全区已对518名困难群众进行“认助”帮扶。同时,还将安排区级公共财政预算资金1.86亿元做实民生兜底保障,安排4.5亿元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补助等教育事业项目。
    以“文明创建认领”行动擦亮文明西湖名片土
    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着力点,西湖区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要求,将文明创建实地测评点位类型划分为17条工作线。同时,该区还将全区的创建区域划分为13个创建片区,明确各条线的总督导、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各片区的挂片督导区领导、区域责任人、指定帮创单位及帮创社区,实现文明创建责任“认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该区四套班子成员、区直机关干部每周在双休日抽出半天时间参加义务劳动,深入挂点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区形成常态化文明创建氛围,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西湖人居环境。
    二、“幸福三重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西湖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老城区,近年来强力推进基层治理与服务创新, 涌现出以“幸福微实事、幸福圆桌会、幸福微心愿”为核心内容的“幸福三重奏”社区治理品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区进一步唱响该品牌,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幸福微实事土
    “去年4月得知小区要改造,7月12日就启动‘幸福微实事’工程、7月24日召开座谈会、8月2日召开项目推选大会”提起小区改造,南烟小区居民刘忠书喜笑颜开,直夸政府办事效率高。
    “带你先去看看我们小区现在的停车泊位。”每逢有外人来参观,刘忠书总是自告奋勇地当起义务向导。“改造前我摸过底,小区现有车辆大概是120辆, 改造后有141个车位,够用了。当时,我的提议只是增设车位,没想到政府的改造工作远超我的预期。你看看,这上百平方米的休闲区,让我们茶余饭后有了
    好去处,很舒心。”
    “我们创新实施幸福微实事项目,不断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幸福微实事项目主要围绕小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务,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并按照群众意愿解决他们家门口、楼道边、巷子里的急事、难事,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政府定实事,政府来实施’为‘百姓点单,政府买单’,效果非常不错。今年,我们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将‘幸福微实事’的模式在全区51个老旧社区的改造中继续推广,让居民充分地参与到改造中来。”西湖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幸福微实事项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全民投票”“全民参与”,即由生活、工作或学习在辖区的全体15岁以上的居民投票来最终确定项目,并监督项目实施全过程,真正做到“居民的社区,居民来做主”,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也由此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增加了基层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幸福圆桌会土
    “我们的意见被采纳了,村里的生活环境改善了,还建起了儿童游乐广场, 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了。”桃花镇观鱼村的村民谈起幸福圆桌会的协商结果, 纷纷竖起大拇指。
    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服务”的要求,西湖区建立幸福圆桌会机制,各级党员干部定期深入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诉求,实地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幸福圆桌会制度的广泛推行,改变了以往社区居民诉求不畅的状况,居民表达诉求变得便捷而有效,使许多矛盾纠纷被发现和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该区共收到“圆桌会议”反映问题458件, 累计解决204件,正在加快处理254件。
    幸福微心愿土
    “我是一名低保户,子女不在身边,希望能有个价格便宜点的吃饭地方。” “我是一名残疾人,女儿女婿中午赶不回来给我做饭,希望能有人给我送一份中餐。”不久前,桃花镇河畔社区“微心愿墙”上,社区居民贴上了这样的心愿小纸片。
    河畔社区是一个廉租房小区,困难群众比较集中。在收到群众提交的心愿后,桃花镇在社区打造了免费向特困人群服务的社区“爱心餐厅”。每天11时
    30分左右,住在附近的困难群众就陆续赶来就餐。对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餐厅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在西湖区,一个个这样的微心愿被点亮起来,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据悉, 今年以来,该区在全区12个街道(镇)收集到976个“微心愿”,各级各部门竭尽全力予以满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洛阳市老城区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郎松涛、申文娟、赵琳琳
    (2021年7月6日)
    百年奋进路,伟业新征程。适逢党的百年华诞,为进一步筑牢初心使命, 洛阳市老城区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审判执行工作有机融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把工作往实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作为司法终极目标,以实实在在的司法成效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习近平司法服务零距离
    老城区法院开展当场立案、异地立案、上门立案服务1228次,网上立案1023 件,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网上办、指尖办”司法服务零距离;设立洛阳市首个“无人律所”,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的双重法律服务。该院立案庭在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载明案件适用程序和审理期限,并统一制定移动微法院结案回复模板,及时向当事人公布立案、庭审等各个环节信息,保障当事人案件办理的知悉权。该院还制定《温馨提示》,随民事判决书、调解书附赠发放,提示败诉方及时履行义务,胜诉方及时申请执行、退费等权利。
    B司法为民暖人心
    老城区法院坚持围绕民生问题开展司法办案工作。一是开通涉农民工案件 “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办理涉农民工案件50余起,有力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 益;二是有效办理虚假诉讼案件;三是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犯罪,办理电信诈 骗犯罪案件3件;四是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一次性发放执行案款3365万 余元,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有效开展特色司法服务。该院根据辖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现实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撰写了物业服务、饲养动物侵权、婚姻家事、民间借贷等法律热点专题讲稿,由员额法官定期到社区开展法治讲座。
    C多元解纷促和谐
    老城区法院在全区50个社区设立“法官社区工作站”,委派业务骨干到社
    区任“平安村官”,实现社区全覆盖;依托“四官进社区”平台,全面服务社区居民。5至6月份,老城区法院依托“法官社区工作站”和“四官进社区”平台,组织开展“全体干警大走访,我为群众办实事”3次,参与干警150人;组织排查矛盾纠纷1次,分散灵活走访38次。据悉,该院组织干警进社区220次, 提供法律咨询122次,开展社区法律宣传220次,巡回开庭13次,召开座谈会3次, 走访律所4次,实质调处化解纠纷10余起。
    该院充分利用诉调对接中心等解纷平台,积极开展多元解纷工作,完成诉前调解案件477件;严格落实“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 工作要求,不间断开展集中走访和灵活走访活动。该院组织50名干警进社区, 入户走访1372户,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201次,化解矛盾144件。该院党组成员走访企业90余家,员额法官深入社区开展巡回审判,到社区开展调解,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工作时间每天接访。该院坚持每周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助交通” 等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D深化改革开新局
    老城区法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69人;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 审理小额、简易案件1303件;简化裁判文书,适用令状式、表格式等简易文书170个;扩大司法确认适用范围,通过司法确认案件30件;开展网上诉讼,完成网上立案、网上庭审1312件。
    E便民服务新举措
    3月31日,老城区法院向社会公众发布《“服务大局、为民司法”十项举措》和《老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十项举措》,后迅速落实。该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提升导诉服务:修订完善诉讼指南、诉讼风险提示等宣传资料;推出便民举措:制作各类指示、引导牌11块,为来访当事人提供自主使用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并配备饮水机、报纸杂志、急救箱、雨伞。
    F执行攻坚再发力
    该院以“节假日专项行动”推进“百日执行攻坚”,充分利用节假日被执行人团聚的特点,每逢节假日必开展执行专项活动,在充足调查准备的基础上, 取得较大战果。在“端午节集中执行”行动中,该局拘传被执行人9人,司法拘留4人,执行完毕案件3起,达成执行和解2起,执行到位金额20.3万元。
    4月19日上午,老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袁宪伟一行深入走访河南九都律
    师事务所、河南宇耀律师事务所,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参会律师提出问题:“在立继承案件时,要求当事人提供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和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因死亡证明被一些当事人遗失,亲属关系证明没有相关机构出具,给当事人立案带来不便。”当日11时30分许,老城区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立案庭下发问题交办通知书。下午5时,立案庭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问题整改报告及整改结果,该问题已整改完毕。
    袁宪伟说,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老城区法院始终坚持对党绝对忠诚, 把党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弘扬在新时代,以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庆祝建党100周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一是坚持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宗旨和主线,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每个活动都体现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内涵, 确保群众满意;二是持续发力,更多关注重点问题,特别是重点人群和重点企业等,在平均用力的同时,更有针对性地重点发力,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发挥现场咨询解决问题的优势,实现小问题当场解决,大问题跟进解决; 三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通过司法办案提升为民办实事的成效中,注重综合运用, 强化司法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党建引领 司法为民
    市司法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纪实陶庆云、刘 璇、周红、曾玲玲
    (2021年6月30日)
    学习教育入心田、法律援助惠民生、公证服务强保障、人民调解解民忧、法治宣传进万家
    自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市司法局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机结合起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部署,持续发力,注重提升服务质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
    一、抓实学习教育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据了解,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市司法局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领学作用,制定《市司法局领导干部领学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方案》,定期集中学习。并坚持将学习教育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以中心组专题学习、党支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学习41场次, 领导上党课5场次,切实通过学习教育筑牢为民服务意识。
    3月18日上午,市司法局邀请了全国道德模范、共和国最美奋斗者陈贤同志进行宣讲,全市司法行政系统403名干警收看了宣讲。参学人员纷纷表示,陈贤同志通过6年来援藏援疆法律服务所得、所感、所悟,诠释了为民服务的精神和情怀,他们在今后的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月中旬,市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还分别带队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居、进学校”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基层群众诉求。局党组分别于3月30日、5月18日召开了两次教育整顿座谈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收集了各类意见建议39条,第一时间对照工作职责予以落实,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和诉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 法律援助为民服务
    “谢谢,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年6月,全椒县法律援助中心迎来了受援人朱某送来的感恩锦旗,大红锦旗上书写着“社会良心法律卫士”的感恩词。
    2020年7月4日13时20分许,张某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行驶至六镇镇小集村
    纪庄组路段时,与汪某驾驶的手扶拖拉机发生碰撞,当时朱某坐在拖拉机上, 因此次交通事故,朱某落下了终生残疾。事故发生后原告与保险公司已经达成赔偿协议,保险公司也已经赔偿了相关的费用。但负次要责任的被告即驾驶拖拉机的汪某一直没有赔偿。椒陵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张伟在接受了全椒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后,联系朱某办理委托手续,整理材料,到法院起诉。后经法院判决被告人汪某赔偿朱某各项损失计102361元。朱某对案件结果十分满意, 特为全椒县法律援助中心制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感谢之情。
    市法律援助中心持续优化窗口法律服务。挑选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律师参与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对农民工讨薪、受家暴妇女、在校学生受到人身损害等事项免于提供经济困难证明;对一年内已经申请过法律援助,再次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核实无需再次提供经济困难证明。琅琊、南谯、来安、全椒等地建立法律援助跨区域协作机制,申请人可以就近申请法律援助。依托12348安徽法网平台、皖事通习近平PP和政务服务平台,当事人实现了法律咨询“网上办、线上办”;完善工作站、联系点,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对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缩短工作时限, 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指派。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三、优化服务举措 便民利民公证为民
    4月1日,我市涉外公证书领事认证代办点正式运行,代办点设立在皖东公证处,这将极大方便滁州的市民和企业办理涉外公证书领事认证,真正使群众“少跑腿”。
    今年4月份,天长市公证处也主动对接联系安徽省外事侨务中心,签订了《领事认证合作协议书》,为办理涉外公证且有领事认证服务需求的当事人提供“代办帮办”领事认证服务。
    便民利民一直是公证为民服务的原则,市皖东公证处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优化公证服务,精简手续,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真正“少跑腿”。积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提供及时、便捷预约上门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减免公证费,让群众感受到公证服务的温暖,切实增强群众在法治领域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皖东公证处办理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案件26件。
    四、多元化解纠纷矛盾调处为民解忧
    近日,明光市明西街道司法所联合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城西派出所共同调解了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有效地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明西街道居民丁某与唐某某于2019年非婚同居。2020年12月唐某某以两人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正常在一起生活为由,将丁某送回娘家,丁某要求唐某某归还其黄金首饰,唐某某拒绝归还、避而不见。明西司法所接到调解申请后, 积极会同村人民调解员前往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并展开协调,但唐某某只同意补偿2万元,调解未果。丁某母亲又来到唐某某家吵闹。明西司法所联合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与城西派出所对接,联合办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时、化解在当场,是保持社会平安稳定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化纠纷创平安护航建党百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市本级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已调解矛盾纠纷605件。
    五、丰富宣传载体法治宣传深入人心
    “你们长大想做什么呀?”“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呢?”“我知道我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日前,在来安县永阳幼儿园,来安县司法局干警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绘本课,进一步提高幼儿安全防护意识,增强幼儿法治观念。此外, 来安县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6月份,该局还联合张山镇派出所开展“送法进乡村”集中法治宣传活动。向来往群众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并通过发放普法彩页、手提袋等方式,把法律知识送到村民身边。
    来安县司法局送法进校园、进乡村只是我市司法系统全面开展法治宣传的缩影。为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真心为民办实事,我市司法系统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联合市直单位集中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和“5?1?国际劳动节、“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 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民法典》普法“七进” 活动。依托“滁州普法”微信公众号举办民法典常识网上有奖竞答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做知法懂法的明白人。
    六、关注重点人群 抓好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南谯区社区矫正技能培训工作实现了专班培训与插班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南谯区人社局的所有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对社区矫正对象开放, 社区矫正对象可随时报名插班参学。截至目前,已有9名矫正对象插班参学。南谯区人社局与滁州学院继续再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两期就业技能培训专班,共培训社区矫正对象42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市司法系统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工作,积极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社会适应性帮扶和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在社区矫正对象中开展就业需求摸排,对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适应性能力,同时积极为社区矫正对象落实相关政策保障,截至6月份,己推动落实对145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落实低保1人、就学78 人、救助18人等政策保障,切实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发挥作用。
    “我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市司法系统将上下一心,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急办的、想办的、要办的事一件件办好、办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躬身为民解难题
    贵德县司法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
    (2021年7月27日)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shu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贵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完善制度措施 推进公证服务便民化
    自贵德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 贵德县司法局公证处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解决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着力点,推行节假日预约、延时服务等制度。对需要上门服务的特殊当事人,实行上门服务,对紧急、特殊公证事项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今年以来,公证处上门服务4次,为未成年人免费办理1次,公益免费办理1次,切实解决了特殊当事人办证需求。
    制定《贵德县公证处公证事项“简化优化、一次性办结”制度》,严格实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制度,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公开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
    今年4月份,申请人崔某的亲属来到公证处咨询申请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公证,在询问崔某情况时,了解到崔某因病偏瘫,不能行走的实际情况后,公证处主任王晓云决定上门服务。在审核完相关材料后,王晓云和同事先后两次驱车前往离县城三十公里的尕让乡阿言麦村崔某的住处进行了上门办理。在办理过程中,王晓云耐心细致地告知了崔某相关法律权利、义务,依法为其办理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考虑到申请人疾病缠身,家庭经济困难等实际,王晓云按规定免除了其公证费用。崔某和其丈夫对公证处的上门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连声感谢,像这样为民服务的事情,在贵德县还有很多。
    同时,贵德县司法局在公证服务窗口摆放《窗口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开门纳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公证法律服务中感受到温暖。
    二、优化服务体系 促进法律服务高效化
    在贵德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刘某某写完诉状后,向律师咨询去贵德县人民法院提交诉状的相关事宜,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澎曹嘱咐工作人员用其手机操作,通过网上申请办理了立案,详细告知刘某某在收到法院的短信通知后, 如何操作进行网上交纳诉讼费等事宜。刘某某当时高兴地说:“现在的政府机关为民办实事实在太好了,太方便了”,离开法律服务中心时,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当事人朵某某因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写完诉状后,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告知其可以网上立案,不需要去法院立案,朵某某立即表示同意。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帮助朵某某用手机完成了网上立案,并告诉朵某某随时注意手机短信通知。同时,并详细告知如何在手机上操作交纳诉讼费等,朵某某连夸这个好,并不停地对澎曹说瓜真切、瓜真切从2020年开始,全省法院系统就开始实施网上立案便民服务工作,但是很多当事人不会操作,对此,贵德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跟进法院的工作,派律师和工作人员专门去法院学习网上立案操作程序,为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推行网上立案工作,为当事人带来了便利,实现了法律援助中心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的承诺。
    澎曹和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依托“青海网上法院”“青海移动微法院”等平台,主动向当事人说明网上立案的相关信息,询问是否需要提供免费网上立案申请服务,在帮助申请网上立案的同时,帮助当事人在手机上缴纳诉讼费用、收取诉讼告知材料等,让当事人便于一次性解决代写诉状和向有管辖权法院递交诉讼文书。
    今年以来,贵德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共提供网上立案40余件,解决了当事人不懂法律程序、不会操作等问题,减少当事人时间成本及诉讼成本,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
    三、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今年3月,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贵德县司法局局长索南青排看到这起新闻报道后,凭从事司法工作多年的经验,他敏锐的感觉
    到校园欺凌事件非同小可。于是,他第一时间安排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迅速行动,以“学法守法,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在贵德县6所学校开展了专题法治讲座,受教育师生达4000余人,发放法规政策宣传读本2000余册。并分别在扎力毛村、团结村开展了大型法治宣讲活动,向村民宣传普及宪法和《民法典》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放法治宣传材料1700余份,法治宣传品400 余份,现场解答咨询26人次。通过举办宣传讲座,在贵德县迅速掀起了关爱学生、反对校园欺凌的热潮。
    今年4月,贵德县某村村干部在微信中被骗子以“领导”的名义,骗走上万元的存款,此事在贵德县范围内影响恶劣。贵德县司法局第一时间在“贵德普法”微信公众号中发布防骗预警,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把法治宣传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力抓手,及时组织拍摄普法微电影《小心有诈》,通过以案释法、以案说法的方式,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诈意识。目前,微电影《小心有诈》已完成拍摄,正在制作中,制作完成后将在贵德县各大媒体平台播放。
    四、依法调解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月25日,在贵德县人民调解中心,进城务工人员吉某某在调解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从被申请人手中接过近6000元的务工工资后激动的握着调解员的手,高兴地说:“调解没有花费1分钱,却把欠了我近1年的劳动报酬终于要上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你们”。
    近年来,随着“枫桥经验”的大力宣传和推广,贵德县司法局与贵德县法院主动对接,于2018年10月成立了贵德县人民调解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案件开设绿色通道,展开诉前调解。同时,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各司法所所长和助理员立足本乡镇实际,在贵德县各辖区村(社区)走访摸排,访民意、解民忧,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目前,贵德县各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22件,调处成功122件,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100%,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57.91 万元。做到了立足于防、立足于调,实现了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部门分流、为公安机关减压、为法院减负、为纠纷当事人降低诉讼成本的工作目标。
    五、坚持依法管理
    用心温暖社区矫正对象
    当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拉西瓦成片的黄桃树上时,金灿灿的油桃一个紧挨着一个,在微风中好像在说道:我要快快长大,我要快快长大。此时,拉西瓦司法所所长朱力钧一个接一个打电话,原来他在为辖区的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找工作,一通电话打下来,朱力钧紧皱的眉头才舒展开来。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贵德县司法局聚焦本职,把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落脚点,加强了与人事、就业、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解决了个别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生活困难、无业可就的现实情况。各司法所对辖区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全覆盖走访,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全面摸排,对确有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积极给他们想办法、解难事,用心温暖着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朱力钧经过多次与拉西瓦电站相关负责人衔接,最终给社区矫正对象祁某某联系到在拉西瓦电站的工作,一个月工资3000元,一方面解决了祁某某的家庭经济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祁某某请假外出务工时带来的监管风险。祁某某眼含热泪,对朱力钧鞠躬深表谢意。
厚植为民情怀 打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丰镇市政法系统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云娜
    (2021年7月20日)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丰镇市政法系统立足职能职责,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问题的源头抓起、从群众关切的事情干起,坚持把学习教育和查纠整改与“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一桩桩惠民实事中守初心、显担当、展作为,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法机关的新面貌。
    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践行公安为民初心
    24小时“不打烊”。3月15日,丰镇市首个自助警务服务区正式启用。
    为加强公安便民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服务理念,丰镇市公安局在丰镇市政务大厅东侧设置了自助警务服务区。服务区配备有自助拍照受理一体机和身份证自助领证机,可24小时自助办理业务,完全突破了只有工作日上班时间才能办事的局限性,有效解决了窗口休息期间“取证难”“办证难”问题。
    6月25日,丰镇市旧城区居民冯生因身份证损坏,前来自助警务服务区进行换领。走进自助拍照受理一体机内的小摄影棚,输入身份证号码、采集指纹、输入电话号码、拍摄照片在民警的协助下,仅用了5分钟,冯生就完成了人像、指纹和信息采集等申办工作,半个月后,他就可以在自助领证机上领取到身份证了。“节省时间,操作简单,确实很方便。”冯生满意地说道。
    下午2点10分,丰镇市交管大队旧城中队副中队长谢飞和同事们早早来到丰镇市实验小学。示意车辆停车避让,指挥学生安全通行执勤民警坚守在校门前, 直到学生全部进校。
    “我们执勤民警每天提前到岗,维护交通秩序、强化交通安全,努力让‘护学岗’成为防护墙,斑马线成为安全线。”谢飞在“护学岗”3年,风雨无阻, 已数不清陪伴学生们穿越了多少次马路。
    丰镇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根据辖区学校地理位置及学校学生数量、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时”的原则,组织调配路勤民警为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站好“护学岗”,实现了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在校门口
    及周边“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维护了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切实提升了在校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感。
    “丰镇市公安局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唯一标准,结合公安职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爱民、惠民、便民措施,如积极推广‘人口管理互联网+’服务平台,让群众通过平台可享受网上办理户籍业务;工业区派出所与辖区群众建立微信便民群,把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工业园区派出所与辖区企业签订‘警企共建责任状’,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丰镇市公安局政办主任欧春光介绍,目前该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共计67件。下一步,丰镇市公安局将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开展献计献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对外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切实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化、常态化。
    二、擦亮检察为民底色架起检民联系桥梁
    近日,丰镇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敏走进丰镇市实验小学, 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法治课。
    王敏以《杜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为题,结合司法办案中的典型案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等内容作了专题讲授,教育引导同学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行为说“不”。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赢得了广大师生阵阵掌声。
    提升青少年的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意识,打通司法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丰镇市人民检察院组织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等分别担任各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深入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目前,丰镇市的所有学校均已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仅是丰镇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活动的一个缩影。该院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检察产品,在承诺、践诺中持续展现检察为民情怀。
    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了集“信、访、网、电”为一体的一站式接待平台,对人民群众反映的每一起案件均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开通律师专用“绿色通道”、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专用窗口,并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律师接待室和阅卷室,为律师调阅卷宗提供便利,有效解决律师“阅卷难、会见难”的问题;在12309检察服
    务中心开通了服务民营企业的专用“绿色通道”,指派专人负责,为企业提供检察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履行好“谁司法谁普法”责任制, 推动送法“五进”“走出去”和检察开放日“请进来”有机结合,常态化组织干警下沉基层,帮助群众了解法律、理解政策;以公益诉讼“回头看”为契机, 把公益诉讼检察做优做实做亮,在承诺、践诺中持续展现检察为民情怀。
    王敏表示,丰镇市人民检察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 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围绕司法为民这条主线,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的司法情怀。
    三、奋力前行有担当法院为民见实效
    4月30日,丰镇市民赵女士在转账时,不慎将一万多元转入了陌生人账户中。赵女士当即到派出所报警,在民警的协助下,她得知自己的钱转到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张某银行卡中。民警几次联系张某,都拒绝返还。赵女士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欲起诉张某。由于赵女士和被告张某相隔较远,根据管辖要求, 赵女士需到被告住所地法院递交诉状等起诉材料,这样一来不仅要承受路途遥远的奔波之苦,吃住开销也要花费不少钱。
    赵女士的代理律师得知丰镇市人民法院开通了“跨域立案”系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起诉材料来到了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跨域立案窗口。所有材料准备齐全后,跨域立案专员当即与管辖法院取得了联系,并利用中国移动微法院手机端小程序将案件提交给对该案有管辖权的法院——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法院。不到15分钟,伊金霍洛旗法院即完成了立案受理手续,让当事人实现了“异地打官司,家门口立案”。
    目前,丰镇市人民法院已协助当事人向异地法院跨域立案23件,作为管辖法院接受异地法院协助跨域立案案件27件,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丰镇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赵雪英介绍,丰镇市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需要,充分履行审判职能,以深化便民服务、为民排忧解难为出发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 贯穿于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
    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导诉一体机和诉状辅助生成器,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的自助查询、自助立案、自助查
    看案件进展状态、快速自助生成诉状等服务;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宣传屏、自助服务区滚动播放“我为家乡法院一站式打C习近平LL”视频以及跨域立案服务、中国移动微法院等6个动漫视频片, 并张贴相关宣传海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一站式建设情况以及各平台的操作流程和服务功能;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多次率领干警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和安全生产情况,就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及企业存在的涉法涉诉问题进行工作调研,进一步深化司法服务功能,提升司法质效;深入社区发放自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社区网格员和居民宣讲法律知识,接受法律咨询,助力提升网格员和居民的法律素养,为社区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丰镇市人民法院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持续落实《丰镇市人民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二十项举措》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清单》,将司法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做细做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断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四、抓整顿成果转化促司法为民服务
    6月3日,丰镇市司法局南城区司法所走进辖区沈家夭十四号村等偏远村庄, 开展送法进村活动,为群众送去《民法典》30余册。群众对司法所送法进村的活动表示欢迎,也表达了要增强法律意识的愿望。
    “南城区司法所始终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工作始终,坚持法律宣讲送上门、调解纠纷找上门、征求意见访上门,努力打造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司法所。”南城区司法所所长尹全喜说。
    据了解,依托“党员亮身份,为民办实事”活动,丰镇市司法局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件,化解农民土地矛盾纠纷16件,排查其他矛盾纠纷23件;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活动深入居民群众当中,做好“开门纳谏” 工作,积极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将“三问” 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征求意见活动,将群众对司法局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整改和落实,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着重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近期,丰镇市司法局将进一步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宣传力度,倡导全体职工树立长期服务群众的理念。同时结合已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完善解决问题、
    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举措,研究出台更多的便民措施,切实加大整改落实力度, 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准,是促进政法队伍业务工作发展的关键载体,丰镇市政法系统将坚持把好事办得更好、把实事办得更实,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践行初心“护发展” 牢记使命“筑平安”无锡政法机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张子秋
    (2021年6月28日)
    办利民之事,解民生之忧。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教育整顿为抓手,自觉强化政治担当,认真扛起政治责任,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精心组织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让群众切身感受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的新成效、政法队伍的新变化,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主动作为
    为优化营商环境“开路”
    “检察官你看,这边是我们的生产区,今年公司订单多了起来,大家都忙得很呐。”一家科技公司的企业主向身边进行回访的检察官介绍道。前不久, 锡山区检察院严厉打击了拖欠民营企业债务、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 促成一家民营企业与被告人方达成和解,并拿到执行款20余万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找准结合点、切入口,坚持以“实”的举措营造“优”的环境,有力提升了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法贡献度。
    群众满意是最好的“试金石”。市委政法委强化责任,履行职责,会同市各政法单位研究制定政法机关服务保障太湖湾科创带建设“24条措施”,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太湖湾科创带投资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全市政法机关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强化落实支持企业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措施,依法严惩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经济犯罪,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预重整引导人制度,去年上半年集中推出“硬核” 法治举措123条,为打造“无难事、悉心办”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法治护航
    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全心为民,耐心促和”,5月28日下午,某建设开发公司股东给市中院民二庭的法官送来了锦旗,涉及资产数亿元、强制清算、强制收购、评估审计民
    二庭法官通过数月努力,成功化解了这起疑难复杂矛盾激化案件。
    全市政法机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形成高效有效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
    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等9类人员, 开展“法润无锡?春风行动”送法进万家,因地制宜进园区、走村居、入网格, 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惠民政策解读、法治体检、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通过零距离服务,助力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推进法治无锡建设。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市政法机关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行“一个中心、三项数据、五大平台、九项举措”审判管理模式,“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和“智慧执行”,有效破解了送达难、执行难问题,检察监督综合研判平台基本实现对诉讼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督,率先成立市“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
    三、紧盯问题
    持续擦亮平安底色
    6月19日上午,市公安局锡山分局安镇派出所接到市反诈中心预警称,辖区居住人员陈女士可能被冒充公检法网络诈骗,民警立即开展研判在辖区某宾馆内找到了陈女士,成功避免了她10万余元的损失。
    市公安局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反诈” 工作,强化打、深化治、立足防、改进宣,努力健全完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体系,筑牢防控的铜墙铁壁,守护好锡城市民的“钱袋子”,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全市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69起,抓获作案人员1476人,同比增加9.6%,及时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4.1亿元。倾心为民, 擦亮城市平安底色。市委政法委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成全国首个地市级图控中心,全面深化巡防处置一体化改革,首批21个新型警务站建成使用,打击违法犯罪整体绩效位居全省前列,可防性案件数量明显下降。积极构建以村(社区)为单元、行业系统为支撑、互联网为载体的群防群治模式,平安志愿者队伍达到30余万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制度+科技+人力”综合效应,积极构建全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公共安全监督体系,重大安全隐患发现整改率达到10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实现“17年连降”,火灾事故起数同比明显下降。
    聚集三“点”强用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
    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詹文渝
    (2021年5月28日)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启动以来,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紧扣“四大检察” 职能,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莎姐’就在您身边”活动为抓手,精心打造“一室一品”,提出“十一个”深化行动,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
    聚焦重点“强办案”,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精准性。坚持把依法办准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途径。努力做社会治理的促进者,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行动,追求司法办案“三重境界”,对办案中发现的行业性、区域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努力做知识产权的保护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shu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要求,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以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实现刑事、民事、行政不同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统筹好惩罚犯罪和保护创新的关系。努力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深入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行动,强化对虚假诉讼和民事执行监督,用心用情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 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聚焦难点“强服务”,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全面性。坚持把解决好基层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为检察机关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努力做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守护好广大群众广泛关注的领域,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行动,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维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真正当好公共利益的代表。努力做法治精神的传承者,认真对标党中央去年底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深入开展“莎姐大普法”行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让法治阳光普照基层群众。努力做代表委员的联络者,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深入开展代表委员联络行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做实联络, 让代表、委员走进检察、了解检察、监督检察、促进检察工作。努力做群众身边的服务者,深入开展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动,细化服务举措,组建志愿队伍, 主动对接联系镇街、社区,切实解决好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痛点“强协同”,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效性。坚持把提升协
    作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作为检察机关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手段。努力做刑事执行的纠偏者,深入开展社区矫正监督行动,主动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完善协作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努力降低再犯罪率。努力做美丽青春的引航者,深入开展“青春检盾”行动,全面贯彻“惩、防、教、治、责”要求,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机制,实现全面司法保护。努力做社会安定的助推者,深入开展基层矛盾化解行动,强化信访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和领导包案化解工作,常态化公开听证,将心比心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做留守儿童的知心者,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保护行动,以“莎姐”法治教育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多形式、多层次扎实有力推进留守儿童保护,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聚焦群众新期盼 检察为民显担当
    睢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尚林杰、梁德勇、郑传峰
    (2021年8月5日)
    核心提示
    今年年初,睢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在办理犯罪嫌疑人刘某某涉嫌交通肇事一案中发现,被害人受伤后进行了开颅手术,花费十几万元医疗费,其丈夫患有严重疾病属于低保人员,而刘某某因家庭困难没有赔偿能力,被害人没有得到赔偿,造成被害人家庭生活困难及无法后继治疗。该院第一检察部第一时间联系第五检察部,经向院领导汇报后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主动联系被害人,调查被害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近日向申请人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款2万元, 有效缓解了被害人的燃眉之急。
    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探索建立联动救助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多方资源, 预防刑事案件被害人因案返贫、因案致贫,为脱贫攻坚贡献检察力量 这 是睢县人民检察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新期盼的一大亮点。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该院始终坚持“勤政廉政,执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和“制度严,队伍廉,业务精,形象好,素质高”的队伍建设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检察职能,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把标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防止为群众办实事只开花不结果
    “防止把为群众办实事泛化为常规工作堆砌,只开花不结果”,是睢县人民检察院切实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光第认为,在全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也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既是深化教育整顿工作的重要手段、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水平需求的及时回应。
    林光第告诉记者:“从实践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
    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真正落实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待的事情做起,重点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充分展现新时代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的新气象、新面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更大成效。”
    他们聚焦优化检察机关公共服务办实事、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司法办实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办实事和推进检察机关全面深化改革办实事等四个方面,以“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为主题,立足本职工作,特别是结合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和司法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22项任务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在此基础上,鼓励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落实“自选动作”, 取得更多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果。
    “做则必成,做就做好。”活动中,他们立足于办好具体事、具体困难和具体要求,防止把为群众办实事泛化为常规工作堆砌,只开花不结果,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
    二、以检察之名撑起法治蓝天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是每个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即将施行前夕,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进一步提升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今年3月11日,睢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教体局,在白庙乡中心校举办了“两法”宣讲课堂。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六大保护”内容总结为七大亮点,逐一展开讲解。对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立的分级预防原则,进行了充分讲解。
    检察官还利用课间时间,在校园内以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的方式向同学们宣讲了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 掌握了自我保护、远离违法犯罪的“小窍门”。
    6月9日,该院在西陵寺镇一中开展“心向党、崇法治、护未来”为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巡讲活动。
    “我院将继续发扬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精神,拓展送法进校园、进家庭的途径,多措并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第五检察部主任杨洁说。
    近年来,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别是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未成
    年人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此类犯罪有很多发生在未成年人网络交友过程中,侵害地点多在宾馆、酒店内,预防和监管难度较大。6月18日,该院第五检察部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联合举办“你我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巡讲活动,对城区内50余家宾馆、酒店的负责人重点讲解了强制报告、禁止招用童工、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规定,让宾馆、酒店负责人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其保护未成年人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如此,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与此相关的犯罪, 特别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也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涉案,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5月25日,该院第二检察部、第五检察部在睢县高级中学开展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并同步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
    今年以来,该院受理审查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案13人,逮捕8人, 不捕4人,另外1人正在办理中;审查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案15人,已起诉4案6人,不诉2案2人;为一名留守儿童发放救助金5000元,并进行“一对一” 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疏导工作。
    三、脱贫镜头下的法治帮扶
    前不久,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shu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中共睢县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并受到表彰。
    采访中,言及此事,睢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明深有感触:“睢县检察院不仅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理清思路,聚焦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为脱贫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彰显了检察担当,贡献了检察力量, 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金陵村位于西陵寺镇南2公里,是睢县人民检察院的帮扶村。今年以来,该院继续担当帮扶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急群众所急,帮村民所盼。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睢县人民检察院根据帮扶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扶贫攻坚新模式,引导做好村集体经济产业,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达到了脱贫实效。
    林光第介绍,自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村基础设施投入达近千万元、产业项目总投入近240万元,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明显增强。
    为帮助金陵村发展养殖产业,进一步拓宽贫困村增收渠道,驻村第一书记马力带领村“两委”干部、养殖户代表、致富带头人等一行5人组成的考察组, 前往杞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参观现代高效生态养殖场,学习“合作托养”、“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养殖经验和技术。
    四、监督是对民生最好的支持
    睢县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将监督法院审判、执行程序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他们聚焦法院审判程序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情况进行线索摸排,办理一批高质量的监督案件,扎实推进专项活动。
    该院制订下发《睢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民事行政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实施方 案》,通过狠抓方案落实,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的特殊作用,监督和支持法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努力以务实检察履职促进法院规范执行、保障法律正确实施。
    该院与睢县人民法院召开联席会议,会商沟通破解执行难问题,并就专项活动四类监督重点形成共识。调卷审查一批当事人反映强烈的、上级法院认为“需纠未纠”的案件;依法纠正一批不当终结本次执行、消极执行、滥用执行措施、不当行政执行案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出检察建议,着力解决当下执行难的堵点问题,合力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向纵深发展。
    “为实现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双赢,我院积极完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法律监督难题。”林光第告诉记者,检察院和法院经协商一致认为,在民事行政执行专项监督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以“监督不对立、协作不混同”为原则,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衔接配合等机制,切实形成执行工作合力,扎实推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有效维护了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
    五、法律温情给你“特别的爱”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韩某某先后多次将本村及临村7户群众家的41棵杨树偷卖掉,价值合计18350元。今年2月份,公安机关以韩某某涉嫌盗窃罪提请逮捕。为给被害群众挽回损失,该院未检检察官多次与韩某某的父母、村干部沟通, 讲法律、讲政策,督促其全额退赔了被害群众的损失,最终对韩某某不予批准
    逮捕。
    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鉴于韩某某系未成年人,自愿认罪认罚,其监护人愿意积极配合对韩某某实施教育矫治,经检察官联席会议研究,拟对韩某某附条件不起诉。在征求意见环节,考虑到被害群众多为老年人,居住于偏远乡村, 直接来院确有困难,未检检察官决定“走出去”为群众办实事。
    4月6日,未检检察官驱车30多公里,进村入户,面对面向被害群众征询对韩某某附条件不起诉的意见,群众对未检检察官登门办案的做法称赞不已,纷纷表示愿意给韩某某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检察官还对韩某某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平时表现、犯罪原因进行了调查了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订监督考察方案奠定了基础。
    4 月9日,该院召开拟对韩某某附条件不起诉的不公开听证会,受邀参会的团县委工作人员、办案民警、辩护律师,听取了案情和检察官走访调查情况汇报后,一致认为对韩某某有教育挽救的条件,同意对其附条件不起诉。
    韩某某涉嫌盗窃一案的办理,体现了未检工作服务人民、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使命。“小未检”作出了“大文章”,睢县人民检察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司法救助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民心工程。让群众触摸、感受到法之温情,需要司法者用好手中权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睢县人民检察院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做成控告申诉亮点品牌及特色工作, 成立司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协作和衔接办法,各业务科室之间建立良性协作关系,在救助案件线索移送、救助工作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有益合作形式, 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该院明确司法救助优先办理、救助金额优先确定、帮扶资金优先倾斜的“三优先”原则,建立精准扶贫法律救助“绿色通道”。2019 年以来,已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5件20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8万元,有效解决了“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
    一位申请人的父亲因交通事故受伤后抢救无效去世,犯罪嫌疑人无力赔偿, 申请人的家庭生活陷入困难,面临着因案返贫的处境。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 院党组非常重视,检察长林光第亲自办理,到被害人家中及所在村委认真调查核实被害人家庭情况,依法快速办理,对申请人给予国家司法救助金1.5万元。经申请人同意,办案人员还邀请申请人所在乡、村干部及帮扶人员对其公开答复,并就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进行宣传,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六、聚焦主业绽放检察之光
    睢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杨来法”式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第一时间制订《“深化涉农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开展涉农检察联络员选任条件及开展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成立涉农检察工作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和专项活动办公室,做到挂图作战,确保工作高质量推进。通过民主推荐、综合评定等程序,共选任7名省、县人大代表担任涉农检察联络员。目前,
    先后共接受群众法律咨询88次,收集反映问题、意见和案件线索4条,向联络员反馈3次,走访联络员5次,召开涉农检察联络员座谈会2次,应联络员要求, 已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进社区2次。
    “为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度,我们秉承‘办信就是办案、办信就是办民生’的理念,扎实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林光第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群众来信15件,已办结9件,均严格按照面对面接谈、双告知制度和3个月办结规定办理。
    该院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提供更优质的“一站式”检察服务,进一步完善“检察长接待日”制度,让人民群众零距离向检察长反映诉求,让群众见得上面、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感受到检察服务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当下。
    倾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该院加强公开听证工作,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截至目前,共开展听证案件5案5人,矛盾均已得到化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守护群众“脚底下”“舌尖上”安全,该院依法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犯罪,共起诉污染环境案5案13人;办理恶黑势力犯罪案件尽职尽责,依法批捕犯罪嫌疑人9人,为群众挽回损失3.6万余元。
    该院公益诉讼部门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辖区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地,开展公益诉讼宣传及“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并对批发、零售的调味品、糖果、糕点等食品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过期产品和“三无”食品等问题进行专项检查。此次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余人次,收集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线索2条。
    他们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服务接待岗,通过“互联网+检察”开展导诉导访、线索受理、咨询答复等工作,为企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开设“绿色通道”。联合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成立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在检企之间搭建一座常态联系沟通桥梁。检察长亲自到产业集聚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扎实开展检企共
    建活动。今年以来,该院干警共走访企业5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5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5个。
    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该院以看得见的行动、感受得到的温情,深入开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7月13日,林光第先后到睢县中宇马具服饰有限公司、豫粮海鼎饲料有限公司实地走访调研, 对企业员工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检察听证等方面的宣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详细询问企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零距离了解企业诉求,按需提供检察服务。林光第表示:“我们将着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以‘企业有所呼、检察有所应’的服务理念和检察担当,为睢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聚焦群众新期盼,检察为民显担当。正像林光第所说:“法律是有温度的, 绝不是冷冰冰地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还需办案人员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这件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强保障 提服务 听民意 保平安
    市公安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滁州市公安局
    (2021年7月5日)
    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公安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小事做起,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严格落实“两服务两提升”30项工作措施,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续发力。
    一、聚焦流程智能打造高效便民警务服务
    以“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为目标,持续推动滁州公安服务从传统窗口服务向网上、掌上办事转变,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办事体验。
    全面推行“一网办”。通过网上受理的方式,办理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迁入、迁出业务2850笔;网办身份证业务425笔、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577笔;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互认应用。
    全面升级“微警务”。滁州公安“微警务”平台搭建已完成,6月16日开通业务授权,各警种正在测试相关功能,计划于7月份上线。前期利用“滁州公安” 微信公众号网办“禁区通行证”业务14.5万笔。
    全面落实“随时办”。建成户籍自助服务站点10处,投放自助设备22台; 出入境自助服务站点12处,投放自助设备20台;车驾管自助服务站点32处,投放自助设备74台。4月份以来,定远县局26个派出所、2个综合警务站及4个交通服务站全面推行“不打烊”服务,共在节假日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4388件。
    二、聚焦高效管理不断提升公安政务水平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新举措。
    深化“放管服”改革。升级新办企业免费刻章服务,今年累计为8483家企业刻制印章42415枚,为企业节省成本254余万元;推行涉企经营事项告知承诺制,核发了38家特种行业许可证;实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申请预约制,建立11个警企联络微信群,共有民警101人,353家企业信息员。
    打造公安综合窗口。建立出入境综合管理服务站9处;在全市范围内,通过警种进驻政务中心的方式,初步建立了7个公安综合服务窗口;交警部门已在全
    市96个农村派出所授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处理交通违法2.1万笔, 车驾管业务775笔。
    优化交通管理秩序。落实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完成12条城市主干路105 个路口信号灯优化工程;施划了35处“绿色泊位”,满足学校等重点路段临时停车需求;4月12日在全省率先推出“学法减分”新政,累计上线43万人次,成 功减免交通违法记分12.2万分。
    三、聚焦开门纳谏广辟渠道倾听群众意见
    坚持开门纳谏搞整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新期待、新要求, 市公安局解决了一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扎实开展“一企一警”。截至目前,走访企业3601家,先后收集各类问题732条,解决647条,另外85条不属于公安职责的移交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市局以及各二级机构负责人带头开展走访,5月20日,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祖武深入星恒电源有限公司现场办公,当场为企业解决难题。4月1日至11日,凤阳县村民王某某等20余人到矿山企业阻碍机械作业,联企民警走访企业知悉情况后,迅速上报,凤阳县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处置,有效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扎实开展“双进双评议”。开展千名民警进万家、村民居民进警营“双进” 活动,广泛征求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先后召开座谈会263次,邀请“两代一员”846人,收集问题351个,解决问题数323个。因市直监管场所远离主城区,办案单位、律师、群众等候提审、会见时,在遇到风雪雨雾天气无处休息等待,且如厕不方便,为帮助解决这些实际困难,监管支队于6月23日建成钢结构遮阳棚、移动式简易厕所。
    开展“一村一警”。将进门入户、调查走访作为驻村、包村民警日常联系群众的基本工作方式并形成常态。截至目前,开展入户走访24535次,收集问题432个,解决问题405个,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公安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来安县局推行“3+7”联系走访工作机制,建立“一企一警”“一村一警”“一校一警”联系走访工作体系,通过“一牌、一卡、一本、一清单、一月一走访、一月一抽查、一季一通报”抓好工作落实。
    四、聚焦主责主业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着力主业办实事,强化使命担当,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迎接建
    党100周年。大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4月29、5月19日,市局先后两次组织开展 集中统一行动,出动警力5802人次、警车1305台次,核查车辆10121台次,盘查 嫌疑人员3425人次,清查复杂场所1702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70名,大 力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
    完善动态巡防机制。大力推进派出所与特巡警叠加、定点勤务与机动勤务、武装巡逻与便衣巡逻结合的24小时巡逻勤务机制,做到“白天见民警、晚上见警灯”,让人民群众感到民警随时在身边。南谯分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 在全区89个行政村(社区)组建了平安志愿者队伍,拥有人员626人,形成了“小区、街面、重点路段”分层次巡逻防控格局,5月份以来,累计巡逻17000余人次,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0.7%。
    全力护航中高考。坚持从严排查整治,强化考场周边治安管控,确保中高考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出动警力6233人次,出动警车1574台次,排查考点周边出租房屋等治安复杂场所243家,整治考点周边治安乱点53个,为考生提供通行、转送服务171人次,办理身份证件87个。
    倾心为民 纾困解难
    锡林郭勒中级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锡林郭勒中级人民法院
    (2021年7月1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锡林郭勒盟两级法院不断强化措施,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的精神力量精准落实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上,立足审判职能,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真心察民情、用热心解民忧、用诚心纾民怨、用公心暖民心,多形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切实打通为民、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法工作生命线。
    一、“一站式诉讼服务”多点突破化民忧
    升级窗口服务水平,提升群众诉讼体验感。锡盟中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集中整合立案、查询、材料收转、收退费等业务,新增设至八个办理窗口,为当事人提供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邮寄立案、预约立案等多种立案途径,切实强化便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诉讼服务需求。向社会公布诉讼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十项承诺”,切实落实立案登记制,压缩立案平均用时,坚决杜绝拖延立案、限制立案和季度末、年底不立案现象。同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便民小站”,为当事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提供打印、复印、诉讼指南、诉讼引导等功能。设立导诉员,加强诉前指导、诉讼风险提示,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全面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一次性告知当事人立案流程、时限和所需资料,努力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对不符合立案规定的事项,耐心做好解答释明工作,全力为当事人提供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加强智慧诉讼建设,便捷惠民提质增效。引入电子导诉系统、诉状辅助生成机、诉讼服务一体机、诉讼风险评估机等智能终端设备,配备专人辅助使用, 实现线上服务职能。开启“家门口起诉”新模式,着力解决群众异地诉讼不便的问题,全盟法院均实现了跨域立案,当事人可就近选择法院,办理跨区域、跨层级立案。截至目前,全盟法院跨域立案管辖案件100件、协作案件109件。开通“码”上缴服务,在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提供法院专用二维码,当事人
    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通过现场扫码可实现即时缴费,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全面推进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律师服务平台、网上保全系统、网上鉴定系统、集约送达平台, 实现从立案、缴费、调解、送达、材料收转、保全、鉴定等诉讼服务事项网上通办,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诉调对接办实事,多元解纷为群众。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加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平台应用,引入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一系列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互动衔接,多方多元进行诉前调解,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全面落实“分调裁审”工作机制,针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进行速裁快审,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简案快调快审快结,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案件审理的“速度与激情”,截至目前,全盟法院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40天) 同比减少5天。
    二、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直面问题解民需
    狠抓审执质效,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审判执行责任链、审判管理制度链、问责问效考评链,推行审判质效工作院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督促抓、审管办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工作方式,强化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目标管理、节点管控、催办提示、案件评查、问质问效六大功能,不断推动案件质效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盟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7046 件,同比上升35.87%,审执结15431件,同比上升42.30%,整体结案率同比上升2.59%。全面推进“阳光司法”,推行审判流程、庭审直播、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切实增加审判透明度。截至目前,依法网上公开案件信息14430项,庭审直播1974件,裁判文书6586份。
    着力加强民生司法保障,进一步传递司法温度。进一步畅通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一体化”绿色通道,着力解决好重点领域民生诉求和权益保障工作,依法妥善审理就业、医疗、养老、劳动报酬和婚姻家庭等领域涉民生案件931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依法落实诉讼费用减缓免政策,截至目前,为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66.01万元。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开展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百日清积”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执行案件长期未结、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久拖不结、涉企案件实际标的到位率低等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为民执行、善意执行、高效执行的工作
    理念,依托信息化手段,运用“智慧执行”习近平pp,努力破解“人难找物难查、信 息沟通不畅”难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截至目前,全盟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9721件(含旧存1116件),执结4808件,结案率49.46%。
    不断优化巡回审判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牧区矛盾纠纷。结合辖区生产生活实际和案件类型特点,进一步合理有序开展巡回审判。西乌珠穆沁人民旗法院、东乌珠穆沁旗人民法院在牧民忙碌的接羔育幼时节开展集中送达行动。苏尼特右旗人民法院积极推进“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努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6月22日,全盟基层法院主动深入牧区农村巡回收案1077件, 审结720件。
    三、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多措并举暖民心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瞄准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中院制定出台了《为全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营商环境评估工作方案(2021)》,通过系列举措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软环境”,积淀发展“硬实力”。紧紧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司法办案中,把服务措施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全力打造“4+16”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 并向社会公开关于服务营商环境七项承诺。
    广开言路“开门纳谏”,问计于民听民意。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全盟法院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门搞整顿”要求,主动开门纳谏,广泛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为民活动,截至目前,先后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267条,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以破“难点”、解“痛点”、疏“堵点”为目标,找准症结关键,实行动态销号,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现已整改落实260个。相继推出为民、惠民、利民的具体举措117项,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29件。
    大力开展“法律六进”,努力让法治意识入民心。全盟法院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根据地区实际,结合辖区特点,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作用,聚焦群众所期所盼,引领干警将普法宣传作为回应群众需求的有力行动和富有法院元素的法治名片。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律宣传咨询122场次。结合贯彻《民法典》,深入机关、企业、街头开展送法、普法工作。结合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少
    年法律意识。注重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察民情访民意” 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案件教育引导群众遵规守法、依法办事,持续增强“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为民办实事的成果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最佳“试金石”“晴雨表”,锡林郭勒盟两级法院将心系民生之本,剑指民心之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倾力解决好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学史力行强化时代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成司法为民的不竭动力,给人民群众带来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深化“四问四送”举措 擦亮司法为民底色
    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刘琪、王雅妮
    (2021年7月21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 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情于民、问难于民,坚持“四送服务”,让教育整顿的成果与群众诉求相呼应,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不见效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收手。
    一、问需于民优化服务便民
    “真是太感谢您了,耽误您的午休时间,实在是不好意思。”在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内,白先生向法官连声道谢。
    前不久,白女士来到九原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咨询立案事宜。临走时,白女士说:“其实我是帮我弟弟咨询的,他准备起诉,但他从事保安工作,上班时间不能来现场立案,所以我先来替他咨询一下。”
    “您可以让您的弟弟提前跟我们联系,可以预约立案或者上门立案,即使是休息时间我们也可以立案。”立案法官耐心的向白女士介绍道。
    白女士当场与其弟弟电话联系,确定当日中午来现场立案。当天中午,白先生如约来到诉讼服务大厅,立案法官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为白先生办理了立案登记。在缴纳案件受理费时,书记员又通过POS机扫描微信二维码完成交费, 短短五六分钟,白先生便顺利完成了现场立案。
    一直以来,九原区法院始终将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阳光、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窗口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化立案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立案导诉、材料收转、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免费复印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在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2021年, 九原区法院实行“预约立案”“延时办理”立案模式,群众可通过拨打电话0472
    —7165023预约立案。通过预约立案,共批量化立案400余件,切实提升了精准化诉讼服务,真正方便群众诉讼,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问策于民提升质效利民
    在优化司法服务的同时,九原区法院多次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民情恳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人民陪审员、社区党员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广泛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征集群众需求,围绕各方提出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提升工作质效。
    5月21日,九原区法院开展了“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内开元、兴元、鹿原、恒大四个社区的3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走进九原区法院。活动中,受邀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六专四室”、互联网法庭、文化展厅、科技法庭等场所,对该院诉讼工作流程、审判功能区以及该院文化建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观结束后,九原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锐军,第二党支部书记、综合办公室主任逯瑞杰及第二党支部党员及干警与受邀党员、群众开展座谈。座谈会上,干警向代表们发放了征求意见表,针对法院干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阳光执法、高效执法、廉洁执法六方面问策于民,受邀人员对该院在审判执行、智慧法院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四位社区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法院能够多下基层,并针对社区群众在邻里纠纷、家事纠纷、物业服务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化解矛盾,引导群众理性维权。
    座谈会结束后,该院立即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三、问情于民创新机制亲民
    “法官,谢谢你,我要撤诉。”在调解平台上,九原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岳海龙正在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办理撤诉手续。
    张先生与李先生原系同事关系,两人在包头工作期间,李先生向张先生多次借款,并给其出具了借条。2020年,张先生结束了在包头市的工作后,回到老家河北省衡水市。之后张先生先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李先生催收欠款, 李先生却借故推脱。无奈之下,张先生给九原区法院立案庭打电话,咨询如何异地起诉。
    立案庭法官告知张先生,通过“内蒙古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网上立案或者邮寄立案都可以立案,并把九原区法院制作的《教您足不出户实现“网上立案”》的宣传材料通过微信发给了张先生。张先生网上立案后,通过微信预交了案件受理费,真正实现了“一次不用跑”完成立案。
    由于本案标的较小,由立案庭速裁快审团队法官承办。立案当天,书记员电话通知李先生送达起诉状副本、传票等材料,李先生称自己在外地,不方便回去。事后,承办法官立即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向李先生送达起诉状副本、传票等材料。送达成功后,承办法官联系双方当事人,告知其可以通过互联网法庭异地开庭,原告张先生听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没想到还能这样开庭,真是方便了很多”。经过法官耐心地释法明理,最后,被告李先生主动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给付全部欠款。同时,张先生向主审法官提出了撤诉申请,现在本案已撤诉结案。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九原区法院立案庭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运用多元调解与简案快审一体化工作模式化解民事简易纠纷,借助调解平台、互联网法庭、电子送达平台、微信等线上渠道,努力实现“线下跑” 到“网上办”“群众跑路”到“数据跑路”“当事人少跑路”到“一次都不跑” 的转变,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
    四、问难于民破解难题为民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九原区法院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执行工作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积极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期间,为260起案件申请人发放执行款共计319笔,1892万元,其中清理历史遗留案件17件130万元, 及时发放案款243件1762万元,切实让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及时兑现为“真金白银”。
    为助力企业化解债务纠纷,保障企业协同发展,今年3月以来,该院开展涉企业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多次组织干警奔赴执行现场,执行过程中,九原区法院干警深入企业,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与有履行能力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引导双方当事人形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向经营困难的企业释法明理, 引导其多途径解决债务纠纷。
    同时,按照上级法院《关于开展整治执行领域顽瘴痼疾“百日攻坚”行动的工作方案》部署要求,九原区法院执行局闻令而动,常态化开展了涉及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赔偿、工伤保险等案件的专项执行行动。截至5月20日,本次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共执结案件37件,执行到位金额75.87万元。
    该院还开辟了案款快放绿色通道,集中解决涉民生难题。其中,对某物资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28起案件进行集中调解,经过与被执行人多次沟通、释法明理,被执行人主动缴纳55万案款,执行局迅速将案款发放给申请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五、“四送”服务精准普法惠民
    在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情于民、问难于民的基础上,九原区法院将“四送”服务(即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基础,做到“点对点”精准普法,让法治观念深入民心。
    为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将队伍教育整顿与优化营商环境有力结合,3月22日,由九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迎涛带队,分别深入包头东方希望碳素有限公司、内蒙古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征求企业对涉企矛盾纠纷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座谈会上,张迎涛一行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认真听取了企业对九原区法院司法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大局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询问了企业在法治营商环境保障司法服务方面的新需求。同时,针对企业提出的劳动争议纠纷、恶意取证索赔、生产经营纠纷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4月15日,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九原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徐长芳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送去了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法治教育课。活动中,徐长芳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特别重点介绍了与孩子生活相关的文化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情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同学们要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主动参与、人人负责,不拿自己当局外人,国家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这堂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法治课不仅是对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对提升同学们的国家安全和自身安全意识也发挥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九原区法院金融法庭与内蒙古银行包头分行、蒙商银行、包农商银行、包头市青山河套村镇银行举行座谈会,为银行、银保监会举行普法培训会,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同时,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开设“老徐说法”专题栏目,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党规党纪知识宣传, 从而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九原区法院推
    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举措,建立总台账和项目清单,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在为群众真情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许。
    “群众的满意度是压力更是动力,司法便民利民是人民法院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推出司法为民举措,提高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真正正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 张迎涛感慨道。
    走深走实开新局 推进社会治理新跃升
    无锡政法机关纵深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张子秋
    (2021年7月1日)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政法机关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度融合,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作配合、创新工作举措、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果,开展了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通堵点
    科技赋能深化政法服务
    6月17日,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政法各单位等共同研发上线“灵锡政法公共服务平台”,推出公安、检务、法务、司法等“四大模块”共计100余项政法公共服务项目功能,通过“线上办、一网办、马上办”模式,实现“公检法司” 政法服务的线上线下深度衔接融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智能化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推进剂”。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坚持高起点谋划、大融合建设、实战化应用,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全面加强信息数据智能应用,打通服务群众的“堵点”, 推进无锡社会治理能力新跃升。
    锡山区检察院以“数字检察官”建设为依托,研发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 分析研判行政执法核心监督数据,有效提升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前瞻性、及时性。无锡中院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协共同推进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不断深化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工作,通过优化流程、信息互联等方式提升网上立案的审核效率和操作体验,推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工作提档升级。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设网上办理服务事项,通过锡政通“慧企”平台,实现公共场所、特种行业、新兴业态、危险物品、自行招用保安员单位五类企业网上安全自检整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服务也实现“线上申领、后台审核、线下邮寄、到家安装”。
    二、创亮点
    改革创新打造“无锡经验”
    日前,市民林女士在路上驾驶电动车被一辆小轿车撞伤,交警部门认定轿车驾驶员负全责。由于肇事方的赔偿款没有马上到位,林女士的家属来到滨湖两诉服务中心立案。令他们惊喜的是,从填写模板诉状,到调解成功、出具文书、肇事方给付赔偿款,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原来,滨湖两诉服务中心采用“分流、调解、速裁、快审”一站式实体化运行机制,一个矛盾进门,一群人员服务,让矛盾纠纷在“有温度”的环境中得以化解,群众只要跑一地即可办理立案、查询、司法鉴定、判后答疑等业务,能够真正感受到司法改革带来的红利。
    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市委政法委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智慧解决“执行难”“送达难”等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探索形成了环保审判、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批实践成果“无锡模式”。
    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市公安局深化交通管理改革,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交管大数据、智能停车管理服务、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等平台系统建设,试点建设全息感知路口,提升交管智能化水平。深入开展交通管理属地化改革,建立路面勤务责任制,压实路面管理责任,细化量化派出所、警务工作站、巡特警大队在车驾源头管理、交通安全宣传、显见性违法查处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夯实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聚焦点
    现代化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和根本之策。自去年5月开展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以来,我市围绕“十大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坚持全局联动、重点攻坚, 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持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无锡新路。
    夯实网格“前沿阵地”,激发治理“内生力”。5月中旬,锡山区羊尖镇宛山村专职网格员张云峰在走访中发现许巷上几户群租房存在燃气罐违规摆放的安全隐患,便立即上报给镇网格中心,镇网格中心联合村委会和公安、城管等部门对该处群租房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并对经宣传教育后仍未整改的违规燃气灶具进行统一清理。市委政法委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3.3亿余条社会治理数据实现与17个市级部门汇聚共享,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创办网格学院,5669
    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实现城乡覆盖,基层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市委政法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纠纷、医患矛盾、交通安全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源头治理、多元共治机制,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切实以“微治理”支撑起“大平安”。
    “三聚焦”解难题 提效能惠民生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见实效陈洁、唐矗
    (2021年6月24日)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把学习体会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果。
    一、聚焦就医难题解民忧
    市卫健委聚焦群众“就医难”等问题,召开2次专题研究会议,对照办实事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13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
    同时,还在健康南宁微信公众号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在线征集您的‘金点子’”栏目,围绕着力解决“就医难”和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听取群众心声。
    二、聚焦卫生专项惠民生
    当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健委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有序接种,逐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截至6月21日,全市累计接种494.7万剂次, 其中第二剂次164.3万人,完成第二剂次236万人的69.6%。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圈,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由市一医院、市二医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实行分区域、网格化管理,市卫健委开展医疗集团满意度调查,协调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区域内就诊率90.4%,基层诊疗占比49.7%。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2021年全市财政投入2700万元,新建1个、改扩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基本医疗设备。并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乡聘村用”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政策培训、乡村医生聘任工作,共聘用2399名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
    市卫健委还实施能力建设专项行动,加紧推进市级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基地建设,其中建设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传染病门诊住院楼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医院综合传染病救治水平,持续构建综合性三级传染病医院体系。
    三、聚焦健康热点暖民心
    落实营养包惠民政策,为贫困地区儿童免费发放。市卫健委广泛开展营养包惠民政策宣传和科学喂养知识宣传活动,多渠道为困难家庭的6—24月龄婴幼儿免费发放辅食营养补充品,并提供随访跟踪服务。截至5月,辅食营养补充品发放率达94.27%。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定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坚持定点帮扶单位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将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工作列入议事议程。目前,卫健系统27名新任第一书记已完成轮换交接工作。系统各单位到脱贫村开展走访慰问27次, 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贫困村开展健康义诊、健康知识科普等活动6次。
    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推进社区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等设施,通过增设医务室或老年照料设施,建成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1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将按照2021年度活动计划表, 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各种医养活动。
    深入推进托育一体化,打造托育服务示范点。投入市级资金200万元,着力打造市妇幼和市四医院示范性托育机构,不断满足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
    “五聚焦五提升”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
    贵州省人民医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徐航、邓梦筑
    (2021年7月21日)
    贵州省人民医院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统揽,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根本落脚点,着力围绕“五聚焦五提升”,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医院从百年党史中厚植为民情怀,汲取奋进力量,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围绕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其余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部领题调研,成立9个专题调研组, 34名处级干部广泛参与,围绕“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推动医院“十四五”阶段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 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加强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培训和管理;贯彻落实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医院深化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改革,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控制药占比、耗占比。
    医院积极探索医保精细化管理有效方式,持续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 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推进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
    医院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群,稳步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断重点实验室等研究项目,以及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的建设。
    二、聚焦群众生命健康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作为省级龙头医院,必须主动担当,认真履行治病救人的主责主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院发挥疫情防控堡垒作用,做好省将军山医院值守与救治工作,全面开展集中救治、培训演练、科普宣传,组织完成20期医务人员培训近4万人次。
    医院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日检测量1100~1200人次,今年已完成核酸检测累计近30万份,7月初已形成日检测万人能力;全力抓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日接种量1000~1200人;3月初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已接种19844人次、28003剂次。
    医院完成发热门诊改扩建工程,为有效防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发挥“哨点” 作用,提高医院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能力和水平。
    三、聚焦患者急难愁盼提升就医服务体验
    医院紧盯患者急难愁盼问题,发动各党支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活动,目前已开展多种形式的各类实事项目近200项,切实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关爱送到家门。医院心外科建立“贵州省马方综合征患者交流群”,定期走访患者。普外党支部、胸外党支部成立病患联谊会、建立病患群,给予患者点对点的医疗服务。
    医院肝胆二党支部、肿瘤党支部为行动不便、术后无人照顾的患者提供上门换药服务和康复指导;胸外党支部将管床医生相关信息、二维码等印制在随访医嘱单上,方便出院患者随时咨询;减轻患者负担,肝胆三党支部对部分儿童免费行肝移植,为贫困家庭肝移植患者减免费用30余万元;骨科党支部为贫困患者捐赠康复训练器材。
    四、聚焦职工关心关切提升爱岗敬业热情
    医院开展职工满意度调研,制定《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关爱行动计划》, 落实30项关爱职工行动。
    医院关心关爱高层次人才和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分两批组织近200名医院劳模、专家等开展疗休,调节身心。
    医院将人才工作列为医院2021年十大实事之一,追加人才经费1000万元, 大幅提高引进人才相关待遇。
    五、聚焦常态机制建设提升党史学习成效
    医院加强领导、强化推动,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着力建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医院建立“1﹢2”督办机制,即建立“1本台账”,梳理形成院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和党支部项目清单,及时更新、动态完善。
    医院健全“2项制度”,即定期报告制度和巡回督导制度,充分运用医院患者线上满意度调查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实行销号管理。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扬州海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胡文静
    (2021年7月29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海关所属扬州海关始终秉承“人民海关为人民”理念,立足海关职能,聚焦企业痛点难点,靶向发力、实干笃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
    一、下沉一线访民意
    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了解群众需求是第一步。“希望海关能够将我们的声音传递给政府部门,帮我们协调解决用工紧缺难题。”6月9日上午, 在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扬州海关关长唐仁军正在认真记录企业诉求。这是该关挂联帮扶辖区企业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服务场景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扬州海关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党委班子带头深入业务一线,挂联帮扶辖区6家重点企业,实地走访20余次,赴江都、仪征、高邮、邗江等地开展4场海关政策巡讲,惠及辖区企业300余家,征集并推进解决企业诉求40余项。“把企业的难事当做自己的家事,全心全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唐仁军表示。
    二、优化服务暖民心
    6月19日中午,一艘货轮经过长江吴淞口时,机舱内遭遇火情。这艘货轮上有24只集装箱来自扬州,由扬州航华国际船务有限公司代理。
    幸运的是,该批集装箱装在船头位置,距离着火位置较远,未受影响。但由于在救火过程中,集装箱难免遭遇水淋、浸泡和烟熏,需要重新查验确定货损,才能继续发货。按照常规开箱查验程序,该批集装箱须退回起运地扬州办理,仅退运成本就高达100万元。
    “这批集装箱装船日期已经排定,如果退运回扬州查验,肯定延误交货期, 可能面临客户索赔。”航华公司总经理叶国新说。
    对此,叶国新想到向扬州海关求助。在得知企业困难后,该关随即启动申请跨关区“异地查验”程序,经南京海关风控分局与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沟通协调,最终确定由洋山海关进行“异地查验”。
    最终,经过海关人工和机器查验,该批集装箱内货物完好无损,并顺利装船发运。
    三、问题清零纾民困
    作为国内功率半导体头部企业,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杰科技”)近年来发展迅速。
    “今年以来,我们的订单大幅增长,目前已经排到年底,但产能不足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该公司关务经理周晓捷说。经过多方了解,扬杰科技将目光瞄准了海关出境加工政策,并通过南京海关“企业问题清零系统”向扬州海关求助。
    出境加工具有“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特点,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加强产能国际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结合扬杰科技实际需求,扬州海关开展实地调研,确认该公司符合开展出境加工业务资质,加强规范辅导,依托金关二期出境加工电子帐册新模块,指导该公司做好账册备案工作。5月19日,扬州首本金关二期出境加工电子账册顺利核发,扬杰科技成为首家受益公司。该账册为该公司备案出口货物总值325万元、复进口货物总值1300万元,预计可为企业降低税收成本50万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shu记在‘七一’ 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唐仁军表示。
    强化服务意识 变“等”为“送”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积极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2021年7月1日)
    市生态环境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践行宗旨意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 结合起来,把转变机关作风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等着“要”服务变为主动“送”服务,在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中,积极破解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
    强化宗旨意识,在为企业办实事中送温暖。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宗旨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把党员身份与公仆身份融为一体, 坚决杜绝官本位思想,在为企业办实事中体现党的温暖。2021年4月,中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款车辆,因环保信息随车清单存在问题,造成客户无法办理挂牌手续。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急企业所急,经多方联系沟通,反复核实问题,最终发现该公司错用了清单编号,立即协助办理更正手续,让服务向前一步、更有温度,圆满解决了企业的急事。
    强化先锋作用,在帮企业解难题中送技术。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在重大任务中培养锻炼党员干部,在解决艰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武清区曹子里镇是我市久负盛名的绢花之乡。在部分绢花生产过程中,热定型及粘合工序涉及VOCs排放,排放源点多面广,且采用的光氧处理工艺效率偏低,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污染排放重点集聚区。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党支部集体攻关、集体上阵,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到一线了解企业情况、开展对口帮扶,指导企业协商环保治理公司优化了治理工艺路径,采用活性炭工艺提升治理效率,同时选择碘值符合要求的活性炭并确保足量填充,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难题。同时,在指导各区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我市涉VOCs 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着力提升组织力,在为企业服务中送政策。市生态环境局各级党组织把提升组织力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在为企业服务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惠企政策,聚焦企业治污焦点难点堵点,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帮扶指导,在党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保障中心党支部联合组织召开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申
    请企业座谈会,解读相关政策文件,针对企业关心的退出机制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党支部和执法总队党委组成联合帮扶组,赴天津港南疆污水处理厂,现场查看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及污水运行记录,详细了解企业日常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介绍先进省市的经验做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实事践初心 服务暖民心
    孟津县自然资源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小记韩国永
    “多亏了你们的延时服务,让我们这么快办好了业务,谢谢你们。”近日, 在孟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孟津星海蓝天幼儿园园长握着该中心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说。
    原来,孟津星海蓝天幼儿园需要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当企业在办完权籍调查相关手续时,已临近下班时间,在预定时间内很难办理完抵押贷款业务。了解到企业需求后,该中心及时启动延时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帮企业审查资料。次日,在企业补全申请资料后,即时为其办理了首次登记。
    今年以来,孟津县自然资源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自然资源工作相结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民忧,以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群众关切
    群众哪里有需求,就从哪里入手。
    该局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重点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该局党组确定了解决问题楼盘、企业资金困难、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等6 件实事,每名班子成员负责2~3件,各支部、部门负责2~3件,每名党员负责1~ 2件。针对办实事情况建立台账,明确解决时限和工作措施,限期予以解决,使广大群众在短期内看到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
    二、推行“马路办公”
    今年3月,该局党组书记王公平、局长赵晋伟分别到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大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洛阳豪智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打开孟津县自然资源局“马路办公”的常态化工作模式。
    该局把“马路办公”作为增强工作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的具体抓手, 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马路办公”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实施细则,严格落实“三三制”工作法,即三分之一时间在马路、三分之一时间在工地、三分
    之一时间在办公室,切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局规定局主要负责同志每周不少于5次,班子成员、副科级干部每周不少于7次,每周每人累计“马路办公” 时间要在2天以上。目前,该局共梳理出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90项“马路办公”具体事项。
    三、提高工作效率
    为提高办事效率,该局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办理服务模式, 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由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收费、统一送达”。
    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该局对建设项目实行网上办理,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录入“河南省政务服务网网上办事大厅”,办事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清楚了解办理审批事项的所有细节内容。所有审批项目也均可在网上在线申办,接到申请后,相关人员会立即按程序转到各业务科室,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同时, 将一般登记、抵押登记(首次登记除外)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更正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等7项业务1小时内办结。该局还到20家企业进行调查回访,对一次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落实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和意见收集, 企业满意度达100%。
    一份清单 一张图表 一条热线 一次专题活动
    市商务局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傅玉萍
    (2021年7月20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商务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梳理一份项目清单、绘制一张职能图表、打造一条服务热线、开展一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活动,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一、一份清单理项目办实事
    “每个老干部过生日时,就只是单单发了卡,没有感受到过生日的仪式感, 建议机关组织老干部过集体生日,为老干部晚年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在老干部座谈会上,这一建议一经提出,市商务局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决定举办“集体生日忆初心,浓情关怀感党恩”集体生日会。这种方式既表达了局党委对老同志的关心关怀,又能引导老干部忆初心、感党恩,营造全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不仅如此,市商务局在前期察民情访民意基础上,梳理了局领导挂帅解决的13项办实事项目清单。按照应办尽办、提早办结的要求,目前,中小商贸中心20名职工欠缴社保费、收储62吨政府储备肉两个事项及时高效办结。其他项目按时间节点办理,其中,离退休老干部集体生日会已举办2期,仙女湖车展暨新宜吉六县区名优特产品产销对接会已举办1次,展会现场总成交车辆839辆, 成交额达1.2亿元。
    二、一张图表依职能办实事
    为搭好解题平台、兑现惠企政策,市商务局梳理全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的职能并制作成一张图表,根据职能图列出办实事清单事项。落实省“三同”政策,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1000万元;落实《省政府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32 条》,为租户免除租金53.4万元,并解决8名“优秀企业家服务卡”持卡人子女就学问题。组建外贸服务宣讲团,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截至目前,已举办了两期“新余贸促论坛”暨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和两场口岸政策和“单一窗口”知识宣讲会。
    为广泛宣传惠企政策,该局还在新余发布、新余政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惠
    企政策二维码,方便客商“一键获取”,实时了解新政策发布和政策变化。
    三、一条热线高效能办实事
    为多渠道收集企业和群众的咨询、投诉等,市商务局党史学教办牵头打造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服务热线,及时了解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热线开通后, 大大缩减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其中,经举报的成品油经营车非法改装事项从受理到核实再到处理,仅耗时10天。今年4月,该局通过农村电商站点了解到南安乡存在4万枚鸡蛋销售困难的情况,便立即协调兴盛优选等社区电商平台,一次性解决了鸡蛋滞销难题。
    口岸服务热线95158也是市商务局了解企业和群众需求的渠道之一。今年年初,市商务局通过该热线了解到有部分企业面临货柜紧张的问题,便全力对接协调宁波港铃与物流有限公司,调取各大船公司备用空箱2000余个,极大缓解了“一柜难求”的状况,保障企业出口顺畅。
    四、一次专题活动优环境办实事
    市商务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专题活动, 推进落实一次大讨论、进行一次公开承诺、再造一次服务事项流程、完善一套机关管理制度、健全一套服务企业机制、改进一次工作作风的“六个一”活动, 全面梳理并发布了商务系统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部实现“一窗办理”。落实“将心比心终端检验”专项活动,市商务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为企业代表和群众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商务窗口体验办事服务流程,并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再次进行梳理改进。
    水源置换 水系连通
    衡水市水利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吴颖
    (2021年8月4日)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利局紧密结合水利职能,围绕“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让衡水大地碧水长流五谷丰登”这一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为民办实事的实绩,展示市水利局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
    实施农村水源置换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长期以来,我市部分地区地下水存在氟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今年,按照市政府20 件民生实事的要求,市水利局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期实施”的原则,将全市332.21万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生活水源置换范畴,组织各县市区统筹考虑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和农村水厂供水能力、配套设施、管网线路、人口分布等问题,采取联网、配套、改造等方式, 不断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创造符合现实条件、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建设模式。工程建设中,将饶阳、武强、冀州、滨湖新区等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农村饮用水需求的,实施地表水厂和农村水厂连通工程,利用原有农村供水管网将江水送至用水户;桃城、枣强、阜城、武邑、景县、深州、故城、安平、高新区等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的,新建、扩建水厂并连通管网,安装水处理设备,把江水净化消毒处理后送至用水户。到今年6月底,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已全部完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饮水的安全问题,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民生实事。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为农业生产排忧解难。为解决河道淤积、连通不畅等问题,市水利局按照能连则连、能通则通的原则,对“一湖九河”主干河道、410条河渠、近8000个农村坑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定了互连互通“作战图”。疏通“主动脉”完成滏阳河、清凉江、滹沱河等主要河道清淤整治,全面恢复水体功能。畅通“毛细血管”,加快支渠沟塘的相互连通,打通断头渠,完善工程设施,构建起河渠沟塘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水利系统。打通“最后一公里”,整修泵站、扬水点,连接支渠、斗渠、毛渠,打通道节、土埝等堵点, 真正把源头活水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全市共清理河渠801公里,新建重建
    水闸2座、桥涵12座、泵站21座,增加蓄水能力5129万立方米,农田水利条件得 到明显改善,同时为推进全市水生态、水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施引水多元互济,助力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我市耕地面积848万亩,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80%。为减少地下水采集量,保证农民灌溉,市水利局坚持做到广辟水源、有水必引,积极对接省水利厅和上游流域水利机构,今年以来,通过引长江水、引黄河水、引卫运河水、引岗南水库水等多条输水线路,累计引调外来水8.36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9亿立方米。加强中水回收利用,目前已存储利用中水约700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利用地表水灌溉农田348万亩,创历史同期新高,较常年增加170余万亩,受益农民群众近百万人,灌溉成本比井灌区平均每亩降低近50元,为农民节省资金8000万元以上, 保障了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
    学史力行勤实践 知行合一显担当晓余
    (2021年7月1日)
    自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高度重视、强力施策,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让红色革命精神入脑入心,让初心使命接受洗礼,不断提升全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动能和效能。
    一、总动员+齐参加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明白学什么、怎么学。结合海口市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学习课程表,从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正确党史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做了详细要求与部署。
    3月17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确定党史学习教育正确方向,建立党组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工作规则,并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制定覆盖市、区、所三级各基层党组织的《宣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对全系统本年度党史宣讲、讲党课、参观体验、理论学习、红色观影等工作进行系统性部署。
    挖红色资源,学百年党史,筑精神之基,建功自贸港 一场“总动员+齐参加”的党史学习教育在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系统内部火热开展。
    二、搭平台+建阵地创设线上线下六个“百”
    党员活动室和微信公众号都是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重推动线上线下“两个资源”相互打通,有效整合、融合推进,创新规划6个“百”活动,让党史宣讲插上“翅膀”,飞入“云端”、进入“万家”。
    1.寻访百岁党员
    老党员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历史的见证者。日前,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
    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把党史教育课堂搬到98岁老党员冯中栋家里,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冯中栋有81年党龄,曾在抗战中,几番出生入死。抗战胜利后,又担任过宣传委员、武装干事、治安助理、生产助理等。1979年,冯中栋从琼山县新坡工商所所长职位离休后,坚持学习,保持革命本色,发挥余热,参与家乡建设。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挖掘身边的“活宝藏”,让老人给青年党员上微党课,并制作成系列图文视频故事,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引导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让初心润入血脉。
    2.学习党史故事100讲
    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共100集,每集以8分钟的时长, 生动讲述一个故事。该纪录片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高度,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事件,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形象展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自4月30日起,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微信公众号转载《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让党员干部品读聆听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深化党员体会感悟。
    3.书画展迎百年华诞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策划开展“学百年党史,展市监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反映建党以来的百年征程、光辉成就、海南自贸港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监管系统在建设海南自贸港过程中的付出与成功、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消博会等,力图从多个侧面、不同角度展现海口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伟大实践。
    4.党史百题我来答
    3月至6月期间,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监@法”习近平PP上发布百题党史知识测评,并将答题覆盖率进行通报,同时设置“学习强国”习近平PP每月最低200 分标准,要求系统内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对不达标准的定期督查通报。以高标准、严要求学习党史知识,党员之间已形成比学赶超良好竞争局面。
    5.百年党史我来讲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现在的党员干部仅仅管住自己,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管好子女配偶,廉洁治家也是廉洁从政的重要一环”在海口市市场监
    管局第二期微党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主讲人张志军以家风故事为切入点,将作风建设和党史教育相结合,告诫同仁立足廉洁自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保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热心肠。该期微党课通过市局视频号上线后,观看人数达五千人,点赞数过百,广受好评。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将党史教育融入优化营商环境、“三大安全”监管、禁塑等为民办实事的中心工作,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系列贴近基层党员、通俗易懂的微党课,鼓励每名党员至少分享一次红色记忆,达到系统内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6.打造百年党史长廊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制作党史教育横幅、海报、宣传栏,建造多功能党员活动室,打造“党史长廊”,各办公区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在加快建设党建示范点,计划在“七一” 前海口市市场监管局4个分局各创建基层监管所党建示范点2个,党建共建工作服务站1个。
    三、重实践+办实事出新出彩担当实干
    学党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口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全系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群众所急所忧所需所盼,精准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为群众办实事”事项8项,由党组成员、副局长牵头组织落实,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办事的便利化,监管的规范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解决消费维权纠纷当好“调解员”
    “阿武消费维权工作室效率真高,买手机的小纠纷,工作人员也能调解妥当,很给力!”不久前,消费者李先生在海口市明珠广场购买一部智能手机, 由于使用不合适,拿回去给商家换,遭到商家拒绝,他投诉到阿武消费维权工作室,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阿武消费维权工作室由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位于海口市明珠广场左侧一楼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工作室内只摆着两张桌子和几张凳子, 外加两台电脑,墙上醒目位置写着“面对面服务,点对点沟通”标语。
    这样一个简单的维权工作室,自2012年成立至今,累计共处理维权事件1800 余起,平均每年为消费者维权200起,累计每年为顾客挽回经济损失12万元。
    “随着时代改变,线下消费维权事件少了,阿武消费维权工作室的功能正在向服务商户转变,为周边商圈商户提供办事咨询。”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海府路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谭绍民介绍,阿武消费维权工作室常设5 名值班人员,特别设置党员先锋岗,为周边四五个大型商圈的消费者及商户提供面对面、点对点沟通服务。
    阿武消费维权工作室服务功能的转变是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缩影。目前,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党员工作室6 个,党员突击队10支,党员先锋岗50个,党员责任区22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动能和效能。
    2.为新设企业免费刻章当好“店小二”
    一头连着经济大动脉,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2021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9万余户,同比增长约149%,占全省约53%。市场主体活跃度大幅提升的背后,是海口市市场监管局全力当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土壤”。
    “不仅省下了刻制公章的费用,还不用来回奔波,你们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在海口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海南桦诚置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黄琼免费领取到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印章后高兴地说。
    “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从2020年3月9日开始,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全面推行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刻制服务,每套公章包含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法人章等4枚公章。”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主任林师雷介绍,在此基础上,还为新设企业提供免费邮政寄递服务,申请人可通过系统选择线上邮寄或线下领取营业执照、印章、发票及税控设备服务。选择线上邮寄的,由邮政部门负责代领取、打包及寄递流程,实现企业开办全程“零跑动”。
    自2021年1月1日截止2021年6月25日已统一受理33064家企业免费刻章申请,共发放免费印章132256枚,按市场价每套1000元测算,为企业节约开办成本约3306.4万元。2021年2月5日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开通线上免费邮政寄递,截止6月28日共为2096家企业寄出营业执照2096份,印章1823套,税务发票25份。
    “下一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有序
    推进各项学习、主题活动,坚持不达标不放过,不见效不松手,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密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坚持学原著悟原理, 到红色基地进行现场体验教学,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加快“为民办实事”清单中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做到老百姓不满意不罢休、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林梦琳、徐大崇、林环宇
    (2021年7月23日)
    “晚上也能注射疫苗了,真是便民服务的好举措。”18日晚,市民张女士在建阳区新冠疫苗接种中心顺利接种,她为医护人员的用心用情服务点赞。
    为尽可能减少市民接种疫苗的排队等候时间,日前,建阳区第一医院接种点开启“夜间接种”模式,拉长服务时长,方便群众错峰接种,把实事办出速度、办出力度、办出温度。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南平市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全过程,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厚植为民情怀心贴心办实事
    “西溪村到丁坑自然村机耕路亟需硬化。”一位网友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 表达心中的期盼。
    为此,政和县领导多次带队到实地调研并召开项目协调会,帮助协调整合道路硬化配套资金270余万元。有了资金,村民们主动配合征地工作,短短时间就顺利完成征地65户5825平方米。七月中旬,一条基本成形的6米宽硬化道路展现在村民眼前。
    “路通畅了,心也舒坦了。这个工程让全村339户1305人的安全出行有了保障,村民彻底告别‘两座山头声相闻,见面相逢走半天’的历史,乡村振兴指日可待。”镇前镇党委统战委员、西溪村挂村干部叶积超说。
    为民造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南平市委、市政府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突破口,用真情温暖群众,把实事办好、把民心捂热。
    针对审批服务基础相对薄弱,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偏慢、行政单位办事效率偏低等问题,南平市从行政审批“即来即办”角度切入,开展审批服务效率和政务服务便民问题专项整改,着力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企业开办便利度位居全省前列,
    “平均压缩时限”“即办事项占比”“平均跑动次数”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三。还聚焦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和群众关注点,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创新推出“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和“一件事”套餐、“智能秒批”、“跨域通办”等服务模式,推广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申请“一次办、就近办、全域办”,制定“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规范等2项升级地方标准,新开设的“智慧税务云厅”将网上办税率从原来的70%提升到98.82%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平市党政干部紧扣习近平总shu记对福建工作提出的四方面“更大”要求,立下“愚公志”,围绕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优化营商环境等8 个方面重点任务,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新局面, 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干笃行。市四套班子领导不搞“花架子”, 主动包挂项目、列清单、办实事,带动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中心作贡献、为民办事解难题。目前,全市630余名厅处级领导干部深入挂点联系村驻村蹲点调研,共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2124项、已完成847 项;其他惠民利民项目6240项,已完成4998项。
    二、聚焦群众需求直击“急难愁盼”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闽北是廖俊波精神的发源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党员干部们把廖俊波同志作为学习榜样,弘扬“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精神,“百名干部”住乡村、“千个支部”联基层、“万名党员”进社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建瓯市天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笋制品企业,其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深受日本客户喜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企业决定迅速转型走国内国际双循环之路。但对国内市场不太了解,企业转型一时力不从心。
    了解到天添食品的困境,企业所在地的南雅镇副镇长叶祖滔主动与企业主联系,一起商讨建立国内营销体系的办法,帮助企业对接南平市商务局,引导企业融入省里正在筹备的“万福”商旅伴手礼公共品牌产品的甄选活动并成功入选,迅速提升了天添食品在国内的知名度。今年,通过国内市场营销,该企业已对接10余家客户,达成合作意向2家,合同金额预计可达300万元。
    地处深山的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近年来订单激增、产能扩大、生产线增设,用工缺口大。如何招到工人成为当下最急迫解决的难题。在持续开
    展“百名局长帮百企”等活动中,县人社等部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安排3 辆大巴把140名有意愿的求职人员送进工厂,让求职人员和用工企业“零距离” 接触,大大提升了签约成功率,缓解了企业用工荒。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以深学促实干,推出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聚焦交房交证不同步,给购房者带来就地落户、子女入学、银行贷款等困扰,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推出“交房即交证”便民举措;聚焦医保卡随身携带不便等问题,南平市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和应用工作, 实现“无卡就医”,平均流程只需20分钟;聚焦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南平市多所小学开展覆盖多学科的课后延时服务;今年“6.28”暴雨洪灾期间,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1.2万人次的干部下 沉一线,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3万人
    三、建立长效机制办好民生实事
    如何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南平市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契合点、切入点、发力点,不断巩固拓展办实事成果,推动长效机制的形成。
    ——精准办实事。找准“穴位”,疏通“堵点”。市县两级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营造好投资环境以及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路径,梳理形成重点民生项目,由一名县处级干部领衔督办一个项目。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主动出击”,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布征求意见公开信,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逐一落实对接责任单位,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为深入推进实践活动争取工作主动权,让主动服务成为一种常态。
    ——创新解难事。环境差、没人管、安全没保障这是南平市大多老旧小区的“通病”。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延平区根据南平市“机关联社区、党建促治理”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城市党建新路径,构建出“区委—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五级组织网络架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小区常态化网格管理服务网络,协调解决小区管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有序推动社区治理老旧小区改造。
    ——“众筹”做好事。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成立“共享农庄生态银行”,将村民闲置的谷仓和晒谷坪征收入股,作为村财收入新的增长点,用于“共享食堂”的运营,从而实现惠民
    服务可持续。围绕留守儿童无人照料的问题,南平市总工会、团市委整合社会力量,通过“四点半课堂”、希望工程一堂课、亲子主题活动、职工子女暑托班等方式,开设各类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课后兴趣课堂、自护教育课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办好民生实事,永远在路上。
    州发改系统: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黔西南州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8月2日)
    本报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州发改系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学史力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抓好一批具有本行业特色、群众受益大、获得感强的实事,推动全州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深入基层办实群众“小事”。整合部门资源,从“小事”抓起,服务身边人办好身边事。州发改委机关持续抓实定点帮扶,以常态化走访、调研、宣传的方式,深入基层持续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就业指导等工作,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琐事,以办“小事”助力民生实事。兴仁市发改局整合部门资源,制定标准化政策兑现服务事项,采取“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部门落实反馈”的运行机制,实现政策兑现由“多次跑”减为“一次跑”,“多头办”减为“一窗办”目标,提高办事效力和服务水平。晴隆县发改局用好“两解工作法”,组织全局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难题,解决群众反应问题,分类对低收入户、边缘户等开展精准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安龙县发改局开展支部党员挂牌上岗,通过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声音, 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着手,开展协助群众办理特惠贷、劝返厌学学生重回校园等志愿服务。
    心系民生办好群众“急事”。立足实际,不断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点,高效解决群众渴望解决的“急事”。州发改委积极帮助争取中央和省资金7438万元,稳步推进兴义市黄草街道办事处老旧小区、贞丰县龙场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群众住房急和难的问题。贞丰县发改局大力推进以工代赈助农增收,争取资金252万元助力长田村、旗上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册亨县发改局精心打造“册亨科技工场”服务品牌, 为在册亨服务的各类农技专家人才提供微生物实验室、组培室、检测室、专家食堂、住所等,切实帮助解决必要的工作场所和生活设施。
    围绕中心解决发展“难事”。州发改委上半年争取上级补助项目80个,资金8.3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下达14.75亿元,引入民间投资到位219.56亿 元,有力保障了项目投资建设资金难题。贞丰县发改局以产业反哺就业,争取
    投资500万元启动龙场镇嬢嬢茶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兴仁市发改局深入企业开展“稳投资、促项目、保增长” 专题调研和服务督导,对照项目进度找差距,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册亨县发改局充分利用科技支撑服务平台推进乡村振兴,多次邀请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贵州现代荣善农业公司专家深入冗渡、高洛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云芝种植试验基地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有效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和生产中的科技难题。
    服务项目推进发展“大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开新局,促发展、惠民生,紧贴群众迫切需求,推动一批重大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州级层面5项实事清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惠及群众。纳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盘兴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新基建三年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5G基站186个等。会同州农业农村、林业、水务等部门,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批复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24平方公里, 并督促各县(市、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93平方公里。积极开展以工代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2000万元支持戈贝坝区及龙吟、龙场、花贡等茶叶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切实为民办实事
    四川省红十字会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九大行动石晓
    (2021年7月1日)
    四川省红十字会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努力在党的历史中汲取力量,致力于在服务民生中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扛起政治责任
    及时学习贯彻。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文件精神,制定《四川省红十字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学习教育计划表,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健全机制。第一时间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学习教育中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研究解决和安排部署。
    强化督促指导。四川省红十字会机关党委每月组织各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听取各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汇报,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说明。每月深入部分党支部与支部党员进行谈话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精心开展学习,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党组示范引领。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阶段党的历史开展集中学习,党组书记带头讲,党组成员和机关部室、直属单位负责人轮流发言。党组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分管联系部室、单位讲党课。
    创新学习方式。联合省侨联和省对外友协,组织全省系统300余名党员聆听省委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组队赴北京市红十字会学习取经,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每月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会,分享交流学习体会。积极开展“学党史、感党恩”活动,分批组织党员前往邓小平故里、朱德故里等开展7次现场教学活动。党员干部积极运用“学习强国”“川观新闻”等平台自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营造良好氛围。精心打造机关办公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栏,建好用好“两
    微一网”宣传阵地,改版升级省红十字会官网,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为群众办实事”子栏目。
    二、聚焦“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省红十字会领导带队深入成都市新都区、崇州市和德阳市中江县、雅安市芦山县等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摸清基层的困难,了解群众的需求,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突出红十字工作特色,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 九大行动,致力保护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实施“救在身边”健康促进行动。筹资256.96万元,在21个市(州)93个社区和学校组织实施“救在身边”——红十字助力疫情防控社区(学校)健康促进项目,重点开展健康宣传、服务困难群体、参与排查管控、传播人道文化, 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
    实施“救在身边”生命关爱行动。成功举办“春之生—生命的乐章”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目前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40例, 人体器官捐献59例,眼角膜捐献63例,给100多名重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实施“救在身边”普及培训行动。筹资1780万元新增40个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23个基地立项审批;实现线上理论培训1.3万人次, 完成普及培训7.35万人次,培训持证救护员1.34万人。
    实施“救在身边”人道救助行动。筹资近700余万元,发放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人道救助金511.2万元,惠及“三献”困难群众家庭304户;发放困难退役军人关爱金28.4万元,帮扶退役军人51人。建立助学助医、困难帮扶、社区促进、特殊人群关爱等专项基金12支。
    实施彩票公益金救助便民行动。持续开展“小天使”“天使阳光”项目活动,完成176例0-14岁贫困白血病、先心病患儿救助申报,发放救助资金438万元。在成德眉资地区探索建立异地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实施红十字青少年文化传播行动。举办“知史爱党”四川红十字青少年骨干训练营;开展“红十字?红丝带”系列活动,聚焦青年群体传播“防艾”知识,提升健康意识。
    实施助力乡村发展行动。出台《四川省红十字会关于实施五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动员全省红十字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首届红十字公益项目大赛,遴选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予以扶持。为农产品链接网络销售渠道,培训网上销售技能,助力农产品销
    售。
    实施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动员全省红十字赈济(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各种便民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数字红十字会建设行动。改版升级省红十字会门户网站,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增强服务性和透明度,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石河子大学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惠及广大师生员工刘芊
    (2021年8月2日)
    “教学楼里的插座数量有点少,无法满足大家使用电脑的需求。”“学校会对部分损坏的插座进行维修,同时新增加一些插座点位。”
    近日,石河子大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各学院的30名学生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了解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的问题现场予以解决,有的问题当场确定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河子大学党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结合实际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坚定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
    一、出实招让制度根据问题定
    今年4月,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和绩效津贴发放办法进行了改革。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外国语学院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申报教学岗位或教学科研岗位,聘期为三年,采用年度人事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津贴发放的依据。
    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荣泉说:“这种方式克服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的顽瘴痼疾,可有效鼓励广大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潜能合理定位,将自身发展与学院发展有机结合,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既要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也要完善长远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让办实事“变成经常、成为日常”。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石河子大学幼儿园开办了“延时托管班”,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托管,解决了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的问题;石河子大学资产管理处全面启动采购申请线上审批工作,将原来需要两周至三周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缩短至两天至三天完成,还能让申请人员随时查看审批进度,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石河子大学水电暖管理服务中心为满足高温天气师生员工用水用电的需求,制定了专门的保障制度,将宿舍夜间供电时间延长至凌晨4时,将每日洗浴次数由三次调整为四次,并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
    石河子大学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师生员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从制度层
    面出实招、办实事,真正解决了师生员工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用真心让服务紧随需求走
    “这下可好了,我们上厕所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也不怕被蚊虫叮咬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师生在试验田实施科研项目,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上厕所很不方便。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石河子大学教学实验场与农学院共同在近1000亩的试验田边修建了一座崭新的水冲式公厕,解决了石河子大学师生和科研服务人员的如厕难问题。
    师生的需求在哪里,学校的服务就提供到哪里,这是石河子大学“以师生为中心”理念的集中体现。学校各学院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从细微处着手,着力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提高教职工的文化修养,石河子大学举办教职工书画培训班,开设了书 法、剪纸和国画课程,每周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为教职工开展培训;为 了让师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后勤管理处引进社会化委托经营的南苑餐 厅超市,持续上架5000多种生活用品;为改善患者停车难的问题,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利用“五一”假期对院内原有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 停车位近200 个, 并鼓励院内职工将车停在家属区, 为患者留出更多车位每一件小事都体现着石河子大学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也推动着党史学习
    教育持续走深。
    三、亮特色让专长围绕群众转
    “非常感谢母校老师现场为我送技术、送饲料,这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心。”在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苏盖特买里村开办种羊场的石河子大学毕业生伊敏?喀斯木感激地说。
    近日,石河子大学饲草料高效利用研发团队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关农
    牧企业和养殖场进行现场考察和技术指导,专程来到伊敏?喀斯木的种羊场。针对冬季饲草料短缺问题,该团队向他推荐了“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项目,还为他赠送了10吨棉秆裹包饲料,鼓励他在和什力克乡做榜样,带领村民
    一起做大做强养羊产业,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在石河子大学,像这样的科技服务团队还有很多,他们在连队、村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现场培训,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做好事、办实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石河子大学党员干部组成专业团队立足工作实际,发挥专业优势,走出校园尽心服务各族群众。这其中有在周边社区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活动的宣讲团队,有将免费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的义诊团队。他们担起社会服务的责任,努力践行初心使命。
    近日,石河子大学各级党组织面向师生广开言路,征集意见,梳理出425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勇担当、真作为,通过精准施策、讲求实效,让师生员工切实感受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