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山东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18130字)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6月13日)
刘 家 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shu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shu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领袖风范,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9900多万人民衷心拥戴习近平总shu记这个核心,坚决维护习近平总shu记的领袖权威。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共同创造山东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shu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中央对山东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shu记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总shu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顺利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守纪律、讲规矩日益成为自觉行动。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党风政风明显改善,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7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投入使用。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建立,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鲁港、鲁台等交流合作,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双向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优势互补、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积极成效。
  ——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加强,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群团组织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双拥工作持续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山东建设加快推进,平安山东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品牌更加响亮。
  ——生态山东建设步伐加快。生态补偿制度和城际联防联控制度初步建立,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逐步下降,水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提前超额完成。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强化,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44: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累计减贫671.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过百万人。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卫生、体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的发展很不平凡,齐鲁大地焕发勃勃生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省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山东工作,必须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shu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始终如一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shu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反映群众诉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定不移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干事创业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这些体会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工作的重要原则,一定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习近平总shu记对我省提出的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山东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大而不够强仍是我省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的发展方式还不适应,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生态环保压力仍然较大,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惧艰难、敢于担当,苦干实干、开拓奋进,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二、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绘就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愿景
  今后五年,我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我们必须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全省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shu记的嘱托,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做到发展思路按照走在前列来谋划,发展布局围绕走在前列来展开,发展举措聚焦走在前列来制定,发展成效依据走在前列来衡量。
  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shu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shu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突出转型、生态、民生三个重点,搞好区域、城乡、陆海三个统筹,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建设强省是全省人民的美好期盼。山东近40年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向着强省目标不断迈进的奋斗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建设的经济文化强省,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山东的具体体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山东的生动实践。我们要瞄准更高水平,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求强,持续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更好引领山东未来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前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持续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发展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优、人民群众富、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省,向着基本实现现代化奋力前行。
  ——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7%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更趋明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城乡全面覆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民主形式更加丰富,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法治山东、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承载力显著增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成为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大气、水和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展现绿色、生态、美丽山东新形象。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必须始终做到政治上坚定有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战略上保持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创造性地做好山东各项工作;始终做到战术上精准发力,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积极开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始终做到保障上全面给力,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组织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汇聚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历届省委打下的坚实基础,只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就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我们要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山东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招。要坚持正确方向,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突出协同配套,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突出定向、精准、有度,推动五大任务取得更大成效。以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为重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做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因城施策、分类调控,建立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债转股、股权融资等措施,积极稳妥去杠杆。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和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发展。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补齐短板、厚植优势。
  加快推进基础性重大改革。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要求,全面推进改革攻坚,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和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制。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完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相关制度,健全现代财政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提高产业投资基金运营水平,促进和扩大民间投资。扎实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等建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生态,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沿海独特地理位置,着眼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优化山东开放战略布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践行丝路精神,深化产业、人文等合作,在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中发挥积极作用。发展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优化投资环境,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着力引进跨国公司战略投资项目和功能性机构,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模式。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培育壮大山东本土跨国公司。支持开发区率先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熟经验,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
  (二)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衔接融合,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核心装备,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智造”跃升。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平台。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和保护,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打好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组合拳,广聚天下英才,建设人才强省。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完善提升“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精心打造“齐鲁”系列实用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完善充分体现知识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国内领先的人才制度体系,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推进制度管理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普惠的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推动科研院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支持省属主要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融合发展。建设统一完善的政务服务平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在齐鲁大地充分涌流。
  (三)着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根基。要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再创传统产业新辉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积极优化产业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培强一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行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山东标准”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品牌时代。
  抢占新兴产业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