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文3669字)

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经济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具有两种职能,一种是政治统治职能,一种是社会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主要体现为阶级统治,社会职能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国家只不过是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是用以对付无产阶级的暴力机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日益凸现,其重要任务是组织社会生产,不断推进人的解放,逐步走向国家消亡,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把国家奠定到了现实社会基础之上,不仅实现了对以往国家理论的历史性超越,而且为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经济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中心任务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国家现代化水平为前提的,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力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倘若国家的生产能力低下,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分工,交换关系狭隘,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经济基础薄弱,那么,国家既没有现代化的治理对象,也缺乏现代化的治理手段,更没有什么资格谈论治理现代化了。  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生产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超长历史纵深、超大国土面积、超大人口规模的条件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洋货市场到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链条;从物质生活匮乏到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经济版图的边缘位置到助推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正是有了现代化的经济成就,我们今天才有谈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历史方位上,我们有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动防范风险、化解矛盾、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既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中心工作,又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的经济基础。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国家的社会职能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资产阶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必须打碎。但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特别是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国家的两种职能,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课题。

列宁在他晚年初步探索了发挥国家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调解工农关系等方面的职能。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探索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之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开启了国家职能战略性调整和变革的新征程,把发挥国家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放在突出的位置,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优势,不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持续稳定。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适时实现国家职能的重点向公共管理转变的重要性。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