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云南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对策研究(全文7882字)

王国忠:云南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对策研究
打开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南共有8个州(市)与缅甸、老挝和越南3国接壤,从左至右分别是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近年来,活跃在缅甸北部、孟加拉国和缅甸边境、印度东北部等国家和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境外“三股势力”,以及武装组织与犯罪团伙出现超民族、超国家、超地域等新特点,出现跨境犯罪、新型制毒、走私军火、网络传教、电信诈骗等新动向,针对云南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一、云南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主要问题及根源

(一)沿边村寨民族众多,跨境民族交错杂居。作为与多国为邻的一个省份,云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泰国、印度等国相邻。云南与毗邻国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1997公里、中老边界710公里、中越边界1353公里。全省共有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其中8个州(市)、27个县(市、区)有边境线。云南与缅甸接壤的县(市)18个、乡镇69个、村委会171个、村民小组2643个,与老挝接壤的县(市)2个、乡镇7个、村委会38个、村民小组352个,与越南接壤的县(市)7个、乡镇23个、村委会503个、村民小组5200个。

在云南世居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众多的人口在跨中国与邻国沿边地区居住。居住在云南与邻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跨境民族共有16个,其语言、婚姻、习俗、宗教等同根同源。比如,德宏州位于云南西部,其西、南、北三面皆与缅甸接壤,形成了“一江两国、一寨两国、一坝两国、一井两国”等独特的地缘文化景观。在云南沿边地区,中缅两国边民跨境而居,同族同源,语言汇同,宗教同宗,民风同俗,彼此互市通婚,两国边民穿梭于两国边界情景十分平常。因此,云南边疆和邻国相邻地区稳定发展,与这一地区跨境民族及其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周边贫富差距较大,“三非人员”问题突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现双边民众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以月收入为例,缅甸普通民众月均收入约为600至1000元人民币,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又据调研组在德宏州实地调研情况看,在中缅沿边地区缅甸一侧,普通工人月收入不到500元人民币,如果其前往中国一侧打工,那么月收入可达千元以上,甚至可达2000至3000元人民币;如果是从事相关技术行业的熟练工人,那么其工资报酬更为可观。换言之,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导致部分缅甸籍务工人员前往中国打工,且存在一些中国企业非法用工现象。

近年来,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部分民众,以非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境内,成为“三非人员”,即非法入境、非法定居、非法务工的外国人。“三非人员”严重扰乱我国沿边地区社会治安,成为影响我国沿边地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的是,生计迫使他们成为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成为当地无法回避的社会治安问题。在中越边境,近年来的越南新娘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不但破坏了我国婚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出现了向内陆地区蔓延的趋势。另外,“三非人员”与中国村民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密切,在云南境内的“三非人员”中,就有大量妇女非法通婚。她们与当地居民结婚同居,生育子女,超生现象严重,这些都加大了我国边境“三非人员”管理难度。

(三)沿边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边境管控问题突出。云南边境线长,与邻国山水相连,没有天然屏障,通往境外的便道、小道繁多,地理环境极为复杂,这对边防建设战略走向和沿边地区安全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调研组在芒市芒海镇调研时发现,放眼望去,如果没有边防官兵的介绍,那么根本无法判断哪里是中国、哪里是缅甸?这里村村相连、路路相通现象随处可见。在芒海口岸实地观察也发现,芒海镇和缅甸一侧勐古地区之间只有一条“国界线”。

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对边防基本上不管理,表现为我方“单边管理”状态。同时,云南沿边地区人口流动频繁,人员成分复杂,导致沿边地区管理难度加大。比如,在缅甸部分“民地武”控制的地区,缅甸对自己的边防基本上不管理,中国只能在中缅沿边地区进行“单边管理”。当缅甸境内缅甸政府与“民地武”发生交火时,大量边民为躲避战乱而涌入中国境内。以发生在2016年12月20日缅北地区武装冲突为例,缅北农民保山带着100多名难民于当月17日下午进入中国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海镇。此外,部分缅籍“三非人员”常常绕关避卡,进入中国一侧。

(四)境外敌对反华势力渗透等问题突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旋律,但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中国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出现了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境外的各种敌对反华势力,持续对中国实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渗透,制造了诸如跨境犯罪、新型制毒、走私军火、网络传教和电信诈骗等大量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敌对势力企图借助宗教宣扬西方价值理念,或借助文化宗教同源性散布民族分裂言论,以宗教认同挑战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国家认同。这对我国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之一。

云南沿边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环境和特殊的国防意义,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目标,更加容易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行动侵扰。因此,云南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交流的前沿地区和通道,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安全问题,这给安全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以跨境民族为代表的老问题和以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人口贩卖和武器走私为代表的新问题交织共振,将对云南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五)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员设施有待加强。云南沿边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确保边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因云南沿边村寨党组织建设、治安基础工作等存在薄弱环节,防范、控制等守边护边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部分人员对待边境安全的态度和守边护边意识不强,沿边地区尤其是出入境的村寨便道、通道尚未硬化等问题,给云南沿边地区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增加了守边护边难度。因此,除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完善治安基础工作、推进反暴反恐机制建设外,还要推进“强边固防”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可借鉴的是,德宏州数字边防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德宏州党政军警民合力建设,投资3.5亿元人民币,是全国首个“强边固防”试点项目,是国内数字边防信息化的首次尝试,为边疆地区反恐维稳和边境稽查工作提供了支持,也为未来构建智能化边境防控体系提供了经验。

(六)被动防御心态作祟,积极防御思想不足。长期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了中国在涉外问题方面的根本性质是“防御”,而非“进攻”。在地方边境事务上,云南沿边地区存在被动防御心态,即来了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没有树立一种“积极防御、攻守有度”的思想,防患于未然。在中越边境,因边境线两侧经济发展差异大,多次有难民非法入境中国。1948年缅甸取得国家独立以来,其境内一直存在多股少数民族地区武装势力。因此,缅北地区长期多次出现战乱,且多次战乱波及中国。究其原因在于,我方缺乏长远规划,未能及时在缅北战乱及难民非法入境等问题发生之前,与相关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有效沟通交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制定解决方案,未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云南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强化守边护边意识。守边群众是守土固边的重要力量,要动员其守边护边,就需要助其解决发展与生计问题。然而,云南沿边有不少地区是集边境、山区、少数民族为一体的贫困县(市)、乡镇及村落,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返贫率较高。为确保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要加快守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要针对云南沿边村寨贫困现状,聚焦集中于边疆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直过民族”和直过区,以整村、整乡、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9768.html